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9 07:39: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5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

  昨天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路走来,有成功也有遗憾。同事们很诚恳的和我探讨了我的课堂。

  从课题入手导入,“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预习去哪了?同事开诚布公的问我。学生已经预习了,想知道的,或者疑问已经提出甚至解决了。此处有些做做。我觉得也是。

  初读课文,带了三个问题,一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二是,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三是标注自然段序号。主任说初读课文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带的问题多了就影响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有道理,得精简。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用学生提出的疑问作为引线,把学生引导段的理解上。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怎样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去读,去说。理解自然段的意思。这个环节教学中总觉得学生深入不进去,理解的深刻程度不及我预想的。也许是预习的不够好吧,至今不得其解。

  在用“果然”造句的指导上,我让学生亲自实践了雷奈克的做法。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挠桌子的一端,学生清楚的听到了声音。很有感悟的用“果然”造句。好多学生都高高的举手,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句子讲给大家听。我点名柳润泽说,他说了个很长的句子,是个正确的句子,我肯定了他的句子,点出句子长了点。听课的老师看到了他的沮丧,后来听课的老师告诉我,他在下面酝酿了好久,说了改,改了说,最后鼓起勇气,很自信的举起手,你点了他的名字,他很高兴,把自己准备的句子说给大家听,可是你说他的句子太长了,他很失望。听了这些我的心紧了起来,是啊,孩子准备这么一个长句子不容易,我应该鼓励啊。听课的老师说,我在班里鼓励学生造句长一些,多么难啊,教他们形容词,修饰,我们巴不得他们造长的。我很惭愧的说出了我当时的想法,我怕学生造长句子在考试的时候出错,影响成绩。同样是个造句,十个字就得满分了,你造个长句子,出错的几率大了,说不定那个词用错了,哪个地方矛盾了,分数就没了。所以当时我就很自私的让他改短。在评课之后,我对这个问题在班里检讨我的错误。尤其是“果然”这个词,在造句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只造后半句。如:果然听的很清楚。让我庆幸的是我们班的学生在我指导造句的当时,都把句子造全了,如:老师说木头能传递声音,我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指挠桌子,果然清楚的听到了挠桌子的声音。这个小小的成功得益于我让学生真正的动手做了,从实践中得出的知识经得住考验。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了。我让学生自己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把自己理解的'第一个听诊器的样子画在一张纸上。学生认真的读,仔细的画。我就巡视孩子们画的情况,突然我看到班里王雨诺同学画的听诊器很怪异。我仔细看,还是没看懂。我就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简单的一讲,有他自己的想法,让他在讲台上讲给大家听。他很大方的走上讲台,举起他的画让大家看,学生们先是一阵大笑,我说:“王雨诺同学画的听诊器有些特别,我也没看懂,就请他给我们大家讲一讲,他画的听诊器。”我和学生们一样好奇的看着他的画,听他讲解。他说:“这花瓣状的边缘是听诊器的一端,是用柔软舒服皮革的材料制成的,这样放在耳朵上或身体上会更舒服些,而且不会感觉凉。下面这个把状的设计是为了让医生握着更舒服,更容易操作听诊器给病人听诊。”“太好了,你吧雷奈克的发明推进了一步!”我和同学们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这就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会有新的进步,我们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许多这样爱动脑筋的人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进步的。我发自内心的为这个同学的精彩讲解感到骄傲。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对发明创造的兴趣,多么鲜活的事例啊。直到现在,听诊器放在我们身上还冷的我们一颤呢。

  我感到在学生那小小的脑瓜里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的欲望。老师要是能把它点燃,那将是智慧和创造的爆炸时代!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2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教学这篇课文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让孩子自行地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再有选择地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跟着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最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课文后带给自己的启示。

  一、直奔重点,整体把握。

  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在精读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直奔第二自然段,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后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大部分孩子只是看着课文读句子,课堂也因此显得没有什么生气,冷却了许多。尽管这样,我没有放弃,心想一定要会有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于是鼓励孩子们再用心思考,终于两个孩子的回答打开了僵局。平时不爱发言的敏玲答道:“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有一天,他缓步从一个公园经过时突然被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所吸引,于是停下来观察,发现了办法,做成听诊器;另一个期待能发言的健坤答道:“我认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在公园缓步走过时受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影响后马上回到医院进行试验做成听诊器的。”其他孩子听了以后不由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挖掘空白处,让孩子想象说话。

  第二自然段的“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我让孩子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的雷奈克一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在孩子们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三、顺藤摸瓜,自主悟理。

  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虽然花了近半节课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后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非常顺畅。学习完全文,我引导孩子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时,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说雷奈克是个负责任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有的说他是个爱动脑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喜欢改进的人,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如此的精彩,我趁机将他们的答案揉合成一句话。此举让孩子们真切地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在本课教育中,我主要抓好想象、实践、感受三个方面。

  一、想象。课前,预习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已经养成了习惯,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边预习边思考以下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它有什么功能?等等。大部分学生就通过预习课文,理出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后面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实践。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让学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比如讲到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游戏时,我依次请了三个学生上台,分别尝试了耳朵贴讲台与不贴讲台所听到的我划讲台的声音的差异,继而让同桌合作在座位上完成这个实验。比如当讲到雷奈克把笔记簿卷成筒儿,清晰地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时,我又让学生同桌合作,先不用纸筒儿,把耳朵直接贴同桌胸腔,再用纸筒儿贴胸腔听呼吸声和心跳声,学生们很兴奋。

  三、感受。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耳朵紧贴的明显效果,感受到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感受到的纸筒儿的魔力等感受写下来。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

  在组织学生精心学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弄清听诊器发明的经过,并学会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

  第一自然段交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出相关词句,透过内心活动,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样的雷奈克,基于对雷奈克的了解,学生才明白他为了治疗病人潜心研究“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

  第二自然读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雷奈克做出听诊器的雏形。课文除了对雷奈克成功地听见病人心跳后的喜悦进行描写外,对雷奈克发现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活动都没有很具体的描写,这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知道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策略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4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善于观察,肯东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讲本文中我着重运用了表演文中的重点人物的动作,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主人公雷内克的思想变化。

  当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说:“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同学们说:“玩过。”我接着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这个问题的,把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雷奈克医生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又会想什么。学生在此情况下真正体会到了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正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整日思索一词相联系。学生说:“老师,为了找到诊断的工具,雷奈克整日思索,正好遇到二个孩子在玩跷跷板,当听到声音时他高兴极了。

  当学生表演到这里全班学生齐齐的拍起了小手,他们不仅在为表演的学生拍手,更重要的是他在为文中的雷奈克鼓掌,真正体会到了雷奈克进行试验成功极为高兴的心情,在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这两个感叹号时,全班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读出了两个感叹号的语气,把雷奈克的欣喜表现出来。

  学到课文的最后,老师总结全文时让学生说出想对雷奈克说些什么?学生的发言是积极踊跃,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学生真正学懂了全文的内容。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5

  这篇课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从“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见了!”中两个感叹号,将雷奈克医生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情表现了出来。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

  生:(朗读)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雷奈克的内心世界,读读这段话,你体会体会。

  生:我想雷奈克一定是非常激动的,我从句子中两个感叹号看出来的。

  师:你来读。读得很流利,我听出来雷奈克的高兴,但是好象还不够。你们想想:他整日思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怎么能不令他欣喜若狂呢?(谁再来读)

  生:(读略)

  师:有进步了,人在激动时神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的眉头舒展了,脸上笑容满面。

  师: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

  反思: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头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情感。我发现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它使朗读指导事半功倍。在上面这个片段中,我请同学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6

  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出示生字词,这一环节有一些遗憾,例如:笔记簿的“簿”,我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读音,如果能联系生活(学生平时用的本子上面写的就是“练习簿”)效果会更好。再有“跷跷板”中的“跷”虽然是一个三类生字,但是学生很容易读错,如果当时我出示一幅图片(孩子玩跷跷板),更会利于学生记忆。

  当再读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看看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孩子在上课提出疑问时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问得十分突然,我可以根据孩子当时质疑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让孩子默读课文,找到文章哪一小节讲了这一问题,然后再回头来看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会很快说出讲的是发明听诊器的原因,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比我直接牵引的效果会好。

  当理清课文的脉络后,我出示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告诉孩子将每一小节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时上课是有点操之过急了,总是感觉有点欠缺,但是看到孩子能根据我的提示完整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紧接着根据师傅的指点设计了一个将“如果…就…”的关联词贯穿全文的环节,我出示了三个句子,当时有点着急了,直接就让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课堂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如果我让孩子先把后两个句子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去读读,仔细看一看,相信学生很快地会找到三个句子里都有关联词“如果…就…”,跟高兴班级的小沈同学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居然发现了三个句子都是写雷奈克思考的内容,其实我可以根据他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是有先后顺序的,是雷奈克一步步想的,但是当时我只是自己一味地说,学生好像有点茫然。随后我让孩子用关联词“如果…就…”造句,我发现师傅的这个环节设计的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刚刚三个句子的`铺垫指导,学生在造句时居然很流畅很精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记得之前做练习有造句的题目时,学生写的句子总是干干巴巴的,感觉让他们写个句子很吃力,看来课堂上启发孩子的思维还是很重要的。正如师傅所说,不要怕去尝试,课堂上的内容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启发,让孩子在学完一堂课后,不仅仅是能读熟课文,更重要的是有所收获,虽然今天的语文课我上的不是很好,一些过渡语很生硬,有些语言过于繁琐,但是我认为孩子从今天的课上学到了知识,他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学到两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以及一个关联词,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后记:感谢师傅的细心指导,课前一句话一句话的帮助我,告诉我怎样让课堂更高效,学生学到的更多,课后师傅更是耐心,指出我上课中的不足,告诉我哪句话说的布合理,哪句话是多余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应该怎样处理,真的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师傅,我会继续努力,向师傅多多学习。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7

  一、抓朗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强调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前预习,我让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课上,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课上读书形式多样,通过范读,练读,指读,选段读,男女分读,而且读得好坏不算,首要条件就要声音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读,我要读。

  二、善想象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雷奈克的感受、想法,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雷奈克所见所感,我就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从而体会该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表现。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三、重合作

  从课堂教学的效率来看,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扩大参与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在小组内、在同伴间,在合作学习的形式过程中,紧张情绪将大为缓解,害羞心理将更容易克服。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来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再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总之,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精神,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8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备课之初,我反复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结合学段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该怎样定位教学目标。特别是针对学案,怎样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二、怎样把课文转化成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顺利地学习课文,从独学与互学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开教学最侧重的两点。

  在反复推敲以后,我确定了教学的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环节设计。“学情调查”主要反馈字词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期待。“质疑探究”着重从重点词、关键句入手,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式,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及经过。“达标检测”紧扣目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落实语言文字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拓展延伸”则让学生在习得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落实“多读书,少习题”的语文教学观。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感觉有扎扎实实、一板一眼的地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字词反馈的落实、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等都落到了实处。但是,最让人感觉失落的是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示。小组长不会组织,真正遇到阅读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导致汇报展示无效。不得已,老师又讲得太多。

  总之,本节课我感觉最大的欠缺是学生训练不到位。正如评课老师所言“学生训练到位,展示才精彩”。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与训练,让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唱主角。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9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一开始,我们以课题着手,抛出一些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并以此问题进行预习检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然后,我们直奔主题,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去实践、去发现,是何等的愉悦。我想:做一个有心人,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钻研,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那么,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这些可贵的品质吧!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0

  1、 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 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记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再读课题质疑。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

  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

  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感受写下来。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1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读课题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

  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2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写了医生雷奈克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文共4个自然段,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雷奈克看到许多病人痛苦死去,便整日思索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第二部分,写雷奈克从两个孩子跷跷板的游戏中受到启发,用笔记簿卷成筒儿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第三部分,写雷奈克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第一个听诊器。课文按发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语言平淡、浅显。

  就这样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教学吗?平淡的语言文字,平淡的教学思路,肯定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认真研读,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难过”。正因为雷奈克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他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才会十分难过。

  二、是“整日思索”。正因为他是一个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天职的医生,才会整日思索,才会被两个小孩玩跷跷板吸引住,并亲自试验,得到启发,用笔记簿卷成筒儿病人内脏的声音,才会发现用空心木管效果更好。

  对,就把这两个词作为课文教学的'主线。于是,上课伊始,我就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请你认真地读一读全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认真读了一遍课文后,大多找到了“难过”这个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想象雷奈克医生看到病人死去时难过的心理,并指导朗读好第一小节课文。

  对于第二个词语,一开始学生并没有找到,经过读第二遍课文,才有学生发现的。接着,我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对理由进行认真思考,最后进行交流。学生的交流的理由有三: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才会被孩子吸引,并且仔细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才会亲自试验;正因为整日思索,才会发现空心木管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就这样,我和学生边交流边理解相关语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并结合文本特点进行语言训练。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过去了,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了。

  要上好一堂课,老师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还要根据课文特点设计教法,这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3

  反思主题:着重指导发明经过,忽略人物心情变化!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写了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课之初,读题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在这里没有着重讲雷奈克心情的变化,所以孩子在做本课的练习时有些盲目。都是“惊奇”、“激动”等的概括,对于标点的变化也没有着重讨论。孩子对于人物心情在此的变化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泛泛体会。

  而对于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带着孩子一遍一遍在复述,所以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可以说出来。对于课文所反映的道理: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却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一带而过,孩子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让自己写时,有孩子又离题太远,发挥过度。

  课堂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能只为突出重点而忽视整体教学!人物情感变化是需要孩子用心去体会,本来就不太容易教学,所以课上应有专门指导练习,学生才能走进人物内心,深入理解课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4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讲《世界上第一个听珍器》的教学过程,首先进行激趣引入,我拿来一个听诊器让学生谈对它的认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发问:“那么谁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吗?”教室里又静了下来,老师这里有一篇课文它或许会给你一些知识。学生如饥似渴地望着手里的书,请你们轻轻地打开书,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然后齐读说说感受。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观赏动画,形成具体的表象。再让他们闭上眼睛,一边在脑海里过电影画面,一边想象这一段的内容。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知道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在书本中品尝吧。一个自然的过渡,又把学生带回了文本。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

  这一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充分让学生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老师对话,和同伴对话,感悟内容,品味语言。但是这样的课同样存在有不足之处。如,一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表演的过程略为欠佳。二是有的不能克服自己的羞涩心理。在众人面前不敢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是有时控制不好课堂会超时。总之,我认为适当地利用一些课文来编排表演是个不错的创举。 不但要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还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再创造中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反思、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15

  对于阅读教学,新课标作了这样的表述:“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结合自己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文是这样写的“雷耐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之间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耐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

  这段话中的教学有很多要点:

  1.“缓步”的原因是什么?勾连上文的“整日思索”;“跑回”一词读懂了雷耐克的心情是什么?这前后词两个的对比,看到了雷耐克找到答案内心的喜悦与急切。

  2.画出雷耐克给吸引的原因,引导学生注意动词“贴”“划”,这是带给雷耐克的灵感所在。

  3.文中没有直接描写雷耐克的语言、动作和心理,这里就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比如,雷耐克跟孩子们怎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又是怎么想的?

  学生1说:“小朋友,看你们玩得很开心,能让我也来玩一玩吗?”

  学生2说:“雷耐克也学着孩子们的样子,站在跷跷板的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孩子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木板上轻轻划着。”

  学生3说:“我整日思索的问题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啦!”

  师:好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听到清楚的声音,让我们也来听听看,大家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自己的手指轻轻的划桌面、桌洞、桌腿,看能否清楚地听到声音?

  学生兴奋地试听。老师请学生谈谈试听收获。

  老师说:“好,雷耐克从中得到了启发。我们能不能把课文的句子这样改一下:’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把耳朵紧贴在病人的胸腔上。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学生说:“这样做很不合适,也不文明。”

  学生又说:“肺结核病是可怕的传染病,靠近了容易传染。”

  师:好的,让我们用笔记簿也来试试看,能否听到对方胸腔内的声音。

  学生再次试听,兴趣高昂。

  4.师生小结,通过这段学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雷耐克呢?

  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全身心为病人着想,全身心为病人服务的伟大的雷耐克医生。

  通过这样一段方式的.学习,通过可感可摸可触的方式,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所得,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有序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语文学习,从文本引入,以文本为抓手,披文入情,引导学生练说雷耐克是怎样做的,其实就是模仿运用教材中的语言,然后在感情练读的基础上,进行改句的练习,让学生充分感悟,创造源于生活,灵感来自观察和思索。

  课堂的生动有趣,学习的效果自然也提高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02-22

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07-02

教学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06-22

教学教学反思05-23

精选教学反思10-07

经典教学反思08-26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2-04

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