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个儿子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104页第23课《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插图卡片。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谈话导入:
世上谁是你最亲的人?最爱你的人是谁?
(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2、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三个儿子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
(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根据文内注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以游戏形式学习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宝宝的。
三、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1、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2、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3、三个妈妈提水时,三个儿子怎样做?
四、加深巩固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3、提问:
你喜欢谁?为什么?
4、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5、提问:
三个儿子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谁吗?
6、教师小结:
老师喜欢歌声嘹亮的儿子,也喜欢力气大,能翻跟斗的儿子,却更喜欢体贴、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五、课文延伸
平时你是怎样孝顺妈妈的?以后又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题:
明明是,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根据预习题目):
读课文,通过预习你认识、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嗓:嗓子、嗓音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酸:因疲劳或疾病引起微痛或无力的感觉。
甸(沉甸甸):形容沉重的样子。
晃荡:摇动、摆动,向两边摆动。
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小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三个妈妈讨论自己儿子的部分和的不同表现及老爷爷的'话。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通过讨论汇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休息;接着写了三个妈妈议论自己的儿子;最后写了的不同表现让老爷爷感到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或讨论你是妈妈的儿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1)读后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发言。
四、理解句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的表现说的。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五、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六、朗读课文
七、积累好词佳句
附:板书:
妈妈比儿子——儿子对妈妈——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优质课教学设计板书教案(人教版)】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
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
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
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
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
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
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三个儿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探究汉字部件表音和表意的规律。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胳”“膊”“拎”“桶”4个字,探究汉字部件细小的变化规律,从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在文本语境中知道“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表达作用,并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3.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写好4个字。
2.知道“一个……又一个……另一个……”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1.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记忆特例。
2.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突破随文识字以“一”带“串”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在识字能力上有所提升。在随文识字中找到读词、认字的规律和特例,提升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奔课题,了解学情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23课《三个儿子》。(生齐读课题)
二、规律识字,高效识记
1.在自主学习中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字音,等会儿接受挑战。
2.在检测反馈中探寻规律
(1)探寻部件的读音规律。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出示词语“水桶”“拎着”“沉甸甸”)谁来读?
预设:“拎”字正音
出示“令”字,与“拎”字读音作比较。
师:回忆一下,我们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也带有这个“令”字?(生答,师板书。)
师:像这样念后鼻音的字远远不止这些。(出示字典中所有读“ling”的字)
师:读一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呢?(生读,师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师:看来带这个部件的字有着念后鼻音的规律。而今天学习的“拎”字却是一个特殊字,它念前鼻音。请大家齐读3遍。
师:在探寻规律中我们发现了记忆特殊字的好方法。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探索声旁表音的规律中发现记忆方法。通过学生认读、教师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认读生字的难点。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发现字音认读的矛盾,通过借助工具书验证,并得出方法。在把握这一类字读音的规律中,落实高效的识字学习方法。只有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起点,带动学生亲历学习探索的过程,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2)探寻词语的轻声规律。
师:哪位同学读读这组词语?(出示:“聪明”“嗓子”“晃荡”“胳膊”)
师:仔细听老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要把这些词语读好,特别要注意轻声的读法。咱们再一起读一读。
师:词语都读得这么好了,放到课文里就不要忘了它的正确读音。大家齐读课文第7、8自然段。
(3)探寻形旁的表意规律。
师:妈妈拎着水桶,胳膊都痛了,快帮妈妈捏捏胳膊吧!胳膊在哪里呢?(生指自己的胳膊)
预设:生错误地认为肩膀也属于胳膊,师出示人体结构图,引导学生找对胳膊的位置。
师:继续看看身体部位的名称,发现这些词有什么规律?(生找到字形规律:表示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字带有肉月旁。)
师:表示身体部位的字大多是肉月旁,但也有特殊例外。识字多有趣啊,只要我们寻找规律,记记个例,就能轻松学会。
【设计意图:在导的困惑处继续探索字形规律。大多数学生只能模糊理解“胳膊”的意思,当学生理解产生歧义时,教师顺着学生思维引导。由图画直观展示胳膊的位置,一目了然。随后,由“胳膊”形旁表意的规律发现“肉月旁”的秘密,但也有特殊字,如“手指”的“指”,顺势强化了“找规律,记特殊”的记忆方式。为了避免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平面上滑行,在语境识字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记忆特例,实现得“字”、得“法”、提“思”多重教学价值。】
三、寓教于乐,游戏放松
(师播放《健康歌》)
师:老师邀请大家来放松一下吧。咦,音乐怎么停了?哦,原来是要来一个全身总动员呢!
(师宣布游戏规则:不许说话。听音乐,用动作回答问题。这个字念平舌音还是翘舌音,伸伸胳膊表示念平舌音,拍拍胸表示念翘舌音。)
师:各就各位,音乐一响就答题。
师:恭喜你们,都答对了,跟着音乐继续动起来。
【设计意图:课堂要求孩子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去亲力感知,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课中休息,教师创设音乐突然停止来激趣,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身体的律动游戏兼顾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四、集中再现,巩固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现在把它送进儿歌里,你还会读吗?同桌一起练习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看,生字原来都藏在这里呢!
【设计意图:言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习”文本表达,“迁”生活表达,从“感知”到“学懂”,从“懂得”到“会用”,不断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言语机智。】
五、观察比较,规范写字
1.对比两个结构不规范的“胳”字,探寻写好“胳”字的奥妙。师生共同圈一圈不规范的字。一起提醒它“收收脚”“变苗条”。
2.教学“膊”字。观察发现:除了注意“收收脚”“变苗条”外,还要特别记住小钩变没了。
师:这些细微变化都是写字时部件互相谦让的结果,也是写字时要掌握的`规律。(板书:胳膊)
3.自主学习“拎”“桶”字的书写。
(反馈,评价。)
4.追问:“桶”字为什么“钩”没有变没呢?
(出示生字:“桶”“勇”“膊”。生观察、发现并交流。)
师:小朋友在写字的时候可要仔细观察细微的变化,部件放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许还会有不同。找到写字的规律就能把汉字写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再次强调了写字时找规律的思维方式。课堂上落实10分钟的写是识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此环节的设计力求发挥生字的范例功能:以简单为例——“胳”的书写;以复杂为练——“膊”的书写;规律揭示——以“一”带“串”的变化,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发展。由扶到放,实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六、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师生交流)
【教后所思】
一、体现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读准字音到写好字形,多处凸显探究式学习。当学生读错“拎着”的“拎”字时,我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错误的原因,并通过“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特殊字音。在学习“胳膊”一词,发现“肉月旁”表意的规律后,我并没有止步,而是带领学生发现特殊字例“指”不是“肉月旁”,再次印证规律中有特殊的现象。在教学写字时,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汉字部件的细小变化,并在对比、分析中得出写正确的方法,懂得写字要用心观察的道理。纵观这节课,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识字、认字、写字上,而是在整理、分析中掌握新了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字”、得“法”、提“思”。
二、体现课堂学习结果系统化的原则
识字、写字教学时力求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得法。本节课特别注重识字方法的学习。本节课写了4个生字,其中2个生字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思想。我以简单字“胳”为例,用儿童化的语言总结出汉字相互谦让的规律——“收收脚”“变苗条”。然后引导学生学着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形难字“膊”,在“圈不同”的练习中,再次发现汉字谦让的规律。教学到此,我并没有止步,继续引导学生用新获得的方法进行比照,得出更加准确的变化规律。整个写字环节,学生在观察字形、临写生字的过程中习得合体字书写的部分规律,并在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时及时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检验,教学既生动又让学生得法。
三个儿子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三、设计思路。
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重点讨论学习。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3、课文讲了什么,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根据文内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交流讨论,识记字形。
(三)小组合作,质疑解释。
1、默读课文,将你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1)前两个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怎样看待?
(2)应怎样读?
(3)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儿子?
(4)用你的话理解第三个妈妈的话。
2、三个儿子提水回家的妈妈前面是怎样做的?
(1)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读到这你想到什么?你认为三个儿子应该怎样做?
3、教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老爷爷的话: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儿子(女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组练读,分角色演一演。
(二)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
2、学生练习。
(三)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四)课外实践。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建议: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五)作业。
本课课后作业除了字词的训练之外还结合本课内容训练量词的正确使用以及标点的运用。
三个儿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⑴ 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⑶ 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⑷ 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⑸ 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⑴ 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⑵ 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⑶ 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①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②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③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④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②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①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②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③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自主识字
①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①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②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③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④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①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②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③“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④“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了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三个儿子》教案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③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④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①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②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信”“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独生子应该纯朴。
课后拓展
①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
②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的教案01-20
三个儿子教案07-04
《三个儿子》 教案03-08
三个儿子优秀的教案03-07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三篇10-13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3篇10-15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四篇09-22
《三个儿子》教案(精选15篇)02-19
三个儿子的教案集合10-04
语文教案《三个儿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