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会安全自护》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安全自护》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小学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加上好动好奇,胆大心粗,不知危险,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传统课堂的这种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我抓住以下几点:
一、开放性、综合性。
体现课程理念在课前,我鼓励学生从生活的不同的角度,收集身边有关安全“隐患”的资料。课堂上,我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学生,为他们努力搭建一个民主的平台,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他们互动交流,拓展他们的认知的空间,识别自己身边的“隐患”,引导学生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第二环节发现隐患、远离危险中,我除了让学生发现课本素材中的隐患外,还引导他们回顾生活,发现身边的隐患。并以“我给大家提个醒”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这种新鲜的活动方式,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积极踊跃,发现了不少身边的安全隐患,初步树立了安全自护的意识,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验产生情感。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关注引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还原生活,增加学生的体验。在第三环节中冷静思考、灵活应对中,我安排了一个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的环节,让学生模拟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情形,给他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想到了许多很好的应对方法。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思维空间,增强了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三、贴近生活,学会方法。
我认为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动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试教过程中,我感觉到学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懂得冷静思考、灵活应对,该如何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护方法呢?根据四年级学生对于直观的、生活的、形象的、立体的事物极其敏感,那些抽象、空洞、间接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真正的感官兴趣与心理共鸣这一认知规律。课堂中我运用新闻视频,介绍一位被拐女孩文文的成功脱险经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想办法逃离危险,寻求帮助。
接着,借用“安全小卫士”之口将基本的应急处理办法呈现给学生,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特点的环境中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纵观全课,我认为这次《品德与社会》课,我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是成功的,教学的效果也是较好的。我知道要上好一节品德课,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连接体验,提高教学实效;要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和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这就是我在这次实践后所得,所思,所感。我想:我会朝着我奋斗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把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很好地用于小学的课堂中。
【《学会安全自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会安全自护说课稿11-03
安全教案:自救自护08-04
自救自护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2-08
学会宽容教学反思03-29
学会教学反思02-17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0-27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4-02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2-04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