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1 03:57: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三、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遵循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第一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第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第三就是要多与同事交流因为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第四就是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2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扰寿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胜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晴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三、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隆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就好比新生事物在开始会遇到阻力,但最终能战胜旧事物。我们必然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每一次学习和培训,都会有明显的收获,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与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3

  [摘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加强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是笔者今天和教育同仁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1.要求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

  2.指导学生如何反思。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①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②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目,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③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1.备课阶段的反思。备课要常备常新,不可照搬教案,也不可吃老本,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备课时要针对于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针对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反思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反思学生在接受新知会出现的情况。反思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反思过程,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下去。

  2.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还需补充哪些知识。教学方案是否设计合理,导入是否由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每个学生是否都积极地探索交流新问题,他们是否都适应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所学知识,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检测手段。学生是否在本节课中提出了个性化的主张,是否加深了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学生是否还着浓厚的兴趣开展学习探究,是否闪现了创新的火花。

  3.教学之后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梳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表现及教学成果的检测。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写出反思笔记,反思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是否体会、感悟,升华了所学知识。

  总之,只有学会教学反思,我们才会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只有把教学反思落到实处,教师才会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广,学生才会乐学,才会有所感悟,才会不断的成功。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4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而在具体学习中缺乏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事倍功半”的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一、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二、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三、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四、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

  六、要求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可以是数学作业本、考试试卷、课堂笔记、作业改错记录、考后分析表等汇编集,也可以是数学杂志、报纸及其它课外书籍等收集来的材料、记录等,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小结、数学学习日记等其它学习作品。学习档案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它,学生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学习的进步,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和促进自身的成熟。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可以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内容,并不断地改进它们,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而是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才能全面、准确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优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检验,自我发展。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5

  本文根据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围绕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内容、方法。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解题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所特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达到使自觉将这些基本原理运用到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这一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

  云南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一年有余。在课改实验中,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有各种思维的碰撞,穿插着同行间争辨的火花。而正是这些体念、碰撞与火花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聚焦于课堂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张奠宙教授,在透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实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数学本质,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是否形成数学能力。我们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取其精华,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并形成能力,不但需要教师讲解引导,而且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而不是游离于数学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和探究。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概念性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需要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而是为促使学生进行心智建构,适时、适度、适法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坐标轴上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对函数定义进行反思,并透过函数定义的文字,用已有的知识去构造对函数概念本质的自我理解。

  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它的各种思维方法不仅存在于数学之中,而且也存在于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中,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辩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思辨性知识适合“探究”方式学习。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中经验的知识如:无理数,复数、函数、公理化方法等,学生日常经验得不出这样的数学思想;象无理指数幂,为什么要使用弧度,线性规划求解等难以证明的知识,以及对数运算、向量运算,三角恒等变换这些主要是记忆的程序性知识不宜“探究”,学生适用“接受性”学习方式。这类似于语言的学习,方法是记单词,熟语法,多练习,而数学的学习也要多注意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数学中思辨性知识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质是指个人的理解力和领悟性,存于个人经验的体验中,又嵌入于实践活动,只能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体验去意会升华,对这种知识学生适用“探究”方式学习。

  个人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就内化为方法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牾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类型的知识,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主要是交流合作。教师和全班学生互动讨论,也是一种师生交流合作地学习。但数学是个人思考的学科,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独立思考,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的互动。那么教师怎样提问呢?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题,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提问。好的提问就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另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由于思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表面热闹的合作学习是形式上合作,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实效的。要提高合作学习实效,需要课堂内外合作结合,教师还必须正确面对合作中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平等还是独裁,是独立思考还是照抄别人等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把内容和要求交代清楚。《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如在《数学(必修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学习时,为了加强对斜率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思考《魔术师的地毯》问题,把想法在组内讨论,然后选出一人在课堂上交流思辩。这样有了课前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节省时间,又能深刻理解交流问题的实质,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喜欢数学。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通性通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聪明的人从结果开始”。通过对结果的反思,就能发现和纠正运算中失误之处,或对解题合理性进行检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作出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6

  在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在课外,小组成员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本人就合作教学自我反思。

  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实施有效的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通过教师的指导,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适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并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有时讨论中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多查找相关资料,多做思考和交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

  在进入教师的指导阶段时,要先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借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和帮助。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7

  根据学校安排最近给高三学生上了四节在线课,题目为“导数简单应用”。我课前主要看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第一轮复习材料,发现复习材料的问题要不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大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因此,我备课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各种材料,尤其是找到符合学生的题目。我找题目的原则由以下几点:一是难度符合学生学情。二是近几年高考真题或热点问题。第三点题目足够简练。该题目分四课时,第一课时为用导数求给定函数的单调区间。把这个内容设计成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于求函数导数运算不够熟练,因此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导数运算。二是通过基础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二课时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比起第一节课难度和广度及深度上有了一定的拓展。第三节课是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学生通过第一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第三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突破口。第四节课就是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有了前三节课的铺垫,第四节课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变得不那么困难了。

  上完每一节课之后我都会回访观看自己上的课,自己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几点有口误,然后重说纠正等。还有同事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会认真考虑和采纳。但是我无法做到也不愿意做的两点是尽可能多的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发过来的图片。我是这样理解的我面对的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不喜欢学数学高三生,所以我把互动和让他们自己做题的任务安排在课前。我上前一天都会把课件发到相应的群里让学生提前下载和预习。因为我知道我在课堂上因为教学环境所限不可能有实质性的互动,最多就是用几句夸学生,看看他们做题的过程。其实高三学生就是那种不愿意“出头”的阶段,他们更愿意默默地奋斗和努力,但很少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四节课我自己做好的几个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书写规范详细。在解题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的点,做完每一道有了解题步骤和主要思路的总结。

  高效的集体备课是我们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我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把课从头到尾试讲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在正式上课时不会有瑕疵。如果没有集体备课的试讲,后面肯定不会有稳定的发挥,因此在面对一个年级的1000个学生之时,我们应该有对知识的敬畏感,我们在面对的是这么胖大的学生群体,我的因为一个小失误可能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准备比赛课或者面对一个年级的`在线课,课前试讲显得非常重要。

  题目选择具有头尾呼应性,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对学生高考准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充分考虑了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还有注重培养新课标中提到的学生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及基本思想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前准备,上课,后面的评课和自己的认真反思当中,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提升自我的良机。

  通过四节线上教学活动,我进已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把每一个知识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正确传授给学生。必要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比较自由的空间和开放的思维空间中培养孩子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应该让他们学会应试技巧。这样他们在考试当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8

  摘 要:高中数学是检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等进行不断反思和创新,从而不断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就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反思,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学观念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个教学潮流特点,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去思考,通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二、教学方式反思

  教学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针对新的教育背景,将知识实现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去创新,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和学生进行思想讨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选取适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过程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所学习的不同内容,比如,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建模教学和学习方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必须要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形中提高我国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学习方式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很好的回答,教师可以结合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对学生的回答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进行思考,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改善学习现状,这样学生既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逐渐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周忠良。浅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xx(13):124-125.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写好教学反思。

  一、教育理念的反思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面积推导是从数方格开始的,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上花大量的时间,而不能只用演算或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只把推导出的结论──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一公式交给学生。因为大量的题目演算不能代替儿童的“切身体验”,用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学生通过大量演算,似乎是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但结果并非这样。我们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就能分出不同教学的高下:在一个用80×80厘米地砖铺就的大厅里,如何快速算出它的面积呢?有操作体验的学生马上想到数地砖的方法,而忽视操作教学的学生想到是只是要量出长和宽才能算出它的面积。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者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节时,先让学生做火车直行以及丢手绢游戏,让学生想象两个游戏的不同点,再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园里的玩具,像滑滑梯、小火车直行、摩天轮、旋转木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变化分类,把滑滑梯、火车直行分一类,通过观察直到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告诉学生这就是“平移”;把滑滑梯、摩天轮、旋转木马分为一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类物体都围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轴移动或作圆周运动,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

  在教学过程中,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所以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舒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每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能坚定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念;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同时也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了。

  四、教学结构的反思

  首先,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其次,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第三,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五、学生学法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与主导者。因此,教师要避免唱 “独角戏”,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

  六、学习过程的反思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思考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以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思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教师培养和发展趋势来看,实践与反思是未来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0

  上世纪末,世界课程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反思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迫切的需要、内在的召唤。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我们的下乡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不重视教学反思,有的老师不会反思,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这里我就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策略谈谈我的体会。

  教学反思可分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两种形式。其中个人反思可采用自省自学、自省自问、自省自诊来进行。集体反思可采用个案研讨、观摩分析、合作交流等形式。

  自省自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数学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就需要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研讨等多种途径自已学习。

  自省自问:自省自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等。

  自省自诊:自省自诊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诊断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找出适合本节课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个案研讨:在课堂教学个案例研讨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个案,然后对个案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合作交流:通过教师间充分的交流进行集体反思,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铁轨、斑马线、双杠等。在合作交流时有的教师提出,平行线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而学生在记忆时往往忽略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结合教室内的边线举出一些异面但不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同一平面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我这里仅举几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反思,以便能更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反思策略。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1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

  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孩子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2

初中数学新课程已实施了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这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教学中的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随着20xx年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一轮新的课改又要开始了。我知道,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不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3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反思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人有意识的考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它使人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的开展行动。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思维、结果等进行反思,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构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笔者就当前的反思性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以知识为位,存在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范例研讨、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而缺乏“质疑反思”环节,忽视了学生的反思、咀嚼和总结。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行为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片面,对定理、公式不能掌握。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活动。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杜威认为,反思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

  二是专心致志,

  三种态度确保人们的反思行为。数学现象具有抽象性,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容易产生困难,部分学生自制力差,缺乏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容易动摇信念。对发现的错误也不善于寻找原因,不能及时纠正,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数学反思性学生的几个阶段

  1、反省判断。学生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作出判断。如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解题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解题方案是否最佳。

  2、察觉问题。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内心充满怀疑、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确定对策。学生在搜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假设、探究,找出问题的根源,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4、实践验证。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策略方法,如果能够解决当前的困惑,说明检验成功,问题得以解决。如不能,则重新进入反思环节。

  5、总结提高。包括经验总结、方法提炼、优化探索,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

  三、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培养反思意识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创设富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迸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通过想象、质疑、猜测、讨论、验证、表达,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学生在反思的引导下看清问题的本质,掌握用正确的方法找出答案。

  2、强化引导,培养反思习惯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转化为是引导者,他的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体验到反思性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既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毫无目的去反思,又不可“包办”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3、反复实践,掌握反思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反思,给学生提供发现、探索、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构建知识的能力。解题后,学生需反思下列内容:题意理解是否正确?计算、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在思考过程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有没有其它解法?

  (2)反思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靠教师提示,还需学生去顿悟、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要反思: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前用过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找到什么样的规律?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4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确实是在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是在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1﹚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2﹚都用到了几何知识。﹙3﹚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4﹚都用到方程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对5个例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决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快。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则AB×AC﹦AE×AD,在证完题后,我启发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的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意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快。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反思09-25

数学教学的教学反思08-09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9-21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8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6

数学教学反思05-24

数学的教学反思07-31

《折扣》数学教学反思06-28

数学教学中的反思06-09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三、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遵循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第一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第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第三就是要多与同事交流因为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第四就是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2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在采取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意识,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扰寿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胜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晴境、为学生更深人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但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实现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课堂教学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学生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更谈不上探究、自学、讨论。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变成一听就懂,只会模仿例题来做,当时的效果看来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却是连当时认为简单的都不会了,个别会做的却是用当初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才能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经历动脑思考探讨的过程、没有动手练习巩固,就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人、全程参人。坚决废除“注人式”、“一言堂”,“满堂灌”。

  三、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隆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新教材具有可读性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并形成习惯,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消除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活动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是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调整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辩论奖;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同学之间互测互评。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也是教学评价的好方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就好比新生事物在开始会遇到阻力,但最终能战胜旧事物。我们必然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每一次学习和培训,都会有明显的收获,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与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3

  [摘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加强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是笔者今天和教育同仁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1.要求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

  2.指导学生如何反思。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①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②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目,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③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1.备课阶段的反思。备课要常备常新,不可照搬教案,也不可吃老本,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备课时要针对于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针对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反思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反思学生在接受新知会出现的情况。反思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反思过程,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下去。

  2.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还需补充哪些知识。教学方案是否设计合理,导入是否由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每个学生是否都积极地探索交流新问题,他们是否都适应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所学知识,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检测手段。学生是否在本节课中提出了个性化的主张,是否加深了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学生是否还着浓厚的兴趣开展学习探究,是否闪现了创新的火花。

  3.教学之后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梳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表现及教学成果的检测。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写出反思笔记,反思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是否体会、感悟,升华了所学知识。

  总之,只有学会教学反思,我们才会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只有把教学反思落到实处,教师才会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广,学生才会乐学,才会有所感悟,才会不断的成功。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4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而在具体学习中缺乏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事倍功半”的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一、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二、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三、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四、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

  六、要求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可以是数学作业本、考试试卷、课堂笔记、作业改错记录、考后分析表等汇编集,也可以是数学杂志、报纸及其它课外书籍等收集来的材料、记录等,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小结、数学学习日记等其它学习作品。学习档案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它,学生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学习的进步,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和促进自身的成熟。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可以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内容,并不断地改进它们,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而是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才能全面、准确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优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检验,自我发展。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5

  本文根据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围绕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内容、方法。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解题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所特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达到使自觉将这些基本原理运用到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这一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

  云南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一年有余。在课改实验中,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有各种思维的碰撞,穿插着同行间争辨的火花。而正是这些体念、碰撞与火花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聚焦于课堂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张奠宙教授,在透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实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数学本质,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是否形成数学能力。我们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取其精华,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并形成能力,不但需要教师讲解引导,而且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而不是游离于数学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和探究。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概念性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需要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而是为促使学生进行心智建构,适时、适度、适法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坐标轴上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对函数定义进行反思,并透过函数定义的文字,用已有的知识去构造对函数概念本质的自我理解。

  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它的各种思维方法不仅存在于数学之中,而且也存在于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中,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辩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思辨性知识适合“探究”方式学习。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中经验的知识如:无理数,复数、函数、公理化方法等,学生日常经验得不出这样的数学思想;象无理指数幂,为什么要使用弧度,线性规划求解等难以证明的知识,以及对数运算、向量运算,三角恒等变换这些主要是记忆的程序性知识不宜“探究”,学生适用“接受性”学习方式。这类似于语言的学习,方法是记单词,熟语法,多练习,而数学的学习也要多注意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数学中思辨性知识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质是指个人的理解力和领悟性,存于个人经验的体验中,又嵌入于实践活动,只能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体验去意会升华,对这种知识学生适用“探究”方式学习。

  个人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就内化为方法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牾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类型的知识,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主要是交流合作。教师和全班学生互动讨论,也是一种师生交流合作地学习。但数学是个人思考的学科,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独立思考,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的互动。那么教师怎样提问呢?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题,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提问。好的提问就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另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由于思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表面热闹的合作学习是形式上合作,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实效的。要提高合作学习实效,需要课堂内外合作结合,教师还必须正确面对合作中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平等还是独裁,是独立思考还是照抄别人等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把内容和要求交代清楚。《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如在《数学(必修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学习时,为了加强对斜率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思考《魔术师的地毯》问题,把想法在组内讨论,然后选出一人在课堂上交流思辩。这样有了课前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节省时间,又能深刻理解交流问题的实质,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喜欢数学。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通性通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聪明的人从结果开始”。通过对结果的反思,就能发现和纠正运算中失误之处,或对解题合理性进行检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作出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6

  在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尽其才,在课外,小组成员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本人就合作教学自我反思。

  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实施有效的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通过教师的指导,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适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并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有时讨论中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多查找相关资料,多做思考和交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

  在进入教师的指导阶段时,要先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借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和帮助。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7

  根据学校安排最近给高三学生上了四节在线课,题目为“导数简单应用”。我课前主要看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第一轮复习材料,发现复习材料的问题要不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大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因此,我备课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各种材料,尤其是找到符合学生的题目。我找题目的原则由以下几点:一是难度符合学生学情。二是近几年高考真题或热点问题。第三点题目足够简练。该题目分四课时,第一课时为用导数求给定函数的单调区间。把这个内容设计成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于求函数导数运算不够熟练,因此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导数运算。二是通过基础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二课时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比起第一节课难度和广度及深度上有了一定的拓展。第三节课是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学生通过第一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第三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突破口。第四节课就是用导数求函数最值,有了前三节课的铺垫,第四节课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变得不那么困难了。

  上完每一节课之后我都会回访观看自己上的课,自己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几点有口误,然后重说纠正等。还有同事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会认真考虑和采纳。但是我无法做到也不愿意做的两点是尽可能多的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发过来的图片。我是这样理解的我面对的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不喜欢学数学高三生,所以我把互动和让他们自己做题的任务安排在课前。我上前一天都会把课件发到相应的群里让学生提前下载和预习。因为我知道我在课堂上因为教学环境所限不可能有实质性的互动,最多就是用几句夸学生,看看他们做题的过程。其实高三学生就是那种不愿意“出头”的阶段,他们更愿意默默地奋斗和努力,但很少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四节课我自己做好的几个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书写规范详细。在解题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的点,做完每一道有了解题步骤和主要思路的总结。

  高效的集体备课是我们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我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把课从头到尾试讲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在正式上课时不会有瑕疵。如果没有集体备课的试讲,后面肯定不会有稳定的发挥,因此在面对一个年级的1000个学生之时,我们应该有对知识的敬畏感,我们在面对的是这么胖大的学生群体,我的因为一个小失误可能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准备比赛课或者面对一个年级的`在线课,课前试讲显得非常重要。

  题目选择具有头尾呼应性,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对学生高考准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充分考虑了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还有注重培养新课标中提到的学生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及基本思想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前准备,上课,后面的评课和自己的认真反思当中,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提升自我的良机。

  通过四节线上教学活动,我进已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把每一个知识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正确传授给学生。必要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比较自由的空间和开放的思维空间中培养孩子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应该让他们学会应试技巧。这样他们在考试当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8

  摘 要:高中数学是检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等进行不断反思和创新,从而不断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就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反思,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学观念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个教学潮流特点,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去思考,通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二、教学方式反思

  教学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针对新的教育背景,将知识实现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去创新,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和学生进行思想讨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选取适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过程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所学习的不同内容,比如,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建模教学和学习方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必须要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形中提高我国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学习方式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很好的回答,教师可以结合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对学生的回答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进行思考,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改善学习现状,这样学生既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逐渐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周忠良。浅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xx(13):124-125.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写好教学反思。

  一、教育理念的反思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面积推导是从数方格开始的,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上花大量的时间,而不能只用演算或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只把推导出的结论──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一公式交给学生。因为大量的题目演算不能代替儿童的“切身体验”,用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学生通过大量演算,似乎是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但结果并非这样。我们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就能分出不同教学的高下:在一个用80×80厘米地砖铺就的大厅里,如何快速算出它的面积呢?有操作体验的学生马上想到数地砖的方法,而忽视操作教学的学生想到是只是要量出长和宽才能算出它的面积。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者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节时,先让学生做火车直行以及丢手绢游戏,让学生想象两个游戏的不同点,再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园里的玩具,像滑滑梯、小火车直行、摩天轮、旋转木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变化分类,把滑滑梯、火车直行分一类,通过观察直到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告诉学生这就是“平移”;把滑滑梯、摩天轮、旋转木马分为一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类物体都围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轴移动或作圆周运动,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

  在教学过程中,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所以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舒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每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能坚定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信念;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等。同时也思考一下,在课堂上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了。

  四、教学结构的反思

  首先,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其次,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第三,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五、学生学法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与主导者。因此,教师要避免唱 “独角戏”,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

  六、学习过程的反思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思考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以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思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教师培养和发展趋势来看,实践与反思是未来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0

  上世纪末,世界课程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反思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迫切的需要、内在的召唤。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我们的下乡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不重视教学反思,有的老师不会反思,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这里我就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策略谈谈我的体会。

  教学反思可分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两种形式。其中个人反思可采用自省自学、自省自问、自省自诊来进行。集体反思可采用个案研讨、观摩分析、合作交流等形式。

  自省自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反思也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加强理论学习是数学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就需要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培训、听讲座、学术研讨等多种途径自已学习。

  自省自问:自省自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等。

  自省自诊:自省自诊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诊断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找出适合本节课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个案研讨:在课堂教学个案例研讨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个案,然后对个案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合作交流:通过教师间充分的交流进行集体反思,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铁轨、斑马线、双杠等。在合作交流时有的教师提出,平行线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而学生在记忆时往往忽略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结合教室内的边线举出一些异面但不相交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同一平面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我这里仅举几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反思,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反思,以便能更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反思策略。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1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

  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孩子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2

初中数学新课程已实施了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这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教学中的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随着20xx年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一轮新的课改又要开始了。我知道,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不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3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反思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人有意识的考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它使人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的开展行动。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思维、结果等进行反思,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构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笔者就当前的反思性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以知识为位,存在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范例研讨、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而缺乏“质疑反思”环节,忽视了学生的反思、咀嚼和总结。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行为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片面,对定理、公式不能掌握。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活动。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杜威认为,反思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

  二是专心致志,

  三种态度确保人们的反思行为。数学现象具有抽象性,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容易产生困难,部分学生自制力差,缺乏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容易动摇信念。对发现的错误也不善于寻找原因,不能及时纠正,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数学反思性学生的几个阶段

  1、反省判断。学生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作出判断。如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解题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确,解题方案是否最佳。

  2、察觉问题。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内心充满怀疑、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确定对策。学生在搜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假设、探究,找出问题的根源,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4、实践验证。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策略方法,如果能够解决当前的困惑,说明检验成功,问题得以解决。如不能,则重新进入反思环节。

  5、总结提高。包括经验总结、方法提炼、优化探索,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

  三、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培养反思意识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创设富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迸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通过想象、质疑、猜测、讨论、验证、表达,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学生在反思的引导下看清问题的本质,掌握用正确的方法找出答案。

  2、强化引导,培养反思习惯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转化为是引导者,他的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体验到反思性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既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毫无目的去反思,又不可“包办”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3、反复实践,掌握反思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反思,给学生提供发现、探索、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构建知识的能力。解题后,学生需反思下列内容:题意理解是否正确?计算、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在思考过程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有没有其它解法?

  (2)反思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靠教师提示,还需学生去顿悟、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要反思: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前用过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找到什么样的规律?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4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确实是在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确实是在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1﹚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2﹚都用到了几何知识。﹙3﹚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4﹚都用到方程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对5个例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决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快。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则AB×AC﹦AE×AD,在证完题后,我启发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外接圆的直径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的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意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通过对“三角形两边积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第三边上的高的积”的反思,学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快。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这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