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长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船长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船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船长教学反思1
苏教版第十一册《船长》中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说说你认识的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危险,沉着镇定;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船长!
生:老师,我觉得哈尔威船长好像还……还有点傻。哈尔威船长应该会游泳吧,他何必去死呢?
生:对,我真不明白,哈尔威船长完全有机会逃生,可以活下来,可他为什么要随船徐徐沉入大海呢?
师:你们的看法的确与众不同。同学们,想一想,船长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吗?
(学生自由争论)
师:好,大家就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来辩一辩。正方的观点是:船长能生存;反方的观点是:船长只能牺牲。大家自由组合,作好准备。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这么沉着镇定,指挥救援,他应该有自救的办法。怎么会不救自己呢?
反方:我方认为,哈尔威船长根本没想到自己。他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实际上,船上共有61人,他完全把自己给忘了。在生死关头,他想到的只是乘客和其他船员,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正方:从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怕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中的“徐徐”可见船长有逃生的时间,他是能自救的!
反方:请正方同学再思考思考,我方觉得这“徐徐”不是指时间长,而是表达人们对这位舍己救人的伟大船长的敬佩之心,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悲痛之感。
正方:请反方同学注意,船长这么机智能干,他难道不懂如果不尝试,连生的希望也没有吗?再说即使船沉了,他也可以游离沉船,获得自救呀!
反方:不!请正方同学仔细看书,难道时间允许吗?20分钟内,在船长井然有序地指挥下救出了船上所有的乘客和其他船员。书上说:“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这意味着哈尔威船长没有时间自救了!文中写道:“船头先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当船沉没时,船长已没时间游离沉船,加之沉船时产生的巨大漩涡会在瞬间把他吸入海底。
师:辩论太精彩了!“真理越辩越明”,文章的'主题越辩越清。哈尔威船长那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高大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大家在辩论中充满了智慧,想一想,你是怎样来辩驳对方的呢?
生:我根据当时的情境,大胆想象,大胆推测。如猜测沉船时会产生巨大的的漩涡,因为电影中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就是这样。
生:我是注意联系了上下文,从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从船长的种种表现来认识他的伟大之处。
生:我抓住文章的词句细细揣摩,特别是主人公的动作和语言。
师:大家讲得太好了。你们今天辩论时运用的思维策略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希望大家今后能自觉地运用。
反思:
上述片段中,教师尊重个性,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独特的见解与富有个性的语言实为思维和灵智的完美结合。个性因语言而彰显淋漓,语言因个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文字组合,而变成一个个跃动着的生命音符。教师的随性引导,将学生带入了细致阅读、深度触摸文本的境界,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涨至空前,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感悟,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引发深层的思考,智慧之火不断碰撞,在思辨之中对生命的理解也逐渐清晰,趋于理性,使船长哈尔威舍已救人、忠于职守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得以自然、有效的显现。
船长教学反思2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文章情节感人,文字隽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教学中以“感”和“悟”为宗旨,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
一、感悟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讲读课文中,结合本课的特点,播放当时紧张的录音对话,船长沉船时的悲壮的一幕通过老师的表情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作了很好的音乐渲染,让学生从内心激发起情感,让他们很快地投入到课文的文本中。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做一回小船长,又是为他们创设自主参与阅读的实践,体验语文文字的意境。
二、主体探究,培养能力
教学中,教师舍得留出时间,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的阅读策略,通过小小组里自由读读船长与奥克勒大副等人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深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勇敢镇定、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三、读写结合,发展语言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着手,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重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开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找出船长的四次命令,体会场面的紧张、混乱,对船长的镇定等品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以四次命令为线索,以“简短有力的对话”为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感悟——朗读,深刻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同时精心选择读的方式和方法,在多种方法的交替中提高阅读水平。最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采用船长的心里所想与得救的人们对船长的感激的话语互动,更加凸显出船长的高大形象。读写结合,很好的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船长教学反思3
《船长》这篇文章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沒的時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船脱险,自已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哈尔威船長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认识哈尔威船長这个人物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中我以“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为主线贯穿课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通过两段对话的感悟、理解、朗读,了解船長的忠于职守,他的做人之道,了解他的.英雄行为。
课堂中由面到点,展幵讨论。如文中有一名话“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幵枪打死他!”那么船長会幵枪吗?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看法:会!不会!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感受其人格魅力。
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内容上挖的不深,没有抓住关键点,挖掘内涵,挖掘人物的人性美,如文中船长问“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教学时,对于这段话我是一笔帶过的,其实其中大有文章可作,为什么说20分钟够了?20分钟之内,要将60名乘客转移,要做多少事?20分钟对于救人来说宽裕吗?可是船長说“20分钟够了”,正体现出他的沉着、冷静。看来教材还是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新课标强调课堂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在想如果教学中抓住“临危不乱”这个词组织学习,从那儿看出危险?乱又表现在那儿?船长又是怎样“临危不乱”的?通过船长动作、语言、感悟体会其品质。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牵引明显。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抓住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效果会更好。
船长教学反思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课《船长》,是法国浪漫主义大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他的“诺曼底”号被 “玛丽”号巨轮撞开一个大口子,情况万分危急之际指挥全船人展开自救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事。文章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内,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么长的课文学透呢?
我引领学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对话”、“三个场景”、“一个中心”去学习这篇课文,感觉效果不错,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已让学生充分去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并对课文内容比较了解,还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这些要点。第二课时,我就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展开引领学习。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给忘了。)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时,从他的命令中还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作则、临危不乱的可贵品质和帮助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主人公的特点跃然纸上。
2.“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是一道威严的命令,一方面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同情、保护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时那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之下,发出这样的一道命令,既震慑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动了绝大多数的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位指挥有方的优秀船长。
3.“快救克莱芒!”(克莱芒是个见习水手,他还不过是个孩子。)这道命令不仅折射出哈尔威船长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时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应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句话。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动作再快点!”正是哈尔威船长关心每一个人的体现,是他在与死神抢时间抢速度。
二、“一段对话”
通过多元朗读,同学们感受到了船长的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细致入微、坚决果敢、指挥有方,这是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更是一段传神的对话。
三、“三个场景”
1.课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写的船上混乱不堪的场景。这一场景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船上形势之危急,灾难之严重。另一方面,船上人们争相逃命的情景也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2.课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场景的描写。他沉着镇定地指挥着全船人展开自救工作。以身作则,领导者全体船员帮助乘客脱险。还有力地控制着整个船上的局面。危难之际,忙而不乱。这真是一位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船长!
3.课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场景的描写。这一场景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同时,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哈尔威船长那种视“诺曼底”号为自己的生命,誓与轮船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这真是一位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船长!
四、“一个中心”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一生,给文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又一次”说明有许多次,可见,每当危险来临之时,哈尔威船长都是这么做的。“英雄的权利”不是为自己名垂千古的权利,更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权利,而是每当危险、灾难来临之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权利。哈尔威船长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老师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也能把文章学透、学好。
船长教学反思5
“哈尔威船长的一生都要求自己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课文学到这里,教室里静悄悄的,船长的英雄行为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
在学生想象写话时,周炳说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不能离开自己的船,这是船长的职守……”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哈尔威完全有机会逃生,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作为船长,他必须选择死亡。“人在船在,船亡人亡”,哈尔威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船长的尊严,教材之所以用《船长》为题,而不用《“诺曼底号”遇难记》为题,我想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所以,当每一次海难,我们就会目睹一个船长的尊严,目睹船长这个职业的尊严。在海难面前,几乎每一个船长都会选择与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这样做了,“诺曼底”号的哈尔威又一次这样做了。 哈尔威成为了英雄,他成为英雄其实很简单,只是“运用了他船长的权利”。作为船长,哈尔威必须选择死亡。那么,到底是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呢?我想,应该在那么几个字眼上: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在利益面前,特别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我们的社会,最需要弘扬的应该是这样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在这篇课文挖掘与学习的东西。
船长教学反思6
这次教学研究课,在众多的课文中我选择了《船长》这一课。什么原因呢?因为读完课文,我就被船长忠于职守、舍已为人的英雄行为给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长正目光凝然、注视前方,脸上是那么安详平和。试问天下苍生,有谁,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与宁静;能面对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舍生取义?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讲,是望尘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联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与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是轮船沉没,也是众人争相逃命,也是船长下令紧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责任在船长,因为是他的错误决策才造成了这一惨剧。而我们的哈尔威船长,自始至终,都是那么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样的好课文,怎能不精心引导学生去细细阅读、细细品味,学会做人?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深入文本,与我一样有着深切的阅读感受与体悟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呢?我是这样思考和实施的:
一、深入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课文是英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我有三点想法:其一,既是小说,就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知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其二,文章最后说: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对后人的期盼。如何让学生认识英雄的本质,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教学的难点。其三,怎样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偏废工具性,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是我在教学前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二、好文章要多读,在读中感悟。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好文章应让学生走一个来回,要让学生读出味来。在学习第一次命令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三读。这三读各有目的各有侧重,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在读中品文,在读中感悟。一读理解“吼”,为什么吼?怎样吼?二读品句,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出哈尔威是位怎样的船长?三读传情,把自己对船长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导在学生需要处。
在文中船长下达了四次命令。相对而言,第一次和第二次比较重要。尤其是第二次命令,更为重要。因为第二次命令才使原来乱得不可开交的局面变得井然有序。因此,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转变的原因上。第二次命令是船长与机械师、大副对话中的一句,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悟出其中的深意。首先我让学生找出了第二次命令,指名让学生朗读,由此发问:船长为什么要下达这个命令?学生在片刻的思考之后,联系上文得出了这样的原因:原来第一次命令没有收效,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我又抓住“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想象当时乱的程度,读出乱的场面。此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阻碍,我及时出示了一段声音,让学生通过倾听来感受当时极度混乱的场面。有的说:“我听到了女人的尖叫声,也许有女人被男人压在地上了。”也有的说:“我还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可能是和母亲挤散了。”还有的说:“我还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明大家都在拼命地挤,现场已经不能控制了。”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并加以归结:的确,现在的船上已是一片混乱,大家拼命地想逃生,乱得不可收拾。照这样乱下去,结果会怎样?学生一致说会船毁人亡。我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是啊,现场如此混乱,船长不得不下达第二道命令。请你再读读第二道命令,说说船长究竟会不会开枪?”学生豪不犹豫地齐声回答:“不会。”“为什么呢?”我立刻追问。学生说:“因为前面写道船长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救人是船长的职责,他是不会让一个船员死亡的。他这么做只是吓唬一下男人们,让他们不要乱来。”我对他的发言表示赞同,又追加了一句:“如果真的有人要抢在前面呢?”学生一时语塞,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说:“我认为如果有人真的敢走在女人前面,船长会开枪打死他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乘客的安全。这样后面的男人才不会拥挤。”不一会儿,又有学生发言了,他说:“我觉得船长还是不会打死人的。他可能会向天空鸣枪,以此警示男人们。”我立刻竖起了大拇指,大大地表扬了他:“你是一个真正的船长!船长是不会经易打死任何一个人,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在讨论中,船长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光辉起来,学生也由此认识了一位始终忠于职守、心地善良的船长。感悟到此,也还是不够的。我又继续引导学生分角色阅读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让学生通过阅读从对话中获取信息,有的说了解到船上炉子被海水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说明船保不住了,一定要沉了。有的说知道了离沉船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还有的说知道男人不能走在女人前面,否则会被打死。可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学生没有感悟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正是教师引导的好时机。我马上进行提示:“看来大家都没有注意这个词——够了。再读读,透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再读这个词,果然,一只只小手又举了起来。说:“我知道了船长对二十分钟内救出六十名乘客与船员很有信心,很有把握。”我马上肯定,再一次追问:“要想在二十分钟内获救的前提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必须听从船长的指挥,有条不紊地撤离。”学生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我还是不满足,又继续引导:“想一想,船长这话表面上是说给机械师和大副听的,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学生都说是乘客,并很快从文中找到了依据。学习到此,我才适时总结:“是啊!只有让乘客们完全明白目前的处境,明白自己必须按船长的话去做才有可能获救,他们才不会慌乱,船上混乱的局面也才能得到控制。否则光有一把枪,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说,与其说船长是在向机械师了解情况,是在给大副下达命令,不如说是在稳定全体乘客的情绪,安定人心。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的船长啊!”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对话,自然就读得到位,读出味来了。
船长教学反思7
教学本文已经多次,这次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船长为什么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老实说,每次教这课,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没有同学质疑,我也就不想深究,怕学生会觉得哈尔威牺牲没啥必要。但这次不同,有学生问:船长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入大海?我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如果我们从课文文字上来看,20分钟逃生的时间够了,而且船上其他船员都与乘客一起安全撤离了,按说船长也完全可以撤退。此时的我,真有些担心,怕讲不好会影响学生对于雨果笔下的这位英雄船长给他们留下的`高大形象。但是事实是:article/我们真不能小看了我们的学生,绳伟同学很快举手:“我想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我想从这艘船诞生起,船长就和它在一起。在船长心里,它是战友,是亲兄弟。所以他才会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宋思雯说:“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表现他忠职守。”学生的回答真精彩!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要我们老师、家长越俎代庖的。他们脑子灵活,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比我们快,好记性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能再用老眼光来审视学生,因为今天的小学生真的不容“小看”。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的眼光,依据现代的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开辟新的教育捷径,少走弯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船长教学反思8
《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尤其是他的语言和行为,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了船长组织自救工作的经过。船长下达了四次命令。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和第二次命令。在学习第一次命令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三读。这三读各有目的各有侧重,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在读中品文,在读中感悟。一读理解“吼”,为什么吼?怎样吼?二读品句,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出哈尔威是位怎样的`船长?三读传情,把自己对船长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第二次命令是船长与机械师、大副对话中的一句,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理解。首先我让学生找出了第二次命令,指名朗读,由此发问:“船长为什么要下达这个命令?”学生在片刻的思考之后,联系上文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原来第一次命令没有收效,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我又抓住“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想象当时乱的程度,读出乱的场面,但不是齐读,各自按自己的理解读,不求齐,只求乱。再读读第二道命令,说说船长究竟会不会开枪?学生毫不犹豫地齐声回答:“不会。”“为什么呢?”我立刻追问。学生说:“因为前面写道船长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救人是船长的职责,他是不会让一个船员死亡的。他这么做只是吓唬一下男人们。”我追问:“如果真的有人要抢在前面呢?”有学生说:“我认为如果有人真的敢走在女人前面,船长也可能会开枪打死他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乘客的安全。这样后面的男人才不会拥挤。”不一会儿,又有学生发言了,他说:“我觉得船长还是不会这样做的。这样的命令起的是威慑作用,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船长。”另外抓住“20分钟”,让学生知道这实际上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享有了知情权,就不会为逃生而拼命拥挤,只要有序撤离,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通过朗读、讨论,船长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起来,学生也由此认识了一位始终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船长。感悟到此,也还是不够的。我又继续引导学生分角色阅读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情况危急,语速应急促;命令是威严的,语调应凝重有力;讨论是点睛之笔,应读得稍慢、庄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对话,自然就读得到位,读出味来了。船长在这一过程中的“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就光彩照人了,
随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十五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回味船长在组织自救过程中的“指挥”、“控制”、“领导”,对哈尔威船长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了。
船长教学反思9
昨天,采用了《船长》的集体教案上了一堂公开课,反响很不错,自己也感到有些汗颜,因为在大家进行讨论的时候,没有及时参加,课件还是向赵军老师借用来的。坐享其成,还自我安慰“窃书不是偷也”。为弥补自己的懒惰之举,特将自己教学之后的感想略谈一二,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首先,该教案条理非常清晰,抓住四道命令,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感悟人物的品质。
其次,对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处理,相当的精彩,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情境的渲染,是船长的形象进一步升华,学生在进行“船长,我想对你说……”的语言训练的时候,感情特别真挚。有同学说,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泣不成声地说:船长呀,船长,如果没有你对我们妇女的特别照顾,也许今天我和孩子就要葬身大海了,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还是孩子的克莱芒流着眼泪说:“船长呀,船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没有忘记救我,是你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机会留给了自己,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面对哈尔威船长的雕像,我想说:“哈尔威船长,是你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英雄是如此的困难,然而又是如此的简单。”接下来的配乐范读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整个课堂静极了,学生、甚至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所以,学生的配乐朗读相当深情,无须老师作过多的解释了。
但是,总觉得遵循教案上课,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不够明显,似乎整堂课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是否可以从研究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着手,通过找寻课文中船长的语言来加以朗读感悟,但这样又难以把整件事情完整地体现出来,对于渲染现场的情境又有一定的障碍。至今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
船长教学反思10
教学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课文是英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我有三点想法:其一,既是小说,就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知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其二,文章最后说: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对后人的期盼。如何让学生认识英雄的本质,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教学的难点。其三,怎样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偏废工具性,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是我在教学前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二、将朗读感悟和品味赏析相结合。
整堂课我把船长形象的剖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读书探究:第一,感悟内容,探究内涵,发觉文本的深层含义。诸如船长下达命令的顺序,与船员们对话的用意,把自己置身于度外。第二,品味语言,赏析写法,领悟语言的奥妙,如对“吼”字的品悟,对船长和船员们对话的赏析等。特别是对“对话”的描写,训练的着力点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写法的赏析上,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况的紧急,船长的镇定,还领悟到“对话”描写的奥妙和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重视读书训练,以读促悟,读中见悟。通过“默读”,读进文字里去,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
三、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整合。
关于写作特色的教学,近30年来,慢慢地被淡化了下来,然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的第三环节上我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领悟课文结尾安排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受到“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引导学生领悟选材的高妙,“一件事写尽一生”“最后的20分钟把他(船长)一生的品质都写出来了;三是通过“现身说法”,三读船长的三次不同收获,使学生明白“不同时期读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老师的这个尝试,与传统的“写作特色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的目的不同,即由传统的写作知识教学转向了训练综合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课标”所倡导的表达方法教学,绝不是单传的“工具性”训练,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训练的最佳途径,是对教材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资源最充分的挖掘。
教学遗憾:
1、小说中雨果的高明之处就是借助船毁将倾,人们极度慌乱的境况,来凸现船长的崇高形象。考虑到整堂课的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第二小节时过快了点,未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场灾难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极度恐慌。
2、今天课堂上发言的人算是比平时多了些,但发言的'面还不是很广,如何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努力。
3、尽管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作了尝试和努力,但真正的落实还要在课后去花功夫。如何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阅读,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须多想办法。
《船长》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难点如磐石,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之余,将难点进行分流,采用分层次击碎难点法。学生们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好效果。
就以我所教《船长》一文为例来说,我考虑到学生课前有了一系列的知识作奠基,我教学时直奔中心,尔后分几个层次进行逐层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层次一: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次照应:哈尔威船长一生……英雄的权利。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指名用自己的话初步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怎样理解句中的“又”?在引导学生理解与朗读中初步感受船长的人性之美丽。
突破难点层次二: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辐射全篇,带动全文的学习。
预设1、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我顺势点明:多好的船长啊,在紧急关头他仍然忠于职守,仍然履行着做人之道。接着,提升学生的朗读层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比刚才读得更好。”第二次照应:“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权利”。
及时小结过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在过渡语中为后面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大家。”一句降低难度而服务。
预设2、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我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引导学生合作读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共同感受船长那坚不可摧的意志。在这伟大的灵魂面前,灾难也望而却步!,紧扣够了感受船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无不震撼学生的心灵。此时,我进而顺势引导: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好船长啊。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在缓缓地引导中逐步提升朗读的层次,使船长这一光辉形象日益丰满。引导学生第三次照应:“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权利”。过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过渡语言中更好地兼顾到与上文的统一性。
预设3、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船长他关心孩子,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里仅作略处理。
他不仅仅是个指挥者,也不仅仅是个控制者,他是这场灾难,乃至这场生死搏斗的领导者啊!
突破难点层次三: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升华情感,掀起高潮。“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学生应和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船长沉入深渊动态画面,聆听着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着“忠于职守”的美丽……我顺势推波助澜:让我们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再次感受一位英雄的做人准则。回环照应:哈尔威船长……一名英雄的权利。最终在深情的呼唤中情感达到顶峰。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学生心中定格。
自我感觉这种循环回复、一咏三叹的教学方法很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对船长的敬畏之情在一次次与文本的 交流中得到升华。
船长教学反思11
反思一: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船长”
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一起研读的主题是: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船长?划出你感受深的语句,用高度概括的词语来赞美船长,做好批注。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船长。教师不能以自己理解代替学生的认识。这是我设计这一课时的宗旨。从上课的效果看,这样设计是成功的。学生除了认识了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船长,更从字里行间认识了一位尊重妇女、爱护儿童、临危不惧、果敢镇定……的船长,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这就是多元解读,这就是有效解读。
多元解读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意见。有学生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从文字上来看,20分钟逃生的时间够了,他完全可以在其他人逃生以后自己逃生,为什么一定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尊重生命,自己的生命也一样。但我也让他理解船长,十九世纪的英国,船长怎能弃船而生呢?这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决定的,这是他所处的行业规则所决定的,这是他的职业道德决定的。否则,即使他上了岸,也会为这个社会所不容,遭这个行业所唾弃。所以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表现他忠于职守。
反思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渗透写作指导
这篇课文很有特色,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大作家雨果对人物的`描绘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有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本课着重通过语言(下达指挥命令)描写来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侧面描写,对遇险时场面的描写,船长英勇献身时人们的心态描写等来突出船长的光辉形象。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凸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景仰。这些都是写作方面的知识,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渗透写作的指导。所以,在课后,我布置了一项练笔作业“二十年后,克莱芒来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墓前……”让学生展开想象,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续写,是课文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船长教学反思12
《船长》选自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作品笔墨集中,情节感人,通过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镇定自若,成功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已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让学生也能沉浸文本中,体悟雨果动情的笔下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灵魂呢?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设想:借助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学会7个生字,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危难关头人们的慌乱,为体会船长哈尔威的镇定自若、忠于职守做好铺垫。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一节课下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并对课文内容比较了解,若还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这些要点。而我在课堂上对生字词语浪费的时间较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点不足,对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困难。
船长教学反思13
这课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读了课文,我就被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觉得学生也一定和我一样。
教学中,我从哈尔威船长的四次命令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分别是什么?从每次命令中你能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划一划,并做好批注。学生很有兴趣地学着,当集体交流第一个问题时,我问学生: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学生都说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跑、逃生,然后和船长的想法举动作对比,突出船长的沉着镇定、舍己救人。学完船长的四次命令,在学习第三段时,我质疑: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得吗?在沉船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认识到船长是一心想着全船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然后我说: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了语言文字,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更是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望着这无情的大海,面对这样一位船长,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哈尔威说吧? 好几个同学做了发言,都赞扬了船长的优秀品质,并表示要向船长学习。我认为应该水到渠成了,就出示了小黑板,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逃生??和船共存亡?为什么?)没想到刚读完题,班长就大叫:“逃生!”我惊愕了,问道:“你不是刚说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吗?为什么现在又选择逃生?”班长倒没说话,另一个学生狡辩道:“我们也是弱者呀!”多么诡秘的辩词,这不等于一节课的感情白浪费了吗?”无奈,我只好自我表白:“如果是我,我一定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绝不苟且偷生……”可感觉自己的表白是那样的苍白,学生还是无动于衷。
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生怎么了?学课文就是学课文,理解得挺到位,就是没有丝毫感动,更不要说向英雄们学习了。思想教育亟待加强!
船长教学反思14
《船长》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主要讲述了“诺曼底”号在行进中突然遭到“玛丽”号大轮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秩序井然的脱险,自己却和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在学完这篇课文时,我问大家对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疑问,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要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他完全有机会与其他乘客和船员一起安全脱险啊,他的这个牺牲有必要吗?”说实话我在备课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有这个疑问。但此时有学生提出,我正担心讲不好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时,有个学生举手回答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也许诺曼底从一开始就是和船长一起出海,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船长早已把船当作自己的亲人,或是自己的孩子,他怎么舍得抛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独自逃离呢?”另一学生补充道:“船长的与船一起沉入深渊,更能使我们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忠于职守的的高贵品质。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有点吃惊,原来我“小看”了我的学生,也让我看到了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向上,他们对文本的认识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不能再有老眼光审视学生,应该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多的了解他们。
船长教学反思15
教学本文已经多次,这次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船长为什么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老实说,每次教这课,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没有同学质疑,我也就不想深究,怕学生会觉得哈尔威牺牲没啥必要。但这次不同,有学生问:船长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入大海?我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如果我们从课文文字上来看,20分钟逃生的时间够了,而且船上其他船员都与乘客一起安全撤离了,按说船长也完全可以撤退。此时的我,真有些担心,怕讲不好会影响学生对于雨果笔下的这位英雄船长给他们留下的高大形象。但是事实是:我们真不能小看了我们的学生,绳伟同学很快举手:“我想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我想从这艘船诞生起,船长就和它在一起。在船长心里,它是战友,是亲兄弟。所以他才会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宋思雯说:“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表现他忠职守”学生的回答真精彩!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要我们老师、家长越俎代庖的。他们脑子灵活,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比我们快,好记性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能再用老眼光来审视学生,因为今天的小学生真的不容“小看”。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的.眼光,依据现代的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开辟新的教育捷径,少走弯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船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船长教学反思15篇02-07
船长教学教案12-15
《船长》教案08-14
《船长》教案07-09
船长教案范文06-14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11-07
《船长》教案15篇09-27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08-02
《船长》教案(1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