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1 15:54: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精选8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精选8篇)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1

  《找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难点是理解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首先,在引入新课前,先对倍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唤醒学生已有倍数知识。让学生说出50以内3的所有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等。

  其次,呈现课本中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4和6的倍数,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4和6的倍数,再反馈结果,给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的工作给予肯定,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更用心去探索。最后让学生给同时被标上两个符号的数,取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这些数的特点取名字,这样学生对于公倍数的理解可能更深刻,因为毕竟是通过自己思考取名的。在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又可以取什么名字呢?这时,学生很快能说出“最小公倍数”。

  在小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说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征,最后再交流总结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先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过程,最后再有自己的体会,总结出结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知识掌握得自然扎实。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透彻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中我没有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研究数学知识。在探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拼一拼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强调列举法的使用

  内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数公有的倍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一句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理解起来也并不难但要孩子真正把知识内化。最初的设计中,我把教学的重心更多偏向于向学生推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找最小公倍数。因为这种方法更快捷,如果写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再找最小公倍数费时,且观察数据如果不仔细还容易出错。但是教学时,我发现只有当学生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进行真正理解后,他们才可能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有所发现。而使概念的真正内化必需在列举法的使用中才能达到。事实证明当大量经历了用列举法找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后,在特殊情况下找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展现出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

  四、精心设计练习,体现高效课堂

  在探索特殊情况下找最小公倍数的环节把书上的内容改编成了分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对每种特殊情况都有所感知,汇总起来又把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让学生在足够大的探索空间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思考。这也培养了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不同发展。然后设计的判断题。旨在加深学生从不同侧面对概念的理解。最后以实际应用题结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只有通过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这堂课学生在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出现了自己的方法,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课堂再生资源。不过回想起来在我的平时教学中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当时没有敏锐的捕捉到加以利用,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所以教师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要善加捕捉与利用。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只要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就能创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并在创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质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3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三、四种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先写出某一个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部分学生在校外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这么多的方法,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但哪种更优呢?我认为真正适合孩子们,最快捷又最容易理解的最小公倍数求法应该是:先依次写出较大数的倍数,然后从小到大判断它们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

  为什么这种方法最优?

  1、快捷。因为当最小公倍数较小(即在100以内)时,用这种方法可以仅仅通过口算就快速求出结果。

  2、易懂。用上述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与概念一脉相承,比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更利于学生理解。

  什么促使我反思?

  以前教五年级的学生时,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用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虽然,多次建议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会使计算数据相对较小,可仍旧无效。原因何在?与学生交流后才得知:无论是用第一种列举法找,还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都需要找草稿,太麻烦。如果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在通分中完全用不上绝对是教学的失败。失败在哪里,麻烦如何解决?经过反思,我发现原来方法并非最优。

  本次教学我并未教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当然也没有教短除法,推荐学生用先依次写出较大数的倍数,然后从小到大判断它们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的方法,效果很好。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4

  1、新教材中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较以往是大大的降低了。这里只要求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一些特殊的数组能找到规律,寻求特殊的解法。

  2、注意新教材中的数都很小,不复杂,要求找的最小公倍数不能超过100。

  3、关于短除,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的,因为学生学习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如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将这部分知识简单交代一下,不然学生无法理解,特别是理解这样做的道理,如若不然,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关于教与不教的.话题,我认为还是要教一教,给孩子一个一般的方法介绍,对他们今后学习有益。

  4、我觉得因为数都比较小,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求法。如“大数翻翻法”就很好,其实求最大公因数也可以用“小数缩倍法”,即将小数依次除以1、2、3、4等,看是不是大数的因数,如果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5

  一、联系实际理解数学。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3和4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在学会了基本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练习了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每个小组的验证得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求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初步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四、存在不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2、“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灵活的思路。

  3、“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4、教师课堂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如5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4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本节课的遗憾就是。没有预料到学生会对“剪成同样长短的跳绳,不能有剩余跳绳”这个句子理解出现偏差,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感受到了他们思维的碰撞,教学目标也因此而有效达成。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6

  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整除部分的难点,它抽象不易理解,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较小。在以往几轮的教学中,为达到让学生明白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的目的,我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于是今年我又进行了深入地探究,真的有所顿悟,一节课下来,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我感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课后,我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又重新过了一遍,并与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症结只有一点----让学生真正了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质因数的关系。为此,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学生小组讨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与18和30有什么关系,通过共同交流,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思维都停滞在最小公倍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倍数的阶段上,于是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18=2×3×3,30=2×3×5,讨论交流要求的最小公倍数与18和30的`质因数有没有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最小公倍数是18的倍数,而18是2、3、3相乘得到的,所以有学生发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包含18的质因数2、3、3的乘积,同理也包含30的质因数2、3、5的乘积,接着提问:这6个质因数相乘后是最小公倍数吗?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公有质因数2、3重复乘了一次,这样得到的公倍数就不是最小的,要想最小,只须用2×3×3×2×3×5,即用公有质因数2、3乘各自独有质因数3、5就是最小公倍数。这样在老师的引导,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的专注探索中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时为后续的实际计算做好了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承认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并非否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自发的形成,特别是抽象性较强的内容。任何创造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学习作为必要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启发和促进。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7

  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充分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上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

  1.让学生按号数先进行报数。

  2.请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左边。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的'右边。(并把对应的号数填到黑板上)

  3.为什么12号、24号、36号和48号两边都要站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此为数学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我在设计练习题时,先按书中的内容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以适当重复来控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计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都有,必做题起点稍低,让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正确辅导,一次次地去获得作业练习的成功;选做题有一定难度,对差生不做要求,可让优生产生兴趣尽力去完成,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中游赶得上、下游丢不了”,真正让全班学生练中有乐、练有所获。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基本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也能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恰当的指导。在钻研教材、把握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材料组织教学,让学生深入浅出的进行学习课本的知识,教学过程也充分注意到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知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用集合圈表示的方法学生错误很多,书写的要求要更规范一些。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找骆驼》教学反思07-25

《找小猫》教学反思02-17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3-10

找规律教学反思02-08

《找朋友》教学反思03-07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3-06

找春天的教学反思03-17

《找质数》教学反思03-05

《找规律》教学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