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教学反思1
《西湖的绿》是当代女作家宗璞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西湖美景,用铺陈的写法描述各处美景不同的个性特征,表现西湖丰富多彩的绿,突出“绿”的神韵,风格细腻典雅,文笔优美流畅。按照观景的顺序有条不紊的描写,极尽所能突出西湖的绿,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抒发了对绿色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策略:
﹙一﹚、以读为本,自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书、品味、想象”即为本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叶圣陶曾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很重要。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在教材中走一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 “绿”
1、灵隐的“绿”(多彩)教师引领学生读中体会,从描写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峰下蜿蜒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丰韵传神的语言中去进一步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绿”。并想象青苔的其他形状是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青苔,加深印象,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苏堤的“绿”(多姿)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师介绍苏堤的由来,了解当年苏东坡在苏堤的一段往事,体会青苔的这种坚忍不拔实际就是苏堤人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苏堤人的敬佩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渗透写作方法。
3、花港观鱼的“绿”(多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体会“生机勃勃的绿”,进而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绿的情有独钟。
绿教学反思2
时光真是太匆匆了!元宵节芝麻汤圆的醇香还在嘴边萦绕就迎来了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今天我们执教《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那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在备课时,我发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浅显易懂,诗歌的主旨在开学第一天的晨读课上学生们在小组交流中已经体会到了,又因为是开篇第一课,学生拿到新书时的新奇早就开始了诵读,如今基本上都能背诵了。如果再按照已有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必然会感觉索然无味。因此我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把教学时间压缩为一课时;其次在教学手段上确定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尽情地读,想象情景读,对比着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场景中,感受欢快,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受春光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感受少先队员们的那一份自豪。
课堂上,我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这两个词组切入,问他们从这两个词组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为整篇文章的诵读定下欢快的基调然后由我以饱满的状态先朗诵了一遍,鼓励学生尽情地朗诵,尽兴地展示,接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对文本的理解也相当透彻,最后我简化头绪对文本内容进行设问:少先队员们植树前后,山岭有了哪些变化,再次通过你的诵读来表现出少先队员们植树的愉快。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了本课内容的教学。
反思:本节课上,教师的范读起了引领作用。“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采用了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读,而学生们却学得兴致盎然。可见,读真的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教学手段。
绿教学反思3
《绿》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艾青的《绿》运用文学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树林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赞美之情和对绿的热爱之情。这样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标。
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一):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生命力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的蓬勃发展的壮景之情。二: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并交流想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一)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教后措施: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的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在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渐进行诗歌学习,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诗歌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绿教学反思4
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在备课中,我花了大量精力在文本的解读上,力图用简单明了、环环相扣的问题来贯穿全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和同学们立足课文,我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强调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自然流畅。
另外,从身边的绿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广,并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中自由地进行自我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从“绿”的象征意义入手,注重相关知识的拓展,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生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明白了本文的象征意义,从而顺利完成了尊重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教他们阅读象征意义散文的方法。
整节课在师生的对话中生成,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有所得,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没真正参与进来,这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关,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人人都乐于参与的课堂,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话过程中,自己还要注重教学语言,更丰富有趣一些。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动口环节,如果能带着感情读读“绿”就会更好,学生也要增加动手环节,如果能写写“绿”,写出他们的真实所感,写出文采来,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绿教学反思5
《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从常见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守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以正确与错误两种方式呈示出来,并把这两种行为类比为生活中的“红灯”与“绿灯”,在“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中,通过学生自我判断来提高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在本课中,我采用情境式教学,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用听音乐做游戏的活动导入本课内容,孩子的兴趣顿时“燃烧”了起来,一个个跟着节奏步伐整齐,小眼睛睁的大大的,都仔细瞪着我手中拿着的两张指示牌,唯恐自己唱错了。教唱环节我采用了听唱法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模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游戏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孩子们那一双双灵动的眼睛,让我顿时有了做老师的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掌握了歌曲,还学会了识别休止符。整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歌曲,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通过本课的教育教学,我认识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很大,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所以备课的时候不能只单单备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与本课相关的其他层面的知识。本课结束后我回想起去年半个学期的音乐教学,我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学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那种源自心底的热爱。因此在日后一年级的课堂设计中,我会多把节奏、旋律、歌词、演唱等各种音乐课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像、在游戏中表现、在游戏中创造!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气氛较活跃导致在游戏活动结束后部分同学的纪律性不强,有的班级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不高,音色的统一性和美感稍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继续调整,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教学和课堂掌控的能力。今后教学的发展,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拓宽知识面,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附:《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重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
教学目标
⒈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⒉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⒊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⒈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学生回答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⒉听音乐,做游戏。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
⒊跟着歌曲〈〈红眼睛 绿眼睛〉〉,做游戏。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做动作。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⒈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 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⒉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自己判断行为:吸烟、鸣喇叭、走人行道、废品扔到垃圾桶等。用红绿灯表示或用歌唱方示表现出来。
三、小结 。
四、作业设计:自己设计图标做游戏。
绿教学反思6
在音乐活动中,音乐和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动作的伴随是幼儿认识音乐,学习舞蹈,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而韵律活动是幼儿随着音乐进行的身体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联想,思维的需要;创造性表现的需要等。因此,幼儿需要各种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情节,反映音乐中的情绪,而目前大多数的音乐舞蹈,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我想能否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呢?
韵律活动《绿毛虫》是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如果不注意引导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变化,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从头到尾我没有教过孩子一个动作,只是将音乐用故事形式开了个头,用教学挂图引导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表现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睡觉、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的过程。而我只是用语言提示的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动作。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源于想象,而想象则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以感受入手,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再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比较清晰的音乐形象。如:第一段音乐,我告诉幼儿绿毛虫在吃苹果呢,他们听到马上把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然后又是一段音乐,我让幼儿说出绿毛虫吃饱长大了会怎样了,因为有了清晰的教学挂图,幼儿很快就想到了蜕皮这时幼儿跟着音乐用夸张的动作将粘在身上的“皮”有用脚狠很的踹下的,有用手一下子扔掉的,他们表现的各具特色。当幼儿听到舒缓悠扬的旋律后,知道绿毛虫睡觉了,他们马上有躺着的、蹲下的、靠在别人肩上……各种睡姿形态不一。最后幼儿表现的蝴蝶也是千姿百态,精彩分层。象这种音乐活动在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能让幼儿掌握的同时,孩子们更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认为应多给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来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这样便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在其他的方面也应如此。
绿教学反思7
《绿》是朱自清一篇“金相玉质”的写景抒情散文。每次读此文,我都被深深的吸引,叹服朱自清生花的妙笔。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描写,让人深深陶醉在梅雨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意里。
本文教学不宜以分析散文为主,这样容易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适宜站在初步鉴赏的高度,用“读、赏”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形式多样,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梅雨潭绿的美,挖掘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所以我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对文章赏读品味上。
课堂设计环环紧扣,首先展示三幅绿的图片,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导入感染学生走进课堂,接着简介作者,检测字词,然后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赏读品味上。对文章的赏读品味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读绿(初读感知)———赏绿(赏读感悟)———谈绿(品读情感)———写绿(小试牛刀)。
其中“赏绿”环节是难点,这一环节我采取的是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之美,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读书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梅雨潭的绿之美,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赏绿的基础上“谈绿”环节学生自然品读出了作者的情感。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种景物的颜色,达到学以致用。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最后我以诗意的语言结束课堂,带领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绿之美,与导入新课诗意的语言想照应,使课堂结构严谨完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语文之美。
原本以为九年级的学生鉴赏能力很是欠缺的,但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是非常满意的。成在导入设计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由已知到未知,提升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心。其次是在教学中不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绿之美,语言之美,从而归纳绿之写法,学生水到渠成自然学到写景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整节课来看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赏绿”环节同学们在交流读书感受时不能做到尽情发言,畅谈感受。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在这个地方多下功夫,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投入情境,用心用情读书,努力做到达到预期的效果,达成预设的目的。
绿教学反思8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这个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陶醉在这优美的词句当中。读着读着,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哗哗地流着,有一种惊奇自在心中。
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手段只是朗读加想像。让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韵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于这独特的美景当中,那可爱的.古怪的树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真是一种沉醉,一种迷恋。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笔下的西湖的绿。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语文教学本身应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能否在这简单当中让学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们的内心发中,连同自已也被这种情景所感动,跟着他们一起来享受这神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我想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这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绿教学反思9
学生喜爱学习诗歌,并且已经有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所以对本诗的教学我设计以朗读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教学本文刚好是春季,引导学生从生活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亲近文本。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文,自主识字,认会本课4个生字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3、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
四、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他们仔细观察。
五、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欣赏文本。
六、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七、教学流程
(一)激趣入题。
1、你最喜欢一年中的哪个季节?为什么?
2、今天,冬冬要带我们走进大自然,和她一起去发现春天的脚步,你愿意去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1、《梦已被染绿》是一篇充满喜悦和向往的诗歌,它会让你联想翩翩。你们想不想读?(用具有感召力的语言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喜爱之情。)
2、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平时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读不通顺的句子怎么办?(交流自主识字的方法。)
3、组织学生满怀信心地练习读书。(鼓励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冬冬的欣喜之情。)
4、指名分小节朗读,齐读。(在读中反馈自主识字效果。)
(三)品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组织学生再读诗歌,说说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获取信息。)
2、分小节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第一小节:指名朗读。冬冬发现“嫩草吐绿”、“残雪融化”时心情怎样?你能把冬冬喜悦、自豪的心情读出来吗?(自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三、四小节:自由朗读。老师的安排、**的嘱咐说明什么?大人们都没觉察春天已经来到,“我”为什么能发现呢?(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从细小的变化中去发现。)指名分小节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喜悦的情感。)
第五、六小节:齐读。冬冬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春天的快乐,你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告诉大家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快乐。)
(四)引导学生积累
“读了诗歌,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冬天过去了,我的梦已经被染绿。”与课题相照应,体会其中表达的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绿教学反思10
这是一首诗歌,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重点是描绘了参加绿化祖国、植树造林活动的少年儿童的群体形象。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基本理解每节诗意的基础上,围绕“我们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双脚的呢?”这个问题,采用以下活动来理解感悟。
第一个活动是想象,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场面;想象热火朝天参加植树活动的场面;想象寂寞的荒山披上绿袍以及慢慢变得枝繁叶茂的场面;想象小动物来这里安家的场面;想象周围环境变得更美丽的场面;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同学们欣喜与自豪的`心情。
第二个活动是说,我问学生: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抓住了“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窝筑巢。”“小兔小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荒山披上了袍”这些拟人句以及课文中的对比写法,主动感悟课文内容,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突破了对主题的理解。
第三个活动是朗读,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个别读、议读、齐读、引读、范读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入情入境。
第四个活动是写,荒山植树后,展现给大家的是怎样一番景象?抓住这个教学点,开展片段训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五个活动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有何作用?”的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电脑网站,收集有关森林作用的信息,整理研究,并加上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从而感悟到建设绿色家园的意义重大。
绿教学反思11
针对《囚绿记》这篇散文的文体内容特点,备课时我设计了欣赏绿之美———体会绿之情——探究绿之魂——畅谈绿之悟几个环节,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情感的主要载体——常春藤枝条的绿,欣赏文章描写绿的优美语句,分析作者笔下常春藤的特点和描写绿的方法。
梳理出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情感,然后补充介绍作者背景及当时在北平的处境心态,比较被囚的绿藤和被封锁围困的华北人民的相似点,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领会作者描写绿枝条所寄托的深层意味,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抛开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文章内容特别是作者笔下虽被囚禁但始终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向黑暗屈服的绿藤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共鸣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的实施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设计流程,重难点的学习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课堂反应积极,参与热情较高,听课老师评价比较理想,但反思这堂课仍有许多的不足:一是教材处理单元意识不强,没有把握好自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没有突出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二是教学内容过于追求全面,没有进行合理裁剪取舍。
因而导致后面的一些环节实施过程仓促,学生的`接受参与打了折扣;三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意识不够,对文本的解读仍纠结于传统意义,不能调动学生产生出不同于传统解读的新的独特的个性化自主性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发散度不宽广,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多些思考、联想、共鸣。
绿教学反思12
参加了“信息化环境下幼儿园歌唱教学游戏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执教了小班的韵律活动——《绿毛虫》的第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对此次活动进行反思: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教案预设后,课题组成员对活动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1.活动前教师可以事先丰富幼儿绿毛虫的相关知识经验,帮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知识经验。这样为给幼儿参加活动带来新鲜和刺激,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热情,积极的进行自主学习。2.在猜测那些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时时,表情可稍微夸张更有神秘色彩。3.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时,在几个乐句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这样,表情、动作和图谱上的巧妙结合,也更能感染幼儿,使活动变得更有趣,生动。我结合课题组成员们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其中的建议,进行了第一次的教案预设再次进行预教并修改。在课前为幼儿丰富了,毛毛虫变蝴蝶等经验,为活动做好铺垫;调整了教学目标,使得整个活动目标更明确、具体,符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活动的过程环节更清晰、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能更好地为目标服务;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游戏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曲,做到简单、有趣、有效。可见,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学习品质是有积极作用的。
2.在本次活动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有做的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征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反思。
本次的韵律活动——《绿毛虫》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现有水平。整个活动以绿毛虫角色导入,并以绿毛虫游戏贯穿始终,气氛活跃,幼儿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谁来和我们做游戏”的神秘口吻,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猜测,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有趣的毛毛虫动作让幼儿兴趣浓厚,做到为目标服务,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有效为理解歌词和游戏服务。如:我变成了什么?机器人变身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变声的时候声音和动作是怎么配合的3、教师创设的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与活动很吻合,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模仿游戏中学习。
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在幼儿倾听环节,教师以“毛毛虫玩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兴趣浓厚,由于个别创编动作的次数还不够多,幼儿表演游戏的环节中,更多关注的毛毛虫的游戏是怎么表演的?由于对整个音乐四个部分的倾听与记忆还不够,所以出现毛毛虫睡觉后,毛毛虫又开始吃东西了,幼儿还在表演睡觉,教师应当多引导幼儿完整的倾听音乐。
绿教学反思13
《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虽然这是篇选学课文,但它的文质兼美,所以我很认真的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文章。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绿》一文,本来是我们初中课文的《西湖的绿》的选段,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其实这样的美文只要几个字就可以了——“读中感悟”。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非常有道理,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满目是绿”在开始学习中学生就提到了,理清“何为‘满目是绿’?”这就是对灵隐游踪一个总的回顾,帮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身处在道路上,两旁是苍翠欲滴的古木——绿得浓郁;抬头前望,飞来峰上树木层层叠叠——绿得丰富”;低头看蜿蜒的小路,绿到石头缝里——绿得有动感,绿的蔓延;坐在冷泉亭里,通过感觉来写绿,通过溪水来写绿—— 绿得清凉,绿得清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满目是绿”,也能真正体会到西湖的绿为何会令作者“流连忘返”了。
这样美的文章,我其实很难把“绿”的感觉传递给学生,只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这样的美!
绿教学反思14
11月14日下午,我参与了州语文教研组的“同课异构”活动,和市四中的万秋园老师同讲《囚绿记》。
《囚绿记》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散文。不同的散文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源于文中不同的形象。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文章的情感和形象,设计思路围绕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分析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往往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处下手。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他们思考,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很好的方法。另外,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用了设置问题的'方法。
问题的设置需要有层次,由易到难。我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是思考“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达到了梳理文章结构的目标。接着又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借这个问题引出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之后的两个探究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称呼的变化说明什么?”以及“怎样理解‘魔念’?”需要学生结合全文,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问题层层推进的同时,学生也深入理解了文章。
然而,正如课后讨论时一位老师说的一样,采用设置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反应会很生涩。整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并不活跃。赞科夫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 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由于经验的缺乏,我对高中学生学情不够了解,有的问题设计得过难。比如第二个探究问题“怎样理解‘魔念’?”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我在提问前并没有做好足够的铺垫。如果先让学生说说“魔念”是什么?再来理解“魔念”在本文中的含义,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课后的研讨中,很多老师都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上课不如万老师流畅和镇定,同是新教师,就这一点,我的确做得不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收到了老师们中肯的评价和宝贵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更积极地学习,争取把课上得更有语文味,更自如。
绿教学反思15
《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课。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在上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首诗正在全国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命力的绿的赞美之情,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即将发展的欣喜之情。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介绍写作背景,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深层意义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蓬勃发展的憧憬之情。
(一)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再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句进行诗歌学习,并让学生大胆说出对诗歌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绿》教学反思02-18
绿教学反思03-28
绿教学反思07-05
《绿》的教学反思06-23
绿教学反思(集合)07-19
《绿》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03-27
绿教学反思15篇04-16
囚绿记教学反思02-08
《囚绿记》教学反思03-16
囚绿记的教学反思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