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4 12:32: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这让我们不难想到,学生不也经常在交流中出现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启发时闪现创新的火花吗?因此在探索36+35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那么是不是只有学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事实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课堂上,我曾经“真正”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想一种方法后,我开始让小组交流,可是我们的学生更喜欢向老师汇报,更多的时间便由每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课上气氛活跃,争取发言的小手此起彼伏。我还是第一次上了这么受学生欢迎的课。作为一位教师我当时的兴奋不言而喻。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在学生的不同中,也存在着共同之处,认识到每个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不容忽视。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永远进步。所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哪种方法适合做哪种类型的题。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

  如果是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注重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得出计算的方法,而不是由老师总结得出。另外,加强竖式的演算,完全是学生自己批改,由学生指出错误,让学生做个“小老师”,让学生体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更喜爱数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33页上的内容。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图。小胖跟妈妈去玩具商店买玩具,小胖想买足球和飞机。接着(题2)介绍三种算法。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整节课。特别是在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这一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

  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

  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

  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探索的学习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显现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在探索不同的算法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加强操作与讨论。优生明白理解,但中差生不一定明白,听懂,如果让学生将每种算法再用学具操作一下,或小组充分讨论,那么效果可能更佳。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3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本堂课的一个特点,是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师用旅游的情境引出多位数的加法,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出示里程图,形象地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还注意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全班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个部分。我个人认为本课在使计算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进行交流等方面都作了努力。

  当然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面还不够广,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其重点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当作十。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来理解其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留给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分析、畅所欲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发言。

  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许多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课堂生成资源运用的不灵活。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时,不能很好的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入到新课中。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不熟练,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摆小棒过程中,有极个别小组出现了用小棒摆出数字造型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改进之处。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创设适合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因此,我创设两位小朋友买玩具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交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练习题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不足与改进: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时的实际教学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本节课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不太到位,应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说的不到位的应教师给予补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算方法。

  三、学生不善于利用估算来对口算结果进行检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主要在口算进位加法时,会将个位向十位的进一忘记加,是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如果引导学生将估计与精算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重视精算,忽略估算。学生总是习惯以精算结果去解题。只有当题目提出明确要求要“估一估”时,学生才会以估算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欠缺的是估算意识,一种能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6

  在上周上完这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之后,数学组进行了教研活动,让我也有机会听到各位老师对我这节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结合老师们的评价,我又一次对这节课在设计上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思考,针对学生在学习进位加法上存在的困难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完整讲解算法。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释算理上,解释“个位满十要怎么办?”怎么出现进位的‘1’的?”对于这些问题,我通过摆小棒来解决突破。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班级里的部分学困生,搞明白了个位上怎么算,但是进了位之后,怎么算就很模糊了。于是就有学生在作业里反应出一个现象,个位满十只管进位,小“1”也大大方方地写在横线上,但进位之后的十位加法,依旧如不进位加法一样算。并不把这个“1”当一回事儿。再问她,这个“1”怎么不算啊?他(她)也是一脸的茫然。

  分析原因:学生明白了个位满十要进位,但怎么进位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主要因为我在教学中也是一句话带过。没有在新授的'最后,概括地、完整地讲述计算的过程,也没有引导学生来说一说。可能对算理讲得比较多而忽视了算法。张老师提到的建议颇有几分道理。算理固然要讲,但讲了也不一定学生们都懂,因为学生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算法一定要讲透,先学会怎么算,等学生的知识水平成长到一定程度,他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算理。注重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了算法的重要性。

  二、练习中的连续进位的问题设置合适吗?

  在专项练习中,有一道4555的连续进位题,当初在备课时,也考虑了一番,是否将此题列入本节课的练习中。因为连续进位超出了本节课的知识范围,但在书本的课后练习里又有涉及。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在教研活动之后,我认真回想了当初课堂上的情况,学生在连续进位的时候,不知道十位和百位上的数要怎么填,甚至出现了550或10100等情况。而我给出的只有口头上的解释,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下,我开始讲解下一题。显然,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是有困难的。学生掌握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但是学生在遇到十位也满十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事后我考虑再三,认为这题不放在练习里,放在第二节课上,而且可以借助小棒、正方体或是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这样,学生的理解可以更透彻,掌握可以更扎实。

  三、比较的方法不仅仅在利用“<”和“>”

  在解决“带50元钱够吗?”的问题时,我直接想到的是拿算出来的56与50比较,因为56>50,所以不够。老师评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比较两数的大小,不仅仅只能用直接比较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减法,再比如以后学习分数的性质之后利用的除法等等。而我的教学就将我思维的局限性固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7

  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第一次学写竖式,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洁,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而不是先从各位算起。二是在判断竖式对不对一题中,部分同学无法说出错的原因,说明他们还是对于算理没有理解透彻,在练习中还要强调。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7抄成72,把加号抄成减号;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这和学生平时的`习惯有关,在平时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各种数学习惯的培养。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可能一学就会,一会就不出错,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强调,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且,要注重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8

  执教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感觉以下方面做得好。一、能把数学知识置于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从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课上我充分利用教材的“乘车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帮忙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而爱上数学。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如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给大家讲一讲算法,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之后让学生举出这样的加法算式,并且用今天学的知识进行计算。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习题设计有层次。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创新练习和思维训练三种练习,既能让一般学生吃饱,也能让优等生吃好。

  课没有完美无缺的,本节课也不例外,自认为有以下不足:

  1、学具准备不充分。如果让学生准备小棒,先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再引入笔算,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

  2、复习铺垫环节设计的内容有点多,导致后面的思维训练题没有完成。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加强。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等。

  执教了本课后,使我认识到,计算教学应做到:

  一、将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笔算的必要性,并且掌握笔算方法。

  二、重视算理教学。掌握计算方法很重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同样重要,算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就要借助具体实物如摆小棒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设计多样化练习,使笔算达到熟练程度。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9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为此,我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3+21前,有意复习口算43+20,让学生在43+21与43+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3+21中。

  但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与设计预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本堂课的原意是让学生在已经能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但教学下来,学生似乎对这一新方法并不感兴趣,仍然执著地使用笔算这一方法,哪怕我在课前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新方法上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或许笔算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大家已习惯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本节课在体现算法多样的同时,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但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算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算”,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以为学生凭一已之力很难达到算法的多样化,显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看来,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材隐含的理念:(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购物”来引发计算的需要和重要性;(2)渗透“估算初步”;(3)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一方面验证估算有误差,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自了解口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口算能力等。教学目标包括

  1、用已有的口算能力,探究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经历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较易分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欢的材料,努力创设动态的、有活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场境,如模拟商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环节的设计,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第二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第三环节:深化探究、整合优化算法。此环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观察、描述伙伴的算法。在学生经历“手、脑、口”的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去静静地观察伙伴的算法多样化,它能使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深刻的锻炼。第二层次:整合拓展。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2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以“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准备去鸟岛乘船”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现实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算法,在多种口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我班学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掌握得较好,90%的学生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难题,能通过自已的努力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即使最差的'学生也会用想竖式的方法来进行口算。为此我设想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交流完善——多项训练 巩固提高”的程序开展教学。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使学生体验运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2——93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迁移、转化”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适合自已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学过程:

  课前热身: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随便选几题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9+16 24+70 90-40 56+5 77-4 57+9 53+20 30+70

  64-40 82-8 98-9 25+9 79-70 9+60 44+5 47+20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我们一起欣赏春天吧!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正是春游的好时间。瞧,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正准备乘船去鸟岛玩呢!(出示课件)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一条船限乘68人。

  师:一个班坐一条船太浪费,他们准备每两个班合坐一条船,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师相机板书)

  生1: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这是一种乘船方案,还有吗?

  生2: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2)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3:二(1)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2)和二(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我们在设计乘船方案时按顺序依次考虑二(1)班和哪个班合乘,再把剩下的两个班合乘,这样比较有序,不会遗漏。

  二、 自主探究 交流完善

  师:怎样才能知道每两个班能不能合能一条船呢?

  生:先把这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再与68比。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种乘船方案。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条船吗?怎样列式?

  生:23+31(生说师板书)

  师:你会口算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找到口算方法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已的方法。(学生活动,教师了解)

  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谁来说说你的口算过程?(生交流师板书,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

  生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生2:先算23+30=53,再算53+1=54。

  生3:先算31+20=51,再算51+3=54。

  师:真是人多智慧广呀!同一道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口算方法,比较一下,这么多方法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生:都是先把其中的一个数或两个数折分变成以前学过的算式口算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当遇到不会的问题时能主动想办法把新问题变成已会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方法,希望你们多多应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哪一种方法简便一些呢?

  生:第二种,因为只用了两步。

  师:为什么第二种和第三种只用了两步?

  生:因为只分了一个数。

  师:像这样的两位数口算通常采用分一个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看一看,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能。

  师:谁来口答?(生说师板书)

  师: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吗?怎样列式?

  生:32+39(板书)

  师:能口算吗?谁来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1:先算32+30=62,再算62+9=71。

  生2:先算39+30=69,再算69+2=71。

  师:看来计算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呀,都是先分后算。这两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超过了71人。

  师:看来这种乘船方案不合适,请同学们再看看剩下的方案可行吗?(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解决,然后交流)

  师:我们猜想了这么多乘船方案,回过头来看一下,你认为怎样乘船最合理呢?

  生:二(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3)同乘一条。

  师:其实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一种简单的思考方法,谁发现了?

  生:最少的和最多的放在一起。二(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3)同乘一条最合适。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玩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新本领?是怎么学会的?(揭示课题)

  生: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还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他们邀请大家一起去欣赏鸟岛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

  三、多项训练 巩固提高

  1、摘苹果

  2、连一连。

  3、看图提问并解答。

  四、作业:

  1、看题直接写得数(限时3分钟)。

  53+36 37+54 67-15 34-26 32+46 15+65

  74-16 83-68 34+56 100-79 46-24 90-45

  2、填( )。

  17+45=( ) 48-29=( )

  96-78=( ) 19+76=( )

  ( )+58=84 70-( )=38

  ( )-53=38 63-( )=2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笔算加法,难点是算法多样化。针对这种情况我知道了强调算理很有必要,为本节课笔算奠定了基础。

  我先用课件出示教材创设情境如下: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人数分别是36、30、35、34人,如果一辆大客车限坐70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因为教材主题图是一个开放性的情境,由此情境学生将面对进位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但当我提出: 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问题,有学生提出的一、二班合乘,有的学生提出三、四班合乘,还有提到了二(1)班和二(4)班合乘,二(2)班和二(3)班合乘等学生都能够口算结果。于是我就以一、二班合乘为例让学生用笔算。因为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但我没有让学生想想可以吗?在讲完例1后,学生学会了列竖式的方法,也注意了一些事项。为了增强学生的活动性,操作性,可以叫学生在课堂练习,然后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坐。或者把一些学生错误,做错的地方收集起来,到讲台上投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4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2个教学例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节课之后,要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本节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规范课堂常规,做好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课堂常规培养,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上课要做到五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共同做到规范课堂学习。

  2、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低年级学生注重表现自己,他们在老师提问题的同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这样做以后,往往回答的结果答非所问。所以,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再仔细思考,最后再回答。与我初带这个年级相比,学生们在倾听方面已经进步不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我组织学生摆小棒,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但是,在摆小棒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懂得合作。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带来小棒,在活动时便没有学具可供操作。我一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帮助。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不懂得分享与合作。

  2、摆小棒之前没有明确活动目的,有些同学没有听清摆小棒要探究的活动内容,摆小棒变成了玩小棒。鉴于这种情况,要注意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还要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二是整堂课的时间划分不合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没有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做好教学内容安排,设计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5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口算和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对进位口算和不进位笔算掌握较好,。在新授课时心里上就放松了,课后就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度不理想和预设效果有所偏差。总体上我认为在本节课上存在以下不足:

  1、板书不及时。课中在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时,学生说了很多,但都是比较零散的。这时我没有及时归纳并板书:“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造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不系统化,学生容易忘记。

  2、比较计算顺序时,我空讲了。在讲这部分知识时,我看到有些同学是从十位算起的,所以为了突出从个位算起,我没有拿出具体例子来讲也就是说没有拿出那个同学的作业本,其他同学没看到,他们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没记牢。在后面的巩固作业中,还有部分同学出现类似的错误。

  3、关注学生面不够。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总有一个通病: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在教学中我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我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予以满足,所以在整节课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大的缺憾。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允许个性的存在,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应俯下身来和孩子一起感悟、学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是以参观博物馆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情趣与生命力。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的实际情景,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改变了枯燥的数字计算,创设了“我是小医生”、“我最棒、我能全做对”的闯关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帮助解决了乘车问题,使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在引导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在尝试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学生完全能独立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例1时就要强调从个位加起。由于这个讨论进行的太晚,导致有些学困生接受新知太慢。

  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教材的编排,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4-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04-14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02-1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3-01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5篇02-23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5篇)02-23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5篇02-10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教案09-0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