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乌塔》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塔》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乌塔才14岁,可她就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对中国父母来讲是如何也不能允许的事。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不跟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如何防骗防拐等知识。这节课,同学们围绕能不能独自出游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这里,我采用了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为什么敢独自出游,她在出发前做了哪些工作?在这个问题的合作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感受到了独自出游并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为保证旅途的顺利和安全,需要做大量工作,这项计划,乌塔准备了三年。
由于国情的.不同,在德国能做到的事,在中国不一定能做到。接下来,小组内组织采访,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最后总结汇总汇报。在交流中,学生无不对乌塔的做法感到羡慕,但是他们大多数是没有勇气自己的。当我问道,独自出门你最想带的是什么,竟然有的同学答刀、枪,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治安是多么的不令人放心啊!
《乌塔》教学反思2
《乌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
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
(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乌塔》教学反思3
《乌塔》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利用学生辩论的方式谈出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完成阅读的要求“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阅读学生都能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下一环节该针对课文的乌塔提出辩论,当我提出谁不同意乌塔这种做法的请举手,无一人举手。同意乌塔的请举手,一致通过。为什么?学生都能把理由说得充分。哎,预设没有成功,真遗憾!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独立,希望自主。
《乌塔》教学反思4
《乌塔》是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讲述了德国一个14岁的小朋友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观课后的思考:
一、以读促思,层层深入
佘老师大致安排了三次集中读书的时间,一次在轻松愉快地谈话导入课文,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和欧洲地图后,出示了学习要求,安排了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老师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读书,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和文本接触,与人物对话后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有的老师上课这点做的不到位,学生对课文不熟悉就提一些问题,学生只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进行集中认读生字词,因为字词教学不在是中年级教学重点,和教学时间原因,佘老师基本是“一笔带过”。接着以填空方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很好的,至少学生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说,随着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到高年级后可以不再用这样的方法。二次紧扣《乌塔》导读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学生再次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相关语句,我想这里如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是否要好一些,因为随着学习深入,有声读书不太适合理解课文。随后师生对话,师:一个人外出游玩,好还是不好?生:不好,危险。生:好,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生??。三次引导学生读书要求更高,层次更深,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乌塔是怎样的孩子?要求快速去读,可以圈圈画画写写。我想这种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读书,读书目标清楚,学
生自然会投入进来。只是佘老师要求用2分钟时间让学生写写对乌塔的评价,虽然落实了“写”的训练,但时间到底有些仓促,学生恐怕也写不好。这次读书是理解全文、体会文章思想重要环节,如果适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相机概括出乌塔做事有条理、有独立意识、责任感,为人热情礼貌等品质特点效果会更好。
二、面向全体,以生为本
佘老师的课堂是很民主的,归功于老师引导的'好,老师总能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说、去写,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教学根本。比如在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等全体学生读完,然后不急不缓地提一个问题推动教学往下一个环节发展。学生说不全面,甚至说错了,老师总能耐心地引导出大家比较满意的答案,我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是有效果的。
三、教学基本功扎实
佘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普通话很好,声调抑扬顿挫,表达准确连贯;板书清楚,画龙点睛,书写认真,字体优美;操作课件熟练,能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建议不用鼠标,直接用白板笔或手指操作大屏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希望《乌塔》有第二课时教学,这篇课文除了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评价人物外,应该还有其他语文方面需要教学的东西,比如,本课词语还是很丰富的,筋疲力尽、惬意、游历、一时语塞、反驳、逻辑等词语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培养理解词语能力?特别是乌塔的个性特征是如何表现的?抓住人物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通过与作者和中国小朋友对比等方法来表现乌塔有独特见解、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乌塔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热爱。还希望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更熟练,读出理解读出感情来。
《乌塔》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
论题:正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对!
反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错!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双方轮流发言,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好不精彩。结果让我吃惊不小,学生辩得有模有样,确实不错。我觉得以后这样的活动可以多点,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应变能力。
《乌塔》教学反思6
《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女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次接触这个文本时,在一天半时间里既要听课评课,又忙于教学设计与制作课件,在解够读文本时不够深入透彻,在设计教学时偏重于人文性,但也有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迁移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直到试教时我仍在纠结“如何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呢?”“板书应该如何设计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呢?”在思绪理不清的状态下进行试教,尽管很流畅地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目标,但仍觉得未能让学生深入地去理解文本,领悟作者的意图。
在游校长的帮助下,我调整了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教学环节“激趣导入——预习检查——研读感悟——小试牛刀——总结全文”。回顾录制时的教学过程,较为满意的有以下方面:
一、激趣导入。以一组美丽的异国风光图片欣赏拉开课堂的帷幕,接着,在学生的赞叹声中出示了欧洲地图。我说:“多美的风景啊!同学们想去游览一下吗?有一个小女孩年仅14岁,却独自一个人游览了图片上这些美丽的地方。她就是谁呀?”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纷纷回答:“乌塔遇到危险怎么办?她没钱了怎么办?”为下面理解文本作下了铺垫。
二、预习检查。预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更快更好地掌握内容,但只布置不反馈,只流于形式。通过同桌互相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既有督促作用,也为下文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三、探究感悟。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发展能力。我认为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学,这样可以发展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能力是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结合。此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为什么年仅14岁的乌塔却能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切入,挖掘文本里反映小女孩乌塔的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表现,跟“我”对比,跟中国孩子对比,通过反复斟酌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概括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关注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关注了工具性。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一个14岁的中国孩子能不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能,但很少。”有的学生说:“不能。”接着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举个例子。同学们各有说法:“有些人不会做饭,更不会洗衣服。有些人自己不会照顾自己。”经过一番讨论以后,才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个游欧洲呢?交流时,我试着去触发学生内心思辨表达的欲望,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能把自己的`观点概括起来,达到本课的目标。最后的小练笔“我对独立的思考”也是为了训练孩子迁移运用课堂所学而设计的。
反思不足之处:
一、解读文本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去解读文本。在试教课上,我只关注了文本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修改以后,我在关注文本中所反映小女孩乌塔的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表现这一人文性的同时,也认真思考学生掌握些什么能力。最后在游副校长的指导下,决定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找到表现乌塔“独立”的例子,并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
二、心理素质不过关。在录播时,学生第一次到录播室上课比较紧张,而我自己也比较紧张。课前交流时,为了舒缓学生的紧张,我组织学生玩了一会儿游戏才开始上课。可是效果不明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紧张,思维也打结了,即使学生回答得很精彩也只给了个简单的评价,鼓励性不强。我的情绪影响了学生,学生比较拘谨,无法畅所欲言。
尽管课堂尚未完美,但与试教时相比,仍是有进步的。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就会有更好的自己。
《乌塔》教学反思7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
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 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
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7、乌 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
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
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反思8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的性格特点,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最后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刚开始,课堂教学按照我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想到,到了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时,课堂却变得混乱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双方争执不休直到下课铃响,也没有辩论出个之所以然来。结果,这堂课在我的懊悔中,在学生的满头雾水中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有同学提出了“法律规定,不准不满十八岁的参加工作,为什么乌塔能够打工赚钱去旅游呢”这一疑问。如果我能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那么对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就有很大帮助了。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乌塔》教学反思9
当我让孩子们打开书本自由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当我在孩子们读完文章后一言不发而让孩子自己谈阅读感受的时候,相信文章带给孩子们的`震撼和我初读它的时候一样,甚至可能更强。乌塔,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精心准备了三年,利用假期,独自一人只身旅游欧洲。她所表现的成熟、细密、乐观、睿智,她的强烈的独立意识 和自理能力,对于一直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中国孩子无疑是在思想、心灵和意识上的一次冲击。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其佩服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孩子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学习起来分外轻松、顺利,效果极好。
之后 ,我让孩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乌塔》读后感,孩子们准备充分,学习主动,思想活跃,因此写来不太困难,效果比平时写作要好得多。
虽然《乌塔》只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接触其他孩子的成长故事,多读此类文章,使孩子渐渐长大、走向成熟。
《乌塔》教学反思10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乌塔》教学反思11
《乌塔》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我抛出问题:小学生独自外出旅游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我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学生们积极性相当高,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
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学生听了,也颇有同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营造了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围,因而,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快乐,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乌塔》教学反思12
第八单元主题是“科技成就”,认真教完了本组课文,了解了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学生也畅想了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将对本单元的教学谈点体会: 《呼风唤雨的世纪》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比农耕社会和20世纪,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电脑住宅》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或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子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然后组织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飞向蓝天的恐龙》为典型的科普说明文。很显然,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即教什么)有十分清楚的意识,教师要关注到知识背后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并设计了比较句子的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发现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感悟表达的准确与科学。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我就向学生提出“未来的食物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想由此引导学生去设想未来的食物。学生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未来的蔬菜未曾洒过农药,是无公害的蔬菜。”“未来的蔬菜没有虫子咬过,完全是绿色食品。”??这时我发觉平时不善于发言的邓思思、蓝盛宝也举起了手,只是那手举得有些不坚定。我用微笑的眼神注视他们,亲切地请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未来的蔬菜个子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未来的蔬菜不会腐烂。”有学生立即补说:“未来的蔬菜是超大个的,我们可以在里面生活。”??这时我就听到有学生轻声说:“那么大的蔬菜吃也吃不完,只吃一种蔬菜,营养会不够的。”学生的反应比我还快呢,我又抓住机会让他响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听了之后也点头表示同意这种看法。
《乌塔》教学反思13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本课教学是我对略读课文如何教学的一种尝试,按原定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自己反复斟酌,此课成功之处有: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1、谈话导入后引出课题,再从课题入手,引出写人文章抓住什么特点读才能读懂,为读文后的写作铺垫。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并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读通句子。
4、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概括乌塔的特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自己的感受。
二、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概括人物特点。
通过学生自学后,教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示描写乌塔特点的句子,让绳选择恰当的'词,非常简单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
三、渗透读写结合点:
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读才能读懂,本文主要是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引述的写法,突出了乌塔的性格特点。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认真反思,我也发现本课在教学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1、理解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程度不够,牵引的痕迹过重,以至于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后面的练笔。
2、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案,等于变相给出答案,没有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异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后,教师的评价及引导不到位。
4、练笔与文本脱节,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我一直在尝试的,我会一直尝试,认真反思,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轻松、变得简单。
《乌塔》教学反思14
《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先把课文中易错字(读音、字形)找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容易弄混的读音和形近字,通过组词,理解词义加以区分,然后围绕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掉,接着是检查课文,针对学生读错或不熟练的句子加以指导和练习,并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们开始了对文章的品读。女孩儿乌塔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过直接描写与对比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12岁的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体会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女孩儿乌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统领全文,学生勾画有关的语句。在交流中,学生首先说道“乌塔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围绕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交流。学生能抓住“麻利”一词和乌塔自己穿衣体会出乌塔做事很熟练,从乌塔所说的话体会出她很有经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帮孩子们总结出:这说明乌塔是一个独立、成熟有经验的孩子。接下来学生提到乌塔做事很有计划,围绕第五段展开交流,在这里学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挣钱、查找书籍……”再次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成熟,并从最后一句体会到她的懂事。为了让学生体会更深刻,我补充指导了“一摞书”,也引导他们体会到了乌塔的性格。文中乌塔语言的描写,学生只能说出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能更深的体会所说话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能体现她的独立,需要教师提点。在交流乌塔性格时,学生结合独自游历欧洲也说出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女孩。
最后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给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乌塔》教学反思15
本组课文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叙的是12岁的周恩来的故事。年小志大的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榜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的是作家肖复兴上初中时受到叶圣陶老先生指导写作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叶老感激与怀念之情。《乌塔》记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的事,赞扬了小乌塔极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告诉了我们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认知观念,还要教
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懂得感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第七单元的四篇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著名文学家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中受到启发,懂得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用记叙手法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本组课文安排了以“成长故事”为主线,其目的在于让中年级的学生学习了课文后有样可依,也在于给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初步借鉴课文的正面指引去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因为有了本组课文的安排,让语文老师的`教学更具人文性,不但关注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各项发展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并从学生的体验当中予以情感的熏陶与陶冶,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乌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乌塔的教学反思02-22
《乌塔》教学反思02-07
乌塔教学反思02-07
《乌塔》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6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3-05
乌塔的教学反思15篇03-12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2-18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2-20
《乌塔》教学反思(15篇)02-20
《乌塔》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