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例2、例3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例4是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接近,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环节。准备了一些红花和黄花,告诉他们老师要将这些花摆在黑板上,摆一排。然后,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猜一猜老师要摆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说红花,一部分说黄花。然后,我将红花摆上去,猜对的同学很兴奋,猜错的同学有些扫兴,但很快又跃跃欲试。让他们猜第二朵花是什么颜色时,还是有两个答案,当问第三朵花是什么颜色时,逐渐地越往后问答案越统一,以至于不等问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齐声按着一红一黄的摆放规律喊出来。我及时地夸他们真聪明猜得真准,学生们各个是乐不可支。我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在这摆一排花吗?”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猜测。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我公布说:“是奖给这节课上得好的同学的,回答问题好的奖红花,遵守纪律、合作好的奖黄花。你们有信心拿到吗?”此时,学生大声答道:“能!”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聪聪和明明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六一”那一天,并配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还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回答的次数。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11到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到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到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原有学习主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基础上学习的,也就是由原有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一种过渡,为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首先,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知识的顺利迁移。在教学中,由学生熟悉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入手,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画一画等,感受到“面”就在学过的“体”中,让学生象寻宝一样,找到“面”,感知“面”,体会“面在体上”。
其次,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发现,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特别以交通标志为例,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再次,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但是时间把握有些不足,有点前紧后松。“画一画”一环节应该改为学生自已动手用平面图形拼组自己喜欢的图案。应该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自觉钻研;有了兴趣,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就会空前提高。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法加以呈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势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回忆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游开始,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退位减法之前,复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三、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小结时强调: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确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算一算,还能帮助自己进检验对错,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选用最简洁最熟练的方法,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对。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
用数字魔术区分数字之间的差别,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退位减法十位要减一个十,不退位减法的十位不变。用计算题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用改错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错误不能再犯,用思考题使学习形成梯度,做好扶优。这些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中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还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好数学从点滴积累,获取更大的收获。
融教学内容为一体,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启发学生思维的各项游戏。在这种环境下,将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的喜闻乐见在游戏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热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
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从生活中的斑马肤色开始引出黑白条纹的规律。然后出现彩旗、花朵、灯笼的组合,让学生体验规律。这些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竞猜入环节。通过课件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相当热闹。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此外我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往往只有15分钟,所以后来部分学生在开小差;同时学生回答时没有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此外在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讲清要求;在找寻和辨别规律的组合时,没有用线条区分开来,影响了本节课的时间和效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
通过《比一比》这一节课,我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对该课进行了重新认识。
《小学数学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本课的理念,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1.让课堂充满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森林游戏为活动背景,可爱的小动物们为活动主角,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小动物们的翻牌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这时分四人小组也进行同样地翻牌游戏,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小动物们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的加以肯定、赞赏,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同时发动全班学生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教师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使学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护,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提高,这样,探究的热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与保护。本节课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也很少,但是数射线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并不是生活中会碰到的东西,上完课到第二天我问他们昨天学了什么时,他们想不起数射线三个字。
练习部分的配套练习很简单,就是会在数射线上填数就可以了,这个学生都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实际考试中,题目是有变换的,一有变换,学生就束手无策了。
引入我从熊猫在一条射出去的线上练习跳远开始,逐步渗透数射线的概念,这是一条射出去的线,它的'起点从0开始,从0往右数,数字越来越大,且每格的长度都一样。在实际教学中,我让他们自己观察数射线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没有概念的,相反地他们都在观察那只熊猫和熊猫跳远那一条一条的弧线,两个班都有这种情况,所以没有人发现数射线每格的长度都一样这个特点,我后来点了出来,学生看上去理解了,但是他们对一格的概念很模糊,在练习中从几跳到几,跳了几格,大多数人都不会数几格,他们不知道怎样才算一格。
我的新授环节是有一组一组的比赛开始的,分为一格一跳,多格一跳,三个一起往右跳。由于每组比赛我都是从0开始跳的,在提问时,我都提问:它是从几开始跳的?学生对从0开始跳很根深蒂固,在做题时碰到从2开始跳的,他们还是写从0开始跳,切从2跳到5,跳了几格?数不来。所以下一次,我要多渗透一些不是从 0开始跳的例子,告诉他们怎么看,怎么数,怎样表示一格。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孩子学会自己看图收集数学信息,读懂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会根据图画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2、会通过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因为孩子们已将学过6和7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8和9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基本一致仅仅是数字上发生了变化,所以我先用两个看图列式计算的题目引出8和9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第一题要求孩子们进行加法列式计算,第二题是减法列式计算。并让孩子练习用自己的.语言将图画中的内容表达出来(图画的意思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用加法或者减法)
反思:大多数孩子能正确劣势计算并根据简单的图示表达其中的内容,如根据大括号的位置来判断加减法。
二、新知识讲授。
课前分析:新知识讲授这一块难度足最大的是将原来看图列式计算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结合变成了文字,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能明显的从图中数出来。重点是教会孩子读懂题目的意思,自己找准要解决的问题。
1、小鹿图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鹿?跑走了几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天鹅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蘑菇图
请同学们自己挖掘题目中的信息,列出来,并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分享给大家。
三、新知识的应用练习
练习十二中1、3题重点练习孩子的看图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1、课堂内容安排逻辑性不是很强,好多孩子刚开始兴趣很浓,课堂进行到一半便开始有些听不明白。
2、孩子们习惯于直接列式计算,对于口头表达出图片内容语言组织不是很充分,导致不敢开口,一部分孩子不明白什么叫做问题。
3、课堂趣味性不足,孩子的兴趣不足以支撑整节课的听讲学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9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过早进入主题,可以先放开思维让孩子畅所欲言;
2、PPT制作不过精细,呈现刺激物太少,不能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这节课并不是完全的新授课,可先让孩子们回忆之前的方法,再和这节课衔接起来;
4、让孩子动手摆小棒之后要立马收起来,拉回注意力;
5、面对孩子回答的不好时应该抓住机会,及时询问,更好的贴合课程;
6、在总结方面虽然可以放开说,但是教师要做到引导方向。
值得鼓励的地方:
1、整堂课的流程较为顺畅;
2、形式较为新颖,以故事贯穿整堂课。
在上完这堂公开课之后,我感到的压力,自己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掌控上有进步,也有很明显的不足,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心存愧疚,因为你教得不够好,学生可能就学得不够扎实,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我想不仅仅是这个,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开始,等待我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带的都是实物钟表,在学生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做练习时间较紧张。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1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经历8到9的过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关系】
2、教学8和9的顺序。
a、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b、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物上直观感知数字8、9)
C、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8、9的大小关系】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动物,它们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教学课本51页内容)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
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
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数字的习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设计意图:巩固8、9的顺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堂课的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剖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2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教学“十”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数出10根小棒,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还有5根5根数的,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小棒用一根皮筋捆起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后,他们对于一个十是10,不仅能记住而且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在孩子们深入理解10之后,我边摆小棒边让他们数数,11、12、13、14……当数到19以后,我问:再添上1根,是几呢?这些单根的又够一个“十”了,我们又可以把他们……孩子们紧接着说“捆起来”,于是我就是顺其自然的接着问:“20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很清楚的就知道了“20里面有2个十”。虽然孩子在学“十”的'概念时学的比较扎实,但在学习数的组成时,问题仍很多,我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对于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一个数时,孩子在表达上依旧存在不少小问题。
纵观整节课,虽然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很积极,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我教学数的组成时,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在教学后面的内容时,显得有些紧迫,在出示直尺图时,我让学生从0数到20,又从20数到0,只强调了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并没有深化,没有拓展到基数和序数的认知上。同时,我在教学时使用的素材不够丰富,如果能用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数一数,去圈一圈十个,那么他们的认知就不会仅限于小棒上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3
对于小学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学校中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学生刚接触数学不久,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对于前后的知识,学生已在几年的生活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必须从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出发,顺应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新的数学知识模型,让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又进一步认识、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这节课贯彻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思想,从学生感兴趣的有趣的情境引入,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建立起扎实的 前后位置概念,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正面数前后的同学和转到后面数相对比,去亲身感受前后位置的相对性。排队买票入场、百米赛跑、卡丁车比赛等一系列教学环节,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正确理解和掌握前后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排队买票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去数数,传达给学生不同的方法,再次感受前后。学生通过对百米赛跑的'仔细观察,发现前后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用前后描述位置。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仅仅关注学生对前后意义的理解,更多的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卡丁车比赛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前方小记者发回的比赛情况,自己动手去摆,去思考,去想象,学会如何辨析,如何排除,让学生在现实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
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面向全体同学,注重个体差异,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夯实了知识基础,有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做到及时评价。在卡丁车比赛环节中,学生都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每辆车的位置,提升的高度不够,可以试着让他们用前后提一提问题,同位之间一问一答,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4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
《分一分》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入,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折一折 涂一涂创造出新的分数,了解2/4,3/4,4/4的'意义。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1/2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不足之处:
学生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还要再规范一些,在明白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时,学生说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导其他表示方法了。给练习的说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间,会把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6-1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3-2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06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02-1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