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05 06:54: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合集]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合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虎子送情报》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虎子为了帮助抗日游击队送情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出发点。本篇课文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文,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说演虎子是怎样巧妙地过了桥完成任务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三、四自然段:虎子遇到敌情不害怕——注意观察想办法——出色完成任务。课文中作者都做了细致描写。突出刻画了在抗日时期儿童团员们的英雄形象。在读课文时让学生理解体会。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抗日战争、儿童团、儿童团员的有关资料。把课文拓展延伸到课外。

  在讲授课文时,我讲了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引入本篇课文。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标画课文自然段。学生随文识字,读熟课文之后整体感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指导朗读贯穿全文,在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虎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儿童团员的敬佩之情。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们想象:虎子如果被敌人发现会怎样?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组里读一读,说一说虎子观察到了什么?他想出了什么主意?再演一演。最后,展开讨论,虎子的主意巧妙在哪儿?你喜欢虎子吗?为什么?

  特别是分组表演时,学生的兴致非常高,个个都想上来演,更有的孩子下课了还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来扮演虎子是怎样过桥的。不禁感慨,低年级的孩子,在情境中,在表演中学习是最容易调动积极性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优点之处:

  1.读中感悟字的意思,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能用数字加偏旁的方法,方式单一,识字兴趣不是太高。这说明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还需努力。另外,我还应该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把识字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3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2、师小结承接: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

  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

  本课的插图直观地呈现了前两行诗的意境,也为后两行诗意的理解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主要是第一行和第四行的诗不懂。我是这样利用课文插图的

  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白日”?

  生:在楼的对面,离山很近的地方。

  师:尽是没有、完的意思,你们想一想,那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是傍晚,晚上的太阳才要落山了,才要没有了。

  师:这是谁看到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王之涣。因为他在楼的第一层。

  师:王之涣和他的孩子还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看到了黄河水

  生:他们看到黄河水流入了大海。

  生:我们在练习6学过,“百川东到海”就是这个意思。

  师:你再仔细看一看插图,想一想,他和孩子会做什么,说什么?

  生:他们想看的远一些,所以又开始登上了另一层楼。

  师:你能看图编个王之涣和他孩子登颧雀楼的故事吗?

  生:……

  思考:图文并茂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与理解课文相结合,这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特点,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所以说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尤其是在追求信息技术的今天,我们切不可为了追赶潮流,捡起芝麻却丢掉了怀中的西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的读,引导学生理解“大吹大擂”的意思,春天到了,小猴子在做什么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猴子在做什么呢?出示这句话。自由练习读这段话。指导朗读。说一说小猴子栽上树以后是怎么想的?刚栽上树,他就说要结大梨了,可能吗?那什么是“大吹大擂”呢?我们应该怎么读小猴子说的`话呢?通过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悟小猴的急于求成。

  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几年后,满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小猴子他错在哪儿了呢?假如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找到学生和文本语言的“撞击点”,充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的答案会是多角度的,这既撞开了孩子们的情感之海,又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一“撞”之中得到了升华。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略读课文研讨活动中选择的一篇选读课文《骆驼和羊》来参加教学竞赛活动。

  一、猜谜激情。

  用谜语导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直接入题,真的是一举多得。

  二、图文结合。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鲜艳、有趣的图片很是吸引孩子。学生看图说一说,给了孩子一个自由说、大胆说的机会。这一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三、品词析句。

  抓住重点词句,采用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朗读也不是机械、单一的,毫无目的的朗读,每次朗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骆驼和羊是如何争吵,找出争吵的句子引导分角色朗读。骆驼和羊是怎么做的?说一说,找一找,请你再读读句子,你还能体会到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比如,让学生读读描写羊的句子,说说还能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体会到羊很累了,有的学生体会到羊很努力了,还有的学生体会到羊当时苦恼的心情。

  四、演一演。

  让学生模仿一下“大模大样”,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又活跃了气氛。如让学生模仿羊的动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动词“扒”,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扒”用语言也很难说清楚,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扒”的动作,相信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并且也能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真正理解“扒”。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句子。学生通过做动作,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了羊很累,很努力,甚至还体会到了羊当时的心情。

  五、即时评价。

  从内心深处尊重、赏识学生。评价避免了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评价也一分为二,该肯定的肯定,“你分析的很对,老师也这么认为……”。“你认为你的小伙伴读得怎么样?你真是一个会值得信任的小老师!”“你的朗读太让我惊叹,也得到了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认可,你真棒!”“你的字音没有读正确,你能再读一遍吗?”该引导的引导,当学生读错时,即时指出。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因在教学中有些不可预测的教学问题,如“扒”“俩”等字的读音,反复强调,但还是有人读错。在读的训练中,虽然读的意图在教学环节中占了很重的环节,但呈现在每个学生个体中,还是无法真正达到入情入境地自由朗读的程度。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8

  《村居》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由于这首诗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学生记忆背诵很快。学生识字时方法很多样,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让学生用字卡做找字游戏时,学生兴趣非常浓。生字记忆很扎实。

  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想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在课堂上虽然也有同学谈自己的看法、互相评价,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

  《识字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是由五则谚语组成。它的教学目标是在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收集谚语的兴趣。对于本课的构思,我是这样思考的: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开课以拔河的形式进入,创设了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走入“谚语王国”,先感受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再学习谚语。识字中,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正音。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利用多媒体,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感悟。读书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想出与众不同的趣味读书方法。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课堂中,我不断地让孩子们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如好的预习习惯,多方面搜集资料的能力等。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设计得比较新颖,课堂效果也不错,但细细品味,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时间分配还不够合理,教学机制还有些缺乏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把语文课上得更好,更出色。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但是我们的识字教学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对字意的理解。而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就在于对字意的理解,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只有先读懂字词,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句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词中逐步提高的。我们的解字词的教学,不能依赖于“词语手册”等辅助书,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省时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字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许多汉字都是有造字规律的,只可惜我们都不是字源学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识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见的,而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合理的字理解词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学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像学生渗透“月”字旁的意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字,并且初步掌握一些识字解词方法。中间有个小疏忽,忘了讲“脖”的右边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学生对一个句式的掌握要借助非常形象的帮助,我的口头句式虽然给了他们模仿的空间,但是他们还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来连词成句。如果我出示‘黄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这样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一下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学习的果子。

  我和学生还处在磨合期,由于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更细致地说,我现在还不充分地了解他们的识字、说话、阅读等能力的发展状况,课堂上要注重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

  《难忘的泼水节》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情景。通过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把快乐和幸福带给他们,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所以讲课时按文章顺序来进行,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对人民的关心,与人民的心连心。学习本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一、教学效果

  为了体现“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一情感重点,在教学中,我以“情”为契机,通过大量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周总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中体验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体会傣族人民为欢迎总理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去感受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的崇敬。然后,从总理的穿着,可以看到总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从而感受总理伟大而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特别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可以说孩子们的感情是水到渠成的,喷薄而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通过多次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周总理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欢迎的激动与热情。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连心的鱼水之情。

  2、课堂上我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识字写字仍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学会积累和运用本课生字词。

  三、不足之处:

  1、课上,没有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有些被动,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不是很到位。

  3、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只强调应注意什么,没有把学生可能写错的那个字强调说出来,这样下次还是容易记错。

  四、改进措施

  在课前一定要备好课,从教学环节的设定、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字词的处理、课上资料的拓展,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文内容也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给学生讲好课。我觉得以后还要多努力,课前还是要多下一些功夫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2

  第一,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朗读人物之间的对话,读好人物语气,初读入情,读中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第二,本篇课文首次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在教学中明确默读要求,不张嘴,用眼睛看,速度比朗读快,让学生尝试默读课文。

  第三,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为了给学生体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玩耍的各种情景,体会两者之间的快乐;体会小白兔家里着火时的危险情况,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勇敢,通过想象,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提供多种表达的机会。雪孩子无私的爱感动着小白兔,美好的童话故事感动着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联系。比如,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呢?续编故事,如果雪孩子回来了,他和小白兔之间会发生什么?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也是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的理解,对雪孩子无私勇敢品质的深刻感悟。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写字。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达到“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生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二年级语文《识字二》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注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到词语结构的特点,让他们读出韵律美来。

  我把看图、读词语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再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真读词语,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结构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不会读的字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反馈、正音、辨形。最后,让学生从“戏、航、琴、钢、弹、养”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的练习,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习效果就好得多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4

  《邮票上的齿孔》一文介绍了邮票上齿孔的来历,启发学生养成喜欢思考和动手的好习惯。文章内容浅显,语言精练,叙事清楚,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课文的讲授中,我采用了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的教学方法可。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如“无可奈何”、“疑惑不解”我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自己体会出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总结概括,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设置这样的情境,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发现”和“发明”的意思容易混淆,我结合了上下文来让学生理解、区别。体会出“发现”在本课是发觉的意思,事物本身已经存在的;“发明”在本课是创造的意思,事物本身并不存在。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不同,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生活中你注意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一出现,孩子没畅所欲言,各个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的奥秘,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

  第一单元亲近大自然,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庐山瀑布,有“山行”带给我们的快乐,有北方最大的湖“美丽的呼伦湖”,还有五岳之一黄山的气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知识接受能力增强。

  第二单元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包括《采蘑菇的小姑娘》《雨后》和《我想我能行》。课文反映了不同地区孩子们的快乐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这些课文展示了是新时代儿童的情趣、品质和人格,他们热爱劳动、充满自信,团结友爱。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喜欢与同伴分享劳动的幸福的采蘑菇的小姑娘;《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渗透着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和孩子特有的情趣,《我想我能行》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小贝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了,遇到事情也能主动解决问题了。教学中由于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课堂变的更加活跃了。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熔融和谐,关爱人类共有的家园,包括《村景》、《风铃草》、《搭船的鸟》和《燕子专列》。《村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秋季悠然、和谐的优美图景;《风铃草》传来了生活在林边的风铃草发自心底的歌唱——生活在这里多美好;《搭船的鸟》使读者见到一只充满灵性的搭作者的船捕鱼吃的翠鸟,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燕子专列》装载的是燕子,更是人类的爱心与真情,描述人们用行动谱就了保护燕子的爱心之歌。本单元通过这些内容的点点滴滴的渗透,要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迪和知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人与自然熔融和谐。

  第四单元哲理故事包括四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盲人摸象》、《望天》、《苏珊的画》。四篇课文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启人心智、教人醒戒,告诉了孩子们很多道理。如:要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从;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动脑筋促转化,把坏事变成好事。本单元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孩子们都积极探讨,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盲人摸象》我就采用了角色表演朗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知识学得很快,收到了可人的成绩。《我要的是葫芦》在认识新字环节上,我把所有的生字都写在了预备好的葫芦上,识字环节马上显得没有那么枯燥了,课堂积极活跃了,学生的认字速度也明显提高了,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第五单元亲情、关爱,包括《古诗二首》、《窗前的红气球》、《妈妈睡了》和《送给奶奶的阳光》,课文素材大部分来源于儿童真实、自然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心灵感受。如《窗前的红气球》一文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妈妈睡了》一文展示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送给奶奶的阳光》一文中展示了小孩子对长辈的关爱之情。《古诗二首》也体现了兄弟、朋友之间的深情。

  施教时,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面对学生的真实,面对真实的学生,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在自主阅读、交际过程中引发共鸣,关照自身,用童心体会感情文章,有自发的个性感情和创新,不仅使学生就文本有所得,提高思想认识,更应把学习过程中的习得落实在日常行动中,实现从儿童生活中来,学习提升儿童生活,指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通过反复诵读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六单元奇异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它是人类永远都无法摆脱的诱惑。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的探求,一代一代,从未间断。儿童是自然的孩子,他们对自然界的万千物象都有着原始的好奇心和与生俱来亲和力。本单元选取的这组文章,将孩子的心送还给自然,让他们尽情感受自然的奥妙,这组课文以文学的笔和会飞翔的思维,极富儿童情趣的演绎了自然科普知识,使知识如此鲜活,儿童读这样一组文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发展他们热爱自然,探求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

  第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调动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地球的清洁工》通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几种动物在清洁地球环境方面的不同本领,通俗形象地说明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从全新的角度阐释动物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我是你的朋友》通篇以拟人化的写法,赋予蛇以人的感情,人性化的蛇娓娓道来,似乎在和人进行亲切交谈。读来亲切,也容易使孩子达到情感的共鸣。《最后一片树叶》以对话的形式,写出了树上最后一片树叶由不快乐到快乐的情绪变化,运用拟人手法巧妙地向小读者渗透了关于落叶的自然常识。借树叶揭示了生命的过程。

  第七单元人物故事包括四篇课文:《小英雄于连》、《奇特的“钢琴”》、《华罗庚的故事》,一个综合学习和一个口语交际《我们要到野外去》。三篇课文向大家讲述了三个人物故事,有小孩也有青年,小英雄于连急中生智,救了全城的百姓;作曲家冼星海因陋就简,用瓶瓶罐罐创作出动听的乐曲;华罗庚小时候好学好问,敢于给教授挑错,最终刻苦努力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它们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乐观向上的个性,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祖国对兴趣那份执著的热爱。另外,这几篇课文还将我们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了解这些人物的来龙去脉,了解更多的人物故事,这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还使我们受到更多的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第八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传统文化”。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课标中的明确要求。本单元编排了《戈壁滩上古长城》、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的动人故事、纸的有关常识和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西游记》节选——《唐僧取经》片段。这些故事具有超越空间的冲击力与绵长不朽的生命力,所以一直流传至今。第八单元编选的几篇文章,旨在通过经典篇章的诵读和浅显易懂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故事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领略民族文化的不朽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语文的情感。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9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9-30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21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04-17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29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学反思03-26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教学反思03-26

二年级上册语文《寒号鸟》教学反思03-24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3-05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