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4 12:35: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

  一直以来有个心愿,那就是: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的状态,让孩子们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每节音乐课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让他们开心、快乐!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自认为与扑克、麻将无缘,也懒得同电视连续剧中的人一起儿女情长,所以大部分业余时间我都潜心钻研教学,泡在书海里,看书、学习,并自得其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的大力推行,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己、改变自己与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找问题,定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开题之初,认真听了主管教学的谭校长的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意义,弄清了自修――反思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正确填写《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

  1、找问题,定目标

  找准问题,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几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每次都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制订研究目标展开研究的。例如:针对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视唱、听音的能力的训练”的目标;针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的目标;针对唱歌课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我又制订了“探索唱歌课中的教学艺术”的目标……总之,时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制订目标,进行反思,并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课堂。若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及整改,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永远不能得到提高,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了。

  a、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记得刚从中学调到小学的那几年,的确有些不适应。小学生的活泼好动与中学生的沉默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习惯了自己固有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绷着脸,不爱笑,上完课就走掉”,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把这些“坏毛病”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了。习惯了安静,所以无法接受热闹活泼的氛围;习惯了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教学,所以无法去体会学生的感受,不能与学生很好地交融。那时的教学风格,如果要我自己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成熟、稳重,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有点可笑。不是吗?面对一群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居然采用这样的风格来教学,试问:有谁会喜欢一个年纪轻轻却古板又不爱笑的音乐老师呢?又凭什么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你的音乐课呢?的确,那是我的错啊!

  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以及听各个学校同行的课,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每参加一次培训学习,每听一次同行的课,我都会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我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再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做法加进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常见我甜甜的笑容、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同唱同跳;课堂下,也多见学生追着我与我谈心、和我唱歌的情景。事实证明:转变角色,常存一颗童心;改变风格,常挂一丝笑容,的确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我,喜欢我的音乐课了。现如今,如果再要我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依然会用四个字来概括――清新、活泼。从“成熟、稳重”到“清新、活泼”,我付出了汗水,但收获了喜悦与成功!这都是反思带来的可喜变化。

  b、适应学生,适应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课应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才会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悦,才能真正使音乐课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我该如何去适应他们,又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我、适应课堂呢?

  思来想去,我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课堂的音乐课教学模式,那就是:开课先律动,律动揭新歌;新歌先要听,听后再来唱,反复听反复唱;接龙巩固歌,创编掀高潮;最后是拓展,小结后课完。这套模式,经多次实践,我觉得很有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无论是课前的律动,还是课中的创编活动,我都始终把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他们听一听、唱一唱、编一编、跳一跳。特别是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我更是有意识地突出了音乐课中“听”的重要性,在学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听唱法来教学。即:让学生一遍遍的听,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再体味歌词的内容,最后再随着音乐按照“默唱――张口默唱――轻声跟唱”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歌曲。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歌,还编了舞蹈动作,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没有压力,很开心,很快乐。就这样,我适应了学生,学生更适应了我,我们的课堂因为彼此的相互适应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动脑筋,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

  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每次看都觉得很开心、很轻松。为什么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拥有那么多忠实的观众呢?我想,是主持人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和他们的多才多艺吸引了我们。他们善于调控现场气氛,可以让每个人都玩到最high。

  作为音乐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呢?要让学生放松、轻松,就必须自己要放得开。只有自己彻底放开了,课才会上得轻松、活泼。例如在上《小鸟》一课时,我就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小鸟,穿着一条如小鸟一样的五颜六色的毛线裙,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他们一种美的感受,让他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我身上,让他们的眼睛一直关注着我。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了。紧接着,听小鸟的叫声,随音乐模仿小鸟飞的动作,包括舞蹈动作的创编,我都激情饱满,全情投入,完全放开了,已经进入到音乐课的状态中去了,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很大方、很活泼。课的拓展部分时,我和学生一起折小鸟、剪小鸟、贴小鸟,“送小鸟回家”,既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手,又让学生觉得好开心――音乐课上还可以画画、折纸,真是好high啊!

  三、反思来,反思去,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阶梯

  三年的自修――反思实验研究,使我的教学模式日益完善,教学风格颇具特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上了一个新阶梯。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我多次取得好成绩:06年执教的《小小雨点》获一等奖;07年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获二等奖;08年执教的《小小葫芦娃》获一等奖;在全县新教材培训会上,提供了示范课《新年好》一节,同时《新年好》教学设计发表在县《教学研究》刊物上;说课稿《新年好》、教学反思《孩子眼里的五颜六色》、《少了小半截》获部级二等奖,还有多篇反思及教学设计获一、二、三等奖。07年参加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全能三等奖;《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优秀报告册”;曾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自修――反思”实验先进个人。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2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识谱潜力,规定了不一样学段不一样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贴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我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就应首先放在听觉潜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这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透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我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简单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能够,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但是此刻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潜力

  创造性潜力的培养就应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齐,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我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齐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潜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我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能够透过反复的演奏到达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潜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必须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这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潜力、表现潜力、鉴赏潜力、创造潜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3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首先是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反思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一节成功的课堂应该充分落实教学目标,如果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三维目标那就应该是失败的课堂。本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崇高美、了解崇高美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能够分辨出音乐崇高美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预设的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听到的音乐、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练习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较好地处理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反思课堂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否体现新课改理念。课前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聆听《祖国颂》及介绍背景;提出探讨问题、组织探讨;引导学生朗诵《祖国颂》歌词;组织学生学唱《祖国颂》;帮助学生理解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引导、组织聆听《圣母颂》,帮助学生了解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学生合作总结崇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辨别崇高美的两种形式。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了音乐元素及意境,展示了小组学习的成果;与《国际歌》相比较,讨论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写出了对《圣母颂》感受的关键词;学生能探讨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进而学以致用。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其三是反思教学机智。新课改一再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的预设动作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要有机智和灵活性。灵活处理学生的不同观点,增强课堂的生成性。

  二、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断改进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修正、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我对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认识,低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探究问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比如音乐的崇高美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从不同的作品感受崇高美,通过欣赏体验,比较、讨论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在导入新课时我选择了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优美和壮美的音乐特点、崇高美的音乐中有没有优美?是不是和优美一样温柔、平和?有没有壮美?是不是和壮美一样刚劲、果敢?我预设的情景是想如果学生大多数都答不上来时,我就在课堂上展开引导、分析,可谁知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够轻松回答并都能理解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这一情况让我措手不及,说明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课前准备不充分。

  其次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较少,课堂上很多学生举手要求回答,由于课前预设教学内容的限制未让学生一一展示,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音乐崇高美的特征分析,我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几乎全班同学都要求回答,鉴于时间关系我只能给部分学生展示的机会,打击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4

  一、学科水平与教育技能相结合

  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科能力基础,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5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作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

  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加教师。”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另外,课堂中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了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中学“音乐名师论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专题活动,听了全省6位优秀的老师的示范性课,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年龄最小的一位80后老师彭冰的《华韵流芳》在听赏与体验中老师展示了古琴曲《酒狂》片段,竹笛曲《梅花三弄》和埙的音质,现场的演奏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浓厚兴趣。我总结老师范唱和范奏的好处是很多的,它是艺术再现作品,老师饱含情感的演唱和演奏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及学习动力的激发。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的“范唱”和“范奏”逐渐成为新课学习一个重要的环节。我觉得彭老师的多次范奏有以下几个优点:1、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让老师更有亲和力,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和讲授。2、由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榜样的影响力,所以老师的展示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不断提高审美水平。3、老师在展示中起到一个带领的作用,那么在之后学生的演唱或者展示中就会相对大方许多,相较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演唱展示的方法要好。在接下来在八音介绍中,彭老师在介绍过古代乐器的分类之后,吹奏了埙,并让学生尝试和体验,并鼓励他吹响它。在最后的学习与合作中与同学们共同完成的《阳关三叠》很圆满地结束了本节课。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也将不断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6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音乐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的,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音乐作品的理解,备课时音乐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封闭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师自身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音乐课本身是一门集艺术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我们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其他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3、强调专业性,忽视欣赏性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7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进而提升教学行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围绕提高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先给自己设计几个问题以供反思。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虽然都是音乐精品,但要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接受,还有待于教师对教学的优化设计,精心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教师面对的是个性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班级课堂效果可能迥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更应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一目标具体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这样的表述不仅明晰了目标的实用层次,同时也具化了目标的操作指向。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研究性、反思型的教师,努力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并使音乐能成为学生的终身爱好,真正成为提高我们国民素质的一门有价值的学科。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8

  反思性教学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群体反思的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促进教师,又发展学生,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教师学会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继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通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实践证明它对实施高效课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反思性教学应该如何融入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努力:

  一、抓好备课环节发挥专业素养

  高效课堂备课是关键,尤其要采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备课要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

  (一)教学目标要实在,体验设计要丰富

  教学目标太多或太高就会难以实现,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反复斟酌、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性后确定目标。音乐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验要强调身体的参与,要求学生用律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动手、动脑思考,亲自经历操作,感悟。比如在进行曲教学中,我设计聆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模唱《运动员进行曲》,模仿运动员队列表演,体验进行曲的节奏旋律美和队列的整齐矫健美,获得审美体验。此外,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课堂中生成的就越精彩。教学形式不宜多,只要每个环节自然、顺畅、水到渠成即可。

  (二)巧设问题,精备教语

  课堂中有效性地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要提问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课堂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预设的。提问要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这样才不会造成老师精心的引导而学生却无人能回答问题尴尬。

  教学语言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优美精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虚假的教学语言、简单幼稚口头禅等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使用要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要常态

  多媒体课件视听于一体,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乐曲《游击队歌》时,由于歌曲的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对音乐的理解及情感表现上有一定差距,这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抗日游击战士开展游击战的画面,塑造抗日战士的形象,展示抗日战士生活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情绪。当然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音乐教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多媒体”,往往教师激情的演唱,一段优美的舞姿,一曲悠扬的乐声都可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与学生零距离的表演更具说服力。还要多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经过大脑的深入思考后,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有积极地、深层次地情感体验,把被动的学习心态转化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坚持反思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一)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记录自己对课堂的点滴体会

  常规教学因为是教师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所以不能突破原来的教学束缚。而反思性教学能体现出教育创新,反思性教学强调“两次反思”,一是将教师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理念;二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教学理念。在自我反思中进行教学研究,在专家专业引领下进行,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日记记录下来编成精彩的教育故事,发表在教学博客中,进行网络交流,提升推广;当然网络交流也要用辨证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行动计划。

  (二)相互听课,多听常态课

  观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各自优点,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研讨,再逐一解决问题。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上音乐,学会对音乐的欣赏、审美以及表达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教师更应该重视通过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形象,因此教师本身更应该要先把握好音乐形象才能做到准确地传授。音乐语言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专注于音乐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聆听音乐,从中受到美的洗礼。

  (三)观摩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视频,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视频的观摩和教师间的讨论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时,经常是陷入自我意识之中,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而通过对他人课堂的观摩和讨论交流能够为自己提供借鉴从而进行反思。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情况能够引发听课者的思考,发现别人的有点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多多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课堂的优缺点很有发言权,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是挺有思想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行民主教学,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科群体资源开发,解决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内容,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模式,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最优的互动教学。当然,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它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教学难题也不会一次性就能完满的解决,当我们再回头过来思考的时候,新一轮探讨又开始了,更高水平的探讨也因此而不断发展,不断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进步。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9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而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以音乐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它既是学生构建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技能,体验表现过程,形成基本音乐素养,内化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提升个人魅力,交流思想情感,发展专业素养的过程。如何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如何创建音乐教学有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一线音乐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笔者结合音乐新课程教学,围绕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活动投入小,产出大,取得显著教学效益,即常说的教学效果好。从音乐新课程标准视角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双方都有明显的收获,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素养的共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对课堂生成能智慧应对;课堂教学效率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三维同步发展目标。

  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西洋管弦乐队》这课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这是笔者为完成《梁祝》欣赏教学所作的铺垫。《梁祝》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民族音乐中的珍品,随着其创造性地改编成管弦音乐,又成为世界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中反映的人文思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管弦乐队,就不能深入理解《梁祝》这部伟大作品。但面对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的西洋管弦乐队,如何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呢?这还得依靠精心备课。虽然,音乐被称为小学科,中考不考,学生不太重视,但笔者每次都能做到“小学科,大备课”。例如,本课的备课就是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依据,以新课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理念为指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从管弦乐曲的选择、到乐队演出画面的剪辑;从乐队结构的剖析到管弦乐器种类的介绍;从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都精心进行准备。功夫不负有准备的人,本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师备课的传统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案。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又增加了备学案、备课件、备生成、备评价等内容。笔者认为传统备课的精益求精和新课标理念方法的融入应是精心备课的指导思想,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比如,新课标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并和学情进行有机整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种种问题,设计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应从激发并保持学生鲜活的兴趣出发,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必须依靠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课选择《北京喜讯到边寨》片段为开场乐曲,展现出一幅炽热欢庆的少数民族群舞场面。其热情奔放的舞蹈节奏,高亢矫健的音乐旋律,一开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演播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和《SHE不想长大》,同学们在欣赏古典交响乐的同时,又品尝现代管弦乐所蕴含的流行味道,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正当他们对本课学习什么充满悬念时,西洋管弦乐队这一学习主题映入学生眼睑,这就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效应,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反思:人总是有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未知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需求。本课的导入、例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曲选择不但要为本课教学服务,即体现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管弦乐队的例曲既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又要有一定的流行性,但要避免滥用流行曲。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效教学的经验,这样教师就会自信满满地走进课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课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和演奏特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来组织教学资源,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积累的西洋乐器知识,循序渐进地播放耳熟能详的流行或经典的乐曲片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会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互动过程。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乐器知识抢答,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竞赛。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还可随时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即使平时默默无言的同学,也在分层设置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努力为小组添分争光,下课铃响时,大家觉得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

  反思: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和宽松快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感觉状态、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出内在的情感和动因。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互动中的合理成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尊重、宽容、激励、欢快的教学氛围中,人人都体验到“我行”、“我会”、“我成功了”的情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把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进行分类,按先熟悉后陌生的顺序,依次演示。木管乐器是首先学习的内容。在欣赏影像片段,看图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乐曲,说出相应的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分别选了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和刘若英《后来》,熟悉的旋律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接着的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因专注听歌却没有抓住乐器的声音特点,在竞赛中明显吃亏了。通过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当铜管乐器在影像中出现时,同学们专注倾听,尽心体会,并在欣赏习曲《大进行曲》当小号嘹亮的声音响起时,学生都能心领神会,感受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中的矫健英姿及那一刻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很多学生还为乐曲创新曲名,如《行进中的歌》、《凯旋之歌》等。最后一轮打击乐器的识别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者。以往教师一谈到自主学习,总会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学得慢,总以为要讲个明明白白才放心。其实音乐课堂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实践。教师的责任就是扮好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把握好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向。可以由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可以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仅作补充;教材中的难点,也可由教师提供探究资料,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和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会挤占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基础较差但喜欢音乐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巩固性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的归纳总结,以使这部分学生加深印象。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0

  音乐的学习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当中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本文就多元文化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时期的学习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教学方式的好坏影响着高中生接受知识的深浅与理解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做到教学的有效性。

  在翻阅文献著作中我发现,有效教学理论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符合当时社会大环境的特点。并且随着多种教育学说和教育理念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学生的反思与学生创新,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一线教师的互动也对于教学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可行的教学服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以高中课程中的音乐鉴赏为例进行了课题研究。

  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是根据我国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安排的,是普通校高中生必修课之一。音乐作为我们的重要一项文化传承,是最具感染力的一项艺术形式。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欣赏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二、有效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本文中提到的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教学过程的行为合规律性,并且可以成功引起且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相对达到了预期的教师预想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是现代的教学理念,并且符合我国在普通全日制高中对于音乐课程的标准,即“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在有效教学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有机结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合理结合以及对教学的科学评价。

  1、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来合理确定该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2、设立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课程中的教学评价是在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学评价应该本着对于教与学的双方协同发展、提高的原则,切实对于音乐教学相关教学材料进行合理使用。由于音乐鉴赏课程在高中高考体系中没有考试要求,因此许多高中学校对于音乐鉴赏课程并不重视,甚至出现了取消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做法。笔者认为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直接关系着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应设立教学评价机制。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是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一次有效的尝试和创新。可以对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为目标,结合教师课程教授内容,如可要求评价课题组成员根据不同方面的音乐基本素养,分别通过乐器的辨认、音节音色的听辨,再到音乐风格特征的辨认、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等方面,设计口答与听力笔试不同形式的测试题。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犹如教师的自我对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通过反思,更新理念

  首先明确中职音乐教学以弹、唱、跳技能学习为主,教学更应该体现“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审美性。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包涵两层意义: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发展”是归宿和目的。音乐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常用且必备的专业技能,从她们进校接受学习之初就将决定她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应始终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第三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幼教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她们生存于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实际运用能力”为基础,并以此构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二、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策略实践

  反思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的意识行为,可包涵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对话,教师与教学理念的对话等。在音乐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设计的反思――我想教学生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对方案实施后的预测与定位。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全盘预设课堂,做出缜密的.预案。预设往往与现实的教学情境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当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出现某种偏差时,教学即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流程要充分酝酿,通过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渐趋完美。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学情的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接受能力水平。

  (2)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碰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策略解决?如何进行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如何教会学生?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特定的教学目标;若干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职高音乐课中,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取得逐步提高的效果。

  2、反思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是否凸显音乐的审美体验性?

  (2)是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技能习得?

  (4)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反思学习过程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审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什么技能?”“学生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4、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就是以赏识、激励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可能性更有信心。

  再次是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学会了吗?

  虽然课堂教学过程稍纵即逝,但是还会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情景,比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还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诸多问题。反思教学效果就是把课堂上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

  1、教师写好教后录

  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该教案及教学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记载下来,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就是教后录。教后录可记录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材挖掘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学法的指导情况及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内容。

  2、学生写好学后记

  学后记是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真实、真诚地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分享、探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也是一种自由开放、用心交流、新颖独特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学后记不仅让教师掌握教学的真实信息,也起着促进师生感情的催化作用。具体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写如“我的收获“、“我的遗憾”、“我的愿望“等后记。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收获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2

  一、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有其优越性,我们在运用课件教学的同时,需要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我们教学者而言,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中太过依赖多媒体,反而是舍本逐末。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之初,有些教师不是认真研读教材,遴选教学内容,构思教学思路和方法,而是把大量精力放在教学软件的寻找、课件的制作上,看到一个好的课件后就以此来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把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寄托于多媒体课件,把上好一节音乐课的“赌注”押在多媒体课件上,最终却使课堂效果落了空,徒有热闹的表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所拥有的媒体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从而更加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让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焕发闪光点。从另一方面来说,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地去掘井止渴,同样可以正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用好现有媒体资源,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上下功夫。教学实践中,许多成功的、优秀的课例,虽然运用了多媒体为其增色不少,但关键还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现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课堂教学的全身心投入。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中透射出的人格魅力及严谨有序、机智灵活、即兴生成的课堂调控能力等,才是他们能够上好课的本质所在。

  二、对于合作教学的全面认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很多老师都觉得,上音乐公开课、观摩课,必须要体现一些新课程的新事物,如小组合作、探究体验等,想法虽好,但有的效果却事与愿违。从一些课堂活动热闹的场面可以看出,教师往往只是注重音乐课的形式,并没有深入考虑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只是机械地参与,场面热闹了,音乐美感却已缺失。如果只考虑形式如何与众不同,不考虑教学目标是什么,只考虑气氛如何活跃,不考虑“热闹”背后的价值,那么,教学目标将会远离我们,新课程的实质将无法得到体现。

  三、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

  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学科综合的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所接受,很多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运用学科综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现实中,短短45分钟的音乐课,各种各样不同学科的内容充满课堂,但从热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不到音乐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大量综合知识的灌输干扰、削弱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综合,偏离了教学重点,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例如有教师在教授有关藏族民歌知识的时候,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藏族的风土人情、的'历史、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等问题上的介绍,而忽略了歌曲的教唱,对藏族音乐的风格、节奏特征却鲜有涉及,一堂课下来,只让人觉得这并非音乐课,而偏离了音乐课堂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学目标。

  因此,要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而不能简单的拿来即用,应结合音乐课教学的目标,抓住教材的音乐性特点,并善于寻找其他学科知识与音乐知识相对应的切合点,通过综合学科知识带动学生进入音乐知识的学习课堂。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不是一定强调知识的笼统综合性,而要让其他学科知识为音乐课服务,为学习音乐知识服务。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3

  这本书出版之后,被很多人奉为“新音乐教师的入职宝典”。但是,仅仅只是这样吗?诚然,新音乐教师是这本书的最直接受益者,他们能感同身受地从张晓敏的经历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感性的语言背后,渗透着对音乐教师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音乐教学研究的途径与方式等方面的理性思考。更深层次地看,还包含着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等问题的深入探究。所以,在实践层面上,这本书对新音乐教师和在读师范生具有指导意义,也能使在职音乐教师有所启发。在理论上,则能引发音乐教育研究者及肩负培养音乐教师任务的高校教师的深深思索。

  目前,市面上的音乐教育论著林林总总,而这本兼具人文色彩与理性思考的对话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这是一本入职读本,是一种理论的解读,也是一幅微型的图景,更是一次沉重的反思。

  一、音乐教师的入职指南

  这本书对于新音乐教师的入职指南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与一般的音乐教育著作不同,这是一本对话录,语言真实质朴,没有因为是“专家”与“新手”的对话而充满虚假的奉承与刻意的说教。郭教授平易近人的解答,也使晓敏老师由胆怯的提问到大方的讲述,他们的交流,也从答疑变成了彼此经验的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音乐教师减少阅读专业文献带来的技术障碍,由于书中所述贴近生活,他们能最迅速、最高效地获取信息。书中并未频现艰深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假大空的口号,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新音乐教师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一起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

  “对于新老师来说,怎么样才能把第一堂课上好呢?第一堂课应该上些什么内容呢?”①“您觉得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教材内容更‘活’地传递给学生呢?”②晓敏老师的这些疑问,是每一位初上讲台的音乐教师都会遇到的。郭教授逐一将问题解答,并且常常会发散开来,由此及彼。让晓敏老师不仅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触类旁通地打开新的思路。在这十二封信中,他们分别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教材使用、师生关系、职业认知、教学内容、课堂氛围、课程评价、欣赏教学、唱歌教学、职业道德、教学形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说,几乎囊括了新音乐教师入职时会遇到的方方面面,虽然这不是条分缕析的步骤式行动指南,但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及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会更使他们受益匪浅。

  这本从新音乐教师入职真实经历出发的小书,可以成为他们探寻未知世界的引路者。绕开难懂的理论说教、避开机械的模仿与重复,循着郭教授与张晓敏的对话,他们就能拨开迷雾,逐渐清晰。

  二、音乐教育理论的轻松解读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③可是,提到“理论”两个字,许多音乐教师便条件反射地皱起眉头,认为“理论”是晦涩难懂且“没有用”的。有些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突出,但平时很少看书动笔,缺乏理论知识储备和思维方法,无法科学理性地看待与分析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文化底蕴不深,理论修养浅薄成为音乐教师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理论”该以何种方式走入音乐教师的视野中呢?恐怕不顾基础,强迫教师们手捧理论书籍去使劲研读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让音乐教师在心理上解除对于理论学习的畏惧感,初尝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找到突破口之后,再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地逐步完善自身的理论结构。那么,一幅全新的思维图景就会展现在音乐教师[前,让他们超越日常经验,能全方位地审视与反思教学,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和自主发展,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走向专业化道路。

  《音乐教育书简》正是这样一本轻松解读音乐教育理论的书籍,它行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线上,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阐释与音乐教学息息相关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的阐述,都是基于晓敏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见的困惑而展开的,并非毫无根据的理论说教。这样,音乐教师在阅读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促使他们对自身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例如,晓敏老师在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来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问题。她由于害怕自己是新教师而权威不够,所以第一堂课就给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但结果却发现“没有人愿意与我交流”④。看看郭教授深入浅出的解答吧:“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学识修养、教学水平与效果,以及与学生的亲密关系等因素慢慢建立起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⑤这样的话语平实易懂,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不仅能直接指导音乐教师处理问题,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进一步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理论的轻松解读并不等于淡化理论,或把理论知识浅薄化。而是在音乐教师理论修养普遍偏低的现实下,用相对通俗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引领他们逐步走入理论学习的园地,成为兼具实践和研究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音乐教育现状的微型图景

  随着晓敏老师支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她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虽然充满随机性,却也是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境下遇到的真实情况,其中一些还是广受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甚至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一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微型图景。

  例如,在第五封信中,晓敏老师问郭教授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之间的关系。郭教授提出,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教育的目标,一个是音乐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充分、和谐、快乐地成长;音乐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那么,那些利于受教育者成长,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就是学校音乐教育适合的音乐。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没有好和不好的音乐,也没有高雅和低劣的音乐,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深层分析,读者都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理性认识,虽然得到的不是具体的做法,但却能内化成自己的理念与观点,切切实实地指导教学。

  再如,在第九封信中,晓敏老师与郭教授深入探讨了歌唱教学的问题。还有第五封信中的新教师的人际交往、合唱团的建设;第七封信中的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八封信中的“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等问题,无不从各种角度反映着音乐教育的现状。

  所以,说这本书是一本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书籍也不为过。只不过这些问题是产生于晓敏老师的真实经历中,其分析也是渗透在事件的描述中。晓敏老师与接龙中学的学生,只是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一隅,我们不能说这就代表了所有的教师与学生,但也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读者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背后,读出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隐患,能够从这幅缩略图中看到音乐教育的全景。

  四、音乐教师教育现状的沉重反思

  晓敏老师与郭教授的对话不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给予新音乐教师以指引,其背后的深意更是值得进一步探索。书中并未直指音乐教师教育的沉疴,但这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却时刻浮现在字里行间。

  很多人拿到这本书后纷纷感慨:“我刚参加工作时要是有这本书就好了!”晓敏老师也在第一封信中描述了她第一次上课时忐忑不安、漏洞百出的情形。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新音乐教师即将走向岗位时手足无措的情景。冷静反思,这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有关。下面的几点反思并不完全根据晓敏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来阐述,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总结得出来的。

  反思一: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目标定位是正确的吗?

  晓敏老师是层层选的支教志愿者,可见是优秀大学生。即使是这样,她也有着很多困惑的问题要求助郭教授。她在接受了合唱团排练的任务后,“脑子一片空白”,很不自信。并且开始后悔在大学里对指挥课重视不够,高难度的民歌也让她非常胆怯。这些“被培养”的音乐教师,在培养之初是否就准确“被定位”了呢?

  郭教授说,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的是全才而非专才,只有某方面特长的人,在面对教学工作时会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他把音乐教师比喻成策划、制片、导]、指挥,而不是“]员”,如果音乐教室是一个大舞台的话,那么,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学生。音乐教师,应该是个全能型的音乐人。

  然而,“尽管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是我们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并不明了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特性。”⑥在人才培养时,过度重视音乐专业技能,忽视教育专业素养,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发展极不平衡。虽然形式上开设了相关教育专业课程,实际上却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反思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吗?

  晓敏老师曾提到,她对于90后的高中生几乎一点都不了解,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得当地使用教学方法、如何用活教材,她都难以准确把握。可见,教育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对于未来的音乐教师是何等重要。

  目前,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构成。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普遍存在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现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音乐教师专业内涵的主干课程,最能体现音乐教师专业特点,是音乐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实践课程则是准音乐教师们在走上岗位之前的练兵与模拟,对今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类课程比例偏小,与其他课程的结构失衡,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调。如果说把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比作胜任音乐教师的两翼,那么,最能体现学生作为“教师”的那一翼则先天营养不良了。

  十二封信笺,承载了太多内容。不同的人,能从书中读出不同的内涵,各取所需,耐人寻味。书本的装帧设计也别出心裁,宛如一封信件,寄往每一个热爱音乐教育的人的手中。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4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初中阶段,如果要让学生花过多的精力来学好音乐课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使音乐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用好“范唱”

  音乐教师的范唱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音响器材如何先进,这些电声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正确范唱。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义务阶段的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演唱他们最爱听,通过范唱,师生间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心灵的共鸣。好的“范唱”是提高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的关键。?要完成好的“范唱”,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歌曲的结构、感情与速度的关系。要表现好这首歌曲,应用什么情绪、速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运用正确感人的声乐技巧,要具有弹跳、强弱、渐强、渐弱,音色变换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乐感。感情表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它发挥的好,可以弥补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乐感,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听多实践,欣赏多类艺术品种的表演,扩大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情,绘声绘色地完成范唱这一环节,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二、练唱结合,普及“乐理”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练习是落实“减负增效”的一种手段,一般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音乐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失败,若要求太笼统,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学习和实施,音乐知识在音乐学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包罗万象:乐理知识、歌曲教学、视唱练耳、器乐欣赏……就乐理知识来讲,一方面由于它比较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听;另一方面,它不向语文、数学有经常性的考查、考试,学生记不牢。对“乐理”的教学,讲究教学艺术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比如:(1)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想让他们端端正正坐着听讲,他们会觉得“累、没意思”。我在授课时适当地加以律动。如讲解拍子、拍号时,可向学生示范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让学生也当“小小指挥家”;再比如常用速度的标记“慢速、渐快、原速”,我就用火车的“起动―飞驰―到站”的过程来让同学们边演唱,边用身体当“火车”、手当“车轮”,进行“起动―飞驰―到站”过程的动作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再比如:力度记号mf与f、mp与p的教学,我向学生指出它们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而言的,因为在某作品中的“f”是那样强,而在另外一作品中就可能变为”mf”,这与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有关。通过这样动与静的结合,当场听讲、当场练习,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趣味”,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2)在愉快的游戏中长知识,提高兴趣。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在音乐课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如进行听音训练时,我就做“给音符找家”的游戏。教师用琴弹奏几遍,学生听后,记在心里,不说出来,到黑板找出来。这样有趣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提高了听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还可变化形式或平分比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5

  20xx年6月11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细致而深刻地讲解,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思考,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帮助更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成长。来自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音乐教研员及全市300多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特邀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教授做了题为“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吴斌教授倾情讲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就此次专题讲座重点内容,笔者将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分享之一:把握课程标准,应抓住音乐内核,妥善处理音乐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就内蒙古地区众多教师参与的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活动,吴斌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课过程中,一线教师与专家给定分数差异非常大?”面对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指向明确的问题,在场的教师还是比较茫然。吴斌教授却通过几个信手掂来的案例对音乐课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给予了很明确的解析。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定要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的音效、作品、音响、素材的质量、演唱者、演奏者、指挥、演奏乐团、舞团等等,挖掘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

  感悟之一: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现本地区优势,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各个区都选出了较高水平的展示课,综观这些展示课,笔者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音乐文化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教育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个人演唱、演奏等技能的提高,过于强调音乐背景知识等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对音乐本身的体现时间不足,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由于教师对当今国内外的音乐教学现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力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个别教师虽然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有些许了解,但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仅存在于内蒙古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的普遍现状,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及我国的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完整体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更好的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推动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分享之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

  在讲座中,吴斌教授很明确地提出了内容丰富是评优课的标准。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也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例证和比较,他分析了香港教师、美国教师与中国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内容。

  感悟之二:抓住音乐本质,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很多蒙古族音乐。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音乐听辨、感受、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来说,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蒙古族长调、短调、爬山调、漫瀚调等等,甚至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蒙古族婚礼,听到几十人的马头琴齐奏及蒙古族各种庆典仪式,在弘扬、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同时,音乐与人生,分享与交流必将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重要的.部分都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思想,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也是内蒙古音乐教育的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勇敢、更努力地前进,既要突出我们民族的优势,又要与发达地区接轨。当教师能充分驾驭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表现力十足的课堂时,也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也将会走向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们和社会。吴斌教授對少数民族地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成长速度。

  分享之三:完善学生音乐素养监测机制,规范音乐课堂教学行为

  吴斌教授指出,听与模仿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音乐才能百听不厌,越熟悉越有感情,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音乐重复90次会终身不忘,而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最怕的则是重复。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将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之源,教师高质量的范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教学的关键。唱歌课记住旋律和音响是重点,听音乐也是学文化,所以,音乐一定是以整体的方式学习。唱歌教学的关键就是范唱、模仿,整体、重复。音乐一定是听力理解,同时教师应在每节课上都给个体提供认知、体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体现的。

  感悟之三:重视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内心世界

  以整体方式学习音乐时,不可忽略的便是所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就是指组成音乐的每个部分。如果教师对这些元素不够熟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感受了其中一两个,忽视了其他,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哪一位音乐教师,不运用大部分的音乐元素,就会成为一位优质课的教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动感,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开始时,一定是要找到律动,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律动,使自身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反复中,寻找音乐中更多的内涵。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学生一起演奏乐器部分,那也一定要培养学生演奏之前就要有动感,这个动感包括学生形成内心听觉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稳定性,就是节奏基石,通过一个固定音型,将音乐不断发展。律动在常态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于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好多年的音乐课,大多数学生没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往往在演唱、演奏过程中,越来越快,速度不一,更没有合作精神,也听辨不出音乐的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休止符的价值。课堂上,学生可能不会问遇到这样的休止符该怎么做,但一定要使他们清晰,顺其自然地感受音乐,即使休止,那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的无穷力量。

  音乐的表现力离不开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发展学生敏锐的听辨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也是音乐文化的载体。

  聆听大师讲解,感受成长喜悦!提高自身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音乐本质,提高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水平,我们任重而道远。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反思01-24

新课标教学反思06-12

新课标教学反思03-28

《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04-18

(通用)新课标教学反思07-19

新课标教学反思(优)06-12

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五下《卡普里岛》教学反思03-23

新课标搭石教学反思04-22

音乐的教学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