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时间:2024-10-08 08:32:4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三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 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习,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成人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 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5、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6、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7、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8、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9、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10、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1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1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习,练习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明确悟读要求:听了于老师的读书,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能够读书,煮书,也就是边读边思,展开想象。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纸背面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段

  (1)当学生读到以下两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我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马上予以即时性表扬:“赶紧”“责备”这两个词读得好,一起写(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2)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

  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因为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5)学生仍旧读不好,师及时范读:要不要老师读?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读

  3、读中学习第二段

  (1)当学生读到“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时,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问: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这个词读出更深层的意思吗?

  (2)教师深情地用古诗文来赞颂母亲,并小结:

  母亲挑的不是一付重担,而是半边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岭”的意思?(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谈了感受)

  (3)相信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体会课文,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当你们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浮现出妈妈带着孩子翻山越岭的情景,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读中学习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师板书一个“笑”字,并背诵课文中的句子问学生:你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从母亲“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亲的胸怀很宽广。

  生二:从“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我看出了母亲很爱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从这句话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却不让我干,比如我的书包很重,送我上学的路上总是帮我拎着,怕累着我,所以,课文里的母亲也是和我妈妈一样,是一位关心孩子,爱孩子好母亲。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

  5、激趣学习第四、五段:

  (1)“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谁来读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3)师小结学生的答案

  (4)教师板书第五段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无数次”,让学生比较:与课题中的“第一次”比较比较,你想说句什么话?(生答:母爱无私、母爱博大)

  6、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知道老师最想用你们学过的一首什么诗句来抒发此刻的情感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教师读自己的读后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亲一样爱我的学生……

  7、学生再分段读课文

  8、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抄写作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4-04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10-16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1-28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5-16

[优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6-02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通用)06-04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10-23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篇09-01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5篇08-27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四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