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1
本课主要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课上,我首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然后通过让学生把图片对折,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特征,并认识对称轴;接着从实物图片上升到平面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
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我出示了一系列美丽的对称的图片,包含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雄伟建筑,配上背景音乐,这些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赞叹声连连,学生自己观察,教师适当介绍,课堂氛围活跃。
二、实践操作中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课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折一折蝴蝶、天坛、飞机图形,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图片对折后都是两边大小、形状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感知完全重合。接着,要求学生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完全重合的特征,再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些美丽的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后面的试一试以及练习中,碰到学生有分歧的地方,也鼓励学生动手去验证。学生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对课堂的流程加以控制,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引入新知,欣赏图片的时候,就把中国的`伟大建筑放在最后,介绍的时候也是重点介绍。在通过对折,感知完全重合时,再次指出天坛是我国著名的建筑,雄伟壮观。练习题,将书本上判断一串英文字母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改为判断China这个英文单词中,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询问China的中文意思,当学生说出中国时,我用激昂的语调指出:噢,是伟大的祖国!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学生瞬间也被我的热情所感染。接着,要求学生判断中国这两个汉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组织学生判断我们的国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出示了中国地大物博,另一方面提升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一系列的设计不仅仅仅围绕今天的主题: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渗透民族文化,也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个升华。
四、对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评价
关注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出彩的答案,带头送上掌声。如判断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交流方法时,有同学说到可以将下面的纸片展开,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而且很少有学生会提到,因此,在他回答后,我立马对他的答案进行了肯定,鼓励其他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并用多媒体出示他的想法。及时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感到自己被老师期待着,肯定着,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享受课堂。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给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处理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缺乏处理问题的敏锐性以及果断性,有些犹豫不决。如引入新知时,要求学生给6张图片分类,有学生说到按对称和不对称来分,我追问:你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两边一模一样。此时,我可以适时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蝴蝶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蝴蝶两边是一样的,大小、形状是相同的,让学生对对称的含义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回想当时处理的过程,显得很拖沓,浪费了不少时间。
此外,在处理试一试时,我预设第二个三角形学生会说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在上课时,学生产生了分歧,因此,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个办法,他们说可以折一折,通过对折孩子们发现这一个三角形,两边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得到我要的答案后,我就直接去处理平行四边形了。课后反思,我觉得我可以立马追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呀?只有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将三角形的知识点夯实,然后再去处理平行四边形,我觉得会更恰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2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文化
《新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一局部。”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拘泥于课本,“唯教材至上”,而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传达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在公开课教案中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轴对称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大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图形背后的魅力,将轴对称图形的神韵淋漓尽致的表示了出来。
课堂上我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植物图片,调动了同学的已有的表象,丰富了同学的感知。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同学流露出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几分疑惑: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呢?当“、重庆人民大礼堂、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出现在同学的眼前时,同学们被这种文化氛围陶醉了,激发了同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剪纸游戏、展示同学的作品,然后让同学观察自身创作的作品,比较他们的不同。由于是同学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我发现他们形状不同。”“我发现他们大小不同。”“我发现它们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发现过程是真实的`,也是一个逐渐发现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样同学们就能够较好的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放手让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最后让同学汇报、争论。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在实践中我发现尽管方法一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经常表示为优等生的游戏,绝大局部后进、中等的同学课后对这一环节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方式二,尽管开放性没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师生的互动,方向性较强,又培养了同学层层深入研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争论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环节里,同学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师生的对话是那样的自然,平等。教师的欣赏犹如催化剂,使探究活动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时在课堂出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同学在新课程文化的轻拂下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这股清新之风吹走了数学的枯燥、苦涩,吹走了同学心灵中对数学的恐惧,让同学生长在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文化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溢着文化的气息。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3
《轴对称图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且比较熟悉的图形。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出示了四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在学生猜出结果后就将图形补充完整。很直接的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对称。
接着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说说你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图形”。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以及它们的对称轴还是不错的,只是从实物上过渡到图上画对称轴时画的就不太好了,掌握不住尺度还有待加强。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是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课的导入时,我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对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新授时,我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我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我分别展示了两种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我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后面的练习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我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5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
从而引出课题。接着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的教学时间较为充裕,这主要是考虑到要给学生时间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不能给这一过程以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
一、教学建议
内容呈现的形式为:“问题情境----探索活动----归纳总结-----结论”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为学而学,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学过程也应尽可能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因此在对这一部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本上所安排的大量关于折纸,画图,操作,猜想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中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体验和感受,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感悟本章的数学本质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整个过程我充分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但课后,我想了又想:还是不应该一上来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现给学生,应把实际转化成抽象,这样更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让学生画图形的另一半,使成为轴对称图形时,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放开,让学生选任意一边为对称轴画另一半,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环节,应该让学生通过学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既然学了,就应该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新知画轴对称图形,再一次把抽象回归到生活中。总的来说,这节课该放手还是不够放手,作为老师应该多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能做到的。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主要是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课的导入时,我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对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新授时,我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我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我分别展示了两种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我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
后面的练习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我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8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觉得,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课前我没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在上课前,我帮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学习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题时,大家都通过动手找到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了它们的对称轴,但是到中午完成练习册时就错误百出,学生知识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真正动脑思考,没有真正的理解对称轴这个概念。
还有,画出每个图形的另一半时,我强调了先找出一些关键的点,我把它称之为“对应点”,学生找出对应点以后就很容易画出另一半,但是由于书本第三题的`图形比较简单,几乎没有学生发生错误,但是练习册中出现复杂的图形时就无从下手了,如有一半的学生画成了上图,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可能我对“对应点”的强调还不够,方法知道还不到位,在明天学习平移这一内容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今天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学生的知识准备比较好,因为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学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纸让他们在家折一折,找出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这些对称轴。课上在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后我让学生观察、交流了这些对称轴所在图形的位置后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上用点线画出对称轴。“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学生在动手对折图形后再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是较为简单和顺利的。第二题中观察图形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基本无问题,但画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存在的差异就大了。大多数学生出现漏画即找不出全部的对称轴,这可能还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决定的,看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完全依靠动手对折也有些不太实际,正如有些学生说我是把图形想象成怎样对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学生是试着画一画,再想象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这的却比起让他们对折后再画出对称轴是一个飞跃。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自己试着画出些可爱的轴对称图形,同样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的。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9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教材是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中人是轴对称图形,知道其基本特征,绘画其对称轴。本节课非常生动有趣,是以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编排的,是一节动手、想象能力强的课。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符合儿童特点,动手较多,使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孩子们在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较容易,也能很容易看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对于教学中的几何图形就相对较难,找不全,看的不太明白;在优化规则图形的对称轴,找不到合适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教育学生如何找图形的中心,从而能从图形中自如的画出对称轴,而且画的恰到好处。
总之,一节课的时间只是新知识的渗透,想要真正理会知识的应用仅仅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练习才是根本。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10
对称是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1、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3、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4、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5、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1、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1、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2、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3-09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3-01
【精选】《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8-11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13篇04-02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3篇03-18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6-21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21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3-02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通用9篇)03-26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