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
片断一:
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
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
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
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师: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块。
师:再接下去呢?
生:半块。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形折出半块来吗?
生折出后
师:怎么表示这半块饼?
生1:可以用“半块饼”表示。
生2:可以说“一块饼的一半”。
生3:可以画出半块饼“D”。
生4:可以用表示……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块饼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的概念,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这块饼的一半。现在谁能说出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片断二
在学生认识了和这两个分数之后,
师出示题目: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吗?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吗?
生动手操作后反馈
生1:我用正方形纸表示出__。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表示出__。
生3:我用图形表示出__。
生4:我用长方形纸表示____。
生5:我用长方形纸表示____。
[反思]
本课中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知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
一、巧妙利用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认识分数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体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
二、加强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 1/2的含义是基础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讨论,突现分数的平均分的本质。
2、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其它几分之一
在认识1/2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创造、探索其它几分之一。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交流、讨论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分析,体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
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开始教师直观运用已有的和图片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在同组内比较原来已创造的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前发给学生同组内同样大小的图形)。再运用学生折出的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联系生活,在生活图片中运用分数,再利用其它变式图形拓宽学生思维。
四、不足之处
虽然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小组合作调动起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在操作的时候进度不同,影响了时间,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虽然让他收掉但还有部分学生牵挂未折完的现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安排分数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成功之处:
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现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平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须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实际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平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后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根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于平均分还是存在判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注意强调“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这次年组教研课由我开课,我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数字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数字回答,这时,我请学生到黑板写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 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所以,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在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方面都能有扬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又帮助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的难度。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如在学生折纸后汇报时,一名学生欲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时候由于失误没有把纸平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并没有及时指导正确折法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教学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由于在时间的把握上过于偏重学生折纸的过程,导致后半部分教学有些急促,在强调“平均分”方面做的还不够。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上,在读、写方法或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分数计算的学习质量。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送纸同学的活动,在送纸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明显感到,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学生还未能在活动中未能形成“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尤其是在练习第3题时,部分学生第一次完成没有注意到第一、二幅是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老师提醒后,才恍然大悟。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折纸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折出1/2、1/4、1/8等分数,并在其中找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和涂色表示已知分数做得比较好。
在教学中,自己对课堂的掌握还不好,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在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文字叙述,而不是采有形象的图例出示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的图例比抽象的文字理解得更容易,而要将文字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确实有些难度,我却忽略了这个问题。
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方面,也做得不够。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学生在举例上,也比较窄,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实学生每天写字的“田”字格就是平均分最好的例子。在问题设计时,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也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利用好教材里有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把握好编者的意图。并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奇迹,课堂就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我们在学习了自然数、小数之后学习的一节新课,它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二、从1/2入手,到几分之一,步步深入中展开。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判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追问:都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反馈时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对几分之一一定平均分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位。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比较1/2和1/4、1/8大,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本来想好的却有一点忘了讲,就是黑板上贴了1/2,1/3,1/4,1/5……后,让学生说了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却忘了说平均分成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以后尽量做得更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好处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必须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并明白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人认为在本节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能够:
一、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2个苹果、1个苹果,到两个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的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仅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透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能够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实践,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用心的促进作用。发奋构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用心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长方形折1/2、1/4的实践活动中,透过对不一样折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好处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教学中本人在如何激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言语平淡、缺乏热情;第二、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缺乏有效性,虽然能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当学生对认知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给予正确匡正、引导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传经送宝,本人在这边先谢谢了!让我能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由平均分1个物体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过平均分一个物体的经验,很快就想到一人一半或者每人分半块,进而顺理成章的引出半个就是二分之一。本课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而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二分之一入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本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二分之一的意义上。
首先是从平均分一个蛋糕引出二分之一的含义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在前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后面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仍然要不断强调平均分。
经过教研室胡老师指导,我意识到学生在后期仍然不能完整的叙述分数的意义,是因为前面在认识二分之一的时候,学生的说没有到位,导致后期一直要反复强调平均分。所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说,说蛋糕的二分之一意义不够,还找了饼干和西瓜等实物的二分之一继续让学生说。在让学生描述的时候,不仅停留在学生个别汇报,还要求学生同桌互说,男生说,女生说再集体说。通过这样的调整,在后面学生自己总结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基本不再需要强调平均分了。
本课中,设计了2个学生活动,分别是用斜线画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以及利用老师给的图形找出几分之一。学生在活动中,动手画、动口说,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基本能够做到有结构的资源呈现,有序的互动交流。学生活动动静搭配,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精心设计板书结构。
不过本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其中每份这个概念没有突出强调一下,如果在结合蛋糕图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时,能够问一问学生,这一份表示多少?那这一份呢?进而再强调:哦,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在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时,有让学生先讨论,提出猜想,突出矛盾,然后再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再结合图形和生活,证明二分之一的确比四分之一大。这里在教学时可以再慢一些,可以给学生两个同样大的圆,让他们先涂色,再比较,然后再说两个分数的含义,那么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分数的知识,它也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我们所学的数的概念补充和扩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单元的关键就是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一个猴子分桃的场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充分直观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加强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也使一些害怕学数学的同学漫漫的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但这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教师虽然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但是没有及时地注意对差生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更要注重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加深巩固和练习,在课上解决一部分的差生。
而另一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课后反思: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 点评我校耿老师的课: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但也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节课,自己的课感觉上的还比较成功,但听了同年级耿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我的课相比较,
她的课主要体现在: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主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一半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用一个符号或其他方式去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没有疑惑处生疑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粘,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1/2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个图形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当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再一次引寻学生思考:在这个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又能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能力,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脑、动手,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引出新课,在教学完1/2的意义后,对1/4的教学进行了改动,直接让学生利用1/2的经验,自已动手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这比教材的编排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一、情境激趣,认识生活中的分数
本节课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情境:野炊时分东西。先分四个苹果,再分两瓶矿泉水,最后分一个蛋糕,形成一个从整数到分数的自然过渡。如此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操作,如:家人分月饼、小伙伴分蛋糕等,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二、动手操作,培养思辨的习惯
教学中设计了两个让学生动手折纸的环节,
环节(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表示出1/2。本环节不单加深对1/2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本质含义。因此,当学生出示三种不同的折法时,老师适时追问:三种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整张纸的1/2呢?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2。
环节(二):把一张正方形纸、圆片、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1/4。老师再次追问:每张纸形状不同,折出来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还能表示1/4呢?两次的追问,引导学生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在巩固延伸教学部分,我安排了小伙伴分蛋糕的环节,学生既更深认识了分数,也得到了品格教育:分数提示我们分享就是快乐。
本节课预设比较完美,上课时仍有一些不足。如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还有时间的把握上仍待提高,需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总而言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体会分数的含义的,期待下一次能更上一层楼。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08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2-1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07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2-1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2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3-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3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篇03-0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