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

时间:2024-05-30 12:38: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

  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新课改浪潮掀起10多年了,课堂虽然有所变化,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逐步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杜绝“涛声依旧”的现象,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但不尽人意的问题也存在很多,如: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4、而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的学生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

  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把有效课堂作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有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初中数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就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合课堂气氛

  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公,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者和创造者。一个没有学生的课堂,犹如鲜花没有雨露,万物缺少阳光,都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精心备课,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课上,而不是放在备课上,没有精心备课就去上课,以致课堂效率较低。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法处理重难点,更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课本和教法,充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无从谈起。

  四、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尽可能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进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发现、去质疑、去辨析、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既“学会”,又“会学”,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学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问题情境教学。

  1、走进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创设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

  2、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出一般规律,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展示了知识形成过程及对知识理解以及各个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拓展知识应用。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充实课堂,解放教师。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彩色文字一目了。

  5、展现过程,发现规律。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师生互动,双向教学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优化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教师应放下教学“主宰者”的思想包袱,在进行课程预设时,想好在课堂中如何去“配合”好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做好“配合”的思想,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之,高效课堂陪伴教师学生通向未来的指明灯,是教师学生走向成功道路的奠基石,是教师立足于教育事业的未来,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坚强后盾。因此,开展高效课堂,既要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对学习充满浓厚感兴趣,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发挥,情感飞跃的舞台,教师成长的摇篮!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2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3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一、 因材施教是关键。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 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 任务设计要合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使信息素养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完成封闭型任务产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务而出现挫折感。而认知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封闭型任务的基础上再继续完成开放型任务,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升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组织要有序

  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

  五、总结评价要恰当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创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课堂首先主角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思维火花四射!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4

  今年暑假我们再次参加了高中政治继续教育,今年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评价,通过学习我认为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标准评价。

  一、高中政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4 、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5 、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还是教师真心研究教学、真心谋求进步、真心对待学生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特别是积极引导与评价的必要环节。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不在于写些什么,而在于想不想、想些什么,特别是想到何种程度。落实到教案上是为了对所想内容的强化与记忆以及对备下一课或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提醒。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反思呢?本人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的反思,可以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的反思是一种有准备的反思,实际就是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操作步骤是:

  1、在教师个人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并归纳出一系列问题;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等途径提出情境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备课。

  3、通过学习、反思,将课例中的问题具体化;

  4、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融入教案。

  二、教学中的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计划回答问题时,该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定式,而是一个变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可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 教师应该重视课后的总结、反思,哪怕是一个浅显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推敲;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能给出几种解法的层面上,而应该从规律上、本质上去找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亮点”,这个“亮点”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方案是否还能优化。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可以使以后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这样每天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日积月累,我们的专业素质就能得以成长,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6

  每个教师上了无数节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真正的体会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高效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习。

  2、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

  3、问题的设置追求高效性。吴教授在报告中提出: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问题还可以是课前提问,也可以是课后问题,尤其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变换问题。这样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人人参与提高课堂的整体效应。

  4、有效课堂离不开动手实践。动手实践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7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获取数学知识。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重要的影响。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力求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就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工作得以全面开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挖掘课本教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本教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给学生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认真研究和揣摩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课本教材内容,尽量选择一些和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例子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网路技术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视讯等网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不同的人民币,播放一些利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商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购物时的付币和找币。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人民币之间的进率,还能学会一些最简单的购物。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从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所提高,有效提高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8

  创设情境,诱导猜想。小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周围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诱使学生进行猜想。

  自主质疑,推进猜想。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人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理解跟独立思考的主体,就必须要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其注意力并促进其思维活力。而教师的事先设计好的提问程序是无法达到同等的刺激强度和效果的。因此,学生的自主提问所取得的效果就强于教师提问。

  多元体验,验证猜想。俗话说“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也就是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行动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动手参与程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耳、手、口。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磁铁》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多准备几个磁铁,发动学生们猜想两块异极磁铁会不会吸到一起,之后让学生们亲自上讲台验证结果,证实磁铁的磁性、磁铁的两极,并亲眼见证磁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相互作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持久猜想,让其亲身体验,这比教师只是在讲台上做示范,而学生们只在下面看一看、想一想的效果要好很多。

  拓展习题,深入猜想。科学作业本中许多练习题都是开放性的,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也为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进行猜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那么,如何用好练习题,并在练习中促使学生实现有效猜想呢?

  总之,猜想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新定理,能够激起小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现有效猜想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实现有效猜想,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引领科学课堂成功有效的开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9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的。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抓好课堂40分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在以前的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怎样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为此有时方法过激,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方法促使学生计算,做应用题,结果效果并不怎么好。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认识领域方面获得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感领域和智能领域获得发展,张扬个性,发挥潜能。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观察、分析,我发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长此以往,其结果势必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二是学生受年龄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自制力差,课堂上无法约束自己常常走神、跑题,影响了40分钟的质量。

  针对低年级数学特点,要实施有效性教学策略,应从数的组成在加减中运用有效性入手,下面结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数的组成在加减中运用离不开计算。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也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最为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课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仍很重视,所不同的是,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而且更突出要求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与灵活,并注意把各种计算(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有机地联系与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从更高的要求提升学生计算的素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老师一提到计算,就认为只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练习的量,多练、反复练。就一定会见成效。分析目前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都把计算作为一项机械重复的任务来完成,谈不上有任何学习的兴趣,以致于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心理倾向,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计算的正确率明显下降。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如何正确看待计算有很大关系。

  计算、合理组织计算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也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最为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主要包括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达到数的组成在加减法中运用的有效性。新课程追求自主创新的学习,我们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它不仅仅是如此,“自主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小学低年级数学数的组成在加减中运用有效性要很好地落实,我认为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诱发儿童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在较短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皮亚杰曾告诉我们:儿童是个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因此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从其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喜欢数学。

  比如,学习“生活中的数”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屏幕上显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叔叔要打电话报警,一紧张忽然忘了电话号码,站在电话机旁正抓耳挠腮,急得满头大汗。这个画面一下子抓住了每个同学的心,许多同学急得大声喊:“赶快打119报警啊!”、“再不打119报警,要烧光了!”真是如临其境啊。我趁机说:“同学们真棒,帮叔叔想出了报警电话。瞧,叔叔打通了报警电话。”果然画面上随着警笛声出现了一辆消防车,哗啦啦,一下子把火浇灭了。大家松了一口气。我接着说:“假如遇到了坏人,要打什么报警电话?有人生病要上医院,又要打什么电话呢?”大家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紧接着,我就自然地再用语言导入主:“同学们,象119、110、120这些数字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比如我家住在1号楼502室的1和502也是。你们还知道哪些?”学生的情绪再度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觉得新知识并不陌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高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践操作,发展思维。

  杜威有句金言:“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于学具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学生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与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发展各种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

  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我让学生摆小棒:你是怎样想的就怎样摆。先摆“9+2”,有的'学生摆好了就发言: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然后移动右边的1根和左边的9组成10,数一下右边是几根,得数就是十几。这是“凑十”法。还有的学生说是用数的,数一数有几根小棒,得数就是几。接下去又摆了9加3、4、5、6、7,我也下去巡视,协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

  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借助一些道具,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从而使我们的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我们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数的组成在加减中运用有效性的学习、开展、探索,我相信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有效性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0

  我主要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方面,浅谈两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

  重视课前的备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二、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1

  心理活动课教学,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品这门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一开始我努力想把他上成思品课,在备课时,创设情景、课堂活动、课堂讨论、设计问题这些环节我都精心设计。欲使每一堂课都以思想品德课的模式呈现。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心理活动课中的不理想,使我认识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于是我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活动观念,发现心理健康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授课内容、方式、语言都与一般文化课有着一定不同。它涉及知识领域广泛。在活动中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行散神不散而实践这一教学要求就需要依托课堂讨论来完成。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讨论。通过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成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在讨论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现将课堂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情况反思如下:

  (一)构建小组合理化鼓励团结合作

  各班按4——6人为一小组,但这样的分组导致有些小组参与性强,有些小组成员因比较内向或不善于言语表达又缺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织引导而参与性不高,往往围坐在一起讨论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讨论成为他们闲聊的机会。这样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面对这样情况,指定较活跃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有讲述、整理、发言视情况轮流完成。每讨论一个问题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同时,记入班级管理记录中。这样讨论时声音轻了,一些不太爱动脑筋、懒惰、内向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不在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同时提醒强调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要把自己小组的精神智慧展现给其他小组。比看谁合作最好,谁精神最可贵。当发言学生做到这一点时,应及时鼓励称为:某组精神。学生的团体意识争强了,把每个小组的特点都展现出来。

  (二)选择突出的问题,围绕中心,行散神不散

  例如:《如何与老师沟通》一课时安排三次讨论“有关赞美老师的颂词”“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关心”,一些学生害于面子不发表言论,课堂死气沉沉。心直口快的学生一说讨论马上就高兴手舞足蹈唠起闲嗑了。认真学习的学生抗议了。喜欢玩的学生高兴了,教学效果不佳。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只选择一个讨论价值的问题去讨论以达到活动课目标。

  以后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设计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值得讨论,而且讨论目的是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

  这样整堂时间宽裕教学过程清晰,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三)课堂效果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一开始,为鼓励学生要听完他们的发言,如果思路对的,我就说:“很好”“好的”回答和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我就会说:“你的想法很特别,很好”如此一来学生听得稀里糊凃心里直嘀咕到底对不对?我还总是重复学生的语言。这些话都是无意义的。对于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此一来讨论显得单调,有时会让学生偏离活动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比较茫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后来听了几堂示范优质课后。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一方面,备课时,备学生这方面不充分,考虑问题的角度单一,加上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上应变能力、个人素质、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我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问题设计不够生活化,上课时没有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过程生硬不灵活。之后在点拨引导时我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他们的生活状况来看待他们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反面的回答,我不自己做判断。而是请其他同学说说对这个回答的看法。这样,师生点评、生生点评使得整堂课的点评和引导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点评和引导实在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留心,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进步。我想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吧!

  通过课堂讨论,课堂就会变得形式生动内容充实。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成功地驾驭好课堂教学这一过程。需要自己把握课堂纪律,备课充分。特别要备一些“特殊学生”。同时,选题要典型、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情趣、点评要深入,语言要恰到好处,有幽默感。这些都需要自身具备高超的调控能力。而能力的拥有无疑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索实践,才能有所进步和创新。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2

  我参加了临高研训中心在第一思源学校组织的培训,聆听了王xx老师关于《基于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报告及观摩口语交际课《可能》,领略了专家的教学风范,真实而自然,整合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等。

  学生是发展是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可以学会的,就像鸭妈妈带领小鸭们上台阶一样,给学生机会,拯救他们。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有新意,不能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适度,让学生有成功感和成就感,得到进步和收获。其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活动对其来说就是享受,愉快的体验,也会越来爱学。

  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说话兴趣,如: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早餐,你喜欢吃什么?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鱼,那么你可能是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3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一、体现一个“主”字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二、抓住一个“思”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三、突出一个“活”字

  这里所说的“活”字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重视一个“练”字

  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更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讲究一个“创”字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怎样结合学生实际活化教材?怎样选择恰当的内容呈现方式?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教学创新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潜心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世界。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而又促进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因为创新而更加有效,会因为创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会因为创新而更加爱数学,在数学的课堂上他们将得到更大的收获,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4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课堂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适应并学会自主学习。

  在课堂热身活动free tallk中给出多个日常交际的话题,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融入英语课堂环境中,并打开学生学习的知识库,然后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

  对于语篇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⑴新单词的学习;

  ⑵新句型的学习;

  ⑶整体语篇的理解及运用。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新单词的学习。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和新句子。小学生还是好表现自己的。因此,他们在自学中会认认真真地去请教老师或好学生,有的甚至去查英文词典等。这比起老师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教,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烦的效果更佳。

  2、新句型的学习。我们则是把它在课堂,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关于某一方面和某一个人的问题。学生找出的问题如果是以前学过的,就让学生相互间帮助解决,没有学过的问题往往就是本节课中的新授句型。老师确认了学生的问题后,并没有直接去讲授如何理解、如何回答,而是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主动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并不是凭空想象,不着边际的讨论,他们手中都有一把钥匙dictionary。根据小字典上对这些新句型的解析,相信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理解并结合课文内容,学会回答。 这样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让英语学习成为“我要学”。

  3、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注重了学生的整体感知。

  a、先设计几个对课文整体理解有帮助的问题,通过听录音或看课文卡通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情景。

  b、让学生通篇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

  c、在解决了问题之后,让学生读课文(跟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方式)在读中感知语法,在读中领悟新句型的.运用,从而明白所学内容它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整节课中,没有游戏、儿歌等环节,而是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样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

  ①课前的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好课前的辅导工作。

  ②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们要安排好小组内的同学,以优帮差,同学之间学来的知识,比老师教的还易于接受、记忆深刻。

  ③整篇课文的理解训练中要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

  ①在进行巩固训练中,只是让学生汇报,老师填写答案。可以直接利用学生的作业纸进行校对,这样就能即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②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外拓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15

  摘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课堂有效教学与反思:

  (一)、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课堂教学有效反思

  (三)、反思与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科学、审慎地反思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理念,并以一种传承、扬弃的理性态度对待它们,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如何认识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

  1、牵引多,引导少,教学中缺少智慧的生成。

  2、关注目标多,设计过程少,缺乏系统的反思。

  3、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4、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1、泰勒: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2、布卢姆: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而不是去表述教学的理想、愿望。

  3、马杰:必须包括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

  --关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1、活动形式应多而不乱,要有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作为支撑。

  2、活动设计应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3、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教学管理者的关注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是教师是否在每个环节都充分关注了学生?

  2、教师的主体性是否彰显?

  3、课堂中是否有师生智慧的生成?

  (四)、如何打造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策划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既可揭示新知,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新的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益。

  2、问"听懂了吗"还是问"还有问题吗"?在课堂上,教师常问的一句话是:"听懂了吗?"与"还有问题吗?",这两种问法究竟哪一种更好?体现出东西方文化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如果提不出问题,还谈什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怎么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呢?又如何生成有效课堂呢?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二、课堂教学有效反思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同样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美国明尼芬达州的罗斯福高中办学历史悠久,学校主张: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可见,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理论界一直认为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应该培养反思型教师,提倡反思性教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一)、教学实践活动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主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不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二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

  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是否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反思,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组织教学。因为从课前反思中可以估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然后根据学情预设出有活力的教学环节,既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调动学生上课的极积性,提高参与面。

  2、备课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应反思:备课的目标是否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是否注重教师教学行为有益于学生的发展。采取丰富多样备课形式,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新路。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计划回答问题时,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课后反思可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这类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这堂课学生有收获吗?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达到课标的?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重视课后的总结、反思,哪怕是一个浅显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推敲;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能给出几种解法的层面上,而应该从规律上、本质上去找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方案还能优化吗?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反思与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定位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力求"新"、"实"、"精"、"活"。

  新:教学理念新,教学设计新,教法学法新;

  实: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平实,教学目标当堂落实;

  精:自学问题制定精,教学内容组织精,学生活动安排精,教师指导少而精;

  活:学生的情绪状态、思维状态被激活,反馈评价方式活,预设生成调控活。

  (二)、反思备课各环节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有些教师却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抄教案。在备课时不去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领会新课标的要求。不去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不去思考什么地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把备课当成单纯地写教案而已,只求形式上有教案,不求有能够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符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教案,以致备课笔记上写的是一套,课堂上实施的却是另外一套。应该怎备课才合符新课程标准呢?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弄清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其次、发挥备课组的功能,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讨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准确、明了、精炼,把要教学的内容中存在的疑惑,尽量在集体讨论中得到解决。用最少的问题覆盖最多的知识,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对自己所备的课进行反思改写,直到真正满意为止。

  (三)、反思课堂结构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取舍或颠倒前后顺序,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合理地调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训练,要尽量避免集中练习,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讲练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反思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1、旧知的复习要做到精练和实用。旧知复习是根据知识的本身的特点、教师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而定,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复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扫清障碍,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新知的引入要体现自发和自然。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直到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4、新知的巩固要注重及时高效。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练习的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内容的设计要紧扣知识的本质,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并做到触类旁通、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

  5、在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牢固确立课改新理念,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教学宗旨,不断改进备课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学法指导和教学方法的新途径,才能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五)、反思课堂教学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1、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目的要明确。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促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活动内容要恰当。课堂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真正反映学科特点,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相联系;课堂活动品质要高。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活动离不开高水平的思维参与。课堂活动设计要以提升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为宗旨,围绕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认知能力方面来展开。

  2、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启发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进行质疑、探究和创新。要把案例学习反思,困惑问题反思与教学反思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教学反思中学会反省,学会发现。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要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学到新知识,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总而言之,不论哪一节课的教学,教者都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处理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进一步改进,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案后,还应反思对课堂教学改进的理论依据,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是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通过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不断提高的,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反思能促使教学高效进行,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相关文章: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01-10

有效的教学反思04-12

有效教学反思05-24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15篇01-10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15篇)01-1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总结02-13

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03-07

有效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05

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总结12-03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