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5 18:30: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绿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绿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1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文本则是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低下,尤其是文章阅读能力不强,这与文本教学的空泛性与无效性有很大关系其主要的表现是,教学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往往以结论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准确研读。或者在很多时候,我们就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拓展”上。

  因此设计本课时,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学思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先由作家的经历入手,可以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其次是文本内容的几个层次,可以有一个问题统领: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分三个层次。作者喜欢绿是绿自身的原因;和作者的'处境有关系;还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第三是作者为什么要放绿?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第四是品味文中含义丰富或自己喜欢的句、段。旨在让学生咬文嚼字,体会语言运用之妙。

  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一些语句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听课的老师统计,上课发言的次数多。课下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我还想说呢,你都没有叫我。

  这堂课的教学实现了预设的教学任务。我们从反复诵读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般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读懂一篇精美的散文,朗诵是关键。而其中借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是课堂评价语言简单,还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业务能力。

  《囚绿记》一课我前思后想,总共考虑了4个思路:

  一、抓住“绿”字,突出“绿”的象征意义。课文“绿”的象征意义,共有三层: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3、永不屈服于黑暗。

  但是这种解读方式,势必涉及文章的背景分析,并且将它图解为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革命宣言。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是否有这个意图,我们的解读是否为误读?

  二、抓住“囚”字,层层深入,分析作者内心的冲突。作者在《〈囚绿记〉序》里说:“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囚绿记》就是一篇表现作者理智与感情冲突的作品,通过对词语句子的解读分析,挖掘作者的从“喜欢”到“留恋”到“占有”的心理历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读方式,但是仅仅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不仅课时安排上时间有多余,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也仅限于表层,如何把课文分析与学生自身生活结合起来,我也存在很大的疑惑。

  三、抓住“抒情散文”,传授有关抒情的知识。抒情式表达方式的一种,也是学生作文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但是把《囚绿记》简单的肢解成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或是肢解成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那么就会将语文课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

  四、拈出一个主题“快活”,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分析作者在绿色中获得快乐的原因,分析他在囚绿时失去快乐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获取快乐,并避免不快。

  课后有老师提出,是否应该介绍一下作者,联系时代背景。但是我以为,最后一个思路虽然突破了传统对《囚绿记》的解读方式,但是这样主题式的语文教学,既没有脱离课文文本,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整个课堂学生能够有话说,乐意说,并且最终有所得。如果介绍作者并联系抗日背景,不仅主题解读比较牵强,而且因为作品距离学生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反而不能理解文章主题。造成教育的无效。

  一篇文章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这次备课冥思苦想了很久,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教学思路,这也是提醒我备课要多下苦功吧。

绿教学反思2

  参加了“信息化环境下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执教了小班的韵律活动——《绿毛虫》的第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对此次活动进行反思: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教案预设后,课题组成员对活动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1.活动前教师可以事先丰富幼儿绿毛虫的相关知识经验,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知识经验。这样为给幼儿参加活动带来新鲜和刺激,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热情,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2.在猜测那些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时时,表情可稍微夸张更有神秘色彩。3.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时,在几个乐句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这样,表情、动作和图谱上的巧妙结合,也更能感染幼儿,使活动变得更有趣,生动。我结合课题组成员们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其中的建议,进行了第一次的教案预设再次进行预教并修改。在课前为幼儿丰富了,毛毛虫变蝴蝶等经验,为活动做好铺垫;调整了教学目标,使得整个活动目标更明确、具体,符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活动的过程环节更清晰、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能更好地为目标服务;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游戏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曲,做到简单、有趣、有效。可见,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学习品质是有积极作用的。

  2.在本次活动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有做的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征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反思。

  本次的韵律活动——《绿毛虫》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现有水平。整个活动以绿毛虫角色导入,并以绿毛虫游戏贯穿始终,气氛活跃,幼儿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谁来和我们做游戏”的神秘口吻,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猜测,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有趣的毛毛虫动作让幼儿兴趣浓厚,做到为目标服务,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有效为理解歌词和游戏服务。如:我变成了什么?机器人变身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变声的时候声音和动作是怎么配合的3、教师创设的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与活动很吻合,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模仿游戏中学习。

  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在幼儿倾听环节,教师以“毛毛虫玩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兴趣浓厚,由于个别创编动作的次数还不够多,幼儿表演游戏的环节中,更多关注的毛毛虫的游戏是怎么表演的?由于对整个音乐四个部分的倾听与记忆还不够,所以出现毛毛虫睡觉后,毛毛虫又开始吃东西了,幼儿还在表演睡觉,教师应当多引导幼儿完整的倾听音乐。

绿教学反思3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作为苏教版每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总会安排一首富有季节或者时令特色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参加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本学期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然后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通过录音范读,自由朗读,孩子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这基础上他们还发现了这首诗押“Ao”韵,其实押韵就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实这也是本诗在遣词造句上的一大亮点,一个“染”字了整个春天,写活了漫山遍野的绿色,写活了少年儿童的勤劳与汗水,更写活了诗人的主旨思想。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面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绿教学反思4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展示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渗透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教学中,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充课题引起阅读期待

  上课伊始,我板书“染绿”一词,让学生回答:我们平时会说染绿什么?学生回答染绿小草、染绿树木等,我接着板书“我们双脚”,让学生读课题。再提问:是什么“染绿我们双脚”呢?最后添加“春光”,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让学生就课题充分质疑。

  二、质疑课题串起整篇教学

  就本文的课题,学生提了不少的问题,唯独没有问:难道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吗?我抛出了自己的疑问,在“春光”二字的上方打了个“?”。当学生自读完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后,我在“春光”下面划上横线,学生立刻说出了是“植树造林”染绿我们双脚,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当与整篇文本对话完毕,我又在课题下面划了一道横线,并启发学生:你现在认为是什么染绿我们双脚呢?学生回答是“少年儿童”。我提示贴合文本提炼总结概括,学生立即会意:是“我们”染绿我们双脚。在不断的引领中,学生依托文本逐步深化了中心。

  三、首尾比较过渡重点内容

  本首诗歌首尾呼应,第一小节和第八小节结构相似。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精读课文伊始,就让学生找出其不同点,我相机板书“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并提问:荒山野岭是如何变成青山碧岭的呢?从而引起了课文二到七小节的生本对话。

  四、想象写话提高练笔能力

  钻研教材时,限于篇幅及题材的原因,我一直没有找到练笔的着眼点,当然,课后的第四题除外,那是文本对话完毕后的写话内容。在我诵读诗歌时,终于找出了生发练笔的'地方:在朗读第五小节后,我抛出问题:植树造林让山上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其他小动物会有什么表现呢?在第五小节的旁边写一写。由于这样的练笔内容难度适中,所以学生的补充写话比较精彩。

  当然,本篇课文的教学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着急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引领学生体会赏析诗歌的准确用词,如“踏”和“撒”等字,这是本课教学最大的败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个方面。

绿教学反思5

  《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从常见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守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以正确与错误两种方式呈示出来,并把这两种行为类比为生活中的“红灯”与“绿灯”,在“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中,通过学生自我判断来提高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在本课中,我采用情境式教学,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用听音乐做游戏的活动导入本课内容,孩子的兴趣顿时“燃烧”了起来,一个个跟着节奏步伐整齐,小眼睛睁的大大的,都仔细瞪着我手中拿着的两张指示牌,唯恐自己唱错了。教唱环节我采用了听唱法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模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游戏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孩子们那一双双灵动的眼睛,让我顿时有了做老师的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掌握了歌曲,还学会了识别休止符。整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歌曲,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通过本课的教育教学,我认识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很大,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所以备课的时候不能只单单备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与本课相关的其他层面的.知识。本课结束后我回想起去年半个学期的音乐教学,我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学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那种源自心底的热爱。因此在日后一年级的课堂设计中,我会多把节奏、旋律、歌词、演唱等各种音乐课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像、在游戏中表现、在游戏中创造!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气氛较活跃导致在游戏活动结束后部分同学的纪律性不强,有的班级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不高,音色的统一性和美感稍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继续调整,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教学和课堂掌控的能力。今后教学的发展,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拓宽知识面,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附:《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重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

  教学目标

  ⒈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⒉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⒊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⒈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⒉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

  ⒊跟着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做游戏。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做动作。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⒈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 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⒉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自己判断行为:吸烟、鸣喇叭、走人行道、废品扔到垃圾桶等。用红绿灯表示或用歌唱方示表现出来。

  三、小结 。

  四、作业设计:自己设计图标做游戏。

绿教学反思6

  《绿》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艾青的《绿》运用文学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树林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赞美之情和对绿的热爱之情。这样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标。

  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一):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生命力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的.蓬勃发展的壮景之情。二: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并交流想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一)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教后措施: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的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在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渐进行诗歌学习,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诗歌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绿教学反思7

  《绿手指》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较容易理解,文笔优美。但我在教学生品读理解时,发现文中有一处似乎在表达上不太准确。这句话是这样的:

  “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

  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我提醒学生说:“园艺所长见到过老奶奶吗?他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吗?”

  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分析以后得出了结论:园艺所长不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紧接着我有启发学生:“园艺所长看到的是什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园艺所长看到的应该是老奶奶寄去的花种开的花。

  由此,我想到了,即便是名家,在写作时也有可能由于疏忽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要认真品读,斟词酌句,尽量做到 “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另外,我还觉得,学生的作文必须认真,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绿教学反思8

  我一直教导学生“充满感情地阅读,充满感情地生活”,对于任何一篇作品,无论文体如何,都应带着激情,用心阅读,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悟自己所悟。比如像《绿》这篇文章,我以朗读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语言的美,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而对于文字的表现手法我则以粗线条的分析,只让学生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就好。原先以为过细的分析,会破坏语言的流畅与整体的美感,现在听了前辈的意见,确实在分析文章时应再细化些,下次一定注意。

  对于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个人认为是应结合学科的特点而论的。就语文学科而言,除了代替幻灯片,充当板书,适合一些信息容量大的课堂教学以外,它实在有弊端。比如多媒体中出现的音画,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了文字本身的魅力,任何一种形象,一种意境在文字的`表述之中都能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而音画则将之定格。就如金庸的《神雕侠侣》,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觉,那小龙女绝不是李若彤或刘亦菲,而是你深藏心中,常现脑际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许你也无法说明,只觉是个亦幻亦真,冰清玉洁的女子吧。再如《飞红滴绿记黄山》那柯蓝的文字远比你到实地观察的黄山美得多。因此,这也许是我认为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少用多媒体手段的原因吧。

  语言有不成熟之处,请多包涵。

绿教学反思9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为了农村学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为了改革农村初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在农村中学开设了绿证课程,可以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培养适合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学生学好绿证课非常必要,因为这科不是中考科目,学校平时也不进行测试,有的同学对这科不重视,认为学不学都行。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好绿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到更多的绿证知识,是绿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绿证课教学工作,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提高认识,培养兴趣、

  学习绿证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劳动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现代基本劳动技术、技能,具有就业的一技之长,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或二三产业的岗位生产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每一学期,我都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懂得学好绿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给学生讲《劳动安全卫生常识》时,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生命!我说:对。那么怎样保护自己,避免各种意外伤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我们通过本书就会全面了解。这样就把学生带到自觉探讨与思考问题中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和现象都会有一种好奇感,有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老师要正确引导,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农村应用文》时,我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应用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好。有的同学问:为什么呢?我讲:人一出生,有的人家办满月,要发请柬,宴请亲朋好友;上学了,要记笔记、写日记、写学习计划、总结、入团申请书、给亲人写信;大学毕业前,要写就业简历;参加工作,要写述职报告、合同协议等;有的'人遇到官司,还要写上诉状、申诉状等;人老病重还可能写委托书、遗嘱;去世了还可能发讣告、致悼词等,所以说人的一生要经常用到应用文。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就能认真听讲。

  再如,讲《玉米的栽培技术》时,我问:玉米粒在玉米棒的哪个部位先成熟,为什么?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然后老师因势利导,激发同学们去探讨和思索,上课时同学们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实物教学,调动兴趣

  在讲课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甚至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做别课作业等。我在讲《劳动安全卫生常识》“安全标志图”时,先让同学们用硬纸板制作一些常用的标志图,老师讲课时选用优秀者加以讲解,这样同学们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再如讲“灭火器的使用”时,我组织同学们到室外,拿出干粉灭火器,按步骤操作并讲解,教大家如何使用。这样同学们爱学,而且容易掌握。在讲“玉米的器官”时,我从玉米地里挖出一株完整的玉米,结合实物给学生讲解玉米的根、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这样利用实物教学,生动形象,就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观察中学到了新的知识。

  四、开展活动,深化兴趣

  适当开展一些观察实践活动,寓科教于活动之中,赋予实验性和实践性,适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玉米的种子”时,我组织同学们来到玉米地边,先找同学看实物回答,玉米的根、茎、叶不同器官的形态特征之后,然后掰下一穗玉米棒,取下玉米粒分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胚和胚乳,这样同学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就学到了知识。再如,我在讲“温室的建造”时,我把同学们带到我校的温室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温室的构造,老师适当地加以讲解,然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说明文《我们学校的温室》。作文交上来以后,老师加以评改,选出优秀的作文在班里朗读。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作文能力,也深化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绿证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虽不是考试科目,但只要教师善于组织和引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绿证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的绿证知识。

绿教学反思10

  针对《囚绿记》这篇散文的文体内容特点,备课时我设计了欣赏绿之美———体会绿之情——探究绿之魂——畅谈绿之悟几个环节,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情感的主要载体——常春藤枝条的绿,欣赏文章描写绿的优美语句,分析作者笔下常春藤的特点和描写绿的方法。

  梳理出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情感,然后补充介绍作者背景及当时在北平的处境心态,比较被囚的.绿藤和被封锁围困的华北人民的相似点,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领会作者描写绿枝条所寄托的深层意味,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抛开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文章内容特别是作者笔下虽被囚禁但始终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向黑暗屈服的绿藤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共鸣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的实施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设计流程,重难点的学习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课堂反应积极,参与热情较高,听课老师评价比较理想,但反思这堂课仍有许多的不足:一是教材处理单元意识不强,没有把握好自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没有突出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二是教学内容过于追求全面,没有进行合理裁剪取舍。

  因而导致后面的一些环节实施过程仓促,学生的接受参与打了折扣;三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不够,对文本的解读仍纠结于传统意义,不能调动学生产生出不同于传统解读的新的独特的个性化自主性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发散度不宽广,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多些思考、联想、共鸣。

绿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因为是一篇说明文,我在教学时就围绕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设计教学目标,即说明对象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等。同时把目标分解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劲头很大,借助教辅很快解决了问题。那么究竟怎样一步步突破目标的呢?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课文缺乏整体感知,我就首先抓住文章的眼睛——标题进行解说,一下子就明确了说明的对象及特点:绿墙。其次,把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这样就把事物的特征与说明方法的关系搞清楚了。例如:第一段中写中国的'围墙,连用了4个数字,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围墙长、占地多、浪费大的特点。再次,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例如'砌墙垒门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转,砖的孔洞向外,里面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收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的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除了准确外,还可以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哦。

  最后,由于本文是说明绿墙的,除了学习文体知识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此在本节课的后半段,联系现实生活,我设计了一个“当今校园建围墙还是绿墙”的辩论会。我把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成正方和反方,模拟辩论会的模式展开辩论。最终有以下观点。正方:建绿墙。理由是:绿墙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环保价值和审美价值。绿墙占地少,省料省钱,可以绿化美化校园,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和湿度,让人视野开阔,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另外,绿墙还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反方:建围墙。理由是:围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观念,另一方面给师生一种安全感,免受外界的干扰,还能防止学生私自翻墙外出。小小辩论会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延伸了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由于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课堂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绿教学反思12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现代诗,文字优美。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

  通过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学生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 “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通过学生植树场面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植树的豪情。文章是围绕“染绿”一词而进行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范读课文,用自己优美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美好情境中。接着我引导理解开头和结尾“染绿”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节的“染绿”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第二个“染绿”学生大多没有回答出来。这时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比较前后两节中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发现,后一个“染绿”是学生绿化了荒山后的喜悦心情。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又一次提问学生此时对“染绿”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染绿不仅是绿化,还有给人们来了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在收获绿荫、收获幸福的同时,还收获着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地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只有文本进入学生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的一种审美需求,才能唤起孩子如梦初醒般的天性。

绿教学反思13

  《西湖的绿》是当代女作家宗璞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西湖美景,用铺陈的写法描述各处美景不同的个性特征,表现西湖丰富多彩的绿,突出“绿”的神韵,风格细腻典雅,文笔优美流畅。按照观景的顺序有条不紊的描写,极尽所能突出西湖的绿,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抒发了对绿色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策略:

  ﹙一﹚、以读为本,自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书、品味、想象”即为本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叶圣陶曾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很重要。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在教材中走一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 “绿”

  1、灵隐的“绿”(多彩)教师引领学生读中体会,从描写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峰下蜿蜒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丰韵传神的语言中去进一步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绿”。并想象青苔的其他形状是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青苔,加深印象,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苏堤的“绿”(多姿)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师介绍苏堤的由来,了解当年苏东坡在苏堤的一段往事,体会青苔的这种坚忍不拔实际就是苏堤人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苏堤人的敬佩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渗透写作方法。

  3、花港观鱼的“绿”(多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体会“生机勃勃的绿”,进而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绿的情有独钟。

绿教学反思14

  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是北师大教材的一个亮点。这些思考题不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指向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

  例如:《梦已被染绿》课后思考题目:“你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来了?”在教学本文刚好是春季,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我在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变化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他们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春雨沙沙,着歌儿来了。”“春天来了,小蝌蚪也来了。”“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地穿上了绿衣裳说明春姑娘来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把课堂学习与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一起了。

绿教学反思15

  高效课堂观摩课《囚绿记》上完了,这节课从准备到完成可以说给我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也为我今后的语文课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觉得在这次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十二·五科研教师高效课堂观摩课活动中受益匪浅。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图片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绿色的象征意义。在图片的选择上我重点选取了各具象征意义的四幅图:充满生机的幼苗,向着阳光生长的大树,沙漠中的绿洲,绿色的梯田。优美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对绿色的象征意义的`联想。这样既顺利的导入了新课,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了理解。

  二、对课文内容探究,主要采用小组探究交流的模式。在课前预习中,我让各组组员把对课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馈给组长,再由组长反馈给我,我再挑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做到多媒体课件上,在课堂第一轮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课堂中讨论交流的问题就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学生问题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两个更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轮的讨论交流。这样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好主题。

  三、在课堂中加入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延伸拓展。让学生们学习绿色顽强不屈的精神,完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这里面我插入了最近的几则有关高中生自杀的新闻,请学生们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觉着这个环节体现了一种大语文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对学生的调动不够,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所以自我教学感觉不够好。我觉得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以后教学工作中着重努力的地方。我会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在这堂课中我对学生的激励不够,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本来就很拘谨的学生就更不敢再课堂中积极发言了。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也显得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同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觉得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对《囚绿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绿》教学反思02-18

绿教学反思03-28

《绿》的教学反思06-23

囚绿记教学反思02-08

《绿毛虫》教学反思范文09-30

《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03-27

《绿》的教学反思15篇02-18

《囚绿记》教学反思03-16

绿教学反思15篇04-16

囚绿记的教学反思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