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锦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反思1
在《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课中,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气孔是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书本中一些很专业的名词学生本来就难以明白,如果教师的讲述过于平淡直白,就更加索然无味。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件事,远比听到,看到一件事要深刻的多。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去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呢?于是我又想到了“动起来”这一招。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叶片的'结构,了解了气孔的形态结构之后,我便让学生分组设计情景表演——“我是叶片上的小气孔”,学生们纷纷讨论开来,并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方式。他们用两个人手拉手围成了一个“ 气孔”,然后由一名解说员进行解说,一步步引导其他同学认识气孔的“内壁”和“外壁”,用小纸片或者另一个同学扮演二氧化碳和水份从“气孔”里通过,不仅表演了“气孔”的张开和闭合,还讲述了气孔运动的原理。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上台展示。
在讲述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时,我又列举了很多学生所熟悉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例如用“夏天里沾水的手更凉快”来理解蒸腾作用能带走热量,使植物不至于被阳光灼伤;用“吸饮料”的例子来解释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等,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上述事例的引导,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教给学生将生活问题生物化,加大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这样让学生从生活到课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记忆起来更深刻。
生物教学反思2
我讲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并且掌握反射的五个结构,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们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分布以及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节课正式上之前有两次的磨课,第一次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在这次说课活动中,发现不少问题:1、视频过多,占用了一定的时间;2、在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实验后,我提出质疑:“膝跳反射”是否受大脑控制,很多资料中认为不受大脑控制,但实践中发现大脑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在反射弧的结构图中标出相应结构的名称,这个知识点较简单,可由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再用投影展示,这可节省时间。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二次,在4班进行,课前虽然通知了学生,但没有进行沟通,课虽然上得还算顺利,但时间没把握好。原因有:1、在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学生扣击的位置不对,且座位之间的距离小,所以许多学生都没有出现应有的反射现象;2、在讲反射弧的组成内容时,一次展示的问题过多,使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不知从哪开始讨论。3、有些拓展问题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找出答案的,由于时间仓促,学生没能很好的预习,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引导。在这次磨课后,组里的老师都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1、导课的小实验没有向学生说明意图,学生不知道这个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2、展示有关反射弧组成的问题时不要一次把所有问题展示,分开展示有利于学生明确要讨论的问题;3、提问个别学生时,老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的反应;4、没有很好的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
经过这次的磨课,我有针对地对课件和教学思路做了比较大的改动。1、课前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有所准备;2、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3、布置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并就拓展的问题给予提示。
在正式上课时,我按照修改后的教学思路进行,同时尽量避免出现之前的错误。课上得挺顺利,学生很配合,师生互动也做得不错,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前面讲的'太细,导致后面赶时间;
2、有些拓展问题较难,在我的提示后学生仍不能回答,说明学生课前预习时我的指导不充分。
3、最后没有完成课堂的达标测评,使得这节课不完整。
4、在环节衔接上做得仍不够好,需要再精心设计。
5、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仍做得不够。
从整体上来看,本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非常的满意,但是由于作为教师本人的准备的不足和对课堂把握的欠缺使得本节课存在很多的暗点,期待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提升和加强。
生物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2.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目标: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体验新知获取的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感悟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命的共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命的现象。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有趣的游戏)
1.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神奇的生物殿堂,这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有你所困惑的,她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去感悟生命的奥秘。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一:教师以第一人称“我”说出一种生物的几个独特的特征,例如:我透过湿润的皮肤呼吸;我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我用长长的舌头捕捉昆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在水里进进出出;如果天冷,我会冬眠。你们猜出我是谁了吗?(青蛙)让学生才猜出是那种生物,并认识该种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可仿照教师的模式,也可以独创模式来说出某种生物的特征,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来猜是哪种生物。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从你们的创作中我看出你们对周围的生物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去发现,去探索,相信你们会获取得更多。
(设计反思: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多留心生活,多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下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重走探索之路
1. 师:看,我们周围的生物多么可爱!但我们说了半天生物了,那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有生命的)
2.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个“有生命的”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启迪,互相补充)
(设计反思: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利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表达交流,尽量让每一为同学都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表达思想的机会,促成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
4. 教师将学生所想到的一一列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对所说的生命现象举例子。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
5. 教师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列在黑板上的“生物的生命现象“,进行筛选。教师也参与其中,将不准确的擦去,将不全的补充上。
6. 师生共同总结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设计反思: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很多他们认为的生命现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对他们的积极动脑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在此探究中重要的是对所列在黑板上的生命现象进行筛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并需要学生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否能对所列的生命现象举出反例,鼓励其他同学直接参与讨论、辩析,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縝密思维的能力,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7. 师: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你们能不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生物?
三.认识生物之美
师:生物是自然的一快瑰宝,时刻闪烁着绚丽的光华。生物以其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自然界中,无论是一朵小花,或是一棵小草,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要积极生长、开花、结果,展现生命最完美的历程。作为高等生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无人能及之美,只要有信心,你同样也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相信自己,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辉煌。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后的课为阅读
2.作业。
生物教学反思4
本节课设计很科学,自主阅读期间学生解决了绝大多数知识上的困惑,通过阅读后的组内帮扶、知识梳理,强化、巩固了基础知识。
本节合作交流环节重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问题“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问题“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其繁殖速度为30分钟一氏,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培养学生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问题“外科大夫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孢子与芽孢的区别学生自主学习时理解不够到位,通过教师精讲,能清楚孢子是生殖细胞,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但接触到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仍不能灵活应用。
生物教学反思5
经过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和反思,我认为教学中仍然存在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课堂引入可尝试其他方式,如由达尔文的所见所闻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不能得出和达尔文一样的认识呢?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保护色的动物举例如能借助多媒体效果应该更好,在实验室缺少了这个有利条件,仅能借助图片和标本,深感美中不足。
3、教学的主线应更明确一些,由于有将近25分钟的时间要花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实验上,学生只是为了保护色而实验,可能忽视了前提是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究,容易让学生认为所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只有保护色这一种方式。通过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觉得收获颇多,我相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最新的理念才可以进步。我会把这次活动当成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积累,使自己的教学有更大的进步。
尽管是第二次教这节课,但是还是感觉难度很大,备课过程中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分析对比,但是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似乎我自己都模糊,再看过不同的资料以及通过查看相关的书籍对比之后,我才确定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个: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而变异同样也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变异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可遗传变异,另一种是不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不改变。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引起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经过自然选择,留下一些适应环境的生物,一代一代繁殖,于是生物就有了现代各式各样的生物。
这么一想确实是这样,我也把生物进化的原因理清楚了,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理解。
这节课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自然选择的例子,然后再介绍保护色,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生物教学反思6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在生物课的教学中,使每节课设计都能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以下结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情况具体总结一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体会: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人教社出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等知识的深化,又是联系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关键。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
1、给学生机会,自己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
对于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因此是较为抽象和陌生的问题。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感性认识是教学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上节所学习的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知识,再让学生认真观察血液循环图解,思考讨论了“观察与思考”中的两个讨论题。在充分的思考、讨论、交流、表达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出物质运输的途径,通过他们自己讨论,绘出循环的路线,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的能力、知识储备有差异,因此允许他们合作讨论,取长补短,避免知识信息的孤立,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点的'机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讨论,每个组都能得参与的机会。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4
1、确定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是各部分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首要任务,我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三条线:一是确定以生物多样性为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线。
2、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支柱。
本节课有三个大内容组成,在设计时,注意了知识上的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注重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变化和反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详略得当。
3、细化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本节课对每一个内容都做到了精心的设计,大到问题的提出,小到每一句话,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设计。
4、创新是现代教学的新标志。
本节课比较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创新点比较多,特别运用新的“学”—“探”—“导”—“练”—“清”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形象的展示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反思7
我教初一一个班,初二三个班,但这篇反思我只能写关于初一的生物教学,因为初二的课堂我从来没有控制好过,所以课也上得非常不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内容多,知识点多,较抽象又重实验,所以课程往往显得很赶。又由于我在讲授新课时没有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常考点把握好,所以课堂有时显得松有时显得紧。尤其是后阶段准备期末考时,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复习时间,而且两课时的内容放到一节课来讲,教学就更显得没有艺术性,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以下是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安排学生去寻找鼠妇等。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xx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生物教学反思8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而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的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及多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而该节内容也是在上学期基础之上延伸了一些知识点,所以主要是让学生沿着已有知识内容顺藤摸“瓜”,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路上,学生学会了与同伴相处、交流,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讲解食物链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为开端;
(2)食物链顶端应该是一级的消费者;
(3)注意各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属的不同营养级。
对于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损耗是有一定的规律,以实例为学生讲解,如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能量越多,能量按照10%—20%向后传递,
故食物链越短,能量损耗越少。
生物教学反思9
教学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这种行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具体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东北虎”体现在课堂中。在师生辩论和协商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东北虎”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STS的教育。在扮演、辩论和协商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讨论了怎样保护东北虎,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生物教学反思10
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然而,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往往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我通过尝试变换课的结构,力争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复习课真正形成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崭新局面。
一、学主课前演讲进行复习导入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甚至认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每堂课开始5min,我留给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述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解不当之处,其余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然后我利用课件将上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放出,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学生对于课外刻苦钻研,网罗信息,勇于实践,积极为上讲台演说准备素材;这样既能激活学生思维,又能为一节课的开端造就一个“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设立“问题--讨论”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讨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问题讨论,从而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提出问题与创设情景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进入问题情景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同时也对学生复习起了定向作用。如:复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呼吸系统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呼吸道包括哪些结构? ②呼吸道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这些支架有什么作用? ③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液、黏膜中分布的毛细血管分别有什么作用? ④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分泌的黏液、黏膜表面的纤毛分别有什么作用? ⑤鼻涕和痰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组织讨论与解决问题 问题通过争辩就会迅速明晰,并越来越接近问题的彻底解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争论反驳以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维活跃的讨论和争鸣,问题明晰了,条理清晰了,结论明确了,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启发点拨与归纳问题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我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又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这不仅能够根据考点,扩展思路,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多次实践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减少了基础较差学生的“低分率”之外,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将问题扩展、对比、归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归纳重点 参与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实现自我激发其主动性、培养其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课堂小结,是一种高层次能力的锻炼。一开始可能较困难,会出现“冷场”。在实践中,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的发言率确实相对较低,显露出了对部分重点问题的盲从性和缺乏辨别力,但只要坚持示范、启发、鼓励和引导,学生会慢慢地掌握的。学生一旦在全课的小结上有了突破,整个课堂教育一盘棋就全活了。如:复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后,学生归纳总结出: ①呼吸系统——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②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 ③鼻腔内有鼻毛——能过滤空气: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能湿润和清洁空气;鼻粘膜内分布有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④呼吸道的作用——保证气体通畅通过,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教学观念的变革,是以创新思维为主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化,应我校大力推广“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要总结反思改进这一做法,使之取得更好的成效。
生物教学反思11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的目的并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的基础.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一直以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课堂设计、每活动
安排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
老师,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师来说只是承载知识的工具,而教学的依赖.一名教师,要所教年级的教材,还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些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培养和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识的安排糅合成专题,然后再学生的学情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的活动,例如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中知识.
生物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很强的实践性和严谨的科学性.生物学以技术应用、知识创新快的特点,的应用性和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位生物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灵活多变的思维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新的教学成 果.
在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的概念规律要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的学习习惯.
生物教学反思12
《生物与环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人与环境,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成功之处:
1、教案的编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充分了解情,做到有的放矢。
3、目标明确,狠抓落实。
4、创造性利用教材,提高学生整合信息能力。
5、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问题设置不到位。
3、组长的作用体现不充分。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3
《生物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物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3、由于本单元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生物技术知识,对生活中生物技术也不陌生,所以我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3、板书设计不太合理。
生物教学反思13
怎么上,采用哪些策略吸引学生?
学生刚学完第一单元,而《单细胞生物》在教材中是在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这一节安排在教材中的安排是在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进行的,按照正常的进度还有一个月才能学习到,我这是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了。我要在10月11日上课,只能在学生现有的生物学知识中找突破口,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分析学生现有学过的一个月的知识,决定从“认识生物”入手,回顾生物的特征,用生物的特征作为判断依据衡量单细胞生物的代表——草履虫是不是生物,依据是什么?
生物的特征书上共列举了七条,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也不好说全,怎么办?怎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在黄金周期间我带着父母去平山神鹿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旅游,拍下不少风景和平山“神鹿”,在整理照片时,挑选了10余张照片,导入新课时在背景音乐许巍的《带着爸妈去旅行》的歌声中与学生分享旅行时的美景,再请学生帮忙挑选出其中属于生物的部分,不知是旋律打动学生还是美景吸引学生,还是知识点简单,学生都举起手臂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万事开头难,这头开的好了,后边的就到渠成了,学生通过分析生物的特征逐条对应辨析草履虫,得出草履虫也能进行生命活动,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单细胞生物,从它的食性分析是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不是自身制造判断它属于动物,从草履虫以水中的细菌为食物来源,大约每分钟形成一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还有30个细菌,可以计算出每天一只草履虫大约能吞食多少个细菌?可以通过计算缓解一下学生上课的紧张心情,进而分析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同学们为保护环境可以有哪些作为?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入手,在师生对话中分析讨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
1、大家公认的板书设计不够规范,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直立草履虫,仅仅从右侧画出指示线,需要标示的结构名称有11个之多,个别的指示线有点集中,学生填写空间小,后边的学生读图有困难。
2、给学生解读草履虫的时间稍显不足,11个结构需要识别再与功能对应,有难度,如果时间再多些,相信效果会更好。
生物教学反思14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第一课时,本节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让学生学习分类的方法。以下是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首先,本节课基于课标的基础,合理的确立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得到较好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点是自己认为比较满意。
1、游戏引入: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快速找出某本书”,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在分类中体会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的前提条件是数量很多,然后通过生物种类的呈现,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对于生物分类的重要性。这个环节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不光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做中学”,同时对于学生养成好将书籍分类的习惯也有一定帮助。
2、自主学习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分类的方法,而对于所需要分类的生物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所以对于所需分类生物的特征,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前面知识查漏补缺,同时增加了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3、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分类体系确定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分类体系来分,同时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为了增加研究成果的交流,所以我们来介绍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符合生物进行的体系,这样即使的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比较能接受书上提出的分类体系。
4、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比较中,教师给出学生两组植物的叶片和花的图片,但不急于告诉他们区别在哪里,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尝试总结,这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这个探索的过程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5、板书设计合理:
利用图表式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同时通过板书呈现出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以及分类的标准,使学生一目了然。
生物教学反思15
生物课改革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课程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科学课通常让我们想到让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但是,是否动手操作就是唯一的探究方式呢?科学探究是否一定需要动手呢?这节课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表现,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核心。没有思考的观察只是简单的记录,无法获得深刻的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因此,在设计课堂时,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模式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的流程,而是注重规范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辩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我会像爸爸、像妈妈?”“这是遗传的表现吗?”“要了解遗传,应该如何做?”“人类、动物、植物都有遗传,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展开思维碰撞和讨论。通过因果关系的建立,学生很快意识到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存在遗传现象,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
在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任务并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这种以“思考中实践,实践中思考”为特点的思维参与过程,是探究的本质和核心。探究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更是训练思维、寻找规律的过程。通过科学教学,学生可以学习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这是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需要思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需要明确的是,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完成。信息可以传授,但理解却需要学生自己的科学思维,这是不容置疑的。
【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反思02-07
生物教学反思05-26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3-23
生物的教学反思05-22
生物的教学反思03-23
关于生物的教学反思02-25
生物的进化教学反思03-31
【精】生物教学反思03-26
生物教学反思【热门】03-26
生物教学反思【推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