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12 08:04: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了解纪伯伦及其作品《沙与沫》。

  2、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3、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4、学习创作格言。

  5、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教学难点:了解格言创作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课标要求:不作为中考考查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纪伯伦。

  三、朗读每一则格言。

  1、默读,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3、男女生分读,要求尽量背诵。

  4、体会文题含义。如果用23则中的一则来诠释文题的含义,应该选择哪一则?

  四、体会每一则的含义。在这23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说明理由。

  五、作业:

  1、背诵《沙与沫》。2、学习检测基础。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由背诵引入。(每人一则,直至背完)

  二、探计有疑问的几则。

  1、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么歌唱呢?

  2、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是关在无窗的牢房里。

  3、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4、听真下载的人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5、生命是一支队伍,迟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了,他就走出队伍。快步的人又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走出队伍。

  6、生意若不是交换,那便是偷窃。

  7、我多么可怜这样的人啊:他在同一时间一面伸长舌头去赞美,一面伸长手臂去乞求。

  8、哦,他为何从你的大海中取水,却又夸耀他的沟渠泥!

  9、四方脑袋怎么能考虑圆形的思想?

  10、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三、如果从这23则格言中选择一则送给自己,你选择哪一则?选择一则送给全班同学,你选择哪一则?

  四、根据我们对这些格言的品读,总结格言创作的特点。

  五、堂清测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默写并简要阐明理由。

  六、作业:1、阅读《沙与沫》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习方法指导:

  看看、读读、说说。

  知识链接:

  张择端相关资料: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

  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我来闯关: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还可以是()。它是形容()。

  B、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来来往往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形态各异古都风貌

  C、我来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恩难忘。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第一课 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 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一9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姥 lao( ) 炊 chui ( ) 歇xie ( )nao( ) cui ( ) xi ( )

  2·填字成词。 身( )其境 ( )人入胜 ( )生难忘 (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

  2·细读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 第2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 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②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田老师先给二年级 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 再绐一年级上课)

  ③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他把《一去二三里》这苜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是什玄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⑤从哪儿看出"我"听得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的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5、拓展:说说课外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和姓氏。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本常用的字典。

  2、实物投影仪、课本“语文园地二”投影片。

  3、“我会认”里的生字卡片。

  4、学生准备“露──手”里的内容。

  5、小奖杯、红五星若干。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的发现:

  出示投影“我的发现”,指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⑴教师引导分析“纺”字的.字形特点:“方”与“纺”有什么不同?学生同桌合作学习:观察两字有什么不同?

  ⑵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熟字与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熟字与生字的读音有关,熟字加与字义有关的偏旁组成生字。

  ⑶教师鼓励用其他方法认识这些生字,如“柏、纪、织”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伯──柏、记──纪、识──织)。

  学生自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我会认:

  教师轮流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

  学生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3、我会读:

  教师出示投影“我会读”:有什么发现?

  学生个别发言: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

  4、教师:谁还知道课外的带提手旁的字? 学生个别拓展说。

  二、日积月累

  1、 读读比比:

  ⑴教师出示投影“读读比比”,指导学生读词。学生自由读,齐读。

  ⑵教师指导区别异同:注意每一行上下两个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同桌交流,区别带点字的异同。

  2、读读记记:

  ⑴教师指导读“读读记记”中的内容。

  学生自读,发现姓氏歌特点。

  ⑵教师指导记姓氏:你是怎么记住的?

  学生个别介绍记姓氏的方法。

  ⑶教师谁还知道课外的姓氏?

  学生自由说课外的姓氏。

  3、学习:

  ⑴教师出示“庞”字。

  学生认读。(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提示学生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⑵教师出示投影“步骤”。

  学生看投影“步骤”,认读,全体用部首查字法查“庞”字。

  ⑶教师做课本上的练习,比一比谁能查得又准又快。 学生比赛,每一组评一名优胜者奖励红五星。

  三、展示台教师:小朋友都来露一手怎么样?

  1、组内展示。

  2、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评价,开展“擂台赛”。

  3、分类选出擂主,颁发奖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解决。

  十、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猫》教案04-24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优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