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相和教学反思1
人教版第十册中的《将相和》,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撰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
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
片断二:交流描写廉颇的对联。
片断三:评议描写蔺相如,廉颇两人的对联。
读着一副副精彩绝妙的对联,看着一张张因成功而兴奋的笑脸,我不禁思索着这堂课的亮点:
首先是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实践活动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要想编好对联必须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唇枪舌剑,宽容大度,负荆请罪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魅力,提高了文化品位。
其次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略读什么,选读什么,品读什么,个体决定。默读,朗读,浏览等读书方式,不加限制。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以总体概括,可以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关系,谁都有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定,思绪飞扬,呈现出价值的多元化。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
将相和教学反思2
本课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教学中:
首先,我从整体入手,在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将、相原来是和睦的,后来失和了,最后又和睦了这条线,为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打下了初步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
最后,又从部分升华到整体,三个故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
教学中,我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表演等形式,体会全文。使学生民主,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小组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学会与人合作。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但对学生的评价我感觉有不到位的地方,原因是对历史了解还太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将相和教学反思3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的故事。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围绕“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精读各个小故事,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中的廉颇。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关于蔺相如的高尚品质,学生也很容易分析出来。关键就于,学生对于廉颇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知错就改”的层面,所以需要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去了解廉颇威震朝野,耿直豪爽的`一面。
本单元的课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去看名著,热爱名著。所以在课堂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有意思的作业:赵国既然“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为什么还会被秦国灭了呢?这一问题极大地引起了学生阅读《史记故事》的兴趣,甚至有学生当天就拿出书与我讨论。可见,有时候,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比一次精彩的讲解来得重要。
将相和教学反思4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文章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查字典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教学中先在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每个故事,深入研究每个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读、议、辩的形式让学生感受。
通过以上方式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三个故事的内容以及之间的联系。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基本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学生课堂阅读较少,个别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揣摩不够,没有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气势、神态。今后教学要加大课堂阅读训练。
【将相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将相和》教学反思04-23
将相和教学反思03-04
《将相和》教学反思02-12
将相和的教学反思04-08
《将相和》教学反思(热)07-11
《将相和》教学反思(15篇)03-06
《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2
《将相和》教学反思15篇02-19
将相和教学反思15篇03-29
将相和教学反思(精选6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