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活动反思:
大自然的水、雪、冰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又有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隐藏其中,利用孩子们身边感兴趣的“冰”来引导他们探索、发现、学习和玩耍。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知道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对科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是受益不浅啊。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不同声音;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和敢于表达等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1、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和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脏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 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 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 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 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 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大雨和小雨》的音乐声中,让幼儿有节奏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感受瓶宝宝的歌声。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电话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2.幼儿学着打电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话机一只。
2.图片: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电话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活动难点:
幼儿学会打电话。
审美元素:
电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初步学会了使用电话,并且知道电话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知道怎样打电话,电话给人带来的方便。先让幼儿打电话,再观察教师打电话,讲述打电话的过程。
师:打电话时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怎样讲话,讲了些什么?(先拿起话筒,然后拨通电话,通话结束后挂上话筒。)
2.启发幼儿回忆打电话的.经历。
师:你见过爸爸妈妈打电话吗?他们打电话到哪里?为什么事情打?怎样打的?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打电话?你打过电话吗?打给谁的?为什么事情打的?怎样打的?下面我们玩打电话的游戏。请你要先想好,你要给谁打电话?你找他有什么事情?然后请你上来打给大家看。
请幼儿在电话上试试,可以让一个小朋友打,也可以同时让两位小朋友对话。
3.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和好奇心。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学会打电话了,小朋友你有没有想到打电话给你的朋友呢?没有电话会怎样呢?(引导幼儿讲述双休日在家和朋友通电话,讲一讲悄悄话、心里开心的事情)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电话真方便。随时可以打电话找到你要找的人,如果家里失火,有人生急病或者有坏人来偷东西,我们也可以打电话找人来,你们知道拨什么号码吗?(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但是,你们要记住,打电话时讲话的时间不要太长,没事不要打电话,否则别人要找我们就会拨不通了。平时电话不用的时候要挂好,也不要去玩它,以免弄坏电话。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洞洞随处可见,家里、学校、马路上、公园和自己身上都有,通过这个活动让小班的孩子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引起他对周围现象的兴趣,帮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这些洞洞,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有用处的。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与同伴合作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初步了解各种洞洞的用途。
3、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袜子、彩纸、皮球、《甩葱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想想、说说自己发现的洞洞。
1、引出洞洞:用实物引出洞洞。
出示玻璃杯:这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中间能装水的部分有个洞洞。我可以把我的手,放进洞洞里,你们也来试一试。这种洞洞是可以用来装东西的。)
2、(出示袜子)师:这是什么?袜子上有洞洞吗?(找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洞洞在哪里?这个洞洞是做什么用的?
3、师:穿袜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脚丫,要从这个洞洞钻进去。小脚丫钻进洞洞,真暖和。小手也来钻洞洞,真呀真好玩。
4、(出示彩纸)师:这是什么?它有洞洞吗?可不可以变出洞洞?(旨在让幼儿观察彩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变出洞洞)
5、教师放轻音乐:宝贝们,我们活动室北侧又准备好的彩纸,大家轻轻走过去,每人拿一张彩纸回来坐好,然后试一试,怎样能变出洞洞来。(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从这一边穿到那边的洞洞;用手撕几下,变出一个洞。)活动后把纸宝宝送回家(放到准备好的筐里)。
二、说说生活中的洞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洞洞,我们来找找看。
1、先看看活动室里什么地方有洞洞?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要追问:它有什么用处?班级里有没有洞洞?(引导幼儿联想)(预案:厕所蹲坑、洗手池、水龙头、下水道、拖把池、窗户:风婆婆和太阳公公穿过的地方、门、电视机上的插口、电插排)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用处,我们不能随便动它,要注意安全。
2、除了活动室里,哪里还有洞洞呢?(街道上:下水道、老鼠洞、蚂蚁洞。)
3、找一找我们的身上有没有洞洞?(袖口、裤腿、鞋子、耳朵、鼻孔、嘴巴、肚脐等等)分别说说有什么用处?(预案:耳朵听声音;鼻孔呼吸;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当说到嘴巴时,可以让幼儿把洞洞变小,并找到一名幼儿上前面示范。
小结:宝贝们真能干,找出了那么多的洞洞,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能随便挖洞洞。
三、游戏一:《超级变变变》
1、你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变出洞洞来吗?(拇指食指碰一碰,变出一个洞;小手胸前围一围,围成一个洞。)
2、宝贝们真棒,球宝宝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能变出洞洞,让球宝宝钻过去吗?仔细动脑筋想一想。(宝贝们听老师的口令:“超级变变变”,自己变出各种洞洞,让小皮球来钻。“小手胸前围一围,变成一个洞;小脚站一站,站成一个洞;小手头顶围一围,围成一个洞……”)只要做出洞洞的幼儿,教师都让小球钻过去;有的幼儿做的'洞太小了,就引导他做大洞,要记住要领,让球宝宝钻过去才行。及时给幼儿鼓励的话语:“成功啦”!
3、宝贝们太聪明了了,谁有办法做个更大的洞洞,让我可以钻过去?可以找伙伴帮忙哦。(幼儿合作连成洞洞,老师钻洞洞)
四、游戏二:《猫捉老鼠》(这是幼儿合作变动动的一个提升)
1、宝贝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幼儿观察有多少个洞洞。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先找两名幼儿,一位当猫,一位当老鼠,其他幼儿手拉手,不能松手联成员全,并站在原地不动。猫是要捉老鼠的,所以,老鼠先钻洞洞,猫要紧随其后。老鼠要不停的钻洞洞,而猫呢,按照老鼠跑的路线去钻洞洞,直到捉住老鼠为止。(再重复游戏)
3、教师放欢快的音乐,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指导。
五、小结:宝贝们还可以变出更多更大的洞洞吗,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科学活动教案12-16
动物的科学活动教案10-30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