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
中学九年级,正是关键时候。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 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5、初三数学课教学反思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校初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不学,自我放弃的状态。
(3)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的薄弱,计算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比较薄弱。
下面就结合我校学生情况以及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经验,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中考动态研究与分析
中考命题方向和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1、中考命题在分值上120分,其中基础知识占80%,能力占20%
2、中考试题在题型上没有变化,共26题,选择16;填空3,大题7分值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选择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平均分配(20xx年不均分3A,5B,3C,5D)
3、中考试题的考点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般会有一些小的增删。
4、知识点考查的题型都是非常类似
5、中考试题的连续性特别强
因此研究中考的命题方向和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又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在复习课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自己把知识“悟”出来,自己“学”出来,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二、注重教材的挖掘与重新整合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我们的复习课教学应以课本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毕业班的数学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整个初中所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
传统的复习课主要以知识梳理、范例讲解、模范练习、反馈矫正、归纳小结几个环节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没有新信息的刺激,思维难以兴奋,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疲于理解与消化,机械的进行模仿,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逐渐减弱,降低了复习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取消了学生的探究过程,牺牲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优生高分低能,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面对新教材的复习教学,我们应采用“以点带面”辐射式教学方法,将知识梳理与题目训练有机的结合,用典型题目的讲解与强化训练巩固基础知识与考点,从而加大训练的信息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纵横联系,类比归纳,帮助学生对复习内容再发现、再认识、再应用,从而使复习内容细化、网化。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要让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学生对所解答问题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注重学生心理了解和疏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宣泄不良情绪,长此以往,不良情绪的积累,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越是临近中考,越是频频出现不良情绪和身体不适,这些大多数都是因考前心理问题造成的,他们只要提到上学就浑身不自在,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肚子疼、惊恐不安等症状,只要不去上学,上述症状也就随之消失,而且玩得很开心。有些学生则是越临近中考成绩越来越差,整天头脑昏昏沉沉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不着觉、内心痛苦难耐、焦躁不安。要想在中考中让学生有正常的发挥,必须在考前对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疏通他们心中的症结,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摆正学习态度,提高复习效率。
六、注重复习方法技巧,做有效学习
1、第一轮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对基础的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对学生出现错误多的部分,再进行专题训练。
2、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计算、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3、课上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不只追求数量,要追求更高的质量。
4、保证时间充分,对学生进行培优,培养优秀学生,抓住合格生,关注临近合格生,不放弃学困生,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教学和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5、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状态,避免出现厌学、厌考、放弃的学生。
6、教师对中考的动向、中考命题方向、知识点把控、题型考查、等进行研究分析。
7、第二轮复习进行基础知识专题练习,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争取在基础知识上少失分,尽量做到不失分。
8、第三轮模拟试题进行训练,从模拟训练中找学生易错、易失分的地方在进行讲解训练。
9、模拟考试训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做到在真正考试时不慌不忙,取得高分。
10、把所讲的内容整合进行周测或堂测,对易错的题型再加强巩固练习。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改正试卷,小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2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都还停留在满堂灌的低效阶段,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加大课堂教学反思力度,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反思 理念 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意识
1.整体意识
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就一门学科而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2.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教师的创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立新。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4.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另一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有训练意识,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6.反思意识
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首先,要对教学目的进行反思。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多个教学目的,有的是主要目的,有的是次要目的;有的是直接目的,有的是间接目的,设计时要统筹把握。其次,要对教学程序第二设计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反思。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等等。第三,教学实施后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反思,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的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
一、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
1、导学案的编写。
一篇好的导学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我校开展高效课堂以来,同年级组几位课任教师为一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对导学案的编写严格把关。首先,每一节课都要集体研读教材、进行学情分析,讨论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时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怎样编写活动单。留多长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和课堂自主练习。其次由主备人再次查阅资料、精心备课、准备教具或课件。然后同教研组几位教师再次研究导学案和课件,并进行一度、二度、三度修改。这时才能让导学案进入课堂。最后每们课任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立足课前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2、小组建设。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级的核心,好的班委等等,同样一个小组是否优秀取决于小组成员的优劣和一个优秀的小组长。我校在小组建设实行同桌为学习伙伴,前后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对小组长和组员的搭配都经过仔细斟酌,小组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能力应当是最强的,组员优中差搭配均衡,并进行合理分工,加之一套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孩子们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1、培训小组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长是同学学习的伙伴;是教师教学的小助手;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组长深深意识到一个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家,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组长积极主动地与组员交流情感,从细节之处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只有这样,才会有好人缘,组员自然愿意理解组长的工作,支持组长的工作。对组员的错误不包庇、不纵容。
2、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由于年龄小,在遇到问题时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以用语言表达,这时以活动单的形式呈现,可以启发孩子,激发他们的动脑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养成善于动口、动脑的习惯。二是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既要听教师讲,更要听同学讲,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他怎么想的,我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对不对,和我想的同不同。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既完善了自己的观点,又融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体现合作精神。
3、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成功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之一是“互助性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用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语言。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三、灵活运用好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自从多媒体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顿时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现在多媒体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4
怎样认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的“北师大数学教材”呢?如果对《标准》阅读不祥,理解不深刻,教师在教学中的施展就会被“教材”所束缚,或者就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指导,长此下去,学生的素质发展、知识能力是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而且还直接影响中考的效果,也会埋没一大批人才。因此,我认为现行教材“北师大数学版本”只是纲样、线索,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去探索,用新颖、创新的眼光去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有外延和拓展,更要具有“目标”意识,要了解教材与我们培养的对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我们要牢记: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近几年到处都在提倡课堂教学改革,课改是每所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校先后派了许多老师外出参观学习,也带回很多很好的课改经验,我受益匪浅。近两年来,我承担了初三数学教学,也担任了“讲学稿”的编写工作(许多知识内容是教材中没有的,而是近几年来中考目标内容,以及系统基础知识训练题型)。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探索能力,我认为许许多多新授课的知识内容还是按照孔老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说法去教学较好。例如:概念课的教学,教师要引用有关实例或图案进行解说,不仅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更要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辨析中,充分发挥学生探索、讨论、交流才是必要的'。但不是说,无论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讨论、自主交流就一定能实现。如果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如不办学校,就让学生在家自学就行了,还要办学校、招聘老师干什么呢?当然,我这种说法并不是与课改对立,反对课改,而是更有利于课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很适用于练习课、复习课、知识的应用课,特别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课题,充分让学生讨论、交流是必要的。也许学生思考及破题方法比我们老师单纯的指导好的多。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还能发现许多简捷、特殊的技巧方法,还能从讨论、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也能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我认为,新授课不仅要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讲清楚、讲到位,同时举例讲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举例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每个教师都非常希望抓住的教学好契机就彰显出来了。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是启发学生联想新旧知识、启动有关定理、公式,不断筛选中启用相关定理。另一方面,举例讲评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书写和解题格式规范,也是每写一步的基本依据的训练要求。这样做是对全体学生练习的基本要求;若不举例示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讨论、交流,只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很强,全体同学都认可,但是他们当中多数在解题格式、规范训练中的书写及推理的前后逻辑关系比较混乱(如:9.7班黄卓、黄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很强,但书写却非常差,甚至很多练习题根本不做,单元检测时往往不能得高分。这就需要不断地给他们提出要求,不断地给予纠正。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加鼓励,同时对书写要求也不能放松,使全体同学都达到规范化的训练要求。
总之,我认为一堂数学课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新课新知解读,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些什么,实现哪些目标。第二步,举例评析,师生共同分析解读,恰当地选择变式训练,让学生小组交流,再议一议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盲点,师生再进一步交流。第三步,课堂自主练习训练,这里要根据学生层次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既要照顾好优生,又要考虑到差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更不能损伤中差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5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教学重点是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难点是初步感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说一下本节课还存在哪些不足,第一点导入部分有点重复。在导入时已经用谜语引出线段,然后又拿出毛线让学生回忆线段,有点重复。可以在学生猜出线段后直接复习线段的特点。第二点是教学时的生成没有抓住,当我手中拿了一根毛线,橫着拉直后问学生“手中拉直的毛线可以看成是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时,有一个学生答“线段的特点是左右两端有两个端点”,当时我没有能及时跟进,抓住解决“左右”这个词。后来想一想,可以再把这根毛线竖直拉直,再问“现在再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改成“上下两个端点”。
还可以斜着拉直,这样学生会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在任何方向。第三点是学生在做习题时,没有刨根问底问个究竟。学生在判断“射线比直线短。”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都知识会,但是我应该追问“为什么不能比”。还可以设计一道判断题。把一条线段画得最短,把射线画得比线段稍长,最后把直线画得最长。然后让学生比较哪条线长,先给学生视觉上产生错觉,然后让学生发现因为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不能比较。更好地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6
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学生是处于听课的被动地位,只有学生认识到上好课的重要性,才能对听课产生积极的态度。做到专心致志听讲,集中精力学习,较好地掌握教师的讲授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时必须集中注意,不可一心二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入非非。只有专心听讲,才能理解和掌握所讲的基本内容,再通过复习,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保证学习成绩的提高。
倾听老师讲课,不仅要认真听,而且还要做到耳、眼、手、嘴(提问题)并用,只有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才能对大脑刻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要善于捕捉讲课重点,尽量在课堂上就牢牢记住。在听课时,要进行敏捷的思考,从老师的.讲授内容中,区别出重点内容,可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同时,要积极进行记忆,尽量在课堂上记住,可提高高效率记忆能力。
积极地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问和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作用,安和焦虑心情,不要干扰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应正确认识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意义,有不懂的问题主动问老师,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归纳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要充分肯定,尤其不要用尖刻的语言对待学生的积极回答,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错答的焦虑心理,影响学生的听课水平。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7
刚开始课改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8
——“镜子改变了什么”教学案例与思考
湖北省潜江市徐李中学张文方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了起来,这是令人可喜的。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7.5“镜子改变了什么”同一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段,谈谈个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片段一:
[教师甲]
师:请第1小组站到镜子前面,其他小组站在镜子两旁,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镜子中的学问。(学校的大厅里面有一面大镜子,上课时老师把全体学生带到这面镜子前)
师:看看我们的头,镜子里的像的位置在上方还是下方?我们的脚呢?
生:头还在上方,脚还在下方。
师:请把我们的右手举起来,看看镜子里的像,是左手还是右手?
生(疑惑道):变左手了。
师:那么我们伸出左手试试。
生(有所悟):变右手了。
师:那我们好好地思考一下,从刚才的现象中,我们发现镜子到底改变了什么?
生:(发言非常踊跃):镜子不改变物体的上下关系,但改变了物体的左右关系。
师:非常正确,我们来看这道题目。
……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片。
师:首先请数字1、2、3、4、5、6、7、8、9、0上场,请各位同学做记录,把镜子里的像填写在表格里。
生:我们发现,1、8、0的像与它本身相同;2的像是5;5的像是2。
师: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请字母A、B、C、D、E、F、G、H、l、J、K、L、M、N、O、P、Q、R、S、T、U、V、W、X、Y、Z上场。也请同学们做好记录。同学们先填一填,再议一议。
生:……(学生发言更加踊跃,发现了所有像与字母有无变化的规律)
片段二:
[教师乙]
师:首先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数和字母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因为前几节课学习的是轴对称的知识,此练习为下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1234567890ABEHIPXZ
(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准确地、迅速地完成了这个练习)
师: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1、8、0、A、H、I、X的轴对称图形还是1、8、0、A、H、I、X,2的轴对称图形是5,5的轴对称图形是2,P的轴对称图形是q。
接下去的过程与片段一相同,只是当学生回答了“我们发现……”后。
师:同学们发现得很好,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边说边走到刚开始做的轴对称的练习旁有意地指几下)。
(学生陷入沉思之中,这个时间有点长,有的同学甚至放弃思考,终于有一位同学、二位同学、三位同学……举手了)
师: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教师适时地说)。
(学生再次兴奋地交流起来,各抒己见,重现活跃的`课堂氛围)。
生:我们发现,镜子里的像与人也是关于镜子成轴对称的,通过轴对称,上面的东西仍在上面,下面的东西仍在下面;因为像是与人正面相对的,所以,左边的东西变到了右边,右边的东西变到了左边。
师(异常兴奋,备课时还担心学生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太棒了,今天我们学习时,应用了镜子这个“道具”,但学习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丢掉这面镜子了。学习本身就是为了丢掉许多携带不方便的“道具”。
以下的处理方式和片段一大致相同,只是教师只拿了ABEHIPXZ上场,学生发现了现象的规律,也发现了本质。然后,让学生利用画轴对称的方法找到另外几个字母在镜子里的像。
……
分析与思考一: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也是积极活跃的。如果单从这方面看,教师甲这节课是成功的,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现象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但遗憾的是教师甲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规律背后的东西。如果我们单从数学现象观察去上这节课,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内在的数学知识,没变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变了的数字为什么会变等,那么这节课就变得平淡无奇。我们虽然感到了课堂上的互动气氛,却没有看到教师巧妙的引导;看到了学生热烈的质疑、争辩,却没有听到教师打动心灵、揭示本质的讲授。教师自觉追求互动,为学生的精彩回答而骄傲,却忘记了自己最应该呈现给学生的东西——数学的本质。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9
今天上了《圆柱的体积》一课,觉得比以前上得轻松,回到办公室细细品味上课的过程,颇有几分感受:
在本课中,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圆柱的体积该怎么求?”时,能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根据已有的知识作出 “转化”的判断。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表达得不是很清晰。但学生的这些都是有价值的。这些“猜想”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折射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利用已切开的圆柱体教具进行验证,在讨论声中,学生获得了真知。可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并给以科学探究方法的引导,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这点上,我对学生的探究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节课再次让我知道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设计教法的前提。
在引导学生解决“粉笔的体积”等这个问题时,课堂上有学生把它当作圆柱体积来求,提出:“误差这么小,是可行的。”而且那位学生要求的仅是一个大约的数值,所以用这种方法可以。但这种计算粉笔体积的方法可行吗?如果我不提出疑义,也不加以说明,就会给学生造成“圆台的体积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计算”的'错误认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使学生发现平面图形中的一些规律照搬到立体图形中有时会行不通,懂得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的,有其发展性,初步理解三维空间物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虽不能很快获得结论性的知识,但却尝试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了情感体验。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谁能说让学生经历这样探究的过程,不也比获得现成的结论更富有积极的意义?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0
xxxx年海口市琼山中学教学开放周活动在今年5月中旬如期举行。5月18日,两节数学课精彩上演,一节“几何”一节“代数”,几何课〈直线与平面平行〉由叶永海老师授课,代数课〈频率分布直方图〉由李xx老师授课,两位老师精彩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四段式,即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问题:学生被严重束缚,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效率低下。通过近年多来“有效教学”的培训与研讨,我深刻地理解到:有效教学势必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表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三部分。
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点,即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准知能的结合点。能力点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点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另外,对教学内容来说,还有一个教学容量的问题。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着重调控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学生接受训练量、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的多边活动量。
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1
因为视导,又因为新课上完好几天,所以没有新课来迎接视导,所以选择了代数式这章的复习课来公开课,其实,很少这么系统的一个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了,每次都是直接联系,这次因为这一章知识点比较繁多,特别是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次数,系数一系列的知识,当时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很多乱了,烦了,这次章复习就好好的学习了下,我采取的方式是,学生不看书,回忆下这一章我们都学到多少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子,回忆概念,定理,法则,对本章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做题目,我尽管这一章也学完了几天,但是难得题目基本没有,主要还是选择练习基本知识进行的,所以这次公开课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题目,例如求代数的值得时候,我们有直接给未知数的数值,而是告诉这样的式子X+7的绝对值+Y+3的平方等于零,这样的题目,还有X的平方+X+7=10,求2X的平方+2X等于多少,因为平时基本没有练习,所以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直接做出现了问题,我上完,觉得应该先出一个,老师讲解,或者和学生一起探讨,然后在来个变式让学生做,这样会好很多。
小结与思考的课还是不好上的,以后多探索。
最近总觉得自己遇到了屏障,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寻求突破。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2
比例的应用是同学在前面实际是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回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局部内容主要是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同学进一步熟练地断定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懂得,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给出一些数量关系让同学断定成什么比例,根据什么断定利用课本主题情境图引渗透例5后,提出: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同学自身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再入一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惯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出示以下问题让同学考虑和讨论:
1、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让同学先独立自学课本的内容,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同学明确:因为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从而懂得正比例应用的主要内容而后例6的教学则依照例5让同学完全自学,但最后注重了启发同学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同学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的关系的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3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4
《数字与信息》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实践活动课,教者没有按照过去的传统教法:课前将相关知识一一查询搜集,然后传授给学生。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和身份证号码的规律,掌握自主探索的简单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运用价值。整节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性。
1、本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察交流和课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前教者让学生分别从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两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编码的资料。课堂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邮编来探索,学生兴趣浓厚,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
2、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习,还了解到不同的编码表示的'含义。例如,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就代表着四级含义: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的编码;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信息”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3、本节课注重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之后,教者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编房间号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大楼的房间进行编号,学生得出了内容一致、形式多样的号码。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建议:
1、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很好的运用合作学习。例如,在实际创编数字时,要求学生给大楼的第2层第5个房间,12楼第15个房间编号时,学生自主编好后,我是指名学生逐个回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在这里没有总结出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说比较耗时,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教学效果会好些。
2、对于数字编码的特性:同一性、简洁性、唯一性体现不够。我们知道很多编码在编写时注意简洁性的,如: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有些编码是唯一的,如:车牌号、身份证号等。在整节课中体现的还不够。
总之,我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师生共同获益,探索到数字与编码的简单方法。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人文科学启迪智慧,自然科学揭示真理。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时代也就是数字时代,用数字编码是起点,要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5
初为人师的我,不知不觉间已经在初一数学的教学中走过了三个月。回想起这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在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这一课程中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学习,特反思如下:
教学情境是指激发学生认知发展和参与行为的情景、场景、问题的背景、条件等。为什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呢?引用在学习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根据学生、知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做到以境导情、情境交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这些思想的指导,努力创设数学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学会在数学情境中自我辨析、纠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三个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
1、利用实物进行情境的创设
实物型情景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它不但可以从具体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而且使学生懂得数学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创设实物型情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直观性教学原则。例如在第四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我在教学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时,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分发好两个正方体薯块,请同学们在薯块上切一刀,看哪位同学切出的面的边数最多。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同学们很快切出了不同边数的多边形切面,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迅速达成了共识。同学们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动手能力。
2、利用问题进行情境的创设
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和出发点。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中,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为引人: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对折3O次,会有多厚?如果一层楼的高度为3米,对折了20次之后有几层楼高呢?通过猜想,激发起学生们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方,并指出,只要认真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就能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3、利用故事进行情境的创设
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同学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10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中,我讲述了课本读一读《棋盘上的学问》这样的故事:古时候的印度有一个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特别喜欢这样的娱乐,为了对聪明的青年表示感谢,准备嘉奖,请青年提出要求。青年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些米粒吧,第—格放1粒,第二格方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然后依次是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青年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想一想,若能满足青年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多少粒米?答案是264-1粒米,若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国王的国库里哪有这么多米?
4、利用模型进行情境的创设
数学模型是揭示数学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抽象地提出问题,学生就难于找出解题的方法,运用模型就能迎刃而解。
例如在前几天教学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时,我建立了这样的模型:
搭1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搭3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搭10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搭100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你是怎么得出的?
搭n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学生在观察模型的特征中,探求出解题的规律,并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了理解。
当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背景合理恰当地使用,并努力使创设的情境具有新意,引题贴切自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并懂得数学源于实际生活而又能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凡能实现这一目的的做法都是可取的。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课教学反思02-23
数学课程教学反思02-16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02-22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2-09
教学数学课课后反思03-23
小学数学课后教学反思04-10
数学课的教学反思15篇02-18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2-25
数学课教学反思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