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8 16:43: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5篇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一种文学体式,特别是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变化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学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学习、阅读、感悟,教师要做好引领作用。

  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做的,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学习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情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来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和想象的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变化来理解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如在教学中运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感受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变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巨人回来后,花园又是怎样的?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情景。在学生的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了: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理念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性。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2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讲述孤独而自私的巨人与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间的故事,告诉我们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是: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魅力。此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首先,这节课在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时,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可见在这方面我经验不够丰富,需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教会学生提问题也就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训练重点。

  其次,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训练不够,读的时间极少,今后也应注意,要以读代讲,多读少讲。另外,我讲得比学生还多,有时本该是学生讲的也被我给代劳了,原本还不觉得怎么样,现在想来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主的思考和阅读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才会读懂课文。

  因为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所以我上此课的速度较快,这也是我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再次,对于本课的写作方法本想在第二课时再学习,现在看来在第一课时学习会更好。对于小练笔部分指导也不到位,虽然找了几个同学先说说,但在写之前还应该在写作顺序上加以点拨。这部分内容在第二课时完成会比较妥当。对于反面人物如巨人,他们的语言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正面引导朗读,而对于正面人物的语言或精彩语言则应该引导学生多懂,并且读通读顺,品出味道来。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所以对于文本特别是童话,其中所揭示的道理我们只要让学生有所领悟就行了,没必要问学生生硬的道理、你该怎么做、你会不会这样做的等这些硬性说教的内容。

  最后,一篇课文是单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应把课文和单元割裂开来,而要注意相互的关联性,这也是教材处理与把握的一个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有时就是单看具体的一篇课本,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高度注意。

  业精于勤毁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希望以后能在

  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3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我注重教给孩子一定的方法,如抓出文章的几个关键人物、事件或地点,看看他们彼此之间发生了什么。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中,我让孩子抓出“孩子、巨人和花园”这几个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孩子做了什么?巨人做了什么?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巨人最终懂得了什么道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概括的难度。

  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或者把内容概括的过于简单,或者存在复述课文的嫌疑,让孩子提炼出几个关键事物,对于提炼文章的主旨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让孩子感受巨人花园带来的感受,抓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引导孩子多次朗读,在读中进行积累,通过朗读去感悟花园四季的美丽。

  当孩子朗读中感受到花园的美丽时,接着又引出花园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花园变化与巨人行为之间的初步联系,让孩子通过“当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当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花园时,花园的变化———;当巨人将孩子赶走时花园的变化———等几处,整体赶出巨人行为所带来的花园变化。”

  在这一部分教学时,孩子存在一定的走神,跟不上节奏的现象,思考原因:第一,孩子们平时习惯了老师顺着课本讲,一旦课文内容不是按照课文顺序进行,很多孩子反而不知道从哪里找起,无所适从;第二,课文阅读不够熟练,不知道老师说的在哪里,致使老师抛出某个点后不知道干嘛。

  反思:现在语文教育课堂普遍存在以老师讲授为主,拽着孩子去学习的现象,所导致的结果便是老师使劲向孩子们脑子里塞知识,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大门完全不向老师打开,硬塞都无法塞进去,教师很无奈,很焦虑,孩子们没有学习兴趣,导致思考力差,成绩不理想。

  很多专家都在说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自主学习,可是孩子自主习惯的养成是否仅仅与教师有关?教师努力的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可是在家中,家长却完全不在意孩子习惯养成,教师是否是在无用功?

  我一直都觉得,老师对于孩子只是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教给孩子方法,激发孩子兴趣,但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时刻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保持对各种事物的无限渴望,家长具有比老师更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4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四年级的孩子对通话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里面人物的对话很多,所讲述的道理浅显易懂,这是我选择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拿到这篇课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其实我的教学主要根据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修改,下面就针对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一、插曲,设置悬念

  上课开始,直接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然后向学生介绍王尔德创作的小插曲,给儿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竟然留下了眼泪,当儿子问他为什么哭得时候,他回答:“真正美丽的事物都会让我留下眼泪。”设置这个小插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真正美丽的事物”的思考。

  二、词语,浓缩画面

  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示春天画面的词语,一组是表示寒冬的词语。想让学生读第一组词语,学生感觉温暖,于是我及时板书“温暖”,但温暖是板书在后面的。接着让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里面的“洋溢笑声”与其他四个词语描述的对象不一样,从而进一步体会温暖,但在运用“洋溢笑声”说句子的时候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我的失误,课文里这并不是作为一个词语出现的,应该根据课本来说句子。然后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里,让学生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组词语的教学与第一组相同,让学生充分感知寒冷,并板书。

  这两组词语的设置,即使为了感知、理解词语句子,更是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究竟是什么让温暖的院子变得如此寒冷呢?”

  三、研读,感悟冷酷

  先让学生找出原因,学生很轻易找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本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但学生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于是我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合,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先让三个学生读,在指导后再读,学生竟然读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结合实际,让学生谈感想,学生能充分感知孩子们伤心、难过,似乎巨人与孩子们相遇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让学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带来的后果,再次读“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四、思辨,感受不幸

  让学生明白最不幸的是巨人,原因在于“任性、冷酷”,并再次感知“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让学生找出变化,并明白原因:幸福来源于宽容、善良,愿与人共享美好的东西,并板书“与人共享欢乐”,到此本篇文章的道理也很清晰了!

  五、我的感受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课前只是让学生充分读,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问问自己设计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课堂,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有效性高!真实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5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

  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上完课后,我发觉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当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 );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玩耍,当春天来临时,花园里( );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又( );当巨人训斥孩子,孩子纷纷逃窜时( )”这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上好一堂课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反思,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6

  第三单元一组课文是有关童话的,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故事,学生马上说出《灰姑娘》《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等许多童话故事,如数家珍,然后让学生说说童话的特点,最后总结出:想象神奇;想象丰富,故事有趣;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之后,再来学习《巨人的花园》,感受童话的特点。

  《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外出旅行已久的巨人,回来后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在花园周围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干出花园之后,花园里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机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文中语言优美,情节生动,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十分神奇。

  一、感知童话的神奇

  教学本课,我主要围绕“神奇”一词展开教学。同学们,你们认为花园神奇吗?从哪里感受到了神奇?请默读课文,画出感受神奇的语句,再感情读一读。

  学生找到: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同学们想象一下,春天都会有哪些花开?玫瑰开了,月季开了,草翠花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呢?孩子们在大树下玩捉迷藏,捉蛐蛐,开心快乐。同学们,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多么美丽的.景象啊!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一刹那,瞬间被冰雪覆盖了”,多么神奇啊!

  “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理感到火辣辣的。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套数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这样让学生读一读,并围绕所述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再配有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了童话的特点,并将此特点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运用对比进行写作,如巨人回来之前和巨人回来之后花园的不同景色;春天来了花园内外的不同变化;孩子们进入花园和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不同景色等等;正是在一次次的对比中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运用对比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问学生巨人不再时,花园里是什么景象?孩子们迅速找到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语句,之后,我问,巨人回来了,花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找到了巨人回来,花园里是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过着毯子,还瑟瑟发抖。至此,对“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水到渠成。你认为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马上意识到巨人冷酷,巨人自私,巨人有快乐不与别人分享,从而感受到对人不能太冷酷,太自私,有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通过对比阅读,对比理解,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对比写法的好处。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7

  昨天和今天利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第九课《巨人的花园》的讲授。在讲课的同时,连着听了徐颖姐姐两节课。受到很多启发~~~ 1. 花一节课时间对字词进行集中处理,这样也帮助同学的正确书写,准确记忆。2.对于课文,过多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接受,可以适当讲解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对于自己的讲课过程,有如下反思~

  1. 今天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了这篇童话,孩子们参与度很高,第二节回忆也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些词语记忆的很深刻。

  2. 我尝试着更多的依靠学生,讲解没有那么深,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做习题。但是!!! 英子姐说,做习题的效率不高。 我课下也请教了其他的老师,的确用十分钟完成2道题,效率过低。

  3. 因为第二节课的授课时,没有完全按照教案讲~~~ 这是错误的'地方,以后对教案进行更改会及时,对更改处用红笔及时标注。

  希望下次的讲课,可以找到格式的模式。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8

  《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孩子们毕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巨人的花园》一课讲完了,我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导入,加强学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和同学玩对诗的游戏,因为今年开学初我就锻炼学生在课前三分钟积累古诗,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玩这个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这样自然而然作为奖励带领孩子逛逛花园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花园美景并夸夸花园,意在与课文中的花园更好地贴近,从而导入课题。

  二、重视情感因素,在想象中成长:

  我抓住花园情景的转变和人物态度的转变,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例如巨人三次赶走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又如小男孩用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好像对巨人说什么?还有巨人在小男孩无声的凝视下的幡然醒悟,明白了什么?这些重要的内容我就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里,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三、重视言语实践,在训练中加强学力。

  语文重视的是听说读写,在整节课中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感受花园的“美丽”,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转变和巨人的`转变,抓住“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在紧扣生活体验幸福的环节中,我让同学互相分享快乐的事,充分让学生进行写话、说话的训练,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利用语言,加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又在训练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文内涵。

  四、重视教学生长点,在读中悟理。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感受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在教学设计中,我非常重视“读”,不是漫无目的地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如学生在找到体现花园美丽和寒冷的语句时,我充分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性的朗读,体现了自读自悟,再让学生们进行挑战性的读或男女分读:又如巨人的三次语言,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巨人的任性冷酷;对文中结尾巨人将花园还给孩子,和孩子分享快乐的朗读等等,换而言之,就是我让学生重在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不要太自私:懂得与人分享的快乐的熏陶与感染。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通过读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有价值。

  五、重视小组合作,体验参与的快乐

  在教学时,我以小组合作、探究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人物思想,体验参与、合作的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课堂中我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尽情地说,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升,学生也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总之,一节课优缺并存,我将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9

  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追求孩子们的快乐源,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孩子们多元解读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因此,课堂上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精彩场面。“快乐的课堂”营造着“课堂的快乐”。我也享受到因为为学生创造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361”快乐课堂建设为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可以让“快乐从这里启航”。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起来吧,因为学生的快乐会使教师的快乐永不停息。

  当然在这节课上,存在有许多不足,这也是我们在常规教学中一直思索探讨不得其解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由于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读得不够透,不够深刻。

  2、在引导学生对“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阅读的时侯,注重了朗读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描写冬天的`词雪花飞舞、狂风大作、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和描写春天的词如阳光明媚、草翠花开、绽出绿芽等这些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运用,也没有让学生进行积累。

  总之,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在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的课堂也会是真正的高效的、快乐的课堂。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0

  童话一向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体。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文本里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为什么火辣辣的,也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这时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课的最后,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把《巨人的花园》编成童话剧,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1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课后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的较好:

  1、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三句话,通过分析比较及“演一演”这种孩子们感兴趣的形式来体会巨人当时的心情,领悟到巨人的任性、冷酷。

  2、根据中年级学段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除了上述几点做的较好,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在朗读感悟巨人赶走孩子的句子时,我把重点放在“体会巨人说话的语气,感受巨人的冷酷”上,没有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此处可以让孩子们说一说巨人的心理,他当时在想什么,借此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不够及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尽管答出了“隆冬”是指冬天最冷的'一段时间,却没有真正领会其含义,因此在找近义词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而我仅仅是告诉孩子们“再找找”,却没有告诉他们哪里找,怎么找。此时,我可以强调“隆冬”指的是一段时间,并不是风或是雨,就不至于出现“狂风”这样的答案。

  3、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在上课前,我的心里已经有了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我希望孩子们的回答能和标准答案一样,孩子们明明答对了,我却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先肯定孩子们的想法,再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2

  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同学对学习童话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感受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又能深入地理解童话以及其中蕴涵的道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巨人的花园》堪称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完美之作”,揭示了快乐就应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感受花园的“美丽”,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时,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细细地品味语言,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后来的说话训练,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2.教学收获(思得)。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情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在设计中,我非常注重“读”,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零距离读,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能够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3.不足之处(思失)。

  首先,在引导学生对“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阅读的时侯,只注重朗读的训练,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描写冬天的词和描写春天的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运用,也没有让学生进行积累。其次,是在讨论为什么巨人不让孩子们到花园里玩耍?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们损坏花园里的花草,这一明显不符合文章主题的答案时,没有及时引导。事后想来,当时应该多引导他们再去读一读的。

  4.改进措施(思改)。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得心应手。教学中如何读得透彻,读得深刻,资料的衔接需要紧凑,教育机智如何发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急需改善的地方。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3

  本课教学的关注点在于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知识。

  1、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盖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侧重认知性阅读。

  初读课文,认识这个美丽的花园。在课堂的开始我就以这个美丽的花园为切入点引入课文。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对这个美丽的花园印象深刻。

  3、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这一块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体会花园的变化,反复品读后出示冰雪履盖、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图片、与前面美丽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自行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为描写巨人冷酷无情的语句是文章朗读评论的重点。

  4、拓展想象的空间。

  如巨人赶走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作者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4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透过讲述孤独而自私的巨人与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间的故事,告诉我们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是: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魅力。此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资料。主要是认识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花园的变化。

  首先,一篇课文是单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不应把课文和单元割裂开来,而要注意相互的关联性。这也是教材处理与把握的一个问题。这个单元的.重点是童话,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上课文前,就应先引导学生理解单元提示的资料,让学生在了解总的资料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先学习有关童话的知识,询问他们对童话的了解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本单元的课文能持续一种好奇、喜爱的情绪,为后面的上课做好准备。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对于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引导和开篇的作用,因此要好好利用单元提示,才能为课文的开篇打好基础。

  这节课在开题时,我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你读过哪些童话?”并以游戏的形式猜童话主人公,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在上一篇课文前,预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而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检查。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在读的环节中做得不到位。当然,仅仅是读课文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要采用多种阅读的方式,比如能够带着问题读,能够赛读,能够大声朗读,也能够是默读。在预习时学生可能会有些疑问,在这个环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完课文及时反馈这个问题。在预习中把她解决。

  再次,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应给学生自主的思考和阅读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才会读懂课文。

  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内涵还得靠第二课时,而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不仅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出课时的连贯性。比如在上《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结尾的时候,就能够提问“巨人的花园经历了哪几次变化?”“巨人的态度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等等。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5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学段教材中童话故事类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经典童话就有6篇,分别是《陶罐和铁罐》、《七颗钻石》、《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幸福是什么》。它们是不同国家的优秀童话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全部是童话。这些童话,必然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他们阅读的窗口。

  可惜,当前许多童话阅读教学忽视了“童话”这一体裁的特性,呈现偏执的教学倾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偏重于灌输知识。那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

  一、重温: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因此,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定位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又有艺术的美感。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不同,童话内涵也因此变得丰富。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认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大于逻辑。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的精神。

  对童话这样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文体,儿童能否品味它的味道至关重要。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现实世界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唯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童话故事以语言为媒介,展示“第二世界”的真实可感的形象。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载体。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是: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呈现多变性;在各种情绪中,激情占优势,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情绪激昂,但持续时间短;他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同时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

  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中,他们获得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情感也得到不断丰富,审美品位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实践:童话教学策略的运用

  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已经明朗。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呢?现在以《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谈一谈第二学段童话类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在把握主要内容中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

  【片段一】

  师: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呢?

  生1:我觉得巨人的花园是非常漂亮的。

  生2:我觉得巨人的花园是雪花飞舞的。

  师: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生:因为巨人回来之后,把孩子们都赶走了,不让他们在花园里玩,所以花园就变得荒凉了。

  师:原来巨人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行为有关。谁能根据板书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说,略)

  师:我们刚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叫课题扩充法,就是先对课题进行提问,然后把答案连起来。

  童话故事往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受花园的变化;接着,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明白花园的变化其实和巨人的行为有关;最后,根据板书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初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进入三、四年级,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应结合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学习用抓中心句、过渡句、合并段意、课题提问法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用选择、填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去年的树》一课,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学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追问:为什么这样,经过怎么样,结果呢;鸟儿的三次询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像这样根据课文特点,设置一些有坡度的问题,使之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概括的过程中,要求语言要简练,但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

  (二)在练笔中领略童话丰富的想象

  【片段二】

  师:这样的语言还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漂亮的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他们都会玩些什么呢?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吧。

  出示:春天鲜花盛开,孩子们___________。夏天绿树成阴,孩子们___________。秋天瓜果飘香,孩子们___________。冬天白雪一片,孩子们___________。

  生1:春天鲜花盛开,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和花园里的蝴蝶、蜜蜂捉迷藏呢。

  生2:夏天绿树成阴,孩子们坐在树底下讲故事、聊天,互相嬉戏打闹着。

  生3:秋天瓜果飘香,孩子们争着抢着摘果子吃呢。

  生4:冬天白雪一片,孩子们在雪地里扔雪球,踩脚印,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不仅看到了巨人那座漂亮的花园,更看到潜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花园:孩子们嬉戏玩耍、尽情地徜徉在花园中的快乐场景。

  童话突出的特征是想象丰富。课堂上的练笔活动自然离不开想象。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占主导,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构造新的想象空间,改编、创编童话故事。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木偶有了人类的所有表情,又踏上了去大千世界旅行的行程。一天,他来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名叫“不笑国”。在“不笑国”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见笑容。小木偶在“不笑国”里会有哪些遭遇呢?让学生续编故事。通过续编故事,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在对比中走进童话神奇的意境

  【片段三】

  师:是呀,正当巨人在花园里裹着毯子,瑟瑟发抖的时候,村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读——

  师:而巨人的花园却是,读——

  师:就这么一墙之隔,墙外面是百花盛开,墙里面却是——(学生读);外面是绿树成阴,里面却是——(学生读);外面洋溢着春天的温暖,里面却充满了——(学生读)。真是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

  (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同时出现吗?可是童话里却奇迹般地发生了,真是神奇。像这样把两幅不同的画面进行对照比较,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感受对比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吧。

  (小组对比读)

  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这是本课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村庄与荒凉的花园”,让他们发现童话的这一表达特点。

  童话类课文,除了对比,往往还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叙述奇异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与瑰丽。比如,《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教师就可以以“水罐的神奇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并探索了水罐的神奇变化;并紧扣“神奇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来展开教学,把孩子引入童话般的课堂,分享童话带来的神奇魔力。

  (四)在朗读中品味童话优美的语言

  【片段四】

  师:(出示1、2小节)巨人的花园起先是多么漂亮呀。谁能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美美地读)

  师:这么美丽的花园,你喜欢吗?村里的孩子们呢?

  (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花园玩耍的情景)

  师:谁愿意通过朗读读出孩子们在花园玩耍的快乐?

  (学生兴致盎然地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洋溢”的意思)

  师:是呀,整个花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现在,让我们合作来读读这个总分段式,一起来感受这洋溢着欢声笑语的花园吧!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教师通过三次有目的的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巨人花园的漂亮,还体会到孩子们常年在花园里玩耍的快乐。这样的反复朗读,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充满情趣和意味的文章语言。

  童话的语言一般优美自然、活泼明快。通过朗读,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受到感染;同时,在朗读中,他们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不乏优美深情的语句。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小鸟和大树的四组对话,通过朗读表现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感受作者语言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此外,对文质兼美的童话类课文,还可以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主动积累词句的习惯。

  (五)在揣摩中感受童话的人物形象

  【片段五】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你们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巨人的任性、冷酷?

  (交流巨人训斥孩子们的三句话)

  师:从哪些词看出巨人真的生气了?他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1:从“生气”“训斥”“叱责”可以看出他越来越生气。

  生2:他心里想:我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师:巨人如此自私!你能想象他当时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吗?

  生:瞪着眼,叉着腰,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1:这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生2:这是一个脾气暴躁、任性冷漠的巨人。

  教学中,教师抓住巨人的语言,品析“生气”“训斥”“叱责”三个表示生气的词语,引导孩子想象巨人斥责时的语气、表情,从而使学生走进巨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极具个性特点的。对童话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形象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细的品析,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孩子们的惊奇、激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化阅读中,让孩子们轻松走进童话人物的内心深处。如《陶罐与铁罐》一课,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孩子们紧紧抓住关键词“奚落”“恼怒”“傲慢”“谦虚”等进行细细揣摩,在阅读比较中体会问号、感叹号、句号等标点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而更好地理解铁罐傲慢无礼、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陶罐有理有据地争辩,不卑不亢,一点也不懦弱的性格特点。

  (六)在自由对话中领悟童话深刻的道理

  【片段六】

  师:小男孩并没有逃跑,他的举动终于让巨人明白了——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生1:有孩子的地方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生2:儿童多处春光美。

  师:从此,巨人拆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堂,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此时的巨人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巨人?

  生1:巨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巨人。

  生2:幸福的、与别人分享快乐的巨人。

  师:是啊,巨人的幸福源于他学会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快乐。

  这已是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巨人前后态度变化这条主线,进行语言训练、思维启迪情感熏陶。学生在反复的交流中逐渐明白做人要学会分享,不要太自私这一中心主旨,真正体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基于文本的,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是儿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情节的了解而获得的自然成果。童话思想主题的理解,一定是学生在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中获得的。如《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三个牧童有了体会之后,文章揭示了幸福的含义: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这些思想怎么传递给儿童呢?教学时,要紧扣文中三个青年(包括他们小时候)的所做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三、思考:童话教学的感受

  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笔者认为在童话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童话教学要以童话放飞想象

  童话和其他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超凡的幻想性,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学生置身于童话的幻想里,成为其中一员,就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解放感、自由感。因此,童话教学应做到让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心灵进行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快乐的体验。学生以生命体验唤醒童话,同时童话也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从而使童话化成为他们的精神养料。

  (二)童话教学要以童心引领入境

  童话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简洁、活泼、生动。品读童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教学童话类课文时,我们要以多种形式的品读来带领孩子走进美的语言之中,学习童话幽默风趣的语言,并透过语言体味童话神奇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揣着一颗童心去引导孩子品读出童话的神奇境界,让孩子真正入情入境,保护好孩子那颗美好的童心。

  (三)童话教学要以文化丰厚文本

  教师应该扎实地学习一些童话的基本知识,阅读较多的优秀童话作品,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能力去影响、熏陶、培养学生,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引导学生把握童话作品最本质的特征,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中真正放飞思绪,在童话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10-27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2-25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6-27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5-24

[热门]《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7-08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热]07-08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精品)07-11

人教版《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1-16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必备)07-08

(实用)《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