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泡泡液等。
2、多媒体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多媒体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1、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
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自由回答)
(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那么,谁能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光吗?
2、了解光的种类。
幼儿各自说说自己见过的光。
老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发出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荧光棒发出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探索光的特性。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
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
老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
老师:小朋友边玩边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小镜子会反光;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老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筷子折了;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老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4、讨论光的用途。
老师: 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给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学考察、照相等。老师结合课件一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 帮助找东西等。)
5、游戏。
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
2、能够把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与同伴一起分享与交流。
重难点:了解蝴蝶蜕变的过程,并能与同伴一起交流。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回家了解有关蝴蝶的知识,并把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
2、课件《蜕变的花蝴蝶》
3、蝴蝶的蜕变音乐(卵、幼虫、蛹、蝴蝶音乐四段)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蝴蝶的图片,引起兴趣。
请幼儿进行交流:
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见过蝴蝶吗?在哪见过的?
(二)观察蝴蝶的特征。
1、师: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形状、颜色、花纹)它的翅膀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有的蝴蝶是靠颜色保护自己的。)你还知道蝴蝶有哪些保护自己的办法呢?(教师参考:蝴蝶具有敏锐的感觉构造,可侦测到敌人的`来临,而迅速逃逸。且成蝶具有两对翅膀,可协助快速飞离现场。)
2、师:猜猜看蝴蝶的嘴巴长什么样?(蝴蝶的嘴巴不吃食物时是收起来的,像卷曲的弹簧一样。吃食物时,将嘴伸直,吸取花蜜,像吸管一样。)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与同伴一起分享与交流)
(三)了解蝴蝶一生(卵、幼虫、蛹、蝴蝶)。
1、请幼儿猜猜:蝴蝶的一生一直在变化,你知道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2、师:他们每个阶段都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一说。)
3、教师在帮助幼儿梳理语言的时候,可以用肢体语言来配合讲解。
4、游戏:蝴蝶的一生。
(1)请幼儿说一说:蝴蝶在卵、幼虫、蛹、成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会用动作来表现吗?
(2)请幼儿跟着不同的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蝴蝶的蜕变时的不同样子。
(四)结束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蝴蝶的这么多的知识,我们知道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蝴蝶四个阶段。
2、教师提问:老师还知道有一种昆虫和蝴蝶长的像极了(出示蛾的图片),他不是蝴蝶,他的名字叫做蛾,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一些有关于蛾的知识:蝴蝶和蛾究竟会有什么区别呢?请你把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
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3、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
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手影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幼儿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们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匮乏。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自己实验知道水压与水深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透明大塑料瓶,盆,水,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出示一桶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水)水有些什么用途呢?(简单的让孩子说—下)小朋友说得都不错。但是丁老师告诉你们阿,水还会变魔术呢!
演示水压的小实验:(用保鲜袋套住手)小朋友们,现在这个袋子里有些什么?(老师的手)(提示幼儿说空气)诶,水要来给我们变个魔术,它要一下子就把这个袋子里的空气变走。(演示)为什么空气没有了?(介绍压力:因为水中有压力的关系)
2、活动开始
(1)师:猜猜看,在水里压力是一样大的吗?(告诉幼儿在水里压力是不一样大的`,请幼儿上前感受一下)水压与水的深浅有关。那么水越深压力越大还是水越浅压力越大呢?
师:你觉得你的手在水桶上面受到的力大还是在下面受到的力大?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实验一下。瓶子上有三个孔,往瓶里倒水,请你们观察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远?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近?请你们用线条的长短来表示水喷射的远近。
(2)幼儿分组做实验。四人一组,共五组。一人记录、两人倒水、一人观察。
(3)请幼儿做回中间,先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发现,共同实验验证一下。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越大,水越浅,压力越小。
3、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小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后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再做做这个实验,告诉爸爸妈妈这个科学小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辅助材料让纸片入水不湿的方法。
2、探索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纸不湿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皱纹纸、塑料包装纸、透明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宽透明胶带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透明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不让小纸片潮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纸片不怕水的游戏。我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小纸片沉到水里而纸片不湿。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请你思考一下自己准备怎么做?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呢?
(二)实验一:幼儿探索做用多种辅助材料使小纸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你们都想好办法了吗?好,下面就来试一试吧!如果你试了一次还想试第二次,必须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试完一种方法,你可以再试一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教师及时点评。
(1)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同种方法的幼儿进行补充讲述。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没有成功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同伴帮助寻找不成功的原因。
"有谁没有成功的,让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教师: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纸也就湿了。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片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刚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找到了原因。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小纸片沉到水底而纸不湿呢?
2、幼儿取出杯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的方法,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5、幼儿讨论寻找原因纸片不湿的原因。
"刚才我们把纸严严实实包起来才不会湿,而杯子口这么大,纸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
是空气把杯子密封起来使纸不会湿的。现在,我们把这个魔术带到教室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尝试做简单的实验记录。
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各种水彩颜料、面粉、水、葱、芝麻、豆类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盘子、笔、两张事先画好配方的表格、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问题导入法: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团彩泥)
这团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多种方法配制彩泥
1)幼儿实验前教师先介绍配方表格记录纸
表格上画有许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请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
2)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方法开始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4)幼儿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幼儿介绍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2)幼儿介绍配制失败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3)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成功和失败的表格进行比较)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用各种方法配制彩泥
1、每个幼儿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重新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情况,并在第二张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2、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记录表2,彩泥配制失败的记录表2。
4、幼儿对记录表进行比较交流。
四、延伸教学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创作。
2、个别创作失败的幼儿允许他们再次尝试,从种感受配方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影响物体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合作设计和实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长条木板积木);
2、记录表A、B,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
提问: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师出示不同坡度的两个滑滑梯斜坡,将同样的两辆小车放在滑滑梯上。
提问:哪边会跑得更快?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
提问:怎样制作记录表,把实验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图示法)
二、幼儿合作操作,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由组队,3~4人一组,进行斜坡搭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幼儿合作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让小车赢呢?
:原来斜坡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车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儿继续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
5、归纳实验结果:
提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关,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快,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三、探索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现在我们找到了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你能想出哪些例子呢?
请幼儿找一找斜坡带来的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一起分享。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将活动材料投放于探索区内,鼓励幼儿继续合作探索。
2、请家长配合共同探索记录,探究使赛车下滑速度最快的斜坡和斜坡材质条件。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通过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如何让幼儿利用几何图形来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互相变化,转换,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机器人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学具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题部分。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啊?
二、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看一下,这机器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呢?(圆形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1个,梯形2个,三角形1个)
三、动手折纸,看图形变化。
1.现在,我要把机器人身上的图形拿出来,这些图形还有其他神奇的变化。
2.教师示范图形正方形,折纸变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四、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我这里有许多的小图形,他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他形状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
五、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那我们再把它们制作成一个机器人吧,数一数你的机器人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
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也有足之处,幼儿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不知利用手上的几何图形,可通过折纸、撕纸拼出机器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大胆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的现象。
2、喜欢探索,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准备
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每组幼儿一份;带盖的大瓶子四个;幼儿记录表(附后);PPT图片(附后)等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之间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体填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知材料。(目的:调动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石头、石子、沙子)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不同之处。”(大小、轻重、形状不同)
二、操作实验,交流共享。(目的:在实验、交流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物体间存在的空隙)
1、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的实验三人一组合作进行,用三分钟时间,试着把这三种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想想怎么放才能比较容易将这些材料全都装进瓶子里。在实验时要记录放材料的顺序,什么先放就记在1号空格,看看实验结果能否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瓶子里”(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记录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动中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及结果,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全面交流经验。
2、幼儿第一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关键提问:试试看按照什么顺序装这三种材料会把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补充提问:同样多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小组装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组还有许多材料没有装进瓶子里?
●交流、对比操作方法后:外面留许多材料的小组是瓶子中还有许多空隙,而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装,容易将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3、第二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幼儿借助的有洞洞的篮子快速将三组材料分离开。(增强幼儿动手及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情况,已经成功的组多一些的沙子让他们想办法装进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战性,未成功的组借鉴经验再次实验,激发每一组幼儿参与探索、操作的积极性,让每一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收获,增强信心)
●关键提问:这一次在装三组材料时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通过第二次实验探索、交流印证: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将三组材料都装进瓶子中。从而发现:石头间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间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摇一摇还可以装更多的沙子。
●提升: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物品,可以减少空隙,装更多的东西。
4、教师激趣实验:选择幼儿认为最满的一瓶,问是否还可以装东西。然后倒水渗透进去,使幼儿发现空隙其实还没有填满,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空隙秘密的兴趣。
三、观察图片,迁移生活经验。(目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展开,我了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照片,在情境中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多能为生活服务的有益经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过渡语:今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瓶子里的空隙,并通过合理的摆放方式填充了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里的空间,让瓶子尽可能的多装一些材料。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合理利用好空间的例子,一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张挨着一张摆放;或者从下往上叠起来放)
PPT二:真空袋收纳家中靠垫
:看来合理安排、利用空间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