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的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他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名字和他的`作者,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象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4、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
分组上台展示
三、综合表演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全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2
1、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向您介绍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陔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⑴、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⑵、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⑶、重点学习1—4自然段。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心灵的震憾,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⑷、初步感受资本主义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研究主题:
情境教学:崔峦同志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4、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读寄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并安排一定的练习,引导学生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小女孩的感觉?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高效。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五句描写寒冷和饥饿的句子,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转发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初步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比较法,可以通过曲径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热情,是培养学生深入字里行间,养成认真读书和勤于思考习惯的好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幻想大火炉、幻想烤鹅、幻想圣诞树、幻想奶奶及一起飞走)。把四次幻想和最后两段放在第二教时,在讲读完前三次幻想后,把重点放在第四次幻想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一、自由读,比较发现
1.让学生自由描写第四次幻想的内容,思考这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找异兴致很高,反复地读课文,比较后初步发现:①前三次幻想的是东西,第四次幻想到奶奶,出现了人物;②这次幻想出现了小女孩叫起来的语言。
2.再次让学生读课文,并作提示:引发幻想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维活跃,又发现了两点:①小女孩在擦了一根以后又擦了一整把火柴;②这次幻想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
二、体味读,比较提问
1.让学生读课文,深入体会:
①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奶奶,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顺序能交换吗?
②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整把火柴?用一把行吗?
③这次小女孩为什么要叫起来?
④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真的没有写吗?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得到了理解,对前三个问题意见趋向一致,认为小女孩幻想奶奶,因为无人疼爱,说明她内心孤独、痛苦。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后想起死去的奶奶,说明这个社会不但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欢乐,就连亲人的疼爱也不存在,她的悲惨命运是一层层加深的。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对小女孩的语言,同学们认识到这是小女孩在极端恐惧和极度激动情况下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带着乞求和绝望。
但同学们对第④个问题争论不休。
2.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让学生把奶奶读成叫起来的声音,读得急促带着乞求。
三、感情范读,比较争议
对于第④个问题,范读这次幻想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展开争议。有的认为,课文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幻想中飞走了,也就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小女孩失望了,表现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有的认为,课文写了小女孩幻想的破灭,她飞走了,就暗示她悲惨地死去了,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吗?因为她是在冷、饿、苦、痛中离开这个悲凉的世界的。
当然,这两种看法无需匡正,它是通过比较后对课文的理解。
四、扣结尾,升华中心
小女孩已经悲惨地离开了人世,是这黑暗的社会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问学生:课文到这里可以结束吗?同学们都说可以,又问: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写上两节呢?你能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这两段描写的作用吗?
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我体会,把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有的说,作者反复强调大年夜,是把富人们的花天酒地与小女孩的惨死作对比,说明那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有的说,新的一年来临了,小女孩本应和我们一样享受新年的快乐,可她却在新年到来之时惨死在街头。有的说,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可怜,没有人同情,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那个社会是多么冷漠无情。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欣喜,且这些独到见解,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
从以上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由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和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对最后一次幻想有没有写破灭的讨论。以前总要费时讲句义,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这一次,我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造成争辩的气氛,唤起学生探索新的认识的欲望。这一教学是沿着结论思维过程情感熏陶进行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2、简介安徒生。
3、进一步了解安徒生及创作背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作者。
3、理清文章层次:
4、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段,力争读出感情。
三、课堂作业:
1、默写字词,口述词语意思。
2。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渡过的呢?……你们多么幸福呀!可是在这个喜庆洋洋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没有一个人给她一句温暖的话语,有家不能回,在街上徘徊的她最后蹲在了墙角。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从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说说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并填表格。
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希望得到的现实
2、合作交流
3、汇报展示。
三、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
2.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
例如描写天气的冷和人情冷的句子。
3、你认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写作方法):
(1)
(2)
(3)
四、小练笔:
读课后《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通过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物质准备 vcd、电视机、录音机,故事主要内容汉字字条,故事人物图像每人一份,文字故事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要求,重温童话。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四要素)
2.向幼儿提出要求后,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引导幼儿讲出故事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并尝试复述童话。
1.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四要素,师出示汉字对幼儿所说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规范。
2.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材料,复述故事,教师用正确的书面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并在黑板上出示。
(三)跟随录音朗诵童话内容,激发幼儿根据情节自由表演(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分三组进行,让幼儿自由选择。
1.表演小女孩。
2.运用人物图像跟读故事。
3.边指字,边跟读。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提供头饰,让幼儿自发地表演。
健康:组织幼儿参加扶贫助困的捐款活动,让幼儿养成乐于助人,同情他人的品质。
五、生活中渗透 在餐前和午睡前让幼儿听优秀的童话故事。
六、环境中渗透 让幼儿自制表演服饰和道具,并展览、评比。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选择童话故事讲给幼儿欣赏。
八、活动评价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并解题。
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
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
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划出生字词,写出小节序号;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出示:考考你
1、写出正确的读音。
(1)小女孩的一只()拖鞋也没有了,只()好赤着脚。
(2)、她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不上街卖火柴挣()钱。
2、区别组词。
梗()
蹒()
跚()
蜷()
焰()
便()
瞒()
栅()
倦()
掐()
橱()
烁()
魂()
烘()
填()
厨()
砾()
魄()
哄()
镇()
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2、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课文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还有什么问题?
3、分析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时,……穿的。
A、大雪天穿大拖鞋顶用吗?
B、这双拖鞋是谁的?
C、她自己有没有鞋?
(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个句子说明了()。
(3)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到这些。
(4)他们头上只有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4、教师小结:小女孩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难归,光头赤脚在雪地里走,卖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却没有得到一分钱,更不敢回家,还怕遭到爸爸的毒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六、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二、学习第一次幻景。
1、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这一小节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四个部分。)
2、再度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景?结果怎样?
3、学生讨论汇报。
4、教师小结:她向往温暖,但是小姑娘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更加凸现了小女孩的不幸。
三、学生自学二、三、四次幻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注重朗读的训练。)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质疑:
(1)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为什么作者写到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2)为什么说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3)小女孩只是在幻景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课文中却说“她曾经多么幸福”?
3、学生自学讨论,进行解疑。
4、分析重点句,加以理解。
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体会: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只有真正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小女孩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
句子(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五、进行朗读训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01-1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6-2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7-0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1-23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03-02
大班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03-1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06-25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01-20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四篇09-01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