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

时间:2023-05-25 11:14:25 教案 我要投稿

教学教案范文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教案范文15篇

教学教案范文1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或者像圆柱体。生活中有的东西是球体的,有的东西是圆柱体的,不管是球体还是圆柱体都有它的用处。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和圆柱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教学教案范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教案范文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掌握“相处、叫好、凝神、大惑不解、变化莫测、带领、敏感、难以”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用“相处、叫好、凝神、大惑不解、变化莫测、带领、敏感、难以”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大家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

  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相处;共同生活、相互交往。和睦相处,和平相处 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叫好;叫卖、叫唤,表示赞赏。连声叫好,不断叫好。 对台上的表演,观众不断叫好鼓掌。

  3、凝神;注意、集中精力。(近)聚精会神、注视、关注。

  他住在桌前,凝神思考。

  4、大惑不解;(近)百思不解、疑惑不解。感到大惑不解;让人大惑不解。

  我正在大惑不解时,朋友拉我就走。

  5、变化莫测;(近)变化多端、变化万千、变幻莫测。指变化大不能预测。

  这里气候变化莫测。/他这个人变化莫测,让人猜不透。

  6、带领;(近)率领、带动。率领大家。 他率领大家去劳动。/去参加比赛/去植树。

  7、敏感;(近)敏锐;敏捷;(反)迟钝。非常敏感;敏感期。

  他这人太敏感了。

  8、难以;(近)很难。难以忘怀;难以割舍;难以分清

  听到这个消息,他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4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教学教案范文4

  活动目标:

  1. 欣赏中国和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

  2. 了解不同环境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3. 运用绘画、制作等方式自主设计喜欢的房子。

  活动准备:

  1. 教师教学资源《房子大观》PPT,各种各样的房子资料。

  2. 四种交通工具挂图,简笔房子挂图。

  3. 教师手工作品一份

  4. 彩色笔、绘画纸、手工材料(太空泥,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粉刷匠》律动操,组织幼儿入座。

  2.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很棒的小小粉刷匠,你们把房子刷的真漂亮。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下其它漂亮的房子啊。好,现在老师作导游,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3. (出示火车图片)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着火车向我们的第一站北京出发。(欣赏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图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1) 出示故宫图片,提问: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古建筑大气、端庄、对称的特点。

  让幼儿认识梯形房顶,长方形房身。

  (2) 出示鸟巢的图片,提问:你看看它像什么?帮助幼儿了解象形建筑设计。

  教师小结。

  4. (出示飞机图片)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上飞机向第二站俄国的圣彼得堡教堂出发。欣赏圣彼得堡教堂图片,感受外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提问:大家看这个建筑像什么?它跟我们看到的中国建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它漂亮吗?帮助幼儿了解外国古代的建筑。

  教师小结。

  5. (出示轮船图片)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上大游轮向第三站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出发。欣赏悉尼歌剧院图片。感受外国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提问:大家看看它的外形像什么?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象形建筑的特点。帮助幼儿掌握三角形房顶的建筑特色。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建筑和外国的建筑风格不一样,但各有特点,都很漂亮。都体现出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6.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看了这么多中国和外国著名的建筑之后,让我们一起坐着小汽车(出示汽车的图片),去看一种很特别的房子。(出示蒙古包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房子?猜猜看,在哪里会有这样的房子?它与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那里的人们要把房子建成这样?通过讨论了解不同环境、气候与建筑的'关系。让幼儿了解认识半圆形房顶的建筑。

  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环境和气候不一样,所以房子建得也不一样。

  7. 欣赏其他小朋友设计的房子,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老师:今天我们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去了那么多的地方看了那么多的房子,我想大家现在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设计自己喜欢的房子了。在设计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其它幼儿园小朋友们设计的房子。

  8. 引导幼儿讨论、设计自己喜欢的房子。(播放粉刷匠伴奏曲)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设计的房子,如可以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可以利用太空泥制作房子,还可以利用彩纸拼贴房子。

  评价总结:

  1.请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2.教师积极肯定幼儿作品,增强幼儿自信心,体验成就感。

  活动延伸:

  1. 可以请幼儿回家或在美工区继续制作或搭建各种各样的房子。

教学教案范文5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江南的景色确实美!(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描述:江南的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树是那么的绿,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老师真想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想听吗?

  2、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过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识字

  1.在水乡之旅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朋友。(课件在文中出示要学的新字,测读学生读书后识字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测读后剩余的生字。

  3.汇报及指导:

  (1)抽读卡片,测读出学习过程中问题较大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

  (2)在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愿意把记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吗?指学生自主选择生字上台讲解。

  (3)引导学生讲解后问:我的办法好吗?你有好办法告诉我吗?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一)1、词都读好了,相信课文你们一样能读通顺! 拿起你们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

  2读完了课文吧,你觉得水乡怎么样?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板书:(水多,船多,歌也多)

  3..a. 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

  b. 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4。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我觉得水是清的,绿的,多)

  5。很多?那能不能试一试、读一读,让你的`同桌从你的读书声体会出水的多来呢?让大家来分享你动听的读书声?(指名读)

  6、我听得出水挺多的。老师想跟你比一比,欢迎吗? 老师这回找到对手了。大家当评委,请听——(示范读)

  7、师:画草和画水,为什么要画草和水? 这有草有水的地方叫“荡”;如果把草画成画成芦苇,这地方就是芦苇荡:同学们想想看,风轻轻吹过来,芦苇和水就怎么样啦?(学生认真思考)

  8、用你的手,用你的动作,比划比划。(学生伸出双手做“荡”的摆动样)

  9、把‘荡’字放进句子,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处处绿水荡清波”一句)

  10、我听出来了。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的表情,听听我的声音……(老师边做摆动的手势,边带学生读文中带“荡”的句子)

  1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来到南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12、水乡的水真美呀。如果我们伴着音乐来到水乡,再读,相信我们读得更美了。 (老师学生一起朗读第一节)

  (二)a. 水乡到处是水,水乡人出门就一定离不开——船

  b. (课件出示水乡船只多,白帆片片的图画及相关文字)你们看到了什么? 能把船的多读出来吗?

  c.假如你在这艘船上,打得那么多的鱼,心情怎么样?你高兴你就想——(唱歌)

  d.你会唱什么歌?现在你就在这艘船上,唱给你的同桌听,唱吧!哪怕是唱“小雨沙沙沙”都行,唱吧!

  e. 真高兴呀!哎,一个人唱不行,大家都唱吧!(学生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师:大家真高兴啊,水乡人也很高兴。听,他们也唱起动听的歌。不信,你们读一读吧! (出示第3节文字及相关的画面)(学生齐读第3节)

  f. 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箩是装鱼的,歌为什么说一箩一箩呢?) 是呀,为什么歌能装箩?谁来说一说。

  g. 水乡那么多的鱼,高兴的时候,人们怎么唱?那表情怎样?哎,配音乐会读得更美,读吧! (学生随着音乐读最后一节)

  3. 是呀,水乡的新生活,咱们通过品词品句感受出来了。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我们现在从头读起吧,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吧! (学生站起来读全文)

教学教案范文6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2、通过研读重点词句,感受老牛以死抗争的精神。

  3、体会母爱的感人、无私和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看世界万物,母爱其实是一种天性。动物也好,人类也罢,惟有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为了子女,母亲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母爱

  二、初读课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牛的母爱》,一同去感受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哪一幕情景最让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并反复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3、指名读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这句?(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同学老师建议你现在就把它划下来。

  出示句子,齐读

  三、研读课文

  1、牛的主人是怎样地抽打?(狠狠)

  从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扬起”

  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别说抽打下来,光这个样子,我们看看都害怕。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给你读前面——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

  B、“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你们见过皮开肉绽的情景吗?我们想像一下,“皮开肉绽”在你的脑海中,是怎么样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来了、满是鲜血)

  老师想问这位同学: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C、“恼羞成怒”

  怎样的才叫“恼羞成怒”,读出“恼羞成怒”。

  D、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

  2、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恼羞成怒”呢?

  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

  A、“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所以主人很生气

  B、“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所以主人非常生气

  C、“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D、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E、面对飞奔而来的军车,老牛动了吗?面对骂骂咧咧的司机,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开肉绽”的老牛动摇了吗?伤痕累累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只是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F、指导读

  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

  师: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生:但还是不肯让开。

  3、是的,这是一头可怜的老牛,是一头倔强的老牛,是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这只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我不禁要质问,主人啊主人,你为什么会这么狠心呢?读读第二自然段

  A、你读懂了什么?(极度缺水)

  怎样的才是极度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

  知道三斤水是多少吗?(出示三斤水)

  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这样的三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羞成怒,再说主人为得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B、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C、我看见主人举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接着读)

  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接着读)

  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接着读)

  D、(范读)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那位运水的战士哭了,那位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四、情感升华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终于得到了三斤水——

  A、配乐朗诵:“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B、为什么你的眼中含着泪水?看得出你被感动了,为什么?

  C、是什么让老牛不怕冒被汽车撞伤的危险冲上公路;是什么让老牛不顾司机的骂骂咧咧、点火驱赶;是什么让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是什么让老牛得到了水,却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给予了小牛。(母爱)

  D、同学们,你觉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头可怜、倔强的老牛吗?(伟大、无私的母亲)

  是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牛说吗?通过老牛你又想到了谁呢?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吧!

  五、深情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是最惊天动地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汪国真《母亲的爱》(配乐朗读)

  母亲的爱(汪国真)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教学教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试背诵。

  3、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精美的电脑课件。

  2、让学生查阅有关谜语的知识。

  3、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精美课件)教师口述:“一个小女孩提着花篮到花园采花,花园里盛开着12朵美丽的鲜花,你想采吗?那可要看你能不能过关。(花心中出示12个生字)你认识这个字才能采这朵花,你能采几朵?把书翻到79页,试一试。”以此来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二、自学生字

  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教师指导学习。同学们有的用换偏旁法识字,有的用减旁法识字,有的用比较象形字法识字。利用拼音,组词等。

  三、交流展示

  各组展示自己的方法及学会的字,并组词,其它组同学补充。但要强调汇报不同的方法,学不同的字,如果学生没能汇报某个字,教师必须指出,提醒注意,然后告诉大家,记不牢的字,一会儿读课文时要仔细看。

  四、学习谜语

  1、初读第1则谜语,把刚学过的字圈出来,多练几遍。

  2、同桌合作学习第1则谜语,边读边说出谜底。

  3、找好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鼓励带动作。

  4、教师板书“团结、力量、谁”再次识记,给这几个字编谜语,启发学生想象,但不强求。

  5、如有时间,可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前3个字)

  指导一个大家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说笔顺,并试写出另外两个字。

  六、总结回顾

  用小黑板展示本课所学的12个生字,同桌合作读,并分别组词。

  七、作业

  查找或编写字谜。

教学教案范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10个生字及由生率组成的词语。会认 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想象申奥成功那一刻中国人民欢呼、庆祝的热烈情景。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奥运会,激发学习兴趣。

  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届。奥运会上各国人民关注比赛情况,甚至通宵达旦观看比赛实况。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友谊和进步。奥运会会旗中五环相连,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各国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友好的精神在运动会上相见。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听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4.指导读准字音。

  平舌音:泽 翘舌音:传、申 后鼻音:京

  5.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汇报。分小组派代表汇报识字方法。

  记笔顺:申、匹、互、京

  熟字加偏旁:目→泪 羊→洋

  用→拥 包→抱

  目→相

  熟宇换偏旁:杨→扬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看清田字格里的生字的间架结构,重点指导:

  互: 匹:

  2.指名在黑板上书写,集体评议。

  3.完成“我会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齐读。

  二、感悟课文。

  1.板书课题:我们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是指我们干什么成功了?成功之后怎么样了?

  (我们申办奥运会成功了,成功之后人们非常兴奋,非常激动。)

  2.学习第1自然段。

  (l)读一读,画一画。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现人们非常兴奋,非常激动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①“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事先没有商量,但人们都涌上了街头。从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有同样的心清,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

  ②“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

  (把北京城比作了海洋,这海洋里装满了欢乐,指北京城里每一个人都非常高兴。)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理解句子。

  ①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说明来的人非常多。)

  ②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a.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b.齐读,把你所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4.学习第3自然段。

  (l)指名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2)学生交流。

  ①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②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5.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l)齐读这一段。

  (2)从中读懂了什么?

  (3)你从中体会到了人民群众什么样的感情。

  (为申办奥运会成功而高兴,为祖国的伟大而自豪。)

  (4)再读,读出无比自豪办心情。

  三、指导阅读。

  1.朗读对感情要饱满,要读出为祖国的伟大而兴奋、激动的情感。

  2.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1

  我们成功了

  几十万群众

  天安门广场 挥舞国旗

  一遍遍欢呼

  人如海

  中华世纪坛 歌如潮

  击掌、拥抱、泪水流淌

  (激动自豪)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根据句式特点,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登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 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我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灯火辉煌

  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教学教案范文9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较流利地朗读

  三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卡 拼音卡

  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调动日常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秋天的美丽、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等等。今天,我们将进入六单元的学习了。那么, 学了这一单元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单元引言吧!

  2、教师小结导入

  是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孩子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该如何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识字六》。

  3、孩子们,我们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首先要做什么?(认识生字宝宝)

  4、好,这一节课老师就要和你们来认识这一课的生字宝宝。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识字六(表扬拿书,翻书快的学生,如XX第一 XX第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就把树叶上和桃子上的生字宝宝多拼一拼,多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请你们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拼读,教师巡视指导)

  2、用生字卡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给戴上拼音小帽子。(教师谈话:孩子们,你们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子摘了,你能帮他戴上吗?指名戴戴,要求别的孩子观察戴对了吗?看着再拼拼读读)

  3、指名学生说说在读生字时要注意什么,以我提醒大家在读XX时要注意不要把XX读成XX(着重看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学生说对了,大家跟着拼读两遍

  4、各种方式读生字:分组读(分男女读,一边读一个 。拼两遍读两遍 一组读一个,不拼读每个字读两遍 指名读 不拼读每个字读两遍 齐读两遍 拿掉拼音)

  5、把生字送入词语读一读(孩子们,单个的字我们会读了,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入词语中读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读,指名读 开火车读,齐读

  6、记生字

  孩子们,生字宝宝你们都会读了,我们怎么来记住它的字形呢?

  (1)指名说说记字的方法,教师板书记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结构,拆开,数笔画。(孩子们你们说的方法真棒。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方法记记本课的生字。)

  (2)小组内交流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并给生字多组词。

  (3)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7、再次齐读生字,读两遍,说结构和偏旁两遍。

  (三)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1、把生字和词语送入课文读读,自由读,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喜欢的`句子,全班学生跟读一遍 (课件出示)

  3、齐读课文

  (四)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齐读生字。(孩子们,看到你们课文读得这么正确,生字宝宝又跑来了,想考考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

  2、指导书写生字

  (1)一看字的间架结构、宽窄等。

  (2)二看笔画

  (3)三看穿插

  (4)学生书空,师范写,注意笔画的位置。

  3、学生描红,每个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五)总结全课

  是呀,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师请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感受爱,体会爱,学着去关爱别人,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吧。

教学教案范文10

  活动目标:

  1、会用脚运球的各种技能,提高他们的运球能力。

  2、体验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报纸卷成的小棍与学生人数相等。

  2、刺猬胸饰一个,小旗2面,红,黄,蓝,绿丝带若干。

  3、足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秋游〉歌曲,与学生边唱边拉圆圈进入场地。“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出来玩吧。”

  2、热身运动。下蹲运动――侧身运动―上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3、搓球动作。

  二、学习用小棍运球“宝宝们真棒,今天妈妈给宝宝带来了许多小棍,请宝宝们用小棍把球运到家里去。”

  1、教师示范用小棍运球动作。

  2、学生自由练习。

  三、新授用脚运球“刚才我们学会了用小棍运球,现在我们不用小棍了,请宝宝们自己动脑怎样把球运回家。”

  1、学生自由探索运球。

  2、请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来示范。

  3、教师示范正确运球动作:用脚内侧轻轻地运球。

  4、师幼一起学习脚内侧运球动作。

  四、比赛“小刺猬运球”

  1、学生分四队纵队站好。(红、黄、蓝、绿队)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2、示范讲解游戏玩法。规则是:学生必须用脚运球,不能用手。运到家后,跑回来拍后面一个学生手,继开始。

  3、学生集体游戏2至3次。

  4、给胜利的一组奖一面红旗。

  5、放松运动后。结束活动。

教学教案范文11

  教学内容:

  1、回顾字母表示和数量关系、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2、讨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3、交流写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4、简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回顾方程的相关知识。

  2、能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并写出方程。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会用字母

  1、分组讨论: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2、出示教材111页2题,说出字母和字母式子表示的意义。

  3、练习112页的1,2,3题。

  4、小结:字母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当告诉字母的值时,我们可以求出式子表示的数量。

  二、回顾引导,会解方程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方程的有关知识,看看下面这些题目你们会做吗?请判断,是等式的记上□,是方程的记上○。

  卡片出示,学生按编号记写答案。

  (1)3a+2 (6) 56-12=44

  (2)6+y=12 (7) x+y=10

  (3)5b-4=6 (8) 2d=d+d

  (4)S=ah (9) 8×4=32

  (5)a+b=b+a(10)8x-4x=5

  师:同学们,请大家说说画□的和画○的式子是哪些?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黑板上。

  师:画□的题有(2),(3),(4),(5),(6),(7),(8),(9),(10)。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画○的题有(2),(3),(5),(7),(8),(10)。大家觉得对吗?

  生:不对。因为5题和8题不是方程,4题是算面积的公式,所以不能画“○”。

  生:可以。都含有字母!都是等式!就可以画圈。

  师:你们同意谁的?讨论讨论看?

  生:因为5题和8题任意用一个数进行检验,都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是吗?大家试试看。

  学生汇报中,发现等式中的恒等式不是方程。计算公式虽然含有字母,但也不是方程。

  板书:

  等式方程如(2),(3),(7),(10)

  算式如(6),(9)

  公式如(4)

  代数恒等式如(5),(8)

  师:请大家算出6+y=12,5b-4=6,8x-4x=5的解,验算一下,看你做对没有。

  师:大家完成以后,同桌说说什么是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生:如“6+y=12”中,如果y=6,方程左右两边就相等了。这里6就是“6+y=12”的解。

  生:老师,你说过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呢!

  师:对,找到一个数,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结合刚才的解答,你认为在解方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比如3x=18,就想3和几相乘是18?这个数就是x的值,也就是方程3x=18的解。

  生:使用等式的性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数。

  生: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数时,除了注意数相同以外,还要注意乘、除的数不能为“0”。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等式的性质,那么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呢? 做完了这些题,同桌交流一下。

  12x-6=36 12y+6=36 12x-6x=36 12y+6y=36

  完成后请学生上台写出解答过程,并说明每步变化的理由。

  三、分析关系,构建等式

  师: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关系呢?能用式子表示吗?试试看。

  有5篮子辣椒,每篮xkg, 一共12kg。鱼缸里有35条金鱼。其中红金鱼有10条,黑金鱼有y条。

  生:5x=12

  生:10+y =35 总量=总量 总数=总数

  生:12÷x=5

  生:35-y =10 篮数=篮数 红金鱼数=红金鱼数

  师:根据刚才列出的`式子 ,同桌再把等量关系讲一遍。想想还有其他的列法吗?

  练习教科书第4,5题。

  师:请大家说说,写等式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读懂题意,找到等量。

  练习:请用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方程的意义。4x+2=6 5b-2b=18

  四、简单应用,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先列式解答这两道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小组交流。

  1、几个小朋友去买冰激凌。玲玲买了8个 ,芳芳买了5个。玲玲比芳芳多花了12元。冰激凌是多少钱1个?

  2、爷爷买的3节电池的价钱刚好比1盒牙膏贵8角。已知牙膏每盒是3元5角,每节电池多少元?

  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板书:

  (1)读懂题意,找到等量;

  (2)把未知数看作已知数,用字母表示;

  (3)写出方程,求出解。

  师:用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生:要认准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生:做完了,还要检验答案是不是符合题意。

  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或者检验。

  师:看来大家学得非常好!奖励你们完成书上的练习。请大家做教科书第113页和第114页的第6,7题。

教学教案范文12

  [教学目标]

  1.了解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知道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把握东方村社的特点;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运作模式及其历史作用;知道亚非文明古国在政治上呈现政教合一的特征;了解大河流域不同文明体存在发展的差异性。

  2.通过对亚非大河流域诸文明古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关史实的了解,使学生理解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对农业文明特征形成的影响作用;通过了解农耕民族的生存斗争和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形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客观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从诸文明古国历史发展的具体现象中归纳出大河文明的一般特征。

  3.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的产生和进步是人类凭籍智慧利用和改造环境的结果;亚非大河流域最早步入文明时代,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所共享;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发展未曾中断的国家,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大河文明特征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说明:

  1.亚非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降水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亚非文明古国都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形成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特征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大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这一核心,从农耕经济、村社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政教合一统治、诸文明古国文化差异等角度,层层推进,剖析地理环境对大河文明发展的影响,最终归纳出大河文明的特征。

  2.大河流域文明古国都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最终形成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独裁、君主至上是亚非文明古国在政治上的共同特征。但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术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全面、深透把握。帮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国家管理制度,是大河文明的政治特征,对古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主要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加深对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约6000年前,西亚的两河流域最早步入文明时代,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紧随其后,亚非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类文明为什么最早发源于大河流域?

  2. 讲授亚非大河流域四大古典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异同点。根据历史地图,首先确定四大古典文明中心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再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参见材料一至材料四),分析归纳地理环境的相同点和主要差异,以表格形成呈现。

  共同特征 差异性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大河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动植物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

  地理位置相对孤立 河水不定期泛滥,洪水灾害频繁;土壤盐碱化;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

  埃及文明 尼罗河定期泛滥,水量稳定,无大洪水;

  有地中海、沙漠等自然地理屏障

  印度文明 地处中国西南,中亚之南,西亚之东南,

  与古代各文明都有联系

  中国文明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便于翻耕;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

  3、讲授亚非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农耕经济发达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4、讲授亚非大河流域的小农经济。

  (1)用历史图片资料说明大河流域农业生产以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方式进行,其特点是自给自足。

  (2)分析小农经济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私有制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小农经济成为可能。

  5、讲授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基层社会组织——村社。

  (1)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适应农耕经济的特点,人类开始定居,从而推动文明发展。

  (2)以中国氏族公社时期和封建时代的村落图片资料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村社是东方小农的聚居地,是东方文明古国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学生解读印度村社的两段文字材料,从中归纳出村社的基本特点。

  6、讲授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1)分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为学生提供两河流域、中国、印度有关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从大河流域地理环境角度认识农耕民族所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再通过剖析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国家管理制度。

  (2)讲解秦王朝和古埃及政府的组织构架图,使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运作模式,从而概括出中央集权制度的一般特点。

  (3)为学生提供一组诸文明古国兴修水利、抗击外族入侵、经济文化发展、营建大型公共工程(参见材料五、六)、农民起义等图片和文字材料,使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文明发展的积极、消极作用并存,从而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评价。

  7、讲授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宗教崇拜盛行,神权与政权结合。

  (1)以诸文明古国宗教发展的历史图片资料,说明其文明发展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宗教崇拜盛行。

  (2)以古埃及宗教发展的相关文字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理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农耕经济“靠天吃饭”、对自然环境极强的依赖性是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源。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各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的动机,理解在宗教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时代,君主们必然借助神的权威,即利用宗教的影响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因而亚非文明古国多在政治上呈现神权与政权结合的特征。

  8、讲授亚非大河流域四大古典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文明个性发展的影响。引用学者的研究结论,比较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发展的差异性,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作出解释。

  9、讲授大河文明的特征。

  9、归纳大河文明的特征。本课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研究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可以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的方式,在师生相互启发中形成认识。

  [资料附录]

  材料一:

  ……底格里斯河南段和幼发拉底河南段之间的土地虽然异常肥沃,但仍然少不了灌溉,因为这里每年几乎有八个月不降雨,每年春天降下的.暴雨来得太晚,根本赶不上浇灌在4月份就必须收获的主要农作物(苏美尔地区夏天的气温高达华氏125度,足以烤焦这里的土壤,所以这里的夏天不是生长季节)。……苏美尔的处境还受到下列事实的制约,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完全缺乏诸如石头、矿物甚至树木之类的自然资源。这意味着苏美尔的居民被迫大量依靠贸易并十分注意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以弥补经济的不平衡,以保持他们的优势不致削弱。换言之,苏美尔人必须征服自然,与自然做斗争而不是充分享受自然的丰足。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P31

  材料二:

  尼罗河全长6000多公里,在埃及境内有1200多公里。流经开罗附近时分为五条支流,呈放射状流人地中海。古埃及人称这个扇形的三角洲为“下埃及”,它南北长有200公里,最宽处达250公里,今日三角洲占埃及可耕地的2/3。开罗以南的河谷地带直线长为700公里,地形狭窄,宽度从10公里到20公里不等,古埃及人称之为“上埃及”。……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了大量的沃土,使之成为古代农民的乐园。每年的七月,由于吸收了非洲中部丰富的季雨,尼罗河的水位逐渐升高,并溢出河床,流向河谷,到九月泛滥达到高潮时,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河水退后,留下一层淤泥,这些从上游冲积下来的淤泥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是农作物生长的沃土。由于河水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定期泛滥,及时带来这种天然化肥,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来年收获季节的到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P48-49

  材料三:

  由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道屏障,使来自印度洋的季风雨返回而降于恒河流域,所以恒河流域的雨量充沛。印度河流域的雨量要小些,但来自高山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源也是十分丰富的。

  ——易宁《走进古印度文明》P2

  材料四:

  养育黄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细土,这种泥土被称为黄土,它覆盖了从华北高原向东到大海的整个地面。一般认为,黄土是更新世时期的北风送来的,有些地方的黄土堆积得很厚,厚达二、三百英尺。由于其天然的肥力和吸水性,黄土不逊于世界上任何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而且,由于华北的降雨量不足,黄河流域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样,没有茂密的森林来阻碍只有原始的石头工具的早期农人。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埃及所有现存遗迹中最著名者当推金字塔——庞大而简练的塔形建筑。……在从约公元前2770年到约公元前2600年的一个世纪中,总重量大约2500万吨的石灰石从石崖上凿采下来,修整、拖运和叠砌起来,建成了一系列所有金字塔中最著名和最雄伟的金字塔。在这些金字塔中,出类拔萃的毫无疑问是胡夫(法老,在希腊人中以齐阿普斯著称)的金字塔,它以“完美的”坡面52度角升高至482英尺,使得塔顶高与塔的周长的关系犹如圆周率一般。希腊人在确定世界七大奇观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将“齐阿普斯”金字塔列为首位。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P64

  材料六:

  ……埃及神庙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卡尔纳克神庙长度约一千三百英尺,占地超过已修建的任何一座宗教建筑,仅其中央大厅就几乎可容纳欧洲的任何一座大教堂。庙内使用的圆柱体积惊人,最大的一根高达70英尺,直径超过二十英尺。据估计,每个柱顶可站立100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P65

  [板书设计]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村社是小农聚居地

  成因:私有制、铁器、牛耕 村社的三个特点

  成 因

  政府组织

  一般特点

  历史作用

  [训练设计]

  材料一:

  “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川流不息,为的是使埃及苏生!……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古埃及《尼罗河颂》

  材料二:

  有一首苏美尔人的诗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埃及人热情讴歌尼罗河的原因是什么?

  2、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为什么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试从地理环境角度予以解释。

  答案:

  1、尼罗河定期泛滥,且水量稳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埃及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2、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自然环境的不安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不可预见,两河流域的居民经常遭遇特大洪水的袭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易遭外族入侵。

教学教案范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张衡,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课文中的难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创造吗?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由学生回答的引出人物张衡。

  ----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提示“衡”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平时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A、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看课文讲的是张衡的什么故事?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B、请同学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认读词语。

  C、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鼓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的是什么时候谁的什么事?

  2、他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

  3、你从课文中还知道了什么?

  四、质疑: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咱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你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我是火眼金睛。

  记 状

  纪 壮

  洒 偏 格

  酒 骗 洛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生 发明 发现

  1 、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 )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 、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 )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3 、这个故事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汶川大地震惊动了整个世界,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失去亲人的彻骨的伤痛。地震以它强大的破坏力和难以预测性威震四方。可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张衡就已经发明出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课文中看个究竟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的故事。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2)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3)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4)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做课后第三题,区分发明和发现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描写地动仪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3)课件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反复朗读

  根据老师提示,画一画地动仪的样子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 )方发生了地震,朝着( )的龙就会( )嘴巴,铜球。铜球一声,正好落在的嘴里。

教学教案范文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目前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要求,通过尝试,我认为恰当的把电教手段引进作文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由说到写的能力,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是十分有益的。

  一、一、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写作兴趣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除了题材的针对性、教法的开放性等因素外,通过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感官以良好的刺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氛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描写时,借用了一位老师翻录的春节晚会中一个魔术表演的精彩片段录像。上课时,首先利用幻灯片指导学生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接着放魔术表演的录像。录像以它清晰的画面,美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有趣的动作,以及表演者神奇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此时,同学们不由得对魔术师精彩的表演赞叹不己。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教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电教再现内容,指导学生观察。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生硬地为学生设计出作文内容和要求。如果改用形象直观的录像,幻灯这些电教手段,替代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板演,学生就会有话可写。如指导《精彩的场面》描写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魔术师的表演时的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池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学生观察仔细,叙述有条理,写出的作文盎然有趣。

  三、电教拓宽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声、形、色”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能启发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动静结合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犹如置身于如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浮想翩翩。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四、电教播放“下水文”,传授.写作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往往不善于把一件事一个物写具体,因此文章缺少具体的内容,一定的条理。为使学生会描写的技能,教师的“下水文”引路很有必要。教者可把.写作的范文,事先制成录音,选择时机播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愉快地输入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具体描写。如指导《一件心爱的东西》,教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下水文”,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录成录音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老师喜欢的是一样什么东西?这样东西有什么特点?老师是怎样写具体的?老师为什么喜爱它?听后讨论以上问题,再用幻灯打出写好本次作文的要点。学生边习作时边回忆范文边观察带来的最心爱的东西,很快,一篇篇文章就产生了。

  一、电教当堂评议,提高自改能力。

  自能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能.写作文,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不嫌百遍改”,学生当堂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批改,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起来。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课堂评议,使学生知道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增强修改作文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某一习作进行点评改正,可事先选取学生习作中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好、中、差),通过显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评析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从字、词、句、标点、内容等方面逐步评议他人的作文。这时学生常常兴趣浓厚,很仔细,认真地完成评析任务。

教学教案范文15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 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 教育,环境 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 地理 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 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 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 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

  (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 "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 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

  (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 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 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设计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比例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学习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一些实践活动。

  活动的设计的原则是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准备一些材料,帮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具体的有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创造一个既有个性学习,又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

  关于地图比例尺的 教学,直接用校园平面图导入,因为是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学生感觉即亲切又好奇,找自己班级的教室,实地测量自己教室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平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兴趣,自然的进入了比例尺的 教学。教室长和宽测量出来以后,让学生运用小学所学平面图的知识,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把教室的各种图形画在纸上,并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这就是所画教室平面图时的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然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分析地图比例尺概念所孕含的三个层次。

  第一步:先自己阅读关于地图比例尺部分的教材,找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地图册上的地图。用三种方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利用课文中的"做一做"指导学生量算图上直线距离,运用比例尺换算成两地实地距离。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这是比例尺 教学的难点。突破的方式是认真分析比例尺的公式----一个分式,比较教材"做一做"中的三个比例尺,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概念来判断分式的比值,确定比例尺的大小。最后结合读图,可得出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 教学,从校园平面图中教室的具体方位和路线,引入地图的方向的判断。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首先使学生明确三种定向方法,举出用每一种的例子。例如城市交通旅游地图(北京), 教师提问某一地名所在位置(如颐和园)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作出回答,要求详细用到地面的八个方向,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通过阅读校园平面图和教材中的某村平面图,使学生能够根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判断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 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图例和注记的 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可以采取先让学生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 地理事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的培养

  〈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 教学手段〉教材P17图2。3北京地图和图2。4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 教学过程〉

  (引课)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 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礼堂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学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

  ( 板书)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

  (学生活动)请阅读16带框的黑体字" 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 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 (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完成P16 "做一做"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P17"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教学的教案12-19

背影教学教案05-06

《落日》教学教案01-26

双语教学教案02-08

《边城》教学教案01-30

《背影》教学教案04-26

《散步》教学教案04-26

小学教学教案03-23

篮球教学教案03-12

对数教学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