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1
光合作用一直是生物里面的一个难点,以前觉得很难相信,现在好像有点体会,逢卷必考的知识点,感觉再上一次的话,我可能不会再按以前的方法,当然有些也值得保留。
光合作用的切入点:作为养活这个地球的大功臣,其实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学生感谢植物,感谢地球上因为有了植物,才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界生机盎然,所以更想下次有机会,把盆栽搬到教室里,去讲光合作用。这时顺便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初中已有接触),让他们体会到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而人类只能消化有机物,不能利用无机物。
然后开始讲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为叶绿体,叶片是植物的一个器官一个组织,由细胞构成,叶片里的细胞不是都一样的(介绍下),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一起回顾一下细胞内的叶绿体的结构(图片展示)继续讲光反应,碳反应。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来看,参与者有水和二氧化碳,那整个反应又是怎么进行的呢?首先看水怎么反应的,介绍水的光解。水光解产生氧气的同时还能产生还原氢,这样光能便转换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总结一下就是光反应产生氧气,转换能量(光能→化学能)。场所在类囊体薄膜。问题:形成ATP的材料哪里来?(基质里的ADP转移到类囊体膜上形成ATP)?二氧化碳又去哪里反应呢?
接下来讲碳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碳反应的核心是卡尔文循环,总结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如:课件的制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处理好细节问题;板书应合理化、明了化、科学化;教学语言应能言简意赅,多让学生说,多与学生多交流,吸取学生的创新之处;把握好教学时间,每节课最好能留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内容,充分消化。练习做得不太够,要加强练习的训练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帮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等内容进行了知识网络的构建,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归纳与整合。这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本课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资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然后,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主线,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基本要素、实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知识网络的构建。最后,对于相关实验的复习是以萨克斯实验为基础,更换单一变量,重设对照实验来创新性的归纳与整合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了自身的知识网络,而且高效的整合和利用了教材及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2、本课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为宗旨,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光合作用概念的.提出、反应式的书写到对萨克斯实验的分析及其他相关实验的设计、整合,全部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在课堂上既有小组内的合作,又有小组间的竞争,以抢答、小组发言人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聆听,并畅所欲言做出恰当的评论、补充或质疑,优化了思路。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习惯。从而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3、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更多的关注了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踊跃发言的学生,而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虽然按照课前的组内分工布置了相关任务,但是在展示、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没有给以更多的关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3
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来源。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呢?这就是这节课中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
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我分三课时上的,第二课时讲的内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内容是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并这两个阶段的比较。最终还有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的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学生很难掌握的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上这节课时组织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上黑板填图(这过程学生没分组,自由的举手上台,填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格(课前准备好表格,上课时给每组发一份,让学生组内讨论,填写,然后教师分别显示两个表格,点名,让学生回答)。通过上这节课我发现,上这种学生难懂的'知识点是时候,我们可以组织跟这次一样的课堂活动,虽然不是很有趣,可是这样做一边可以面对全体学生,避免只给几个人上课,其他人做自己的事的现象,另一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对其他几个班上过过这节课,可是没能安排活动,结果只有学习好点的学生听,其他学生觉得难,根本就没尝试听一下。
这方面我必须谢丁老师,因为他多次的,耐心的指导,我在设计课堂活动,组织活动方面进步了很多。这节课虽然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及其产物,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
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学到了知识,但这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很少。
②时间太紧使得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次而无法深入,没做课后题,无法培养学生举一返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4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节,安排在七年级进行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鉴于他们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是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对此,我根据本节知识点多的特点,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同时光合作用,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不仅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生物界的其他生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广阔浩瀚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来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绿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
本节课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组织学生课前自己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实施实验方案,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寻找实验过程中需要弄清的不懂问题,并且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处理教材时不能过于死板,要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才行。时间不要太紧,不要使得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次而无法深入,无法培养学生举一返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对光合作用都不陌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以及特点还非常陌生。在课上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通过形象的教学,学生都能够很好的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由于知识有些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遇到了一点困难,通过细致的讲解,学生才对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教学,同学们有了很大的收获,掌握了许多新知识,能够解释许多生物学现象。我也感到课上得很成功,但通过教学,我也有一些反思:
(一)在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怎样选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怎样的分工最为合理,怎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对于班额大,人数多的情况怎么才能保证学习的实效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二)在实验课教学中,虽然我们十分重视“动手”的训练,但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有时也只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比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收效甚微。这种模式显然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我们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教学仪器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和探索。再加上课堂实验又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培养,主动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将是我们有待进一步需要改进和解决的为题。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5
这堂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生物现象创设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会进行知识的回顾,一起复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动力等相关知识,因为这是学生有前置知识,具备了生物知识,而在本节学习时要进行对比学习,即“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让生物知识前后联系在一起,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的观点;然后提出学习目标,实验为出发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三个实验。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课标要求,主要突出了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并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把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图文、视频资料,内容丰富详实、形象生动。课件界面美观友好、交互性强,利于教师操作。
学生在回顾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中,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广泛地参与,促进了光合作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分子水平上的概念建构,促进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领域上的发展,特别是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在主导这节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把握课堂的节奏,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04-16
教学课后反思12-02
课后教学反思02-08
课后的教学反思03-01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04-05
小班课后教学反思03-16
音乐教学课后反思03-17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3-22
《比尾巴》课后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