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拆装圆珠笔》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拆装圆珠笔》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拆装圆珠笔》教学反思1
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并且圆珠笔的结构比较简单,各部件拆装方便,这种“技术活”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操作性学习的需要,容易取得成功,很适合大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圆珠笔也是一种科技产品,它的诞生和发展过程都有着许多幼儿所不知的秘密,可有效激发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班幼儿的“考证”兴趣。因此本活动以圆珠笔为学习材料,引导幼儿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区别异同,通过对圆珠笔属性的分析,可以提高幼儿分析事物的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拿出孩子们带来的圆珠笔,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圆珠笔的外形特征上,较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我问“请你们猜一猜哪一支圆珠笔是你带来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那支红颜色的是我的”“那支粗的是我的。”“那支黑的细的是我的。”通过游戏孩子对圆珠笔的外形特征有了一个观察。接着继续引导:“这么多的圆珠笔里都有什么呢?”使幼儿通过对圆珠笔的比较观察,顺利地引出幼儿对圆珠笔的种种新发现,这是将幼儿对圆珠笔外在品质的观察兴趣引向其内在结构的探索兴趣的转折点。
第二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圆珠笔进行解剖,认识各个零件,并掌握正确组装圆珠笔的方法。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发给每个幼儿一支带弹簧的圆珠笔,让他们仔细观察圆珠笔的外形和零件。有的幼儿说圆珠笔的身体是长长的,有的说按下按钮笔尖就可以伸出来,还有的说圆珠笔是由笔管、按钮和笔芯组成的。针对孩子们的回答,并不急于评价,我而是一一用图画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零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这为第三环节孩子记录做安装说明书做好铺垫)我接着问道:“是不是还藏着其他零件呢?这些零件藏在什么位置?请你们把笔拆开来看一看。” 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还停留在表面和局部特征,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在该活动中,认识圆珠笔的每个零件及其安装位置是重点,它关系到下一环节“组装圆珠笔”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并不急于将圆珠笔的所有零件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零件及其所在位置,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是引导幼儿组装圆珠笔,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步骤。在前一环节中,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所有零件,于是,当要求他们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支圆珠笔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开始我先让孩子先自己探索组装的步骤,可是有孩子们装着装着就犯起难来:有的笔芯放进去后盖子没法拧紧,有的按钮装好了却不起作用。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些孩子们倒是不服输,一次又一次拆开重装。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试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获得组装圆珠笔的经验。最后以制作安装说明书为由,巧妙地将难点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产生记录的`愿望。大班幼儿由于绘画能力的限制,还不能用图画记录圆珠笔的每个零件。因此,在第二环节中我的范画使幼儿知道了记录的有序性及圆珠笔各零件简单的表示方法,让幼儿降低的绘画难度,产生绘画的愿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孩子们在完成记录活动后我没有进一步发挥与提升记录的作用。记录除了反映幼儿的活动过程与成果,还有一个重要价值——交流与总结。幼儿通过交流发现组装圆珠笔的方法,通过总结发现多种多样的组装方法。要让幼儿在探究科学的奥秘中学会仔细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总结,使孩子真正的走进了科学。
《拆装圆珠笔》教学反思2
在《拆装圆珠笔》的活动中,按正确的程序安装每个零件是重点与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一方面,教师在幼儿拆圆珠笔时就注意引导他们关注每个零件的摆放位置,另一方面,教师设计了程序式的记录单,要求幼儿将自己成功组装圆珠笔的操作顺序用现成的小图标和简单的箭头标记记录下来。这一记录内容不仅引导幼儿关注自己操作的过程,而且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程序与操作结果建立联系,从而调整错误的操作程序,将无意识的摆弄转换成有目的、有意识的操作。在这一活动中,记录不仅成为幼儿反思自己操作过程的手段,更是培养幼儿思维条理性的重要形式。记录方式的提供大班幼儿由于绘画能力的限制,还不能用图画记录圆珠笔的每个零件。因此,为了降低幼儿的记录难度,避免幼儿分散注意力,我们将圆珠笔的所有零件制作成标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黏贴。这样不仅解决了幼儿记录的难度,而且缩短了记录时间。
《拆装圆珠笔》是一次操作活动,幼儿必须在试误过程中不断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操作策略,直到成功。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要求幼儿记录自己的预测(怎样装好圆珠笔),那么这种预测就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那么,是否可以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呢?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这样的`记录也不合时宜。首先,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精力全部集中在零件的装配上,如果此时让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势必会打断幼儿的思维和操作。其次,操作过程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如果增加记录的要求,就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那么,记录环节放在何时最恰当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操作带有随意性,他们不断地变换着装配零件的顺序,即使成功了,也对自己的操作方法及零件安装顺序不甚了解。因此我们将记录安排在幼儿成功安装的时候。此时一方面幼儿有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记录的愿望;另一方面,幼儿通过记录自己成功安装圆珠笔的过程,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程序,有助于梳理经验,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拆装圆珠笔》教学反思3
按照预先安排的课程,本周安排了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考虑到,现在用圆珠笔的孩子不多,所以我提前跟家长联系,请他们给孩子提供圆珠笔,并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观察。
活动开始了,每个幼儿拿到自己所带的那一支圆珠笔。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圆珠笔的外形和零件。有的幼儿说圆珠笔的身体是长长的,有的说按下按钮笔尖就可以伸出来,还有的说圆珠笔是由笔管、按钮和笔芯组成的。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并不急于评价,而是一一用图画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零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接着我问道:“是不是还藏着其他零件呢?这些零件藏在什么地方?请你们把笔拆开来看一看,并且把拆下来的零件一个一个排好队伍,千万不要弄乱和搞丢。”
立刻,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有的孩子很快就把笔拆开了,并和同伴说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象什么?我就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并把他拆开的笔的各零件用视频转换仪在电视屏幕上展示。通过比较,大家发现了一些不同。如有的圆珠笔有弹簧,有的则没有,而有的有笔帽。我就紧接着问:“看看有笔帽的`笔有弹簧吗?有弹簧的笔有笔帽吗?”大家一看,立即有了总结:有弹簧的没笔帽,没弹簧的有笔帽。“现在你知道设计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了吧?”个别孩子点点头,总结道:“我知道了,有弹簧的笔,这个头能缩进去,没有弹簧的笔不能缩进去,所以要带一个笔帽。”我赞许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要求他们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支圆珠笔。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可是装着装着就犯起难来:有的笔芯放进去后盖子没法拧紧,有的按钮装好了却不起作用。这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们倒是不服输,一次又一次拆开重装。摆弄来摆弄去,结果有的孩子不小心把弹簧或小零件弄丢了,都纷纷向我报告,我表示爱莫能助,只能仔细寻找丢失的零件。也有些幼儿已经顺利地将圆珠笔组装好了,他们兴奋地说:“嘿,看我成功了!”他们将装好的笔向同伴炫耀,惹得那些没装好的幼儿有些心急。有的幼儿拿着弹簧不知道怎么装,我就请他观察边上同伴的操作,后来他们终于摸索出来,装对了弹簧。举着自己装好的笔,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此时,我走过去轻声对装好笔的幼儿说:“你能不能把组装的顺序记录下来呢?桌上有各种零件的标记图,如果需要,你们可以用。想一想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明白安装零件的顺序和位置?”幼儿c和幼儿h等几人想了想,开始尝试记录。他们取了纸和笔以及胶棒一起忙起来。最终有几名幼儿成功了,记录比较详细,粗略地也能看得懂。
总结今天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兴趣很浓,操作时很专注,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个别几个孩子由于拆装时不仔细小心,因此少了零件,装不起来了。这个意外也让孩子发现了少了任何一个零件,圆珠笔就不能使用了。活动中,孩子们从外部构造开始观察,然后通过操作对内部构造进行了解,最后通过对零件的组装再次让孩子了解每一个部件的位置,更好对圆珠笔的构造进行了了解。
在原定的目标中,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尝试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操作程序”。为了突破这个目标,我为孩子们提供了零件的记录纸,让孩子们在组装之后,将组装顺序编上序号。记录纸的提供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困扰:边装边记录对孩子们来说有难度;装好以后让孩子回忆记录也比较难,而且很多圆珠笔的款式不同,记录时寻找零件图很麻烦凌乱。因此,活动后觉得记录纸可以省去,这样孩子的操作会更开心!
整个活动忙忙碌碌,不过大家都很专注,碰到了困难认真研究,取得了成功雀跃不已。看来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个人成就感,他们更喜欢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成功。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的组织或引领时应该多考虑这个因素,相信幼儿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活动方式,更乐在其中!
【《拆装圆珠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拆装圆珠笔》教案09-02
拆装圆珠笔教案02-07
开花的圆珠笔_儿童故事04-02
拆装笔芯大班教案01-02
大班科学拆装笔芯教案03-23
教学教学反思03-22
一支圆珠笔高中作文2篇01-25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2-04
经典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