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重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习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本课设计特点】
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
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小百科: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
都能看图说话,并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头饰:小蝌蚪鸭妈妈鲤鱼乌龟大白鹅青蛙
2、故事录音磁带,故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数蛤蟆》;
2、听故事,引导幼儿说说小蝌蚪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3、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教学挂图顺序编故事;
(2)按照顺序编故事对话;
(3)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4、请1--2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5、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手指点画小蝌蚪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们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了铺垫。本班幼儿已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幼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幼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了成就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07-13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7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5-19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5-25
【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20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03-1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03-13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
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