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班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
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物体进行排除分类,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使幼儿能够从许多物体中找出不同类的物体。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板一套,自制小鸡头饰一个。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在演示板上摆放思维卡片:第一排为小鸭子、小猫、铅笔、小兔子;第二排为小轿车、自行车、飞机、玫瑰花;第三排为菠萝、萝卜、梨、西瓜。
2.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二、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小鸡头饰:“小鸡宝宝今天要宴请许多家族的朋友。可是小鸡宝宝却发现,来做客的每一个家族的成员都有问题。小朋友,我们快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三、操作探索
游戏一:请出去(一)
教师请幼儿看演示板第一排:“动物类家族成员最先到来。小鸡宝宝大声叫:‘叽叽叽,叽叽叽,动物类家族有问题。’动物类成员瞪大眼,你瞧我,我瞧你。咱们同属动物类,应该把谁请出去?”
幼儿:“应该把铅笔请出去!”
教师把铅笔卡片拿下来,并问幼儿:“我们为什么把它请出去?”
引导幼儿回答铅笔是文具类家族的成员,不应该跟动物类家族在一起。
游戏二:请出去(二)
教师:“接着到来的是交通类家族。小鸡宝宝大声叫:‘叽叽叽,叽叽叽,交通类家族有问题。’交通类成员瞪大眼,你瞧我,我瞧你。咱们同属交通类,应该把谁请出去?”
幼儿:“应该把玫瑰花请出去。”
教师把玫瑰花卡片拿下来,并问幼儿:“我们为什么把它请出去?”
引导幼儿回答玫瑰花是植物类家族的成员,不应该跟交通类家族在一起。
游戏三:请出去(三)
教师:“最后到来的是水果类家族。小鸡宝宝大声叫:‘叽叽叽,叽叽叽,水果类家族有问题。’水果类成员瞪大眼,你瞧我,我瞧你。咱们同属水果类,应该把谁请出去?”
幼儿:“应该把萝卜请出去。”
教师把萝卜卡片拿下来,并问幼儿:“我们为什么把它请出去?”
引导幼儿回答萝卜是蔬菜类家族的成员,不应该跟水果类家族在一起。
经验提升:
练习《课堂用书》P5。
延伸训练:
1.整理教室里的.玩具箱,先规定一个箱子里装木制玩具,另一个箱子里装塑料玩具(教师事先把木玩具和塑料玩具分别装到两个箱子里,再混入一些其他材料的玩具),让幼儿分别从两个箱子里把不同类的挑出来,放到空箱子里。
2.练习《家庭辅导用书》P5。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百科:分类,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 lèi,意思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推小车运输,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2、学习建筑工人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习推小车运输,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灰狼头饰一个;小推车2辆;积木若干。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创设实际情境
活动身体幼儿跟着教师转转头,弯弯腰,伸伸手臂踢踢腿。
二、学习推小车
1、师出示小推车并指导幼儿学习。
提问:这是什么?
请幼儿尝试推车,指导幼儿推车时身体弯腰前倾,两手握紧手把,平稳向前推行。
2、进行推车练习。
分组练习推装有积木的小推车,请幼儿说说自己尝试后的感受。
3、小结。
要使小推车不倒,就要保持平稳。
三、游戏"运砖"猪小弟要造房子
但是少了很多的`砖块,需要我们帮助,有了小推车,我们可以把砖块运到小猪家了。
1、解游戏要求。
游戏开始,幼儿迅速将一块砖(积木)放入小推车内,走过弯曲的山路,路上可能会出现大灰狼,看到大灰狼出现,原地不动,否则就被大灰狼吃掉,大灰狼离开则继续前进,过了山路到小猪家,把砖块放在小猪家后原路返回,接着第二位幼儿运砖。
2、儿分组游戏一次(请一位幼儿当大灰狼),教师对游戏情况进行评价。
3、儿分组游戏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运的砖又快又多。
四、总结评价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很不错,很勇敢,你们帮了小猪这么大的忙。
中班教案 篇5
中班数学教案《6—9的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大胆表达6~9的相邻数,学习6~9的相邻数,感知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6—9的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数字1~10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对10以内数的相邻数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我在本活动中,通过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找邻居,让幼儿学习6~9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6~9的相邻数,感知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
2、喜欢动手操作,大胆表达6~9的相邻数。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6~9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表达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片(1头大象、2匹小马、3只小猴、4只长颈鹿、5只小鸭、6只小狗、7头小猪、8只小鸡、9只小鸟、10只小兔和“森林小区”)。
2、数字卡片1~10若干,点子图若干,标有数字1~10的各色珠子若干,细绳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游戏——拍手回答,复习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学习6~9的相邻数。
⑴出示房子的图片,引出相邻数的概念。
———出示小狗的图片,教师:“小狗一家刚刚搬到了森林小区,他们想认识一下自己的邻居,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出示6只小狗,提问:“小狗家里有几只小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们应该住在哪里,为什么?”———小狗家前面的邻居是小鸭家,他们家一共有5只小鸭,小狗比小鸭多一只。(教师翻开动物卡片后面的数字卡)6比5多1。
———提问:“小狗后面的邻居会是谁呢?他们家应有几只小动物呢?”幼儿猜想并说明理由。
翻看7只动物的家,点数验证,提问:6只小狗的邻居是谁和谁?他们两家各多少只?数字6的相邻数是数字5和数字7。
⑵游戏“找邻居”。
教师分别出示7头小猪,请小朋友帮小猪找家和找邻居。
用同样的方法帮8只小鸡和9只小鸟找家和找邻居。
二、游戏“朋友在哪里。”
1、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传球。音乐停,球传到谁,他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如:“我是7,我是7,我的朋友在哪里?”手上拿有数字卡片6和数字卡片8的幼儿分别举起卡片回答:“我是6,我是6,我是7的小朋友。”“我是8,我是8,我是7的大朋友。”
2、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组活动。
1、画点子或添数。
2、举数字卡片找朋友。
3、数字排队。
四、活动延伸:
1、完成幼儿用书P9~12。
2、穿珠子:各色珠子若干,按1`~10的数量穿彩色珠子。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没有增加难度,没考虑个别差异,对好的孩子来说就缺少一点挑战性,因此我可以再准备多点操作材料,提供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也很重要的学科,在每个活动中教师都应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来进行学习,这样对幼儿的学习应该会有更大的帮助。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经常食用的鱼,知道鱼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2、学习一定的吃鱼技巧。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并且知道各种食用鱼的名称。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
(1) “妈妈有带你们去买过鱼吗?在哪买啊?”
(2) “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哪些鱼,它们原来都是生活在哪儿的呀?”教师请幼儿观察操作卡片,启发幼儿说出生活在海洋里的鱼和生活在池塘里的.鱼。
(3) “你吃过什么鱼?味道怎么样?
(4) “鱼有什么营养?”
(5) 请幼儿观察操作卡片(二)(三)。
图上的小男孩怎么啦?
(6) 师总结鱼虽然又好吃,又有营养,但吃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有刺,应该吐出来,要注意嘴里有饭就不吃鱼,嘴里有鱼就不忙吃饭,千万不能讲话说笑。
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中,幼儿积极,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习性和年龄特征,能根据幼儿的情绪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幼儿在活动中能自我感知,互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道固体(木头、砖、玻璃等)可以传播声音。
2、 享受探索的乐趣。环境创设桌子、门、墙壁、钢管扶手、机械手表或机械闹钟重点。
难点知道固体(木头、砖、玻璃等)可以传播声音活动过程:
一、谁把敲门声传过来
老师以敲门声音引入活动。请幼儿关好活动室的门,听到老师发出敲门的讯号,才帮老师开门。
“你们怎么知道老师来了”“你们看到老师敲门了吗?”“是谁把老师的敲门声传过来的?”
二、什么物体能传播声音
1、桌子传声。请一幼儿把手表(或闹钟)放在另一个幼儿耳边,然后慢慢把手表移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再把手表放在桌子的另一头。让幼儿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在幼儿园里找一找,还有什么物体可以传播声音?(楼梯扶手、墙壁等)
3、请幼儿相互讨论,把自己的发现描述出来。
小结:固体是能够传播声音的。
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思考探究:小狗睡觉的'时候,为什么把耳朵贴在地上。
第一环节以敲门的情节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
第二环节通过各种实验引导幼儿发现固体是能够传播声音的。
并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出来。
中班教案 篇8
跑步走→立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跑步走的正确姿势,提高跑步走的能力和自控能力。
2、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时空感与观察力。
3、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协同一致动作的集体意识与观念,培养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教学重点:
在跑步练习中,要求学生注意保持前后距离,提高观察力和自控能力。
教学难点:
在跑步练习中,动作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跑步走→立定
教与学步骤:
一、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2、队列练习,立正、稍息、向左、向右、向后转。 准备活动:绕操场跑一圈。
(一)导学提纲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并做示范。
2、跑步走、立定动作的分解练习。
“立定”口令必须落在右脚上,口令是“立定”。当听到口令时,继续跑两步,左脚向前迈大半步右脚迅速向左脚靠拢,同时两手迅速放下,成立正姿势。
(二)导入设计:首先讲述国庆阅兵的整齐步伐,为什么这么整齐?因为他们都是练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自学导纲
采用曲臂前后摆动,做原地踏步动作,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原地做“立定”动作。
曲臂前后摆动跑步,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学生呼“1、2、3、4”口令,并作出立定的分解动作。
合作互动
采用原地跑步开始的练习。即在原地跑时,听到“立定”口令,随即向前做出的立定动作。
横队排列或做二路纵队沿大圆圈站队,连续做小步慢跑的立定练习,并让学生自己边喊口令边做立定动作。
(三)导学训练
按正常节奏进行跑步、立定
练习。
立定动作还可以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和整体练习。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
2、教师小节
3、宣布下课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愉快地感知、理解诗歌的有趣内容,并能初步跟念诗歌。
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动脑筋,学习仿编诗歌,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3、重点感知字词:吹泡泡、泡泡、鸡蛋、苹果、星星、乌云。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对应的图片一套:母鸡和鸡蛋、苹果和果树、月亮和星星、乌云和雨点。
2、小蝌蚪、花朵、白云、贝壳、树叶、汽车等图片若干和他桃子图片一张,反面写上“泡泡”,与幼儿人数相等。
3、字卡:吹泡泡、泡泡、鸡蛋、苹果、星星、乌云。
活动过程:
一、吹泡泡
1、听着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体验快乐情绪。
2、教师:我们吹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幼儿:圆圆的,有大,有小)
3、(请幼儿自由坐在垫子上)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泡泡,和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图片,学习诗歌
1、出示鸡蛋
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出示字卡“鸡蛋”)(2)鸡蛋会是谁吹的泡泡?为什么?请你们听一听(教师示范念)。
幼儿回答后集体学念。
1、出示苹果
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出示字卡“苹果”)(2)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
(3)为什么说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教师示范念)
幼儿集体学念。
1、同时出示星星和乌云
教师提问:看一看,它们又是谁吹的泡泡?(出示字卡“星星”和“乌云”)为什么?
引导幼儿围绕两个问题同时回答,幼儿学念诗歌最后两句。
2、完整学念诗歌。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如果你们知道是谁吹的就一起告诉我好吗?(教师再次出示“苹果”、“鸡蛋”、“星星”、“雨点”的图片)
(2)教师:哇!这么多可爱的泡泡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叫《吹泡泡》(出示字卡“吹泡泡”,并请幼儿学念题目)。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吧!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采桑叶
(1)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找路》中班教案02-13
《梳子》中班教案02-13
中班《月亮》教案02-15
《冰箱》中班教案02-01
《光斑》中班教案02-02
秋天中班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