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
1、学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左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
c、人物的表情。
课后拓展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心型贴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孩子们,当你看到你的妈妈累得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去学会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2、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3、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课外拓展阅读
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一、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习重点:目标二
学习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二)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三)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附:板书设计
三 个儿子
聪明有力气 嗓子好 没有特别的地方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提水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一)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二)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与朗读。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自主识字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2、师:昨天,同学们都已经把课文预习过了。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到底预习得怎样。
3、小黑板出示六个带注音的生字词:
师:这六个词语同学们会认吗?
(指名读)
4、师:去掉拼音,还会认吗?
(指名读)
5、师:你真了不起!我们全班开火车读读吧。
6、师:现在我想跟大家来做个游──听听、想想,找找。听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边想边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卡片对着老师读两遍。如,一种打水的工具──桶。
过渡:
刚才,同学们展示了识字的本领,可真棒!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识字大王。下面,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听读的本领呢?
二、听读欣赏,初步感悟内容
1、师:我们先来听一段课文录音,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儿子在他们妈妈的眼里分别是怎样的。大家边听边用横线画出三个妈妈分别说自己儿子的话。
(师播放课文录音)
2、师: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呀?
(指名说)
3、请同学们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来练一练,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交流一:
利用小黑板出示第一个妈妈说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一名学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时,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⑵ 生回答。
2、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一名学生读)
⑴ 采访:
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时,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⑵ 学生自由表达。
3、交流提高。
师:我也为你的儿子感到骄傲。同学们,让我们用骄傲的语气一齐读读这句吧!
交流二:
小黑板出示第二个妈妈说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
(指一名学生说)
2、你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样?
(评价再读)
3、谁能带着表情,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4、演得真棒!我们一块来学学吧!
(齐读这句)
交流三:
小黑板出示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
前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你能通过朗读把妈妈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真不错,我们再把这三句话一齐来读读,边读边体会三个妈妈说话的不同语气。)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师:瞧,(出示挂图妈妈提水回家情景图)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正走回家去。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7、8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3、师:此时此刻,三个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对了,是别人的帮助。这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同学们仔细看看,(小黑板出示三个孩子活动的画面)这三个孩子分别是怎么做的?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师: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2、(小黑板出示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请同学们一齐把这段话读一读,边读边想:看到三个儿子不同的表现,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
过渡:
刚才,同桌之间交流得很热烈。下面,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自己体会到的和想说的话跟大家交流一下,同学们愿意吗?
4、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师: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同学们看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小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中心: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4、拓展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出示小黑板拓展练习内容)
七、真诚面对,畅谈感想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该向哪个孩子学习?为什么?
2、你认为该怎样孝敬父母呢?说说你是怎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3、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八、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师:这节课,同学们收获真不少,既认了字,又读了课文,还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最后,我们再来展示一下写字的本领好吗?
2、出示小黑板生字:
学生齐读生字。
3、指导写字:
桶、拎、甸
⑴ 同学们仔细看了这三个字,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些什么?
⑵ 教师范写、讲解。
⑶ 学生仿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⑷ 学生作业展评。
九、课堂总结(略)
三个儿子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学者宠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要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促其在自主、自读、自悟中自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话沟通,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知识与能力)
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过程与方法)
3、欣赏课文的内容,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孝敬父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6个新字、会写4个生字。
2、读通、读熟课文,感知大意。
二、教学过程
1、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⑴ 看到几个儿子?
(出示课件:三个儿子)
⑵ 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⑶ 设疑:
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一个儿子呢?
⑷ 揭题:
23 三个儿子。
(齐读课题,指导轻声)
设计意图:质疑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学生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2、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⑴ 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⑵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⑶ 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①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②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③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④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⑤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⑷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⑸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这一环节,虽然只是简单的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记住这些字的,但孩子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增强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
⑹ 游戏检查识字:
① 开火车认读。
② 听音举卡片。
③ 送生字回家。
⑺ 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⑻ 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可当堂点拨。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问题考考大家?这是一个思维难度较大、有多种结论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自己也能当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这个小环节花时不多,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生字书写,示范指导:
⑴ 出示我会写中的拎、甸、桶、停四个单字。
⑵ 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⑶ 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⑷ 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突出难字的学习,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巩固字词,会写聪、胳膊、晃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⑴ 复习生字词语,学写胳膊、晃荡。
⑵ 真诚地表扬:你们可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会认了,还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真了不起!
⑶ 小朋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 ,那你们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呢?
(学生自由表达)
⑷ 你能学着当当妈妈吗?说什么,是怎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学生自由表演)
⑸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词的时候,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2、自读自悟,体验阅读:
⑴ 三个妈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⑵ 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⑶ 交流:
把自己找到的三个妈妈的话读给大家听。
⑷ 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也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现的好地方,把自己最好的读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进步。同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能让自己迅速成长。
3、朗读交流,感受乐趣:
⑴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⑵ 第一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①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②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③ 交流提高:
有这样的儿子可真是让人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⑶ 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① 第二个妈妈是否也骄傲、自豪呢?谁来读读。
(指名学生朗读)
② 朗读、评价。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适当点拨,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③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设计意图 :在第一个妈妈的练习朗读时,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怎么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儿。所以在读第二个妈妈的话时,就只需要稍作点拨就行了。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⑷ 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① 第三个妈妈也像前两位妈妈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呀?
(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② 这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
③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读给同桌听听看。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4、自主发现,升华主题:
⑴ 妈妈心目中的儿子:
聪明能干。
(板书 聪 指导看字形)
⑵ 听师范读第8自然段:
① 让学生用耳听,你仿佛听到什么?
(妈妈喘气声,水晃荡声等)
② 让学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什么?
(妈妈流汗,弯着腰很累的样子)
③ 让学生用心体会用口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聪是本课要求写的字,此时的书写指导很巧妙地与理解课文连在了一起,既让学生能记牢这个字,了解这个字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水很沉,为下文的学习作好辅垫。
⑶ 面对如此沉甸甸的水桶,不同的儿子有不同的做法,老爷爷看见了,怎么说的呢?
(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⑷ 随即采访老爷爷: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⑸ 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⑹ 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 :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5、回顾课文,拓展提高:
⑴ (出示课件:人物图)瞧,妈妈、儿子、老爷爷都站在我们面前,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呢?
⑵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设计意图 :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⑶ 为人子,方少时,古时候有一个小黄香,他就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讲述黄香孝亲的故事。
设计意图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这个小故事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有关的诗词故事,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引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的教案01-20
三个儿子教案07-04
《三个儿子》 教案03-08
三个儿子优秀的教案03-07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三篇10-13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3篇10-15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四篇09-22
《三个儿子》教案(精选15篇)02-19
三个儿子的教案集合10-04
语文教案《三个儿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