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三只眼睛
活动目标:
1、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体会运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纸。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若干。
活动过程:
1、发现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幼儿尝试探索。
——三块镜片样子一样吗?透过三块奇妙的镜片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不变?(边上和中间厚薄都一样的镜片看东西会不变)
——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三种不同的镜片?如:老人看书看报时会用放大的镜片。
——这些有趣的镜片就象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看东西。
2、玩各种透镜。
——刚才我们发现了三种镜片的秘密。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更奇妙的镜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等会儿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玩各种镜片。
——创设问题情景:到草地上去观察蚂蚁;看远处的风景;检查手指甲里的“细菌”。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镜片分组进行观察。
——交流各自观察和使用镜片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几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培养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3、提高幼儿比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向父母询问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2、物质准备:(1)生熟鸡蛋(生鸡蛋标上数字1、熟鸡蛋标上数字2)若干个;
(2)托盘、餐巾、小碗(没人2个分别贴上生、熟标签)、手电筒;
(3)记录用的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图、记录表、铅笔没人一套;
(4)快乐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兔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兔妈妈,今天我想请你们到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幼儿听音乐入场坐好。
2、出示鸡蛋引出课题。
老师:“欢迎到我家做客,我为大家准备了煮鸡蛋吃,,可我不小心把煮熟的鸡蛋和生鸡蛋魂在一起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好的办法,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区分开,但是还是不能把鸡蛋弄破?”
二.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动手尝试区分生熟鸡蛋
1、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说说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2、幼儿动手尝试区分,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想了许多好办法,让我们来试一试吧。为了更好地把生熟鸡蛋区分清楚,我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碗,请你用自己想的办法先试一试,然后把你认为的生鸡蛋放到写有“生”的碗中,在记录表示画×,把你认为的熟鸡蛋放到写有“熟”字的碗中,在记录表上画√。”
3、组织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区分的。
请幼儿把自己验证的结果、方法和记录表讲一讲。
三.引导幼儿通过看图来了解、验证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配班老师扮演小松鼠敲门:“我是小松鼠,听说小朋友正在帮兔妈妈想办法区分生熟鸡蛋,我也从电脑上搜索了几种非常简单的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图片内容,了解三种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1)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用手转动起来,生鸡蛋转动的慢,熟鸡蛋转动的快。
(2)用收晃动生熟鸡蛋,感觉里面有东西的是生鸡蛋,熟鸡蛋则感觉不到。
(3)用手电筒照生鸡蛋时比较透亮,熟鸡蛋不透亮。
教师和幼儿边看方法图,边用一组鸡蛋进行尝试验证。
四.幼儿利用已知方法,帮兔妈妈再次验证,并填写记录卡。
1、幼儿用每一种方法去区分生熟鸡蛋并填写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求幼儿用第一种方法试验后,把记录表写好:转得快的鸡蛋是熟的,画√,转得慢的鸡蛋是生的,画×。
用第二种方法试验后,在没有感觉的鸡蛋下面画√,在有感觉的鸡蛋下面画×。
用第三种方法试验后,在不能透亮的鸡蛋下面画√,透亮的鸡蛋下面画×。
2、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验证结果。
3、请幼儿将熟鸡蛋剥开,进行验证。
老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终于分清楚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把熟鸡蛋剥开吃吧!”
五.简单讲解区分生熟鸡蛋的原理。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区分生熟鸡蛋?
教师总结:因为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转动时里面的蛋清、蛋黄也在自转,影响了鸡蛋的旋转速度,熟鸡蛋里面是固体,不会影响鸡蛋的旋转度;熟鸡蛋里面是实心的,所以晃动时不会有什么感觉,生鸡蛋则会感觉到里面有东西;用手电筒照时,生鸡蛋清很透明,而熟鸡蛋则不透明。
2.将生鸡蛋打开比较生熟鸡蛋的不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环保教育)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吸引住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
2. 通过讨论面对的具体问题,发展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在户外进行玩沙、玩泥的活动,或是在室内进行颜色游戏。
2. 将活动室的水闸关闭。
活动过程
1. 要洗手,却没有水怎么办?在幼儿等待、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让幼儿体会没有水给我们带来的不便,进而引发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与讨论。
2. 洗手后, 与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进一步认识水的重要性。
3. 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用途,老师总结: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没有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引导幼儿懂得要珍惜用水。
4. 老师利用假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
如果吃午点前没有水洗手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洗衣服怎么办?
如果没有水浇花怎么办?
5.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活动评价
1. 能说出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2. 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建议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讨论节约用水的问题上,一定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要具体。如:洗手不玩水、关紧水龙头等。
与家庭合作,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能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在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喜欢唱歌。
知道生病了要吃药。
初步了解吃药的安全守则。
活动准备
歌曲《医生,谢谢你!》(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药水、药丸。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 播放歌曲《医生,谢谢你!》,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2. 与幼儿讨论歌曲的内容:
歌曲中唱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给出以下提示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肚子疼要怎么办?(看病。)
为什么肚子会疼?(自由回答。)
生病了,要吃什么才会好?(吃药。)
医生怎样帮助我们?(治好我们的疾病。)
看完病,你会对医生说什么话?(谢谢。)
3. 出示药水和药丸,向幼儿提问什么时候要吃药。
4. 请幼儿分享吃药的经验,并说出吃药的正确方法,例如生病时才需要吃药、要定时和按医生要求或说明吃药等。
5. 请幼儿一边唱歌曲,一边做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
活动评价
能唱歌曲《医生,谢谢你!》。
知道生病时才能吃药。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从中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谁会生蛋》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若干。
2、场景布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儿已了解几种胎生动物传后代的特征,并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下蛋的窝(巢)。
活动过程:
一、结合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卵生动物。
1、带幼儿到"动物园",让幼儿自由地寻找会生蛋的动物,要求幼儿边找边和同伴说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2、幼儿分散在场景中寻找会生蛋的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边找边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寻找结果。
1、让幼儿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会生蛋。
2、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寻找结果,教师点击课件帮助幼儿验证。
三、借助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卵生动物传后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两边房子里的动物生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说:"你知道动物妈妈在哪儿生蛋的?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生蛋?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利用废物,让幼儿给蛋宝宝建个家。
1、以保护蛋宝宝,给蛋宝宝建个安全的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保护蛋宝宝。
2、幼儿利用废旧物品为蛋宝宝建家,教师引导幼儿自制放到"动物园"中。
五、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孩子们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4-19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3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4
科学活动教案5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