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7 21:32: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教学反思

《水》教学反思1

  顾佳静,科学活动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性也很强,本节课也是一样,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的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都能在我的引导下逐步的探索研究,记录讨论,总结结论。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发现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足:

  1.整个教学活动,对于大班来说有点简单,没有需要他们突破的难点,基本上都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没有达到大胆探索这个目标。

  2.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观察醋和水可以融合这一现象,可以让孩子直接自己操作,不需要老师操作示范。

  3.整租操作材料——油,准备的不够多。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幼儿可以用到的油,不足以让孩子们明确的观察到水和油分离的现象,后来我马上拿来备用的油,给每位孩子添加进去,让他们更直观的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弥补了这个问题。

  4.最后延伸活动——联系生活这一环节,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能与水溶和/不溶和的东西,其实大班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他们来说缺少一定的挑战。

  以后我可以怎么来解决和改正在这次活动中类似的问题:

  1.在联系生活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可能会怎么解决“如何让水和油溶和在一起?”这个问题,我可以先事先预想,准备一定的.材料,在孩子说出解决方案的时候,请他来操作验证,这样是不是能让孩子更直接的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也为本节课做一个生活经验提升。

  2.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考虑孩子万一多倒了,材料不够该怎么办?给孩子准备充足的材料,也是我下次上课前准备时需要注意的。

  总的来说,这次的科学活动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点和不足的。但是,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学会了以后开展活动时更应该关注哪些地方,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精彩!

《水》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入境,走近文本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出示图片)知道图上的风光都是哪里的吗?

  2、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建湖水乡,身处水乡的我们看惯了“清江一曲抱春流”,听惯了“残荷雨声”,大自然的慷慨与豁达,让我们安享水的滋养。但是,(出示干旱图片)在干旱的北方,水是那样难得,是最珍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一篇关于水和人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探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a.生字会认了吗?谁来读这几个词。水窖、储水、一勺水、膝盖

  b.重点理解

  水窖

  (1)“水窖”这个词什么意思?有什么办法理解?

  (2)其实有些字的意思就藏在它的偏旁部首中,“窖”上面的“穴”就告诉我们它与洞穴有关。

  (3)“水窖”这个词的意思也藏在这个句子中,找到了吗?

  (4) (示图),看,这就是水窖。勺 (示图)母亲一手从水窖打起一勺水,(点“勺”),这“勺”字写:先写丿,再写勺,多像母亲手中的勺子。这勺子里的水多不多,不多,只有一点,(范写)

  膝盖 人的膝盖在哪儿知道吗?这“膝”的写法:左边是“月”,右上面是“木”,中间是“人”,书法上讲究“雁不双飞”,所以“木”字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人字下面像水不是水,写的时候要注意。

  c.生字会认了,让我们拿起笔,将书后的生字描红一遍。

  3、同学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了,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重点句的指导:1、当“扇”表示人的动作的时候会作shān,跟老师念“扇风”;谁再来读这句话。2、这里的“血”当单字成词,或用在口语的时候,念xiě跟老师念xiě的流动;谁再来读;指导读“血管里/血的流动/”(示)——齐读)

  4、同学们,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她是有情义,有德行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又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了课文,谁知道我们以为平常的水在马朝虎的眼里又是怎样的东西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受?(板:最珍贵)

  5、再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回忆了几幅生活的场景呢?又分别是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板:挑水 雨浴 勺浴)

  6、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用一段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品味文本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全文,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第一自然段,看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有话想说,圈出词句,注出感受。

  2、交流你圈划了哪些词句,从中体会到什么?

  (1)、“一个村子”说明人多;“一处很小的泉眼”说明水少。“十公里之外”说明路远,(相当于操场跑道40多圈);“一个小时”说明时间长。“一担”说明水少;“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说明水珍贵。

  (2)、“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说明水珍贵。

  据有关资料表明,酿造一公斤酒需要花费几十公斤的水,酒比水贵,但对于一个口渴难熬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水”,由此更可以证明“水,成了……”(引读)

  3、想象感悟水的珍贵

  (1)、如果你就是挑水队伍中的一员,你会看到什么,十公里以外往返的路途中,又可能会发生什么?

  是啊,在我国西部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山里人取水真是不易呀。所以,那儿的人要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千辛万苦挑回的一担水回家会怎么用?这一担水是一家人一天或几天的生活用水,这担水是一家人的生命之水。

  在想象的基础上引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 ,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 ,所以村子里人说得最多的话竟是 。

  4、展现场景,升华情感

  长长的山路、炎炎的烈日、小小的泉眼、漫长的'等待……他们挑回来的仅仅就是一担水吗?(苦涩、痛苦、艰辛)同学们,过着这种日子的人们因此情不自禁地要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作者为什么在“水”后加上逗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挑水的艰辛、水的珍贵、对水的渴望)读出

  5、同学们文章没有重复水的珍贵,可字里行间没有不表现水的珍贵,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震惊,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加入到挑水的队伍中去吧!引读“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四、课外延伸 走出文本

  同学们,缺水的生活是痛苦的,可是作者却在下文中极力描写下雨浴的痛快和勺浴的舒服,这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五、板书:

  27水

  储水 一勺 膝盖 地窖 渴望 光溜溜 湿润

  教学反思:

  1、紧扣文本中心,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作者通篇紧扣水的珍贵这一中心叙述了三个场景;(1)村子里人到十公里公之外的泉眼排队取水;(2)下雨时,用雨水 洗澡;(3)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冲凉解暑。所以教学时,应该以感受水的 珍贵作为整堂课的主线。

  2、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可以创设几个情景来让学生体会。在学生读文的感受水的珍贵,可以这样引导: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中的一幅画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将文字化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在想象中感受人们取水的痛苦,体会水的珍贵。

  3、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的教学。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可以安排学生自文本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反衬的写法运用得好。在教学时,应不失时机

  的穿针引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 、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4、初步感知以苦写乐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 教学难点:

  1、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2、初步感知以苦写乐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知道了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学、自悟,写感受 ,引导学生懂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书”的好习惯。

  贵的东西。”

  二、快速浏览课文2-6小节,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让我们感受到水的珍贵。

  (1)期盼下雨,可以雨中洗澡。

  (2)锁水窖。

  (3)用水消暑。

  三、精读第二节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雨天的情形

  1、指名朗读第2小节,其他同学在文中勾划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水的珍贵?

  2、交流

  每个人都期盼 很长一段时间 只有 痛痛快快 喝天空的水

  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出示这段话)

  (1)从这段话中你能读出人们怎样的心情?指名读。

  (2)人们痛快、高兴的心情与水的珍贵有什么联系?(连下雨天,人们都这么高兴,可见这里很少下雨,水是多么珍贵)

  过渡:下雨天人们痛痛快快地洗澡让我们体会到水的珍贵,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了,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也能让我们体会到水的珍贵。

  四、精读3-6小节

  1、自由朗读课文3-6小节,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水的珍贵,用“——”划出,边读边划。

  2、交流

  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 风干 晒干 都盼望睡觉的打开 让我们舒服地“啊啊”大叫起来

  (1)理解“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2)出示第5小节,指名三人连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你能仿佛也感受到?

  (3)这样痛快、奇妙的感觉与水的珍贵有什么联系呢?

  (4)齐读,读出你们的感受。

  3、看着孩子们冲凉这么舒服,难怪母亲笑着说:“……”(出示)

  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呢?

  五、小结写法

  无论是下雨时痛痛快快地洗澡,还是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有水时的那份快乐(板书:有水 乐)。但这样的快乐时短暂的,更多的是无雨无水时的苦涩。明明是苦,为什么作者处处都写乐呢?(板书:反衬)

  六、延伸

《水》教学反思3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进行反思,对以下几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同学经历"猜测——验证——丈量——结论——延伸"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同学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体验并内化,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设计研究方案这个环节上,如"我们可以有什么方法来证实自身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教师给同学提供充沛的时间和空间,启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大胆地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使同学的聪明才智、发明性思维得到充沛地发展。

  二、同学有充沛的自主性

  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所倡议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同学自身学与做而不只仅是教师教的。在探究过程中,探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径和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同学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而已。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同学进行学习的"载体",教师必需根据同学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个体的认知能力,对教材进行再制造,对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调整或增减一些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活化教材,给同学创设一定的认知条件。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材选择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探究资料,然后分别在三个瓶子中装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比较。我认为布置三个瓶子,同学研究起来比较繁,时间紧,改为两个瓶子,同学探究的效果并没有改变,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科学教师应从保守的科学知识的传达者转变为同学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同学研究",是同学科学探索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一起发展的互动过程。我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民主、和蔼的课堂气氛,促进同学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如:当同学没有提出"2号瓶比1号瓶的水到底多多少"这个问题来研究时,教师就对同学说"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你们欢迎不欢迎?"一种想参与到同学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同学对研究更有信心。

《水》教学反思4

  为了让孩子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我在《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教学时将教学调整为两课时。

  (一)认识各种温度计

  在认识各种温度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合理选择温度计。

  (二)学习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

  此部分教学十分重要,能为学生在后续测量的规范操作提供帮助。本环节,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测量水温的方法。学生自学后,让他们边讲解要点,教师边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为什么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离开

  (三) 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水温

  教材设计的是测量冷水、温水、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在测量前,我先让学生用触觉判断冷水、温水和烫手的热水,再猜测这三种水的温度,其目的是期望让学生通过后续的实际测量和此时的猜测比较,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凉、温、热”等词。

  猜测后,让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分别测量三种水的`温度(每组六人,每两人一小组),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分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验时,我看到孩子们的态度是认真的,操作比较规范,巡查了几组,认读很准确。在汇报测量数据时,我发现:尽管孩子的操作比较规范,但还是存在误差。误差产生,就要分析原因,对于冷水,一般不应该出现差异,因为冷水的温度接近室温,比较好测试,一位学生在分析时,认识到,临近靠窗的四组测量的数据都低一度,是因为靠窗的温度低些,所以测量的水温也低些。确实,孩子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孩子。对于温水和热水的测量有差异,一来,实验室的温度计本身就存在误差,大约在1度左右;二来测量温水和热水,孩子们读数的时间不一致(有的还未等液面停止就读了,有的温读开始下降了才读)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居然也能把这些可能造成误差产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来,确实思维很严谨。分析原因后,通过实际测量的数据,对比前面的猜测,孩子们会发现事实与猜测的差距,通过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冷水的温度接近常温,温水一般在25-30摄氏度热水的温度超过48摄氏度。从而加深了对“凉、温、热”等概念性名词的理解。

《水》教学反思5

  遭遇了一个迟到的春天,不能种花也不能养蚕,只好匆忙中将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提前,于是让我遇到了教的最最不顺手的一个单元。因为教的不顺手,所以倒引起了我对教材更多的关注,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教材安排上有一些问题。

  其一,第一课《温度与温度计》安排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用手指感知水的冷热,引出“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使用温度计”。第二部分从认识温度计到了解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最后以温度计读数时的正确姿势来结束。这一课因为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不多,时间上显得比较充裕。可是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二课的内容安排包括认识各种不同用途和样式的`温度计、学习测量水温的办一个法、实际操作学习测量自来水、温水、烫手的热水和热水瓶里的热水的温度、连续测量上述四种水在10分钟内水温的变化。其实这里还隐含了上节课的一项教学关于温度计的度数如何读取的内容。这样看来,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有些多。另外,从内容衔接上来说,我也觉得应该是从认识温度计的种类和学习定实际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放在一课,而要将连续测量四杯水的温度和关于温度和热量的知识放在第二课才比较合理,时间上也避免了前松后紧的情况。

  其二,第五课《水珠从哪里来》,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根据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分析,这些假设合理吗?”,教材的本意一定是想让学生认识到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壁上产生的小水珠与里面的冰块有关系,这样才好引出下面的对比试验“拿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装上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静静地放在桌子上。隔几分钟后,观察两个玻璃杯的外壁上是否也会出现小水珠”。很显然,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不可能形成小水珠。加满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上也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却有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关系。

  这本来没问题,问题就出在了前面的那两个问句,学生们可以想起很多产生小水珠的情况,比方说浴室的墙上、烧饭的锅盖上,都和冰没多大关系!一味的引导学生认为,小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总觉得有些牵强,也容易误导了学生。还有“水蒸气”在上个学期《水》这课中和学生简单交代了一下,让学生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水蒸气而已,学生对水蒸气根本没什么概念,所以在这一课想让学生做出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有关系,确实有些困难啦!更何况还要回答出“水蒸气从哪里来?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真的有些难为学生了。第六课《水和水蒸气》一课又从水的蒸发说起,总显得有些倒了,倒不如把第六课《水和水蒸气》放到第五课的前面更合理一些。

  所以个人以为,本单元比较合理一些的安排应该是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第二课《连续测量水的温度》,第六课《水和水蒸气》,第五课《水珠从哪里来》,第三课《水结冰了》,第四课《冰融化了》,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

  其三,作为本单元的总结课第七课《水的三态变化》,总有说不清楚的感觉。关于云、雾、露、霜、雪由什么变化而来的,恐怕不是课本中一句“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云、雾、露、霜、雪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可以解决的,在前几课一点铺垫的情况下,要学生总结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真是有些困难。

《水》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 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 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 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 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2、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3、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

  三、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四、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五、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六、延伸活动。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水》教学反思7

  这篇物理教学反思文章初中物理教材水的浮力教学反思供广大物理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时参考。具体反思内容如下:

  一、设计活动,玩中激趣,在做中学

  设计学生动手活动贯穿整节课。在导入时我设置如下情景:“怎样从瓶中取出乒乓球?”一开始就用活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了两个体验浮力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水的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怎样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

  此外,还设计了发散思维的拓展活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尝试使橡皮泥浮上来,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整节课利用简单常见的器材,通过亲身感受,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做中学。

  二、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快乐学习

  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采用“过程式”教学,即课前准备,课堂探究,课外延伸。课前学生运用Internet查找有关水的浮力的资料,并准备实验用具,所有准备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协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所需活动器材都是简单易找的日常用品,如,脸盆,桶,石头,玻璃弹子,橡皮泥,可乐瓶或其他容器,泡沫(大手掌形状---------校运会入场式道具),从生活中,从身边取材,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进行交流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实践表明,选用小组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三、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从感性体验入手,进而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瓶中取球,2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浮力有感性直接的认识;由探究浮力的大小到阿基米德定律;由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活动到拓展分析:“不沉之舟”泰坦尼号为什么会沉下去?最后才引出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合作中成长。

  四、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性评价,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如课堂上师生应景产生一些小花絮。如:

  生:老师浮起来了!

  师:不是老师浮起来了,是你的橡皮泥浮起来了!

  生:呵呵,嘻嘻,哈哈…….

  师生在亲切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互动。微笑教学,使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多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大胆放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无形中教师与学生便建立了一种合作友好的关系,对学生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把与之有关的知识,图文并茂地一同输入电脑做成课件,指导孩子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读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供了资源。第二,设置信息课,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上网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摘抄下来或者复制下来自己整合做成word文档或powerpoint。多媒体图、文、声、像等具有丰富的再现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由舒畅的探究学习环境使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时间充足,形式多样;再者,信息媒体中资源丰富,搜集的过程也相对独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展示探究活动的主体性。

  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所要注意的问题

  1.计算机的运用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设计才是关键所在

  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发挥计算机的长处,

  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教学中,课件等计算机的运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2.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次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活动的开展,给我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科学课是今年第一次设立的实验科程,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水的浮力是物理内容,对于学生物专业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是否选择这个内容上录像课?我曾经犹豫过:担心讲得不够严谨,能否讲得透彻?后来觉得,也许这样更能发现问题,帮助自己更快成长。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挑战,勇敢进行尝试。

  八、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遗憾中成长

  作为站上讲台仅一年的新手,对节奏的把握偏快,这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克服的问题,希望在实践的学习中逐渐变得从容。

  第一次拍录像课,事先没考虑到镜头与学生、教师三者的位置关系。课前没有把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向摄影师沟通,有些明显的实验现象和过程被学生挡住镜头,导致一些精彩的瞬间没能出现在镜头上。如,导入时设置情景,“怎样从瓶中取出乒乓球?”学生动手向矿泉水瓶灌水,利用水的浮力成功取出乒乓球;还有学生座位虽做了分组的摆放,课后发现还有更好的摆放方式,如六人围成一个长方形,可能上课和录像的效果会更好…….

  还有,虽然能用语言,微笑,眼神,手势等满怀激情和感染学生,但观看录像后,自己发现有时语言还不够精确简洁,手势还不够干脆……下次还要注意有效的使用指导时间,让教学更优化。

  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著名的导演,每拍完一部电影都会有遗憾;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在寻找遗憾,正视遗憾,相信一定可以在遗憾中成长。

《水》教学反思8

  讲一节课,除了课堂本身、教师素质以外,还有许多更美的风景,更大的收获。这次我就有这种感觉。

  三大发现:

  王屋的学生真自信:

  借班讲课,最怕的就是学生的不配合,此时,许多老师(包括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祈祷自己用的班级是个活跃的班级。可是,在王屋听了一节上了一节后,我觉得应该这样说,在王屋讲课,任意班学生都可以,他们都会在课堂上自信的展示自己,配合老师学习。

  那天我们风驰电掣到王屋时是早上7点40,早读还没有下。因为心不静,我便想先见见学生。到了教室,看到学生正认真拿着课文朗读,于是,没有过多煽情,简单说了两句就走了,不过,他们真诚的笑脸,灵动的目光,自信的表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上课后果不其然,学生举手积极,发言大胆,一点儿也没有怯场的意思。从这点来说,很赞同雅阁老师的评价:你真该好好谢谢王屋的学生!

  在济水也曾搞过课堂宣誓的环节,可是说着说着就流于口头了,因为学生不张嘴,张嘴了声音也如蚊子叫。可是在王屋课堂前的宣誓上,我听到的是雷霆般的声音,看到的是“我最棒”的表情,记得当时我的评价是“老师对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充满着期待呢!”真实的表达了我的心声。

  所以,王屋的自信心教育真的是效果卓著啊!

  我们的教师真好学:

  在课后交流环节,我真正感受到了山区教师的博学、睿智与上进。

  在对张艳老师的课进行点评时,各位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有人问面对生学生时怎样进行这样的流程,有人针对学生的表现、小组的任务分配进行详尽的咨询和探讨,有人提出对课堂上教师的表现的看法。

  在对我的课的点评时,印象最深的有4位老师,一个是一位男教师对文本第一段里“碎”的看法,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研读课本时对作者心情的忽略;一个是王屋一中一位女老师,她从我的课里找出了“听、说、读、写”的依托对平时课堂进行分析探讨,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细致与灵动;王屋一中翟国玺校长对我课堂的深度解剖更让我震撼,当时自己是用“高,老高,老高高”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在这节课上,有一个大漏洞,就是教育预设没有完成,在品读环节的小结部分,因我没有引导好学生没有品味到而放弃,这点,唯有翟校长看出并提出。还有一位支教的女教师,她举例自己听过的'名师讲座,对一类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宽松的研讨氛围,这样细心好学的教师,让我感到身为其中一员的快乐与幸福,更有的是紧张与压力。

  局里的领导真务实:

  这点是实实在在的发现,请勿认为有拍马屁之嫌。

  本身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一大体现。尤其是经历了两届这样的活动,这次较上次而言,组织更严谨,设计更完美,活动质量也更高,不禁让人赞叹万分,更是期待下次活动的到来。不过遗憾的是期末临近,这常导也是日理万机俗事繁多!只好期待下学期更精彩的活动策划了!

  其次是李伯勇主任带给我的意外。因当时讲课入神,李主任听课我是不知道的。在会议环节,我正和老同学闲云,突然接到短信说领导正表扬我呢,迷瞪了半天才得到消息说是李主任在说听课后的感觉。你想,跟着这样的领导,好了马上表扬,部下教师焉能不进步?

  再次是杨国顺主任带给我的震撼。回去的路上,和杨主任交流了一下“素养提升123”工程和“本土名师”的意见,杨主任娓娓道来,有理有据,思考详实,看问题全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小时的谈天后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可谓是有厚度有高度有深度。

  不过,除了活动一手策划人雅阁老师外,以前并不认识李主任和杨主任,更别说了解了。所以说是发现。

  四大收获:

  收获一:课程设计大了好

  在我们的公开课上,教师的琐碎引导和环节的零七八碎使听课者目不暇接,也让学生疲惫不堪。在倾听了王家和校长的建议和自己精心设计后,我将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进行,教师只发出3次指令,然后让学生来做敢接还可以。此时,学生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发现什么对我来说是个迷,但是会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收获肯定是真的。

  我认为教学不是教师传授多少,而是学生习得多少,所以,真正让学生自主的动起来,教师的设计就要大一些,不能挖个小坑让学生往里跳,猜心思。

  不过,我的意思也非是越大越好。如果教师没有指令性或者指导性要求,学生海阔天空没边没檐的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应该打个大问号。

  所以,我的收获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是必须的,过大过小都会南辕北辙。

  收获二:借班上课礼物巧

  借班上课前要和学生进行一下简单的互动,这是许多老师的习惯也是必须的。或忽悠学生或物质刺激或拉关系套近乎……方法是多种多样。可效果并不见得就能够有收效。记得去年冬季在玉泉讲电教课前,我采用的忽悠套近乎表扬法几乎就是失效的。所以,这次怎样和学生迅速拉近关系提升学生兴趣就成了我考虑的大事。

  后来是决定将自己的课程作为礼物送出的。但一件太单调,于是设计时设计成了3步。

  课前,送第一件礼物,一组锻炼手指灵活度、据说可以健脑的动作,(感谢教给我的老师效锋同志),次礼物一出,学生立马兴高采烈的做起来,和我的关系也迅速拉近。

  课上,送给山区学生水乡美景做礼物。

  课后,因学生表现突出,送一个手势,大拇指朝向自己,四指并拢弯曲,让他们意识到老师的赞扬——“我最棒”!

  设计时第一个第三个礼物是不在课堂上展示的,这点我非常赞同雅阁老师的意见,和教学无关的事情尽量没有。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陌生人来上课和对有好感的人来上课,学生的感觉、表现肯定不一般。另外,如果对学生的情绪调动、大脑休息有好作用的话,该出手时还得出手。这次是我不想专门跑到教室进行“送礼”才出现的,不过坚决没有占用课堂时间。

  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我就收获一点,送礼物之说可行。试想,谁不愿意要礼物呀!至于这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就看老师的操作了。

  收获三:参加活动进步快

  最近几年,自己的教学用一个词来形容状态的话,那就是“闭关”。很少有在公共面前展示的机会,去年被迫参加的一个电教优质课,也是因选课不慎而进步不大。而这次有勇气将自己放在众多专家和老师面前,也是奔着进步来的。

  我们学校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讲一次课要退几层皮。虽然这次讲课并没有大动干戈,但是紧张也是肯定有的。由于课文太生,有一段时间自己研读文本到了睁眼闭眼满脑子都是周庄水的地步。后来是设计课堂流程,开始到最后最少换了3种方式。我一直在寻找,寻找最契合最适度的方法。直至上课前最后一天。

  课上完后,有同行的研讨,有专家的指导,问题暴露出来才能够解决,优点展示出来才能够发扬。我很幸运,自己遇到了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会说真话的指导者,使自己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细节,这样怎能不进步?可以肯定的是,再上同类的课,在倾听评价、深度拓展、字词点拨、学生引导方面,我是一定不会再犯这节课上一样的错误的。

  收获四:朋友学生两相乐

  在济源所有的乡镇学校里,除了我的故乡玉泉和现在的济水一中外,就数王屋一中同学多朋友多了。所以,这次借着讲课,我也过了一把瘾,一把旧地重游老友重逢的瘾。

  上课前只能简单的寒暄,课后才是我叙旧的天堂。趁着领导讲话的功夫,我溜到校园里和老友们搞了个聚会,周到的王法宽,热情的赵王卫,实诚的陈强,优秀的谭龙江,帅气的姚卫锋,嘿嘿,无论官至何位,不管来自何方,随意率性真诚幸福,谈天说地快乐无穷。如果讲课是个人素质的提升的话,那这小聚会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遗憾的是时间太短,被纪律所迫,谈性正浓时却得依依惜别……哎!下次想见不知在何时呢!!

  除了老友的收获外,还遇到了进修时的同寝大姐周梅花,亲热的拥抱是我们沟通感情的方式。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多了几道皱纹孩子又长高几许。岁月总是催人啊!

  在个人感情里,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在校园里,遇到一巧笑嫣然的小女孩对着我一直笑,仔细审阅原来是自己讲课那班的学生。我不知道自己能让他们记住多久给他们多少收获,但她的笑容告诉我,她是快乐的,那我也就快乐啦!!!

  这次王屋之行,一个亮点二点遗憾三个发现四大收获妆扮了这个忙碌的学期,也成为我生命里快乐的一站……

《水》教学反思9

  《水的观察》是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有关水的初步知识,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需要有顺序,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对于水学生比较熟悉,对水的气味、颜色等基本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此本节课我把观察方法训练及有条理的对事物进行描述作为教学重点,并打破教材课时安排的局限,把水的形状及水的`流动性合并到本节一起讲授,让学生比较完整的了解水的基本特征。为此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一些特征;第二部分是通过比较方法对水进一步了解。

  教学伊始给学生播放一组以水为主题的精美图片,引发学生观察学习的兴趣。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汇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观察形式与方法,并认识到有顺序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本节课结合孩子好玩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单调枯燥的观察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了解水的特性,在游戏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观察方法。

  教学中我还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学生课前与课后对水的观察认识进行了比较,使学生明白科学、有序的观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水》教学反思10

  我主要从科学课中体验活动的创设与实施方面谈谈个人的反思。

  我们已经意识到在科学课的学习中体验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学设计中都力图创设最能打动学生的体验活动。当初在设计“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我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用水洗洗水果或者蔬菜,然后用饮料瓶来量一量大约用了多少水?从而体会日常无意识浪费水的行为,但是在试教时发现,因为受教室条件的限制,学生当时的用水量很少,基本上没有浪费水,课后想一想,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课堂上还原生活中的场景,不能让学生完成“亲历式体验”。这个设计失败了,那么该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无意间的浪费呢?经过反复思考,并且和其他老师进行研究,我又设计了这样两个体验活动:一个是家中的体验活动:“记录一周内家庭用水情况。”学生回家之后,认真的观察、仔细的测量,如实的记录,然后把结果拿到班级中汇报,学生们在交流中感悟到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另一个体验活动是在课堂上“用饮料瓶接20秒水流”的实验。这个实验来源于“人们洗手往往开着水龙头,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浪费”。可是在课堂中的这个体验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短短20秒竟流走了大半瓶的水,约600毫升!学生震惊了,当老师连续的追问:一次洗手浪费这些,一天呢?一家呢?一个楼院?……这样联想式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深化,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学生的心确实被打动了,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浪费水是可怕的,这种浪费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又不被大家注意的。于是学生自发地产生了制止浪费的想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从这一体验活动的修改过程中,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设计体验活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想:

  1、亲历式体验必须在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中完成,不能由教师虚设。

  2、要抓住儿童常见却被忽视的活动引导体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关注生活。

  3、体验活动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要起到点睛之用。

  4、联想式体验要适时适度,要建立在充分的感性体验基础之上。

《水》教学反思11

  毛细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科学,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观察水沿着纸条上升开始,提出思考问题,进入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学生在观察、实验、动手、思考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活动;并适时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突破知识难点。课堂延伸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使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后,使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另外,通过学习我发现了本次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1、要有一个简短课前交流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新环境,逐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2、在导入时要设计好游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明显的现象,在我进行游戏时最好能把要实验的材料插入水中后固定好,让学生看到水慢慢的上升了。这样也同时也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3、在老师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时,要在加入一条,就是把物体插入水中后不要乱动,以免观察不准确。因为在学生做实验时就有学生因为乱动,结果做的实验不准确。4、在学生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和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5、把实验材料放在一个小盘内,避免学生把材料弄湿了。

《水》教学反思12

  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幼儿最为熟知的东西。本节课我便带着孩子们进一步去探知水的变化。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1、学习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首先,我启发幼儿回忆水如何能结成冰,幼儿根据已有经验都能说出自己的方法,如将水放入冰箱,冬天时候地上的水会结成冰,为了验证水遇冷会变成冰,我将一小杯水放入冷冻柜,待一段时间取出给幼儿观察。

  接着,我便提出问题二:“那怎样将冰变成水呢?”幼儿的答案多种多样,如可以放在嘴里让它融化变成水,为了验证冰遇热变成水,我让幼儿共同观察实验二:在热水中加入冰块,这时,冰块马上便融化成水了。 紧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思考:“小朋友平时在家看妈妈烧开水时,会有什么发现呢?”平时观察较仔细的幼儿马上回答出会有气向上冒,于是我便告诉幼儿那是水加热产生的气体。

  同时我让幼儿观察实验三:用电热水壶烧水,沸腾时便有水蒸气出现。 通过实验,幼儿较好地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我让幼儿边翻看幼儿用书,边听老师讲故事“小雨滴去旅行”。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水的.变化充满了兴趣,能积极思考并观察,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我将继续带领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探索生活中的小奥秘。

《水》教学反思13

  这一课是第五单元的水的变化的总结课。一方面引导学生把前几节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如下优点:一、注重知识间的衔接与联系,过渡自然。二、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找家”的游戏,使学生认识水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形态,各种形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再结合前几节知识进行综合。备课时我精心编写游戏规则,准备色彩鲜艳、活泼可爱表演头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使课堂气氛活跃,游戏表演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三、突出科学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探寻科学奥秘更加积极。

  总之,本节课使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水》教学反思14

  《水的净化》这节课,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课题3的学习内容。

  本课题前,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通过学习空气、氧气等内容,认识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体验了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的经历。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水开始。从引导学生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入手,知道自然水源中杂质的来源与存在形式(包括溶解的与分散的两大类);知道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往往需要对自然水源作必要的净化;从而引出“水的净化”这个核心问题。然后,有序地引导学生逐个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展开亲身体验与学习。在初步学会过滤、简单蒸馏等实验操作中,了解这些常用的净水方法;并同步学会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再结合对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对综合运用添加絮凝剂的吸附沉淀、过滤、杀菌消毒等措施,可提高饮用水净化的效益,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课题的重点学习内容是过滤和蒸馏。

  在教学设计上,以江水的视频开始,将浑浊的自然水有声有色的呈现在课堂内,直指需要净化水的自然与人为因素。针对学生对过滤材料选择及方法的认识较弱的特点,在教科书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课前以作业形式,师生一道就近取材,自制了砂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以及由砂石、活性炭、棉花等组合的净水装置;特别是通过自制净水器的实验,来突出多种材料组合过滤的效果,再经过动画模拟分析来强化印象。这样将教科书中抽象的讨论题,改编成为直观的课堂实验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的对比体验来促进认知的发展,实现突出学习重点和突破抽象思维难点的教学效果。对蒸馏的教学,则采用学生实验来增强直观性和体验效果。最后,以参观自来水厂的兴趣小组的学生代表,归纳式地再现综合净化饮用水的设施与步骤,对常见净化水方法进行总结。总之,本课题设计的主体思想是,以水的净化问题为核心,突出呈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会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注重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自身学科特征,以及必要的科学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水》教学反思15

  《观察一瓶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一节观察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教学难点是认识水无固定形状。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思考: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收集数据时,要明确任务和目标,老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收集的信息游离于表面的积累,以至于常常我们答非所问。所以老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可以直接问学生:“水有没有颜色?水有没有味道?谁有没有气味?”相信学生当观察的任务明确后,带着问题去观察,效果可能会更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水,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最终有效地总结出水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不足:

  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的手段较少。

  对学生的生成问题引导不到位,可以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没有体现情感目标,可以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我们节约爱护。

【《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11-03

观察水的教学反思06-05

水的压强教学反思10-09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08-16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10-14

《生命与水》教学反思12-22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11-02

观察水教学反思02-15

《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