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7 16:58: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植树问题》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本节课我主要研究的是三种情况都种的植树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着力想解决好以下问题:

  如何让学生经历一个“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研究,再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指的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关系的探究,在直观形象的手指演示中学生直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了间距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突破本课难点部分我通过一棵一棵的种树的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了对植树问题中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棵一棵的种太麻烦了….”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思想,确定了“转化的需要”,接下来,实施策略的产生与方法可行性验证;学生给出了例题不同的答案,此处留空白,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摆、数、画等方法探究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存在:棵数=间隔数+1,反过来验证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操作完成了数学思想的建模。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植树问题屡教不会?”我进行以下反思:

  首先,我只是在奥数课上系统讲解了植树问题,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出现,只是出现在练习题目中,所以我们没有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进行系统的`讲解。

  其次,无法将脑海中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虽然记住了“五根手指四个空”但是却无法与实际的安装路灯、插彩旗以及种树等问题联系起来。他们不知道手指的间隔与种树、安灯和插彩旗有什么关系。

  再次,当我们在讲解植树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这样讲解的:“同学们,600米的小路,每隔5米一棵树,咱们现在求间隔?”学生很容易列式:600÷5.然后我们问这样结束了吗?学生说:“没有,还要加1”。只是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中教学,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的方式来种小树。如果在讲解的时候。结合手指,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画一画,数一数到底间隔数和数学的棵树之间的关系,自己动手发现的规律远远比我们告诉的记得牢的多。

  有了这次植树问题的教训,以后再遇到像“植树问题”这样的典型问题时,我一定会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然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体验去获得知识,这样远比老师告诉他的效果好!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我的这节课依然如此,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不放弃前进的脚步,我们会继续不断的探索下去。

人教版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2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17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生活切入,关注认知起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解读。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易消除数学的枯燥感,使学习更主动。因此在导入是我是让学生通过在直线上栽树出现的三种不同的植树情况。从而引出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其中一种“两端都种”的问题。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对于植树问题的探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简单的习题来导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研究,再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自主探究、寻找,并结合线段图、摆学具,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两端都种时,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多的1指的是哪一棵树。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我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我知道,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愿学,才能主动地学,并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对于重点部分的引入,即探究两端都种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测得到答案。当几种答案产生冲突时,再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后的探究部分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用线段图探究植树问题规律的`方法。由此把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下节课自主寻找另外两种植树问题的规律时,学生就比较轻松愉快了。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是进行变式练习。我设计了6道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列举几条:

  一、上数学课不该用音乐来导入。

  二、教学时间安排欠妥,练习铺垫设计过多浪费的时间多;导致有的教学内容没有来得及出示,练习巩固时间不充分,没有检测时间,使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没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三、本节课,我本想借助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所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可是没有深入去理解植树问题中所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所以,感觉得出的规律有些牵强、抽象,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把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植树规律结合在一起。

  四、数学课关键在于“说”,以说促思,以说引思,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以便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改变教学策略,但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明知道应该让学生多说,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就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而去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因此,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一堂课下来,发现自己真的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今后还应加强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优秀课例,特别应该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逐步完善、改正。希望能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应变能力,使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03-10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9-27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2-21

实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0-08

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4-2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必备】07-09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9篇)12-09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700字02-22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5篇)03-0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5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