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1 12:00: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实用)地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学反思1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

  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

  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

  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

  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

  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

  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

  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地理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我是产假后才接手这些班级,所以对班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仅管带着小孩上课很辛苦,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一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的交通运输》一课时,我用湖州市区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香港交通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地理教学反思3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反思4

  目前我担任初一年级的地理学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地感到要真正搞好教学工作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目前我所做的教学设计大多还是传统的地理教学“备课”方式,就是研读《教学大纲》和参考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熟悉教科书内容、也有参考新的教材,阅读教学参考书,预测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程序,考虑选用的教学方法;最后准备教学用具,编写教案。我也知道,这样的备课存在着经验性和随意性等一些主要问题,主要关心的是“教”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的结果,走的还是以课堂讲授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为基本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媒体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格局。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就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上,我将不仅重视教的设计,更要从关心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建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设计理念上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我将试图在一个阶段里重点完成一两个有质量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写出得失,促使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某一问题讲的面过宽过深而占用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导致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二是讲与练的时间安排不太合适。但我有一点很好的,就是我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生动性,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师生沟通好。

  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解决好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无限的知识传输、能力训练及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矛盾。它需要有合理的知识层次性、有恰当的教学密度、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和控制适宜的教学节奏。为此,我要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媒体的整合方面多下功夫,确实向45分钟要质量。

  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由于地理学科的教学特殊性,我需要加强板画的大量运用,只要可以用图表示的就画出图来;能使用录像等视听媒体的课尽可能设计运用;手中常带地球仪、教学挂图等。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等等。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就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的例子作深入的反思,但我从中已经获取了不少的经验。

地理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必须以全面、终身发展为基础学生人数。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以学科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模式,努力创造一种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在使用新教材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地理必修课认知

  湖南教育版新教材在教材选择上比旧教材更简单、更生动,图文并茂,表现形式生动多样。与以前的教科书相比,新课程的术语和概念出现较少,结论性叙述较少,问题探究形式较多,如“图片阅读与思考活动;阅读以及案例。文本的长度明显缩短,图片的数量增加,甚至在许多地方使用图片来代替文本,使图像成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的设计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力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新课程理念。在教材展示上,我们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改变自我的主角

  学会欣赏和欣赏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1.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

  2.感谢每一位学生的微小成就

  3.要特别注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内向和胆小的学生。这样做会带来很多惊喜。我们的老师不应该吝啬你的手表。学生们的心是纯洁、透明和天真的。他们关心老师的赞美,对老师的批评和批评感到悲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智力的催化剂。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等分析、综合、推理和确定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统计数据以及从各种社会调查和课外观察中获得的.数据。

  人才的创新素质不仅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对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引导学生阅读和填写地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等综合技能,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专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理论进行地理观察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研究材料和学校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和提高科学素养非常有帮助。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要求学生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内)物体阴影长度的变化,以确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课题并不难,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要完成好它,科学的步骤必须是完整的,包括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和结论,这些步骤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即使是技能较强的学生,也会在做课题的同时扩大研究数据,研究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向的影响,加深对中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科研技能。此外,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小组合作,这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新尝试。他们不仅合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还学习其他学生的优势,加深学生之间的理解,增进友谊,增加地理学习的乐趣。此外,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自发组成小组,选出小组组长,积极探索,并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地理教学反思6

  兴趣对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有兴趣才有心思去做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下功夫,才会动脑子思考,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一个孩子如果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研究,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感兴趣,才会不断地发掘出孩子内在潜力。

  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学习兴趣浓了,就会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激情,对事物充满着好奇,解决问题的欲望强烈,从而激励着孩子解决问题。

  学习兴趣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兴趣浓厚了,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孩子的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总之,学习兴趣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间接着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培养,帮助孩子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地理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地理教学反思8

  细细分析今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卷体现了新课标下新高考的新要求,是一份质量较高的高考试卷。具体来说有以下特色:

  1、试题新颖,图表、文字素材多,信息量大。全卷共有图25幅,表格7个,其中选择题超过2/3的题都有图,综合题每题都有几幅图或表;

  2、加大了对地理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试题综合性强,反映地理的有用性;

  3、相比往年,地理语言更丰富多样;

  4、各种解题信息在题干图表中清楚体现,没有多余的信息;

  5、减少记忆知识的再现和要求,重点考查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审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表述能力等;

  6、依据课程标准出题巧妙解决了一标多本之间的问题;

  7、首次设计“二选一”的选做题,是一大亮点;

  8、注重对“有用的地理”的考查,吻合新课标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全卷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1、全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对“变化趋势”的考查有些过多,如选择题的第14、15、16、17、29题,综合题的第34题的第(1)、(2)、(3)小题,第35题的第(1)小题,第37题的第(1)小题。

  2、综合题中的选择题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不过幸亏题目不是太难,否则这些不定项选择题会增加难度。

  3、第35题似乎也属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选做题“环境保护”加在一起,有些过多的味道,换成考其他的调查,可能会更好些。

  4、第36题本属“旅游地理”的题目,但感觉上第(2)、(4)小题不像旅游地理的题目,当然,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与预计有差别。

  5、答案中如果写上评分标准就更好。

  总之,今年的广东卷地理试题比较简洁、明了,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更突出了对学生地理理性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的考查由浅入深,难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思这一学年来的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在今后的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重点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标,夯实双基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标、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则要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知识的重组,突出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图表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适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倾注较多的关注,要指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六.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后期的模拟题特别多,应该加强选题,不搞偏、难、怪的题目;

  2、注重综合训练,注重融会贯通,加大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3、注重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融合,切不可孤立地去对待;

  4、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5、提高学生的阅卷速度,规范学生的II卷答题;

  6、认真出好后期的每日一练题,并抓好学生的落实,全批全改,做好讲评。

  ……

地理教学反思9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在地理课堂上多用多媒体教学,收效甚大,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进入课堂,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突显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图分析,而且图的种类多,如各种分布图,统计图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利用多媒体,这些所应展示的地图和图片,可以随时迅速展出,清晰明了,直观性强,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读图习惯。

  二、多媒体进入课堂,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进入地理课堂后,由于展示地图,图片和资料的时间缩短,而且直观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增高,精力专注度增加,地理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解决的速度加倍提升,课堂时间等于变相延长,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课堂上,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倍增长,对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帮助很大。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地理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原本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训练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这些都得益于多媒体的运用。因此,多媒体的进入,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师素质得以提升。

  刚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时,电脑与电视的链接,调配等都很陌生,需要熟手的帮助。但使用过一两次,这个技术就很快掌握了。难的是课件制作,一开始,我只能是拿来主义,在电脑上下载现成课件使用。而现成课件不一定与本校情况相符,更不一定与教师本人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相吻合,所以,有时教学中,感觉别扭的地方时有出现,别人的体现不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效果自然不很如意。怎么办,学。就这样逼迫自己先拿别人的,修来修去,添加自己想要的各种音画图片,进入方式,切换方式等多种效果。在反反复复的修改,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电脑使用水平,课件和教学思路的结合使用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又促使自己更多的思考教学方式,教学理念。

地理教学反思10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地理教学反思11

  转眼间开学已经半个多学期了。在这半个多学期中,我接触了新教材、新学生。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

  现将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我感到压力很大,未接触新教材的一直认为“中国地理”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当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变化有多大。内容增加了,形式灵活了。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么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

  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认真研究新教材。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三、组织好、引导好学生。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

地理教学反思12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欣赏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并作小组讨论

  课程过程:学生欣赏并讨论最喜欢的图片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好的环境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好得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设计目的:两两对话,提高其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

  并能通过两两对话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语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5.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对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观看图片并将文字与图片配对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被污染过的环境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过“找设计目的:朋友”式的配对活动,将图片和描绘性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际效果:更为深刻。

  设计目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文字图片配对的活动,对几种典型能的环境污染形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前后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6.讨论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等

  课程过程:学生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任务设置:一小组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进一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设计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习惯。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有些紧张、拘谨。

  (2)改进方法:今后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7。作一个关于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课程过程: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家的小区环境做一个调查报告

  任务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既关注书面知识,又式学生把书面知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的意识或能力。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势:这一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相关的。

  (2)问题:做总结时由于时间紧,只叫了一位学生做报告。

  (3)改进方法:将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可以邀请2—3位学生做报告总结。

  8.宣誓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任务设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宣誓,激发学生的

  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设计目的: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的得到加强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感。

  (2)问题及改进方法:此环节在处理上不够流畅。今后在类似这种环节的处理上要在前一个环节中有所铺垫。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地理教学反思13

  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教学中多数的课堂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但学生参与的时间、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以自己的讲叙,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结果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甚至练习时间都很少,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2、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以及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能力培养不够,或者不够准确。

  3、教师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问题实行包办代替

  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遇到问题总想包办代替。如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去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

  4、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二、改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2、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

  3、在探究教材的基础上要勤思考、多观察,注重知识素材以及案例的积累,

  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们的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活色彩,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自己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课后问题的答案全部呈现给学生。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地理教学反思14

  教后记本节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等已学过的知识。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互相联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

  在讲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内容时,我主要从几个基本概念入手,让学生根据河流分布图中给出的主要河流,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分析外流河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按照教师的提示,给学生列了一幅表格,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别分析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学生通过分析图和教材资料,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河流的水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长短等方面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与成因,重点是强调学生要从已学知识中分析得出结论,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会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端正,课堂秩序井然,对知识的掌握总体较好,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本节课能够在恰当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在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就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又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仍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我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

地理教学反思15

  在地理教学中建立地理学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体系,遵循地理学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学遵循确定的目标进行,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数,激发师生共同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推动地理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一、完整的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贯彻这一目标是因为它是学科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学教育大纲为地理学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有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大纲》基础之上,才能使目标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中学地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各科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于知识教育,必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要调动各种因素,讲究教学艺术,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满堂灌”,运用“启发式”等方法,为学生构架有条不紊的合理的融汇贯通的知识体系。地理知识教育对地理学科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基础,如果除却知识教育,那么,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便会失去基石,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能力培养,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目标教学的一大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这是打开地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这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目标。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首先要实现从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化。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教学目标,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捷径。

  二、达标教学过程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标明确之后,达标途径的确立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学中要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一)认真执教,作地理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理课在中学各科中处于不利地位,但面对漠视,作为对地理学有较深刻理解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一往情深,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自己对地理教育事业挚着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科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爱好的。

  (二)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应用多种媒体(如幻灯、录相、图片、讲座、版报等)、针对性实体(如地理模型、自然现象等)和难度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高中地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人——地关系协调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生观教育;初中地理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眼、手、口、脑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完整性学科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是战术性教学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目标,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实施。

  (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要实现目标教学,除了要研究大纲、教材、教法外,还要研究受教育的对象,要尽可能普遍提高学生地理学素质的同时,让喜爱地理学的学生脱颖而出。因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人地系统的整体化,本世纪末至下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地理学在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及人地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培养跨世纪的地理专业人才,应从中学地理教学开始。

《(实用)地理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的教学反思02-19

地理教学反思02-07

地理教学反思(精选)07-05

地理教学反思06-10

小学地理教学反思02-27

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2-2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2-06

【精】地理教学反思04-01

地理地形教学反思03-22

有关地理的教学反思03-2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地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学反思1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

  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

  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

  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

  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

  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

  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

  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地理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我是产假后才接手这些班级,所以对班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仅管带着小孩上课很辛苦,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一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的交通运输》一课时,我用湖州市区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香港交通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地理教学反思3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反思4

  目前我担任初一年级的地理学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地感到要真正搞好教学工作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目前我所做的教学设计大多还是传统的地理教学“备课”方式,就是研读《教学大纲》和参考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熟悉教科书内容、也有参考新的教材,阅读教学参考书,预测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程序,考虑选用的教学方法;最后准备教学用具,编写教案。我也知道,这样的备课存在着经验性和随意性等一些主要问题,主要关心的是“教”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的结果,走的还是以课堂讲授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为基本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媒体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格局。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就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上,我将不仅重视教的设计,更要从关心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建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设计理念上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我将试图在一个阶段里重点完成一两个有质量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写出得失,促使教学设计思路的转变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某一问题讲的面过宽过深而占用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导致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二是讲与练的时间安排不太合适。但我有一点很好的,就是我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生动性,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师生沟通好。

  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解决好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无限的知识传输、能力训练及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矛盾。它需要有合理的知识层次性、有恰当的教学密度、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和控制适宜的教学节奏。为此,我要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媒体的整合方面多下功夫,确实向45分钟要质量。

  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由于地理学科的教学特殊性,我需要加强板画的大量运用,只要可以用图表示的就画出图来;能使用录像等视听媒体的课尽可能设计运用;手中常带地球仪、教学挂图等。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等等。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就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的例子作深入的反思,但我从中已经获取了不少的经验。

地理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必须以全面、终身发展为基础学生人数。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以学科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模式,努力创造一种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在使用新教材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地理必修课认知

  湖南教育版新教材在教材选择上比旧教材更简单、更生动,图文并茂,表现形式生动多样。与以前的教科书相比,新课程的术语和概念出现较少,结论性叙述较少,问题探究形式较多,如“图片阅读与思考活动;阅读以及案例。文本的长度明显缩短,图片的数量增加,甚至在许多地方使用图片来代替文本,使图像成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的设计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力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新课程理念。在教材展示上,我们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改变自我的主角

  学会欣赏和欣赏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1.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

  2.感谢每一位学生的微小成就

  3.要特别注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内向和胆小的学生。这样做会带来很多惊喜。我们的老师不应该吝啬你的手表。学生们的心是纯洁、透明和天真的。他们关心老师的赞美,对老师的批评和批评感到悲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智力的催化剂。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等分析、综合、推理和确定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统计数据以及从各种社会调查和课外观察中获得的.数据。

  人才的创新素质不仅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对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引导学生阅读和填写地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等综合技能,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专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理论进行地理观察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研究材料和学校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和提高科学素养非常有帮助。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要求学生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内)物体阴影长度的变化,以确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课题并不难,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要完成好它,科学的步骤必须是完整的,包括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和结论,这些步骤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即使是技能较强的学生,也会在做课题的同时扩大研究数据,研究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向的影响,加深对中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科研技能。此外,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小组合作,这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新尝试。他们不仅合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还学习其他学生的优势,加深学生之间的理解,增进友谊,增加地理学习的乐趣。此外,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自发组成小组,选出小组组长,积极探索,并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地理教学反思6

  兴趣对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有兴趣才有心思去做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下功夫,才会动脑子思考,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一个孩子如果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研究,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感兴趣,才会不断地发掘出孩子内在潜力。

  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学习兴趣浓了,就会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激情,对事物充满着好奇,解决问题的欲望强烈,从而激励着孩子解决问题。

  学习兴趣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兴趣浓厚了,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孩子的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总之,学习兴趣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间接着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培养,帮助孩子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地理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地理教学反思8

  细细分析今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卷体现了新课标下新高考的新要求,是一份质量较高的高考试卷。具体来说有以下特色:

  1、试题新颖,图表、文字素材多,信息量大。全卷共有图25幅,表格7个,其中选择题超过2/3的题都有图,综合题每题都有几幅图或表;

  2、加大了对地理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试题综合性强,反映地理的有用性;

  3、相比往年,地理语言更丰富多样;

  4、各种解题信息在题干图表中清楚体现,没有多余的信息;

  5、减少记忆知识的再现和要求,重点考查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审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表述能力等;

  6、依据课程标准出题巧妙解决了一标多本之间的问题;

  7、首次设计“二选一”的选做题,是一大亮点;

  8、注重对“有用的地理”的考查,吻合新课标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全卷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1、全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对“变化趋势”的考查有些过多,如选择题的第14、15、16、17、29题,综合题的第34题的第(1)、(2)、(3)小题,第35题的第(1)小题,第37题的第(1)小题。

  2、综合题中的选择题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不过幸亏题目不是太难,否则这些不定项选择题会增加难度。

  3、第35题似乎也属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选做题“环境保护”加在一起,有些过多的味道,换成考其他的调查,可能会更好些。

  4、第36题本属“旅游地理”的题目,但感觉上第(2)、(4)小题不像旅游地理的题目,当然,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与预计有差别。

  5、答案中如果写上评分标准就更好。

  总之,今年的广东卷地理试题比较简洁、明了,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更突出了对学生地理理性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的考查由浅入深,难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思这一学年来的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在今后的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重点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标,夯实双基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标、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则要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知识的重组,突出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图表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适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倾注较多的关注,要指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六.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后期的模拟题特别多,应该加强选题,不搞偏、难、怪的题目;

  2、注重综合训练,注重融会贯通,加大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3、注重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融合,切不可孤立地去对待;

  4、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5、提高学生的阅卷速度,规范学生的II卷答题;

  6、认真出好后期的每日一练题,并抓好学生的落实,全批全改,做好讲评。

  ……

地理教学反思9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在地理课堂上多用多媒体教学,收效甚大,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进入课堂,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突显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图分析,而且图的种类多,如各种分布图,统计图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利用多媒体,这些所应展示的地图和图片,可以随时迅速展出,清晰明了,直观性强,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读图习惯。

  二、多媒体进入课堂,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进入地理课堂后,由于展示地图,图片和资料的时间缩短,而且直观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增高,精力专注度增加,地理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解决的速度加倍提升,课堂时间等于变相延长,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课堂上,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倍增长,对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帮助很大。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地理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原本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训练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这些都得益于多媒体的运用。因此,多媒体的进入,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师素质得以提升。

  刚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时,电脑与电视的链接,调配等都很陌生,需要熟手的帮助。但使用过一两次,这个技术就很快掌握了。难的是课件制作,一开始,我只能是拿来主义,在电脑上下载现成课件使用。而现成课件不一定与本校情况相符,更不一定与教师本人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相吻合,所以,有时教学中,感觉别扭的地方时有出现,别人的体现不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效果自然不很如意。怎么办,学。就这样逼迫自己先拿别人的,修来修去,添加自己想要的各种音画图片,进入方式,切换方式等多种效果。在反反复复的修改,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电脑使用水平,课件和教学思路的结合使用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又促使自己更多的思考教学方式,教学理念。

地理教学反思10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地理教学反思11

  转眼间开学已经半个多学期了。在这半个多学期中,我接触了新教材、新学生。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

  现将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我感到压力很大,未接触新教材的一直认为“中国地理”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当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变化有多大。内容增加了,形式灵活了。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么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

  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认真研究新教材。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三、组织好、引导好学生。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

地理教学反思12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欣赏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并作小组讨论

  课程过程:学生欣赏并讨论最喜欢的图片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好的环境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好得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设计目的:两两对话,提高其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

  并能通过两两对话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语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5.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对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观看图片并将文字与图片配对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被污染过的环境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过“找设计目的:朋友”式的配对活动,将图片和描绘性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际效果:更为深刻。

  设计目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文字图片配对的活动,对几种典型能的环境污染形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前后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6.讨论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等

  课程过程:学生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任务设置:一小组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进一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设计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习惯。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有些紧张、拘谨。

  (2)改进方法:今后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7。作一个关于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课程过程: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家的小区环境做一个调查报告

  任务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既关注书面知识,又式学生把书面知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的意识或能力。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势:这一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相关的。

  (2)问题:做总结时由于时间紧,只叫了一位学生做报告。

  (3)改进方法:将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可以邀请2—3位学生做报告总结。

  8.宣誓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任务设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宣誓,激发学生的

  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设计目的: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的得到加强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感。

  (2)问题及改进方法:此环节在处理上不够流畅。今后在类似这种环节的处理上要在前一个环节中有所铺垫。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地理教学反思13

  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教学中多数的课堂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但学生参与的时间、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以自己的讲叙,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结果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甚至练习时间都很少,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2、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以及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能力培养不够,或者不够准确。

  3、教师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问题实行包办代替

  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遇到问题总想包办代替。如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去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同时也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

  4、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二、改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2、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

  3、在探究教材的基础上要勤思考、多观察,注重知识素材以及案例的积累,

  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们的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活色彩,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创造时间和空间。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自己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课后问题的答案全部呈现给学生。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地理教学反思14

  教后记本节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等已学过的知识。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互相联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

  在讲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内容时,我主要从几个基本概念入手,让学生根据河流分布图中给出的主要河流,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分析外流河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按照教师的提示,给学生列了一幅表格,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别分析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学生通过分析图和教材资料,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河流的水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长短等方面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与成因,重点是强调学生要从已学知识中分析得出结论,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会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端正,课堂秩序井然,对知识的掌握总体较好,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本节课能够在恰当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在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就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又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仍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我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

地理教学反思15

  在地理教学中建立地理学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体系,遵循地理学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学遵循确定的目标进行,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数,激发师生共同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推动地理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一、完整的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贯彻这一目标是因为它是学科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学教育大纲为地理学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有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大纲》基础之上,才能使目标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中学地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各科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于知识教育,必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要调动各种因素,讲究教学艺术,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满堂灌”,运用“启发式”等方法,为学生构架有条不紊的合理的融汇贯通的知识体系。地理知识教育对地理学科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基础,如果除却知识教育,那么,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便会失去基石,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能力培养,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目标教学的一大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这是打开地理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于政治思想教育,要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第二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这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目标。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首先要实现从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化。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教学目标,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捷径。

  二、达标教学过程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标明确之后,达标途径的确立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学中要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一)认真执教,作地理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虽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理课在中学各科中处于不利地位,但面对漠视,作为对地理学有较深刻理解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一往情深,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自己对地理教育事业挚着追求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科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爱好的。

  (二)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应用多种媒体(如幻灯、录相、图片、讲座、版报等)、针对性实体(如地理模型、自然现象等)和难度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高中地理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从人——地关系协调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生观教育;初中地理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眼、手、口、脑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完整性学科大目标的组成部分,是战术性教学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目标,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实施。

  (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要实现目标教学,除了要研究大纲、教材、教法外,还要研究受教育的对象,要尽可能普遍提高学生地理学素质的同时,让喜爱地理学的学生脱颖而出。因为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人地系统的整体化,本世纪末至下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地理学在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及人地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培养跨世纪的地理专业人才,应从中学地理教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