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4-08-23 18:12:0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模板汇编7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说明文知识 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 3、字词 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

  5、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书上的图片,请你们看一看苏州园林的图片,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 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问: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明确: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问: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

  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

  为了什么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

  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

  (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3)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 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

  (5) 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7)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 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

  六、配合图片,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1) 概括本段的段意

  (2) 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3) 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4) 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七、提问: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段?

  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八、整理说明顺序: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九、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1) 明确说明对象 (2) 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3)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 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 明确说明顺序 (6)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7) 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8)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十、本课小结

  十一、布置作业:作文《我们的教室》

  要求: 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3、用3~4种说明方法

  4、字数:500字

  教学后记:学生初学说明文,一定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顺序和方法。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提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提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三、语言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1、准确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玩赏、欣赏、观赏)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提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 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的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3

  课文内容分析:

  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然后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展开说明。首先总写其“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微观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学情分析:

  在统编教材中,七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说明性文章,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该文体。虽然如此,但是因为本篇文章为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在此之前有《中国石拱桥》这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的基本特点。且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所以本课作为说明文的教学应该不是难题。相对来说,学生对园林文化的了解和思考较为薄弱,应该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苏州园林文化寻访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园林:由学生假期文化寻访说起,播放吴昱林微课。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视角去看苏州园林,迅速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也有一篇文章来写他眼中的苏州园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位大家的眼中,苏州园林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习读园林(一读明特征,二读知结构)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

  苏州园林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明确: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作者看来,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四个“讲究”)

  2.跳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缩写课文。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整体上讲究亭台轩榭的自然之趣,讲究假山池沼的自然之美,讲究花草树木映衬的图画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美。他们还在细节上注重每个角落的图画美,注重门窗的图案美,颜色搭配上的闲适美。

  方法总结:抓住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和3-9段中每段中的总起句,基本上就可以抓住全文的主要脉络。

  明确《苏州园林》在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先总写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和三个细节上说明特点。

  三、合作学习品园林之美

  问题一:作者说,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问题:

  你们可以从苏州园林中找到几幅画?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图或者哪几幅图?

  这些图画的美有不同之处?用一个词语准确概括出来(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示例:亭台轩榭图——自然之美

  假山池沼图——灵动之美(变化之美)

  花草树木图——活力之美

  花墙廊子图——层次之美

  阶旁墙上图——图画之美

  门窗——图案之美(简朴精细之美)

  色彩——安闲之美

  共同之处:以江南的自然为模范。体现了自然灵动之美,小巧精致之美,朴素安适之美。

  问题二:小学里大家学过《故宫博物院》,很多同学也游览过北京的颐和园。你觉得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对称结构,红墙金瓦,色彩浓艳。皇家威严。

  颐和园:规模宏大,建筑、山、湖都是巨制

  四、探究发现悟园林

  1.赞园?赞人?

  作者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他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吗?

  ——对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赞叹。

  从哪里看出来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他们唯愿游览者……”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月里,胸中有丘壑……”

  2.何人?何缘?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究竟是什么人,你们好奇吗?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

  沧浪亭,初建于北宋中期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苏舜钦之手。苏舜钦状貌魁伟,慷慨有大志,欧阳修认为他有宰辅之才。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因此深为朝内保守派所忌,后遭弹劾,削职为民,闲居苏州。于是买水石作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为“沧浪亭”,为读书会友之所,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一时豪俊,多从之游,诗文名满天下,被誉为开有宋一代诗风者。

  材料二:

  拙政园是嘉靖时的御史王献臣和挚友文徵明共同设计营构的。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为人疏朗峻洁,博学能诗文。为官古直,不阿法,敢于抗中贵,时有“奇士”之称。因受东厂特务的诬陷连遭贬谪,愤而弃官回归故乡苏州。

  文徵明是诗文、书、画“三绝”的巨匠。自明中叶到清代,文徵明成为文人画家普遍敬仰的宗师。他的书法清劲秀美,洒脱而有韵度,工行草书,尤精小楷。诗歌风格清新妍雅,有《甫田集》,收其700余首古、今体诗。文徵明不仅才艺冠代,而且人品峻洁。他和王献臣志趣相投,绘制了拙政园31景图,每个景点都配有诗一首,并亲撰了《王氏拙政园记》一文。

  小结: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造园师,苏州园林是园主、诗画家和匠师合作的结晶。这些园林的主人们都是“学富五车”之辈,造园就是为了既在城市里享受丰富的物质供应和服务,但却又向往自然山林的闲情逸致,于是凿池堆山,营建亭榭,莳花植木,以自然山水为楷模,用种种造景手法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五、拓展反思说园林

  提示:可以从文章严整的结构对自己写作的启示方面说,也可以从苏州园林独特的文化内涵说。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 激趣以导入

  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 披文以感悟

  1. 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 合作以探究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思考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收获、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⑵说明一幅画。(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附: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5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领会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二、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

  本文着重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具: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检查预习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一)(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

  (二)(3—9)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处处八画。

  (三)(10)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

  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

  指名朗读第一段,提问:作者对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总印象为: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来”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该错过苏州园林。

  2学习2段。

  (1)齐读。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谴词上由什么匠心?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处处八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3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间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

  (2)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

  2划分第二段层次,概括各层意思;

  3练习一。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7

  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

  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

  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

  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屋瓦色彩美细处

  总: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

  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

  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五、作业。

  教后记: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04-11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10-13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合集)07-24

有关《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9篇04-05

【必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04-06

实用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04-12

有关《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4篇04-08

有关《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5篇04-07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范文八篇04-10

【精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