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村居》教学反思

《村居》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4 15:50: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村居》教学反思(通用9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居》教学反思(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居》教学反思(通用9篇)

  《村居》教学反思 篇1

  《村居》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由于这首诗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学生记忆背诵很快.学生识字时方法很多样,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让学生用字卡做找字游戏时,学生兴趣非常浓.生字记忆很扎实.

  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想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在课堂上虽然也有同学谈自己的看法、互相评价,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村居》教学反思 篇2

  高鼎的《村居》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的美丽画面,配上儿童放学归来迎着东风放飞风筝的快乐生活,非常富有情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虽然接触的古诗不多,但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意也比较通俗易懂,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古诗的朗读上,以培养学生对的古诗的兴趣以及对诗意的领悟能力上。

  首先我以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图引入诗的意境。然后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读准字音。古诗朗读对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因此我安排了自由读,读准字音;同桌互读,帮一帮,指出哪个字没读准;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男女生读;齐读等方式来读准古诗。接着是图文对照,读中感悟。对于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背诵,不要求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因此在诗意的掌握上只要求大致理解。所以我用猜一猜的'方式来感悟这首诗的后面两句。如:你们知道诗中哪一句是写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古时候的人把风筝叫什么?诗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放风筝?小朋友们能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下理解两句诗的意思。前两句我是采用看图说一说的方法,“这幅图中,除了小朋友在放风筝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春天美丽的景色。然后再来美美的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在小朋友朗读不到位的时候,我采用教师配乐朗读的方法请学生欣赏,来说一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再来学着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最后是拓展,请小朋友来朗读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古诗,进行古诗的积累,同时体会春天的多姿多彩,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古诗。

  自己的一点疑惑:关于题意的理解不知需不需要?原本打算通过给生字组词的方式,如:村(村子、山村、村庄)居(居住、居民、邻居)请小朋友理解诗意以后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但实际课堂里没有操作。这一点是原于对要求中提出的不要对古诗作过多的分析这个尺度把握不准。

  《村居》教学反思 篇3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副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教学反思 篇4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诗句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春景图,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一组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考虑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专门搜寻了一组表现诗词内容动画课件,目的是借助画,还有鸟声、风声、雨声的音乐,带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对《村居》美景的感受。通过画面联想到每一句诗词,还有助于学生背诵古诗,不需要机械的记忆。要学会怎样从上一句联系到下一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

  课后,理解到识字、认字才是低年级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并在生活中去学习认字、识字,有意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识字的乐趣。写字环节我将教师指导书空、示范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前,然后让学生自己组词,通过词语巩固、理解字的意思。最后在本子上书写课后六个生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不够到位,初次学习朗诵古诗,抑扬顿挫把握不住。背诵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在课堂完成。诗句的感悟没有及时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没有让学生从品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加强朗诵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词的语言、音韵、意境的美。

  《村居》教学反思 篇5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我引领孩子三个阶段的'朗读:一读,初读古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水平。自读后,指导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二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在本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慢慢进入意境。三读,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直至朗读成诵。这样,大多数学生能熟读成诵,当堂背诵已不成问题。就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村居》教学反思 篇6

  《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接着发现词的一些特点,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和这首词的意境之美。接着抓住能表现一家人心情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在学习了《清平乐村居》后,我总结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把单元目标和古诗词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抓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学习别的诗词。在教学中以“词是用来唱的”贯穿首尾,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心灵种下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

  我认为不足的是: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因此想象画面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训练。

  《村居》教学反思 篇7

  本节教研课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了组内集体备课、教案再设计以及课堂实践。在整个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更好的探索出一条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现对优缺点进行细致的剖析:

  一、 指导识字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节课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中,要求本节课认识“诗、首、烟、童、散、早、忙、纸”八个字,会写“村、春、童、学、早、东、放、纸、”八个字。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识字,然后抽卡片测试学生识字情况。指名读和小组读想结合,并且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记字形这一部分主要放在了后面的古诗内容分析中进行,一方面觉得这样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方面也好好的把字与篇结合起来,并不孤立。使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

  二、 指导朗读

  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鲜明的图画,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反复吟咏,深刻体味诗中那深邃的意境美,古代汉语的简约美。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变换了多种朗读方式: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等。不但要读,还要带着目的读,每一次读都要实现不同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读出韵味读出效果。另外,我在在指导朗读上下了功夫,比如先请学生听老师有感情的范读,然后问学生:老师读的怎么样?评价一下。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对,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停顿和重音。在这个环节中,重音的指导不够到位,从而导致学生读的并不理想,这是我今后再进行古诗教学中要注意的。

  三、 指导理解古诗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本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交流,不过深挖掘诗句意思的.原则进行。通过图文结合,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春天之美,课外活动的快乐。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字词,例如:“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不刻意要求学生人人能叙述古诗的大概内容,而是强调个人感受,达到人人可以背诵就可以了。课堂最后,教师进行拓展训练:背一背自己熟悉的描写春天的诗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总之,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课堂的调控,语言的组织及教师机智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

  《村居》教学反思 篇8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这首词,我主要采用“诵读体悟”的方法,引领学生读出音律,读出画面,读出情韵。

  一、在诵读中感受节奏读出音律。

  课始,从背诵耳熟能详的古诗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为学生首次接触“词”创造“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也为初读“词”提供借鉴的经验。在和古诗的比较发现中认识“词”之后,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按照以往诵读古诗的经验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律。在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朗读之后,教师请同学交流朗读,“集思广益”,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正音析义,让学生沉入言语,一遍一遍地与言语“亲密接触”。借助图画,初步理解“相媚好”“无赖”的意思,借助字典联系“剥香蕉”“剥花生”等生活用语辨别多音字“剥”的读音,通过朗读下阕发现“莲蓬”的“蓬”在词中不读轻声,是因为古词讲究押韵。在经历了互相间的交流互补中,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朗读,不仅读正确读流利,还读出了节奏、停顿和音律。

  二、在诵读中展开联想读出画面。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词也是一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这首词短短的46个字,却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乡村生活图画。教学中,帮助学生把文字转换成图画,使文字有声、有色、有形,从而初步而整体地把握词的主要内容。“读到‘村居’,你会想到那些农村生活的图景呢?”学生经验中的农村生活情景一下子被激活,通过交流,很快的.,孩子们纷纷走近了乡村绿野,走近了农家小院,走近了牧童短笛……“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咱们反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发,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村居”的图画由模糊到清晰,由单一到丰富,由无声到有声,由静止到灵动,不断地呈现、更迭、立体。学生显得有些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纷纷表达在朗读“游历”中的“耳闻目睹”:“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小溪的两边,长满了青青的草,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和老爷爷正在说着悄悄话,他们是那样亲热,那样恩爱。”“我仿佛看到了大儿子在小溪边的田间除草种豆,大儿子满脸汗水也顾不得擦一擦。”……读出画面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理解的过程,在师生对话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讲解、指导、纠正、评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而且将辛弃疾笔下恬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画卷勾勒出来。

  三、在诵读中激荡心灵读出情韵。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这首婉约风格的《清平乐村居》,是他被贬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下的,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如何让五年级的学生能够体察这份情感呢?教学时,紧紧围绕一个“醉”字,通过诵读品味,带领学生走进“村居”,融入农家生活,引导学生充分将词中图画通过体验、想象转化成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刚才我们是远远地看,看到了很朴素、很简单、很清新的农家生活画面,其实每幅画里面都浓缩着丰富的内容,让我们走进‘村居’画卷,反复读用心品,你会体会到更多情趣,获得更多理解。”果然不出所料,学生经过琢磨“深”思,获得非常丰富而多元的理解,这些理解情意浓浓,是文本本身的,又是超越文本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感受的,但却是越来越紧地贴近词作,贴近词人的。“夏日的午后,几杯酒下肚,老夫妻俩打开了话匣子,正在用吴侬软语说着悄悄话呢,你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联系词作的上下阕内容,讲到老夫妻亲热的互相打趣,互相夸奖,体会他们生活的快乐和自在;讲到三个儿子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欣慰,学生从大儿子“锄‘豆’日当午”体会到他的勤劳和对老人的孝顺,从“中儿”编织鸡笼体会到他是那样能干,特别是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把静止的插图演绎成动画,小儿“无赖”立即跃然纸上,小儿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正是作者“最喜”的缘由。美好秀丽的村居环境,衣食无忧的农家生活,老夫妻满足而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使他们陶醉,这是“酒不醉人自醉”!

  “‘醉’的仅仅是‘翁媪’吗?”教师的追问,使学生恍然大悟:‘醉’的还有辛弃疾!于是教师适时介绍辛弃疾的生活经历:“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更是一位有谋略、有才华、有胆识的英雄豪杰!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的整个生命的重心,是念念不忘的抗击金兵,收复自己的故国故土,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然而他却屡次遭受奸臣打击而被贬官,一贬就是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他被贬居住在远离战场的江西上饶写下的。”学生阅读了这段文字,感慨万分,辛弃疾之所以“沉醉不知归路”,就是因为他向往这种和平与安宁,他渴望结束战乱,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至此,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刻,学生的情,文本的情和词人的情水到渠成地融为一体!

  《村居》教学反思 篇9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所以在教学这首词时,我采用了乐、演、唱、画、写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课伊始,播放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恬静的田园氛围。伴着乐声,教师范读,使学生初感全词;伴着乐声,学生品读,描述心中意象,展开想象;伴着乐声,学生诵读全词,让学生心中也涌动着喜爱田园生活的审美情趣。精神在乐声中自由徜徉,情感在乐声中不断升华。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本篇词作的“留白”处。上课时我抓住这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老头儿和老伴儿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后再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词意和课文所提供的画面来演一演。教师则可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进行难解词语的点拨指导,如“无赖”等。通过表演让学生读懂词句的意义,让表演成为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学生读懂全词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吟唱此词。让学生通过自由编曲,古词今唱的形式唱出对词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还可以根据词意让学生画出词中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写是本课课后要求之一。在充分诵诗全词后,让学生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走入词人的内心,体会辛弃疾的情感,还要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朗读、唱歌及绘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某些环节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 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如画般的词《清平乐·村居》,才能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创造灵动而有生趣的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村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村居》教学反思05-20

《村居》的教学反思10-27

《村居》教学反思(15篇)02-22

《村居》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5

《村居》教学反思15篇02-22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反思02-18

《村居》教学反思(集锦15篇)02-25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04-02

村居课后教学反思(精选22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