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05 19:42:4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科学教案模板集合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气球若干。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重点难点:1.通过猜测.探索知道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原先能吹大的气球能吹大,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幼:幼儿自主回答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他的出来的结论。 教师小结:原来能不能吹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也没有?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

  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

  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幼儿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三.结束部分

  1. 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经验。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幼:自主回答。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四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3、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鸟有着自己的特殊的本领,大多数幼儿都知道鸟是会飞翔,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不会飞的鸟儿。通过本此活动幼儿认识企鹅、渡渡鸟、鸵鸟等鸟类是不会飞的,进一步增进幼儿对鸟的认识,萌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不会飞的鸟,丰富鸟类知识和经验。

  2、能了解不会飞鸟儿的特征,进一步增进对鸟的认识。

  3、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生活中鸟的ppt课件、收集不会飞的鸟的图片。

  活动建议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进入教室。

  2、这是什么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播放麻雀叫声)

  教师创编故事:原来呀它是小麻雀,老师听说这只小麻雀想成为森林里最幸福的小动物。要想成为最幸福的小动物呢,就是要找到各种各样的小鸟来和它做朋友。但是它又不会找朋友,想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它找朋友。

  二、出示ppt,介绍生活中的小鸟。

  师幼共同讨论:你们帮小麻雀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它成为了森林里最幸福的小动物了,正邀请我们小朋友和它的新朋友玩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鸟?(有麻雀,鸽子,小燕子……)

  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小鸟?

  三、猜猜想想,哪些鸟不会飞。

  1、引导幼儿讨论:刚看到的小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是什么?

  (飞)有不会飞的鸟吗?

  2、出示记录表

  请幼儿猜猜记录表上哪些鸟儿不会飞。将猜想到的答案写在记录表上。会飞的打勾勾,不会飞的打叉叉。

  3、共同讨论: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想的?

  四、通过记录依次介绍不会飞的鸟生活习性,形态。

  1、大鸵鸟有什么特征?(教师讲解特征)

  2、教师学小企鹅走提问,这是谁来了?你知道它是怎样生活的吗?

  3、这时又走来了一只胖胖的小鸟它是谁呢?(渡渡鸟)讲解特征。

  4、这是谁?请小朋友们看看他想谁?长得像恐龙,他就是恐鸟。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

  教师总结:不会飞的鸟是指已失去飞行能力的翅膀退化的鸟类,取而代之的是奔跑及游泳的能力。例如鸵鸟不能飞了,但是他的奔跑能力很强。

  五、关爱自然,学习保护自然。

  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灭绝了,像恐鸟,就是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才灭绝的。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它们呢?怎么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呢?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边放音乐,边做小鸟找朋友)

  六、活动延伸:

  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有关不会飞的鸟的资料。

  2、给你的朋友说说你认识到的不会飞的小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幼儿从小感受中华医药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中草药,如喝过枸杞熬的粥、菊花茶海等;生病时吃过中药,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现象、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求我们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感兴趣。本节活动我根据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幼儿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巧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中草药的认知。

  视频课件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幼儿兴趣广泛、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演示了视频《鹿茸救母》的故事、《神奇的中草药》以及课件《老中医答疑》等引导幼儿感受中草药的奇特,同时知道中草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

  2.实践体验,培养幼儿对中草药的观察和主动探究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为此,活动中为充分让幼儿主动探索,我为幼儿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闻、尝,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和作用。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幼儿看药方、配药、泡药、尝药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中草药在水中变化的神奇,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

  3.联系生活,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选取药材上,贴近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枸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讲解治病的作用时,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中草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视频《走进大药房》拉近现实,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4.整合课程,融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于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由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过程中,运用故事向幼儿渗透了爱的教育;在与老中医互动、幼儿自主配药活动中,渗透了健康教育经验;在整个活动中重视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自主表达。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活动重点)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活动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课件《常见的中草药》《老中医互动》等;幼儿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1)教师引出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教师小结: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特征。

  (2)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教师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出示课件《这些药材哪里来》,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教师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3.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据药方尝试配药、泡药、尝药,感受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枸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观看《药材搭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教师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配几付中药,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药真神奇。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引导幼儿看懂药方,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的可以泡的,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更不能乱吃。

  4.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教师小结:中草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草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视频演示《走进大药房》,进一步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和吸水的快慢程度,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探索的方式,来记录事实。

  3、通过和纸玩游戏的活动,体验发现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卫生纸、玻璃纸、厚纸板,每人一份。

  2、装有颜料的盆子每桌一个,抹布若干,记录纸和水彩笔每人一份。

  3、每桌一个透明的容器,里面放满水。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卫生纸、报纸、厚纸板要和小朋友玩游戏,走我们去玩玩吧?

  (二)“纸花朵朵开”,激发幼儿兴趣。

  1、师:蒲老师这里有各种颜色的小纸团,可神奇了!放入水中就会开花。

  2、幼儿观察、探索游戏:纸花朵朵开。

  3、幼儿将纸花放入水中,仔细观察纸花开花的过程。

  ——师:纸花放入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反馈)

  (三)初次探索:幼儿观察卫生纸放入水中会怎样?

  1、老师提问,幼儿猜测。

  ——师:将卫生纸放入红色的水中会变成怎样?(幼儿大胆猜测。)

  2、试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将卫生纸放入红色的水中大胆试验。

  ——幼儿观察卫生纸的变化,发现卫生纸从白色变成红色。

  ——幼儿和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老师小结,幼儿尝试记录结果。

  ——卫生纸有能吸水,有吸水性。

  (四)再次探索:“看看谁吸水的快”。

  1、幼儿操作、探索、观察发现卫生纸、玻璃纸、厚纸板的吸水性。

  ——让幼儿自由选择卫生纸、玻璃纸、厚纸板等材质的纸制品进行探索。

  2、老师提问,幼儿大胆猜想。

  ——师:你们发现这三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哪种纸吸水的快?哪种纸吸水的慢?种纸不易吸水?为什么?

  3、幼儿从吸水快慢的角度,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在交流经验时,孩子们听得很投入,看得很认真。)

  4、比一比并记录。幼儿初次尝试将实验结果,记载在记录纸上。

  (五)教师总结:幼儿探索实验的结果。

  ——师:卫生纸吸水性快,厚纸板吸水性慢,玻璃纸不吸水。不同材质纸的吸水性不同。

  四、活动反思

  回顾这个科学活动,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们给孩子布置任务,我们要求孩子回到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纸,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这一次是口头任务,孩子们记住了,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回到家后认真收集,有的孩子还请大人帮助,写出了各种纸的名称。等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纸带到幼儿园后,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地搜索着,不时传来他们的欢呼“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我练毛笔字的纸”,“这是蜡光纸,可以用来折纸”,“老师,上面挂的是广告纸”……

  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同时也了解了纸的不同用途:有的纸是画画、做手工、装饰用的,有铅画纸、卡纸、蜡光纸、皱纹纸、宣纸、毛边纸、海绵纸、瓦楞纸、色粉纸等,有的纸是书写印刷用的,有打印纸、铜版纸、复写纸、硫酸纸、牛皮纸、报纸等,有的纸是包装用的,如不同厚度的硬板纸,还有不同类型的清洁用纸。

  其次,我们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将幼儿探索不同纸质在水中的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的现象。通过玩“花儿朵朵开”、“看看谁吸水的快”等游戏,孩子们探索体验了纸的吸水性。在活动中,教师的语气语调要神秘、夸张些,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然后,我们引导幼儿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幼儿对于纸的相关知识。

  本次活动,我们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探索材料,营造平等、赏识、支持的宽松环境,给孩子充分实践的机会。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获得了一次成功的玩纸体验。孩子在与老师、同伴讨论交流,自己对纸的变化的认识中,得到了老师积极回应,老师对孩子表达的肯定、猜想的认同、行为的激励,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提高,培植了儿童的自信,点燃了发散思维的火种。

  儿童是自主成长的主体,教师是一个支持者。从本次活动中,我们感悟到,孩子的“异想天开”就是一次绝好的教育良机,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节教育行为,深入研究幼儿、努力理解幼儿、耐心扶持幼儿,从孩子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灵活组织教育活动,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采蜜》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幼儿细致地观察能力与初步的`统计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个物体,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画有9朵红花、9朵黄花。

  小蜜蜂移动卡片10张,红花与黄花移动卡片各一张。

  幼儿统计表。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花园背景图,请幼儿数一数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基本部分:

  教师操作花朵卡片,帮助幼儿理解9添上1是10,并认读数字10。

  教师利用小蜜蜂到花园采蜜的情节,巩固幼儿对9添上1是10的理解。

  请幼儿自己数一数幼儿用书上的物品,数一数哪些物品是9个?哪些物品是10个?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结果

  组织幼儿交流统计的结果,并集体想办法让物品一样多。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观察摆放的物品哪些是10种或10个。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不同的味道

  2、趣味练习-观察调味颜料

  3、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辣椒粉、麻油、醋、酒、糖浆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

  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二、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教师: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那些气味?

  2、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三、趣味练习-观察调味颜料

  四、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教师: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

  幼儿讨论交流。

  五、师幼总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怎样保护鼻子呢?(不挖鼻子、流鼻涕用手)

科学教案 篇8

  课题生成:

  在《可爱的鸟》的主题中,孩子们对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班饲养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但是一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发现放在草地上的画眉鸟死在鸟笼里。孩子们围着死去的小鸟除了悲伤叹息之外,很多孩子都对小鸟的死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的认为是画眉鸟是被野猫咬死的,有的认为是关在笼子里闷死的,有的认为使吃坏了东西……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引发孩子们探索鸟儿的死因的兴趣,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萌发孩子们爱护鸟类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分析,了解容易使鸟儿死亡的原因,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测,并乐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幼儿爱护鸟儿、保护鸟儿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保护好画眉鸟死亡的现场。

  2、供幼儿记录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刚才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班的画眉鸟死了,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猜测小鸟的死因

  1、上午的时候小鸟还是活着的,我们午睡的时候它就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小鸟死掉的呢?(幼儿自由探讨)

  2、幼儿自由猜测发言,师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记录

  三、实地侦察,寻找小鸟致死的原因

  1、请幼儿做小小侦探,一起来到户外草地上观察画眉鸟的死亡现场

  2、师生一起观察死掉的画眉鸟、画眉鸟呆的笼子和周围的草坪上有无可疑的迹象。

  3、询问幼儿园内的保安叔叔,昨天晚上以及上午巡视班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四、交流自己的发现,进一步探讨引起小鸟死亡的原因。

  1、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推荐一个组长简单记录

  2、请每组的组长说说本组的发现以及小鸟死因的猜测。

  3、师生共同户外的侦察结果,用排除法得出几种可能使画眉鸟致死的原因,并记录在黑板上。

  五、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使鸟儿死亡的原因?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

  六、延伸活动:

  1、一起安葬小鸟。

  2、课后寻找科学饲养鸟儿的方法。

  3、利用查阅资料、上等方法,寻找保护鸟类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知识准备:

  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部分:

  1、白志、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牙孜、风车,电扇、蝴蝶等各种形象若干。

  3、教师范例一份。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打开应集灯,照在墙上同幼儿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儿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儿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长短的影子。

  教师关掉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二、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出示小兔并对幼儿说:“今天优质调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戏,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帮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变化。”

  让幼儿用手电照在小兔身上,观察光线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师选一幼儿代表进一步强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只有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才能产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游戏:蝴蝶跳舞,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蝴蝶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蝴蝶、固体胶等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让蝴蝶跳舞。

  3、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掩饰过程。

  4、讨论:为什么有的蝴蝶会跳舞?而有的蝴蝶不会跳舞?

  5、小结: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任选一种或几种材料,想想这些物体的那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

  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4、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手电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手电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

  5、教师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它们就跳起舞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3、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猜猜迷导入,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迅速的集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来.接着让孩子从实践感悟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弄明白影子的奥秘。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的道理.接着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我进行引导小结,最后引导幼儿讨论。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主动的实践探索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11-26

科学教案11-26

科学教案11-27

科学教案11-27

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11-29

科学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