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提出,学生通过自学、互助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合作,确定解决问题的细节,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repeat命令的具体使用方法与规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辅导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
一、课堂上值得今后教学借鉴的地方:
1.“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神秘感,是课堂出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学生对logo语言的兴趣是很大的,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是每节课课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绘制的图形是丰富多彩的,却是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的,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规律,找到重复图形的魅力。
教学通过普通绘制正方形,用repeat绘制正方形,正6、10、15、20边形的绘制来逐步掌握repeat基本命令格式,一个个图形的'变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绘制圆的图形,当屏幕上出现无数线条时,很多同学都会惊讶,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的激发,为什么会这样?是急于给出答案,还是让他们继续思考,显而易见让学生的脑筋转动起来,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线条,想一想6、10、15、20边形绘制出的效果。多让学生去观察,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2.发现规律
(1)观察命令,思考规律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习观察图形,用课件展示命令,帮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规律,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突破教学重难点。
绘制出正四边形后,课件展示命令repeat 4 [fd 100 rt 90],提问:相同的命令重复了几次,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再继续绘制,给出正6、10、15、20边形的命令,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命令的比较,学生对比观察,思路清晰。
(2)动手实践
通过绘制对比图像,还可发现,随着边数越来越多,虽然步数未变,但图形会越来越大,因此绘制圆形时,步数如果还是20,就会导致屏幕绘制不下,出现无数线条。思考如何绘制圆,帮助学生思考。
3.提高练习,自我拓展
基础命令是每一位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练习,完成的同学都很期待自己能画出更丰富的图形,提高、拓展练习部分就给了他们机会,有部分同学,提高练习能通过交流合作思考完成,也有的同学,直接去绘制出了多角星形,在课后小结交流时,他们能很好的总结出一些规律,帮助其他同学了解repeat命令。
二、不足之处
1.转角角度是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规律。绘制图形时,试一试考虑先绘制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通过小范围的数据变化,思考转角角度的计算公式。
2.课后小结
(1)请你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命令?
(2)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repeat重复命令的格式的,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吗?
第一个问题属于不用思考的题目,问的不好,可以直接点题复习。第二个问题,对repeat命令的格式记忆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各抒己见,说了自己对repeat命令的看法,相信他们自己小结出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提高。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辅导,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思考练习时间,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同时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结合,共同解决困难,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都要根据他的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鼓励生生互助,解决课堂上教师一人满堂跑,学生却得不到帮助的尴尬境地,生生互助,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教师重点观察学习效果,鼓励优秀学生去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课作为了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二、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带着兴趣,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本节课达到了课前即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上得还是较胜利的,充沛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上:
在本节课中,充沛体现新课标程理念,体现以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在教给同学学习方法,为同学自主探究学习发明空间,这样可以让同学做到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同学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上: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教材只布置了在PowerPoint中绘制矩形、椭圆、正方形和圆的方法和颜色的填充等内容,我把书上没有提到的在PowerPoint中设置自选图形的操作引入课堂(包括改变大小、移动、复制、粘贴、旋转和添加文本等),使本节课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画图形,而是为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通过对自选图形的设置来张扬个性,让课堂“活”起来,绘制图形也变得生动有趣。
三、重、难点处置上:
教学中,我重点讲解了矩形、正方形的画法,椭圆、圆的画法由生自学来完成,颜色的填充和填加本文局部则是利用课件来协助同学完成学习任务,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把图形在空中进行了旋转,同学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自选图形是可以旋转的,很快地找出“自由旋转”按钮,为同学自主学习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教学方法上:
整个教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给指出同学一个清晰的、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将学习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同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同学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学法指导上:
让同学自身来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是否还存在着不明白的地方,促使同学学会自我总结,同学的每一次总结都是其进步的一个标志,在总结得与失中促使同学全面发展。
缺乏方面:
教学机智上,在实践应用试一试这一环节,给同学安排学习任务:让同学将所绘制的图形设置的更漂亮些,能组成图案就更好了,个别同学一听可以组成图案,便从新去绘制图案,这样就耽误了时间,以致在作品展评环节中,同学的作品不精美;假如我安排的任务是:“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旋转、设置各种效果使它变得更加漂亮。”这样同学的作品一定会有所偏重,我想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第六课——“应用图片”
在本节课中,我的引导以及讲解过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协调的。我是一个新老师,对于上课的时间以及节奏总是掌握不好,总是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所耽误的时间是一种浪费,所以对于新知识以及难题我总是不想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己在上面讲解。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第一,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海中整合的过程,这并不浪费时间;第二,学生回答问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第三,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使教师心中有数。总而言之,让学生多想多表达,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以后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
应该更加入手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半成品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运用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自主探究法、小组互助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能力。模拟情境体验、感受,在模拟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的整合呢?我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了一些初步研究。
1、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思品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思品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思品五年级上册《传媒与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反映古今传媒发展的过程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传媒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传媒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还在课前就这个班的同学对其他同学使用传媒情况做了一些调查,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2、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教育的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思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思品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知道每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都有贡献。能力目标是能够引起学生对民族的问题探究的兴趣,提高合作学习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该民族的成员为自己找到该民族的住所,电脑给出左面一竖是该民族成员,右面一竖是该民族住所,让生点击鼠标,为该民族成员找出各自的住所,最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在交流基础上共同唱响《爱我中华》,来体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3、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受”为特点,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现象,忽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是为了“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
总结
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
总结
,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制作课程表》是对《小小通讯录》一课做了教材处理后产生的。刚接触《小小通讯录》一课,仔细专研教材,发现本课的重点是表格的学习,通过制作班级通讯录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对表格进行美化。
但是要收集班级同学的地址,以及在word中输入地址,工作量很大,可能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地址的输入上。
所以我对教材内容做了如下处理:改由制作课程表来学习表格的知识。个人觉得本课用课程表替代通讯录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对课程表非常熟悉,可能都有自己制作过课程表的经历,所以用课程表更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情境的创设上,我采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贯倡导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实际中的表格引入到这节课需要学习的课程表,再通过承诺将学生自己做好了的课程表打印给他们,实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的本节课教学理念,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益于生活、充满了乐趣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把生活化的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教《飞鸽传书》一课时,教师节给老师发邮件送教师节的问候,让学生在体验送问候的过程中,掌握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技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就是说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知识
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回归于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学之根本。例如,在讲到Word中“插入表格”一课时。我先是调查了解学生知道哪些表格,课上再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格,如:课程表、值日表、作息时间表等,然后简要介绍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让学生利用插入表格来绘制其中的一个,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三、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生活情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旅游计划书》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任务到网上查询杭州回绍兴的火车班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快乐的收获新知。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即评价应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用一个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评价应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的标准也就多样化。因此,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的学习和其它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发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
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 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 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信息技术五年级第四课——“设置纸张”。
本课是本册教材Word软件知识技能学习的最后一课:第一、二单元学生掌握了初步认识Word,新建保存文档,在Word中进行中英文输入,编辑修改文档,字符、段落格式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页面设置等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继续学习美化文章以及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班牌、贺卡、电子报刊等综合任务的设计创作建立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文章修饰中应用最广泛和最频繁的知识要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包含3个选项卡:边框、页面边框、底纹。边框是针对对象进行设置,它可以对文字、段落、图片、艺术字、表格等进行设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word软件,对于对象的概念知识积淀还不够丰满,所以对于边框的处理,就放在五年级word提高中学习,留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本课学习页面边框和底纹选项卡的内容。
Word软件是本学期学生第一次学习,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使用我始终贯穿的是输入、创作学生自己的电子板报,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根据重阳节主题,自己搜索资料,并复制粘贴到计算机上变成了电子板报,并伴随技能的学习进行了字符、段落的`修饰,插入了图片和艺术字进行美化。上传到了班级的博客上进行了展示交流,学生应用的技能不断的提高,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在英特网上展示出来,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教材分析
《下载图片》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是因特网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以前面学过的遨游因特网、便捷访问网站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些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掌握了这些将方便学生以后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来源于家庭或以往的经验,他们刚刚正式接触电脑,对于鼠标操作和文字输入应该说都还有一定困难。尤其,对于要上课的班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需要充分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接受能力强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应该有所准备。学生的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都应该是可以应用的学习策略,但考虑到师生间的陌生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初定于同桌之间的合作。另外,本课利用学生向教师介绍镇江的风景名胜,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枯燥的`搜索和下载增加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行为与创新:养成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的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
教学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光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潜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
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潜力的知识为主要资料。这样做,贴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理解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潜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资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透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必须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华考|zk168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必须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透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我的画取名或将自我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最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我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十分高兴。对自我的创新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演示、引导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学会欣赏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重视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word操作中的“选定—执行”思路的培养。给学生知识的拓展留有余地。
2、在导课环节,以实用为原则,从学生本班的课程表入手,寻找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
3、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分别设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示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自我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老师不越俎代庖。
4、寻找不同解决方法,条条大路畅通。知识重要,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知识受用一时,而方法可以受用一世。课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渗透、体现着“同一问题有着不同解决方法”的思想。
(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帮助途径。
当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受阻时,就信息技术而言,至少可以有这样四种途径寻求帮助:
a、与书本交流;
b、与小组成员探讨;
c、与老师沟通;
d、观看每个任务的操作录像;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获得帮助的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同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帮助途径进行排疑解惑。
(2)有无其它的操作方法?
如让学习插入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让一名同学演示自己插入行的方法后,紧接着问:“有无其它的'操作方法?”让有不同操作方法的同学上台展示给大家。原本学生了解、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行了。接着让学生把这几种方法都试一试,体会不同的操作方法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逐步的学会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与要求,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为我所用。
从多种解决方法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让学生真正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久而久之,学生真的会受益终身。
二、发现问题
1、时间上控制。学生水平不一样,操作速度不同,有的能自学,有的不明白,示范后再操作,影响整体时间分配,到最后的自由发挥—修饰表格,时间剩余的不多。
2、“自学小帮手”应先展示一个,让学生明白使用方法,用起来事半功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本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采用尝试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制作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学会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方法。通过把背景图片和文字组合成贺卡,使信息技术学科,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既获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受到美的熏陶。把自己亲手设计的贺卡送给亲人和朋友,使学生懂得感受爱、领悟爱、学会关爱别人。
一、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受到了明显的效率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精神。例如: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运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运用尝试操作、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插入图片方法后,教师又提出新的“任务”,如何插入艺术字,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这一目标,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地学习环境,倡导她们大胆质疑,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乐于探究。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获取新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氛围。
“爱生”作为教师的天职,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氛围是本课的特色之一。通过让学生讲发生在身边的贺卡故事,谈谈自己设计贺卡的创意,把贺卡送给同学和亲人等活动,体现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良好品质。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人间最美好地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从而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创设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我始终保持微笑教学,让学生从教师的眼神和手势中感受激励,感受振奋。其次,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建立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探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三、创设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原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前提。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插入剪贴画、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显然是不能完成的。例如:在设计贺卡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前收集了各种类型的生活中的贺卡,并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观察贺卡、讲述贺卡、找出贺卡的共同点(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创设探究环境,并让学生以猜猜看的形式谈制作贺卡的步骤。学生马上联系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产生了亲身体验的强烈愿望。学生通过一系列地主动探究、主动质疑、自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自己选择操作。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的同学动手能力比较好、有的同学表达信息能力比较清楚。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在插入来自文件中的图片时,由于课前准备的图片素材库里有许多漂亮的背景图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图片进行操作,制作出来的贺卡也各不相同,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写祝福语,来表达他们的祝福,使信息技术学科和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拓展应用,共同巩固学习成效。
本课教学,我不仅教会学生在word中制作电子贺卡的知识,还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贺卡的发送方法,及电子贺卡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通过拓展巩固了学习成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压缩时间,未能让多数学生发言、展示作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一缺憾,以达到完美。同时,我也得到一些启示:
1、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课堂必须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只有让学生多去操作、多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创作小主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着学生,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了条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在信息世界去创造、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绪插上翅膀,展翅飞翔。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一、说课:
1、教学平台魔灯(Moodle)
Moodle是一个近几年推出的一个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在网络环境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非常方便地为教学提供非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而且能方便地添加各种需要的教学活动,如:设计投票、师生互动、教学评价、设计测验、作业等。而且这个教学平台是一个开源式的平台,现在互联网中有很多关于魔灯的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下载来用一用,本人感觉非常好用。
2、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内容为我校信息技术的选学内容,根据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学生截止至五年级上学期,必需完成《小学信息技术》第一、二册的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为选学课程。本届学生我们选学《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本课选自《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中《修饰演示文稿》的部分内容。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操作课,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一共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的都承载着本节课的知识点,每个任务都连环相扣,最后设计的“作品分享”,是评价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的依据,在评价中采用了学生互动评价,通过欣赏同学上传的作品在论坛中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评价,同时还设计了教师的评价,教师课后根据学生的作品、同学的评论等给出对该同学的评价。完成后学生可以即时在论坛中看到自己作品的优良等级以及同学对他的作品所发表的评论,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具体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都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都能在魔灯(Moodle)平台中跟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体现自主探究的核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魔灯平台的优势,学生不但可以在平台中找到自己疑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平台学会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本节课中设置的“作品分享”环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讨论中,对同学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看到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大大加深了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从而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的教学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这个月四年级信息技术主要学习的是“WPS演示”。 “WPS演示”是WPS家族中的一员,它功能强大,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做出非常美观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演示文稿。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需要展示和交流的活动,不管是在每个星期的班会活动上,还是班干部竞选,人人都有分享的机会,有演示文稿的帮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段时间“WPS演示”的学习,能让大多数学生学会制作自己的WPS演示文稿,并能成功的在班会课进行分享,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学习神奇的`“小手”这一课时,在我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发出哇的声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努力备课是值得的。其实在学习者一课之前,我自己对超链接这个知识点也是一知半解,为了讲好这个内容,我提前进行备课研究,知道了在演示文稿放映室,只要单击设置了超链接的对象,就可以轻松地从一张幻灯片跳转到另一种幻灯片或其他链接对象时。幻灯片中的文字、图片、图形等都可以设置超链接。在教学中我不仅教给孩子们如何设置超链接,还教给他们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如何取消超链接。
虽然我个人的计算机能力有限,但是能多教给孩子们哪怕多一点点的知识,我也会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研究计算机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经典】06-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3-3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2-0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10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27
【实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8
(精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30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12
(精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必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