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思想:
孩子们都觉得彩虹很神奇,彩虹只有在雨后才能看见,晴天的时候都是躲起来看不见的,小朋友都会好奇的问:“彩虹那么漂亮,只有雨后才能看见它,晴天看不见。为什么彩虹要躲起来呢?”针对孩子这个大胆的提问,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课题,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了解到为什么彩虹雨后才能看见它。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感知道彩虹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二、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三、学习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技术支持:
水、盆子、镜子、喷雾器、杯子、彩虹的图片
活动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一座长桥架天空,五颜六色真好看,晴天找它看不见,雨后天晴就出现。”(谜底:虹)
二、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彩虹的特征。
(一)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地方彩虹就会出现呢?
(二)彩虹是什么形状?彩虹有什么颜色?
三、实验:自己做彩虹
(一)幼儿分组讨论,需要些什么东西制作彩虹。
(二)请小朋友自己选者喷雾气、镜子、水、盆,透明杯子、白纸等尝试做彩虹,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指导:1.教师利用喷雾气在空中喷雾,幼儿背对太阳观察现象。2.利用装着水的透明杯子对着太阳,也能产生彩虹的现象。
3.把小镜子的一半斜插进水中,在镜子对面放一张白纸,使阳光能反射到白纸上,白纸就能出现彩虹了
四、交流讨论:
(一)问:你的做的彩虹出现了吗?
(二)问:你用了什么用具制造出彩虹的?小结:彩虹是由器重颜色形成的`弧形彩带,就像天空中架起的一座桥桥。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喷雾里的色彩、白纸上的色彩、杯子中的色彩都是太阳的颜色,太阳给水珠、镜子、杯子折射后显出的七种颜色,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就是太阳光。夏天雷雨过后或阵雨过后,天空就会出现小水珠,太阳照在这些小水珠上,天空中就会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天空晴朗,没有下雨的时候就不会有彩虹出现了。
五、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其它制造彩虹的方法。
2.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查找有关彩虹的资料。
活动创新之处:
一、运用尝试的方法,提供幼儿尝试的机会,使幼儿在操作过程,学会借用工具避免了局限性。
二、给幼儿交流的机会,使幼儿能从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小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活动结果预测:
幼儿能从玩中学,能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自由选者工具制造彩虹,符合了幼儿爱动手、动脑,爱探索的特点,效果较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及基本特征。
2、进一步学习根据教师的提问,表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
3、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的生长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一段音乐、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26、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做小鸡“叽叽叽叽”的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
教师:你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谁在孵蛋呢?(母鸡妈妈)
教师:鸡蛋有什么变化?(裂开了、破裂了)
教师:鸡蛋怎么会破呢?谁在里面?(鸡蛋里面有小鸡)
教师:小鸡是用什么啄破蛋壳的呢?(小鸡是用嘴巴啄破蛋壳的)
教师:你看到小鸡了吗?蛋壳裂开了,它的身体是在蛋壳里还是蛋壳外呢?
教师:哇!小鸡推开蛋壳,出来了,我们仔细看看它的眼睛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鸡站起来了,羽毛怎么样了呀?它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鸡叫。
2、引导幼儿了解小鸡长大后的样子,知道它与公鸡、母鸡的区别。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
教师小结:小鸡还小的时候分不清楚有什么不同,等小鸡长大以后有的长成公鸡、有的长成母鸡,公鸡的鸡冠更大,尾巴更长,母鸡的鸡冠更小,尾巴更短。
教师:小鸡和公鸡有什么不一样?公鸡是怎么叫的呢?
教师:小鸡和母鸡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母鸡怎么叫的?
三、游戏;小鸡长大了。
游戏玩法;
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鸡生长的过程,教师用语言进行提醒。最后,
当教师说:“小鸡变、变、变”时,幼儿用动作或用声音变成公鸡或母鸡。
效果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力及其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雨鞋、运动鞋、凉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磁带。课件:走冰、滑板车、汽车。
4、彩笔、鞋底(五花纹)图样与幼儿人数等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讲述小强只穿了丝袜跟妈妈比赛爬长城输于妈妈的故事,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感知体验、尝试操作。
1、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2、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这鞋子跳舞,会有什么感觉?
3、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4、言语活动:比较鞋底花纹的式样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像蚯蚓鞋。我鞋底的花纹是一粒一粒的,像小圆点。
5、操作体验:
(1)请小朋友一只手套一只鞋子,在地上摩擦,感觉一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鞋底有了摩擦力,我们走路就不那么滑了。
(2)交流故事的因果小强只穿着丝袜爬长城为什么比不过妈妈?
结论:鞋底有花纹,摩擦力大,走路就不滑;丝袜很光滑,摩擦力小,走路就很滑。
6、生活联想:
播放课件:
1、为什么冬天在冰上行走容易摔倒?
2、为什么汽车行驶是非常稳又容易刹车?
3、为什么滑板车在路上滑得快?
言语活动: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是滑的?哪些是不滑的?
7、自我设计:
请幼儿在鞋底上设计自己最喜欢的花纹。
三、情感教育:
把自己设计得漂亮鞋底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手拿作品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细节描述:
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过你们的鞋子吗?那有谁仔细观察过鞋底,我们的鞋底又会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瞧瞧吧。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有好多的花纹)那这些花纹是怎么样的.呢?(正文形、长方形的形状)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说你鞋底的花纹是怎么样的?(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条纹)(我鞋底的花纹是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三角形的)原来我们的鞋底还藏着这么漂亮的花纹。
那么谁知道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呢?(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脚不受凉)那我们来想想这是鞋子的作用还是花纹的作用呢?(鞋子)那么我们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呢?(为了不让我们摔倒)对呀,有了这些花纹,我们走路的时候就不会摔倒了,还有吗?(可以让我们跳得更高)我们也来想想这是谁的作用呢?(鞋子)对呀,这些都是鞋子的作用,那谁知道花纹还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让我们跑步跑得更快)对呀有了这些花纹,我们可以跑得更快。原来有了这些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我们就不会摔倒,跑起来更快了。
评价分析:
鞋底经常是幼儿忽略的一个地方,孩子们会知道有很多漂亮的鞋子,但是从来不会去观察鞋底会是怎么样的?本次活动以让幼儿以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秘密为导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从而让孩子们去注意这些豪不起眼的花纹。
对于鞋子的作用和花纹的作用孩子们经常会混淆,因为两样东西经常是被连在一起,所以难免会让幼儿产生混淆。把鞋子的作用当作是鞋底花纹的作用,而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这些花纹就是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所思所悟:
这个活动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感知鞋底的摩擦力,而我也相信从孩子们回答加上挂图的出示等,孩子们对于鞋底花纹的作用已经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知道鞋底花纹的作用就是防滑,不让我们摔倒,能跑起来更快等。所以对于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
2、发展感知和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冷水和热水的杯子(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红、蓝标记若干,太阳和雪花的大标签各一张。
活动重点:
感受冷和暖。
活动难点:
能将冷暖分类,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1、 感知体验:
提出活动要求:
——“老师在许多杯子里放了水,等会宝宝们摸一摸,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操作。
小结: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区分冷暖杯:
教师提出要求:
——“请你们给摸上去暖的杯子贴上红色标签,给摸上去冷的杯子贴上蓝色标签。”
幼儿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别出示太阳、雪花的标签,让幼儿辨别冷暖。
幼儿将冷暖杯送到合适的标签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式认知包谷,并可以用语言表现其基本特点。
2、通过尝试,领会拨包谷的技能,明白要层层剥。
3、懂得观测和察看、比较,对包谷加热膨胀后的改变有兴致。
二、教学预备:
1、生包谷每个人1根、特意用来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的干包谷一包。
2、微波炉一只、吃饭的用具数个。
三、教学过程:
(一)、认知包谷。
1、展示“包谷”伙伴。
今日啊!我们班里来了个伙伴另外还有它的朋友们。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它是哪个?你们认知它吗?
2、让孩子认知包谷的皮与须。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包谷。
原本是包谷伙伴,它今日要和我们大伙儿一块儿来做有意思的游戏,可是它先要来考一考我们孩子,瞅瞅谁能发觉它身上有一些啥奥秘。
(2)孩子每个人取1根包谷观测和察看、自由述说、沟通。
(3)集体沟通。
你都发现了些啥奥秘?
皮:包谷身上行李着皮,像它的啥呢?(衣衫)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穿戴X衣衫。
须:这一个须像啥呀?变一变。
摸一摸看,有何感觉?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长着长须儿,像XX来像XX。
3、去掉皮与须,让孩子进而认知包谷。
(1)例如果脱去包谷的衣衫,拿掉它的胡须,猜一猜,里头会有何?
(2)孩子尝试自个儿剥包谷,自个儿去探究。
那我们一块儿来剥剥看,找找衣衫里头的奥秘。剥下来的皮与须应当放于哪儿?
(3)孩子剥包谷,幼儿教师指导。
(4)孩子沟通,你们剥时发现了啥奥秘?
(衣衫)
好,此刻请你们瞅瞅脱去衣衫,拿掉胡须后的包谷像啥呀?
再请你们摸摸,摸起来是何感受的?(软的還是硬的?)(有粒一粒的包谷孩子)?(排队)剥一粒下来试一试看,像啥?
童谣:脱下衣衫看一看,呀!藏着很多小孩子。亲亲热热在一块儿,一個挨着一個睡。
(二)、把干包谷房进微波炉,做成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
1、启发孩子思索小小的干包谷是否会变。
教师这儿有许多已然剥下来的包谷孩子(摇一摇手上的干包谷),它们呀看我们小二班的孩子如此乖,想要给我们大伙儿变个魔术!我们来瞅瞅,他们会变个啥魔术。
把生的.、硬邦邦的包谷孩子放入微波炉中。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小会儿。听一听看,包谷孩子在里头发出了啥声音。
2、把爆好的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拿出来,供孩子品尝、探讨有何改变,把变戏法后的包谷孩子与以前的做一下比较。
3、那包谷除变为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吃,还可以怎样吃?我们回去再一块儿探讨探讨试一试看,好不好?好,带着你们的包谷,我们走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调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过自护探索实验能描述实验发现,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体验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溶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
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与不溶水性。
经验准备:
幼儿对常见调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
盐、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搅拌棒若干,装有食盐和油的大碗,纸巾。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1、逐一介绍食盐、糖、蜂蜜,食用油。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问题引导:能否食用?盐什么味道?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这些放水里会发生什么?猜一猜。
二:幼儿自主探索实验。
1、实验: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盐放入自己面前的1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盐去哪了?(融解了)教师解释溶解的科学原理。
观察:还有一点盐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溶解速度?(搅拌)
2、实验:不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油在哪?为什么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三:幼儿观察教师实验。
1、教师将一勺糖放入水中,请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说“糖溶于水”。
2、区分油与蜂蜜。
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油与蜂蜜。颜色、
教师将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观察蜂蜜有什么变化?(溶解慢)请幼儿搅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蜂蜜溶于水”。
提问:如果搅拌油,油会溶于水吗?猜一猜。
请幼儿自主探索搅拌自己面前的2号杯。说一说实验结果。
四:活动小结。
1、幼儿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教师提炼幼儿的实验发现,给予正确的科学道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来了解电池的特性和用途。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安装、使用电池。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电池、电动物品、图片若干、有关电池用途的录象,幼儿操作材料:电池、电珠、电线各若干、小赛车人手一部,正确安装电池的操作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赛车,引出课题。
1、幼儿玩赛车,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赛车没有动?
2、出示电池,请幼儿安装电池。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些赛车装上了电池还是不能开动?(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不作结论,引导幼儿进入操作活动环节。)
二、探索、操作;讨论、交流,了解电池特性、用途,并学习安装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电池的两头一样吗?(有“ ”“—”级)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合作,共同探索。
要求:用电珠、电线和电池使电珠亮起来。
3、记录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怎样使电珠亮起来?
小结:电池供电,使电珠亮起来。
4、按正负级标志正确安装电池。
(1)正确安装,线路通,电池才能供电,使彩灯亮起来,小喇叭响起来,风车转动起来。
(2)想一想,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些赛车装了电池还是没动呢?(小结)
5、让幼儿给赛车正确安装电池。
三、通过扩散思维,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1、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东西用到电池的?它们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的电池及其广泛用途。
四、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1、你想设计出和这些不一样的电池吗?
2、你想把它们用在哪里?
3、教育幼儿不玩电池,不随便乱扔,因为电池里的物质有毒,会污染环境。
五、结束,给各种电动物品装上电池。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5
科学活动教案12-16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6
【热】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实用】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