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31 09:51:5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十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多个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等)进行拼图。

  2、会用单个图形联想添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多媒体PPT课件。

  2、每组准备五种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若干个。

  3、纸张若干、彩笔、胶棒等。

  4、装着各种图形的教具小狮子实物。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等图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教师出示教具小狮子)

  师:仔细观察,它以平常的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肚子上有个洞洞)

  师:谁来摸摸看,小狮子的肚子里有什么?

  请幼儿上来摸一摸,摸出哪种图形就说出它的名字,并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个形状的。例如:摸出来的是圆形,太阳就是圆形的,苹果也是圆形的等。

  (二)、趣味添画。

  师:这些图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起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教师出示PPT边讲故事边提问。

  故事:在图形王国里住着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和梯形六个可爱的图形宝宝,他们每天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要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他们想比比谁的本领大。

  说比就比,首先第一个登场的是可爱的小半圆。“哈哈,我是小半圆,我不仅长的可爱,我还会变魔术呢”。说着半圆就跳进水池里。小伙伴都围过去看,发现水池里多了一只乌龟,半圆却不见了,大家都着急的问“半圆哪去了?”小乌龟很神气的说道:“我就是半圆呀,你看我多厉害呀,我还会游泳呢!(师问:半圆变成了什么?幼儿:……)

  三角形听了很不服气说:“你会游泳,我也会”。话还没说完呢,只见三角形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师问:猜猜三角形能变成什么?)对、变成一条热带鱼,也神气的说“看看我多漂亮呀”!(师问:这条热带鱼是由几个三角形变成的?)

  正方形动动手指说:“你们两个只能在水里呆着,我可比你们强多了,我能变成电视机让大家观看精彩的节目,大家都很喜欢我。”说完正方形摇身一变,变成一台电视机。

  长方形也不服气的说:“你们都只知道玩,我呀~,能变成一本书让大家学习更多的知识”。说着长方形身子一扭就变成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

  师:长方形是怎样让自己变成书?

  圆形看了他们的表演,笑了一下说:“你们看看我的`吧。”说着,圆形宝宝就爬上树,变成大苹果、一会又滚下树变成一朵小花,还飞上天空变成一个大太阳。

  (师问:圆形宝宝厉害吧,这些图形有的变成乌龟、小鱼有的变成电视、书、还有的变成苹果。还有谁没上场呢?)

  这时梯形上场了,说:“你们都别争了。我们都是能干的图形,如果我们能团结起来我们就能变成更多的东西。”

  这时图形们都高兴的说:“对呀、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我们大家一起变就更出更多的东西嘛。

  说着圆形拉着半圆一起变,变成一只小猪。

  三角形和长方形一起变成小树。

  这些形状宝宝们真能干呀!你看,他们还变成了漂亮的房子呢?

  图形宝宝们越变越有劲了,你看,他们又变成轮船在海上航行呢?

  总结:这些图形宝宝本领大不大?他们还能变成很多很多的东西呢?你想让他变成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根据自己的构想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拼摆、粘贴,教师观察,对能力较强的孩子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与帮助与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四)、欣赏评价。

  用手机拍下本班部分孩子的作品,连接到电脑上放映,幼儿与教师欣赏、评价。

  1、请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如:我摆的是……我是用……形状来摆的等)。

  2、教师引导幼儿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如:XX小朋友的作品,颜色搭配很漂亮、形状组合很有创意等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知道“买6赠1”的.含义。

  2、准备有关7的形成的图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鱼,又游来了一只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玩具及图片,通过讨论初步学习6添上1是7。

  二、幼儿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选的玩具,并相互数一数,说一说6个上1个7个,了解7的形成。

  三、借助其他东西进一步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7像镰刀) 。

  四、引导幼儿利用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幼儿尝试的精神要求,它基本遵循了问题。尝试(操作、实践)。发现、提出新问题。再尝试一再发现这一活动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使认识不断深化。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在这个科学活动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大胆加入了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教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指导要素

  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活动建议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非常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帮助小班幼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参与游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

  活动重点:

  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

  1、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2、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多媒体教室一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

  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老师打来的?(想)是蔬菜王国的国王给老师打来的,它告诉老师说他们蔬菜王国给咱们小朋友寄来了许多东西,放在了咱们教室里,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3、实物(各种蔬菜)

  提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对,这些都是蔬菜,那小朋友喜欢吃哪一种蔬菜呢?有的喜欢吃…那小朋友知不知道你吃的是他的哪一部分呢?

  4、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 ?(大屏幕)(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小朋友就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6、猜谜语

  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那小朋友知不知道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呢?(茄子、辣椒、黄瓜、南瓜、冬瓜、胡子)。

  7、老师这儿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

  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小朋友一起说一说萝卜是什么样子的?(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8、看图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青菜,包菜)

  9、这是什么 ?

  (土豆有好几个名字,我们还可以叫洋芋也可以叫马铃薯。就像咱们小朋友也有几个名字一样,在家里爷爷奶奶叫……在学校里老师叫……)土豆的样子。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我们吃它的茎。老师还有一个关于土豆的儿歌:老师说一遍,下课后再教小朋友说。(土豆下蛋)小土豆,圆溜溜,藏进土里不露头,整天下蛋又忙活,累得叶儿精又瘦,老爷爷看见了,赶紧拿着镢头抠,一窝全是黄皮蛋,个个都象小皮球。

  10、我们刚才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蔬菜,并且知道了该吃它的那一部分,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

  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问题,还有小奖品呢,谁答对了给谁贴一个)看看都有什么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西红柿,黄瓜 萝卜)

  (2)那些蔬菜吃他的叶子? ( 青菜,大白菜,菠菜,油菜,包菜)

  (3)为什么土豆发芽了不能吃?(有毒)

  (4)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蔬菜是人身体正常发育和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12、结束、做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

  中班科学活动:水资源的利用——巧浇菜园

  二、活动内容:

  把收集来的水资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收集雨水的工具

  2、精神准备:观察雨量与植物的关系、雨中体验

  四、活动目标:

  1、会用不同的工具收集雨水,观察记录收集情况。

  2、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五、活动过程:

  1、下雨了

  下雨了,孩子们高兴极了,润润说:“我们菜园的菜宝宝可以喝饱水了,雨下得非常小,我想带着孩子出去看看,这么小的雨会让菜宝宝喝足水吗?

  2、观察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在挖地下的土,倩芸惊讶的发现地下的土还干着呢,这时有人提议说:“我们还是接一点儿水来浇菜吧,这样快一些”,我说:“用雨水浇不是更好吗?”开心说:“可是雨太小了,浇不到菜根呀”,我请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怎样利用雨水才能浇到菜根?

  3、用雨水浇菜

  孩子们很聪明,想了很多办法用雨水浇菜:

  (1)找来小桶、小瓶子、大盆收集雨水浇菜

  (2)接排水管里的.雨水浇菜

  (3)挖渠引水浇菜

  沿着排水管挖几条小沟,排水管里的雨水就会集中起来顺着小沟通向菜地,这样汇集起来的雨水会就会很快流入菜地,慢慢渗入到菜的根部。

  六、扩展:

  收集资源

  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水资源?

  七、延伸:

  资源的用途

  你知道收集来的水资源有什么用途吗?

  八、活动后反思:

  孩子们发现自然角中种植的菜根越长越高,我们就一起在户外开辟了一个小型种植园,把瓶子里种植的蔬菜移到种植园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种植活动,他们更关心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天都用很多水去浇花、浇菜,我在想: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不可以这样浪费,我们可不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来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呢?

  生活中,我们收集能源的意识很差,水不是再生资源,很多资料显示,我们的水位在不断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继续浪费,在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想办法收集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使孩子从小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赏着妈妈的笑脸、可爱的布娃娃、悠悠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再长大些,他们就带着这架“眼睛摄像机”到公园、到动物园、到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可是,有时眼睛还会带给我们错觉,如旋转的理发店标志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吸引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难道灯也在长个子、霓虹灯也会跑步、做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

  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

  (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思维,扩展生活经验,产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①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②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和彩色转筒,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蓝色的花瓶、杯子、马桶、台灯……

  师:如果只看黄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蓝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台灯、马桶,只看黄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说话的小人儿,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②观察彩色条纹的转筒。

  师:看一看转筒上面有什么?

  幼:转筒上有彩条……

  教师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转筒,问:看看彩条有什么变化?

  幼:彩条一会向上跑,一会向下跑……

  教师小结:对,老师转动小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也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评析:教师以诗一样的语言总结眼睛看到的现象,并提出疑问: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适时出示两组圆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初步体会错觉现象。接下来分别观察花瓶图案和转动起来的彩条转筒,进一步发现、体会错觉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试一试,难道眼睛真的会看错吗?为下一环节的操作探索做了极好的铺垫。)

  四、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转伞、硬币、转筒、魔扇、水果、动画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我发现小伞这样转,就变大了,那样转,就变小了;我使劲搓这两个硬币,发现变成三个硬币了;这个陀螺上有红色和黄色,可一转起来就变成橘子的颜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评析: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各式各样的玩具为幼儿所喜爱,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是天生的发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的动儿创设了宽松的谈话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新发现,体验错觉游戏的奇妙,共享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观看录像: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

  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带来的美妙感受。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初步理解不同动物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育活动

  1、带领幼儿外出寻找冬天,了解小动物们怎样过冬的,引起幼儿探索奥秘的兴趣。

  2、通过游戏形式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

  (1)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冬天的场景,用卡纸做成几棵大树,树杆上挖几个能够开关的洞,用白色泡沫屑把大地装扮得一片雪白,雪地上用积木搭几间小房子,从旧画报上剪一些动物的图片或找一些小动物玩具,把它们分别按期过冬的方式安置在地下或树洞里、雪地上,另外由一老师扮演小兔在雪地上锻炼。

  (2)老师带领幼儿到“雪地”散步,遇到了正在迎风锻炼的小兔,老师向小兔提问:“小兔,你怎么不怕冷啊。”兔:“冬天我们换上了厚厚的毛,就像小朋友穿上了棉衣一样就不怕冷了。瞧,我的伙伴可多了。”小兔带着老师和小朋友们去看换了厚厚的毛在雪地里游玩的伙伴们,有羊、猫、狗、马、牛、鸡、鸭等。

  (3)告别小兔,请小朋友再找找,还有的小动物上哪里了(幼儿自由寻找),找到后向全体师生报告,找到了什么动物,在哪里找到的?为什么会在那里找到它?它在干什么?然后老师小结:蛇、蛙、蝙蝠、刺猬、熊等,冬天不吃不动——冬眠;蚂蚁、田鼠、松鼠等备粮过冬。

  (4)教师提问:“咦,你们找到了小燕子吗?”(没有)“我们一起去问小兔子好吗。”师生一起找到小兔,小兔向大家介绍:小燕子每年冬天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等春天来了再飞回北方,它和大雁、丹顶鹤、天鹅等都是这样过冬的,我们叫它候鸟。

  (5)师生一起小结出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换毛,冬眠,备粮,飞回南方。

  二、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1、老师和幼儿一起把教室墙壁布置成一幅冬天的画,把许多小动物的图片分给小朋友,让他们自由地玩“找动物”、“藏动物”的游戏(壁画上的树,里面有若干可以开关的洞,壁画布置得矮一些,便于幼儿游戏,壁画保留一个冬季)。

  2、游戏“找朋友”,幼儿戴上各种动物头饰,说说各种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让用相同方式过冬的小动物站在一起做朋友。

  3、组织幼儿看各种动物过冬的录像。

  4、学习儿歌:冬季里,刮北风,小动物,忙过冬,小兔、小羊毛儿密,不怕寒风冻,燕子飞到南方去,青蛙睡在泥洞中,水底暖烘烘,鲫鱼来过冬,松鼠备松果,一头钻进大树洞。

  5、幼儿作画:“动物过冬”。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从书本上找或向周围人们了解还有许多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不断丰富壁画内容。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激烈,相关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其实,幼儿关于嗅觉的感官经验相对而言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探索活动“嗅觉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知识点:

  1.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2.学习更多形容某种气味形容词。如:香的、臭的'、刺鼻的……

  活动目标:

  1.分辨不同气味的物品。

  2.学习将同种气味的物品归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酸梅、风油精、樟脑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

  2.胡椒罐(或底片合盖面挖洞)。容易找到的气味较浓的东西即可,不必一定照以上建议准备。

  活动过程:

  1.说说你闻到过哪些味道?感觉怎样?(香香的,臭臭的等等)

  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运用更多的形容词形容某种气味。

  2.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气味,增加幼儿的嗅觉经验,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也可说说闻上去有什么感觉)

  3.找同伴

  教师示范将同一种气味的物品分别放入两个胡椒罐中,一式两组。将两组四个罐子弄混,请自愿的幼儿拿起来闻一闻,并把相同气味的罐子放在一起,说说是什么气味。增加瓶子的组数,再按照上述方式进行。

  活动结束后,将罐子放入活动区域,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喜欢闻与不喜欢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4-2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中班科学活动找路教案02-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弹性04-25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04-2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04-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04-18

螃蟹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1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镜子03-15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