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
一、如何让孩子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教学中我让孩子通过“找第二个”感知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数的顺序”,然后通过让孩子找在4排小动物中“找第3个”,体会到有几排时,只是“第几个”是无法准确地表述位置的,需要“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述方式。这时再出示小动物的话,让孩子在这些提示语中发现“数的顺序”,最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相应位置的小动物。
二、如何让学生体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中出现的练习题做了一些处理。如:在“书架图”一题中,先出现一层书架,让孩子快速找到“新华字典”的位置,再让孩子在三层书架上找到 “新华字典”的位置,通过比较让孩子体悟到“第几本”和“第几层第几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不同情况。再如“电影院”一题,我先让孩子设计座位,让孩子体会到电影院座位安排的特殊性,为后面的确定位置奠定基础,理解电影院两种安排方式后,根据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号”确定位置,最后出示两张电影票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座位安排的情况。在活动中,孩子运用方法解决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处理好的环节和困惑之处。
1、在处理例题时
例图“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是同一个小动物,对孩子是不是明确数的`顺序没有检查到,同时有孩子在找“第几个”的时候出现错误,我本该让孩子纠错,可是孩子当时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一带而过,留下遗憾。接着在感知数排的顺序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第一排是最前面的一排,没有质疑,这时再从动物的话语中感知“数的标准”需求性就不是很强,不利于孩子形成先分析“数的标准”再开始确定位置的意识。
2、在处理“生活情境题”时。
因为每个练习题的基本目标类似,分别感知“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号”。教学流程难免雷同,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如何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但是活动设计上没有兼顾到高效和形式上的丰富。
3、最后一道练习的处理。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孩子细心地分析题目要求,缺少相应的环节设计,“放”得大了。直接影响到孩子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2
《确定位置》竖标苏教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位置”的问题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但是作为数学知蚀学习还是第一次。根据这一特点和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生活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再用所学的知蚀解决实际问题。
课一开始,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座位号,给学生明确了从教室门口的一组为第1组,依次是第2组、第3组……让学生根据纸条上的第几组第几个去寻找自己新的.座位。大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都能很快地找到新座位,有两三个学生找得很慢,甚至找不到座位,原因是我给他的座位号上只明确了第几组,没明确第几个或只明确了第几个,没明确第几组,甚至第几组第几个都没明确,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原来生活中蕴藏着数学知识,那今天我们就来学确定位置,用我们学到的知蚀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通过设计障碍,让学生经历曲折寻找座位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水到渠成地让学生体验到确定位置的必备要素。让学生感受到知蚀源于生活,知受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激发学习数学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注重“活动性”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不能单纯地作为知识点进行教学,而要将其设计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感受、去经历、去体验。于是,我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设计去动物学校参观动物做操,参观动物宿舍……等情节,到最后模拟去电影院看电影,帮助小动物找座位等一系列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3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如果学生弄懂了以上两道例题,这一单元的其它几道题也是大同小异,那么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全学会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常常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二年级教材中的“确定位置”的数学原形在生活中就很常见,教室中的座位,电影院中的座位,乘坐火车、飞机,超市中物品的摆放等都需要确定位置。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一幅幅场景图中获得直观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高年级再学习“确定位置”奠定基础。
教学时我将“第几排第几个”作为教学重点,后面的“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还有“第几组第几个”都与“第几排第几个”有相似之处。只要第一个环节教学到位,后面的内容我就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现教学的梯度和层次性。其中在楼房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生活中门牌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书柜书的摆放时,将重点放在《少年百科全书》在第3层倒数第3本的突破上,让学生自由说说,大多数学生还是会说“第3层第12本”,但也有孩子会想到用“第3层倒数第3本”,这是我让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说法?为什么?”我刚一问完,有一学生就这样回答:“我觉得第3层倒数第3本,数起来简单。”这时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出“像这样,在最后几个的,我们也可以直接说成是倒数第几,最后第几。只要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指的是哪一本书就可以了。”强调了说法的多样化。在电影院中找座位我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电影院座位号排列的区别,让学生知道有的电影院是分单双号的,进而让学生讨论“座位号是四排5号,四排6号两位小朋友能坐在一起吗?”探讨之后学生得出在不分单双号的电影院是能坐一起的,分单双号的电影院就不能坐一起了,得弄清楚电影院座位号的.排列方法。最后,我设计了画图形的操作活动,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直角坐标系的雏形,既巩固了新授的知识,也为下节课学习“认识方向”作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 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 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 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确切地描述某一建筑相对于参照物的具体位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离的问题,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我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能用“正北、正南、东北、西南”等方位词进行描述,然后我又改变自己的位置,让刚才的几个同学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发现我的位置变化了,他们相对于我的位置也在变化,于是我就指出本节课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分析物体所处的位置时一定要弄清以何为参照物。
接着,我让学生画出方位坐标,指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么,东南和西南方向呢?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于是就指出,在平面图中,是以南北为主要方向,因此,其余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无此说法了,其实,对于这一点,个别学生的观念无法转变,因此在“练习十二第2题”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林峰塔为观测点,玉龙潭其实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学就偏偏量了玉龙潭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度数,我抓住这一典型错例,就进一步强调建筑物如在参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么我们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筑物与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夹角度数,学生欣然接受此法,从后来的作业来看,没有出现夹角度数错误的情况。
总结下来,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主要的错误就是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时,计算和单位名称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节课之前,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安排这一方面的练习,学生缺少对旧知的复习,以后应在新课之前全面考虑。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7
青岛版《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是青岛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表示物体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提升,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更加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摒弃了教材呈现的素材,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采用学校,家乡的地理位置等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描述学校地理位置、简单了解济宁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渗透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体现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新授知识点是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学会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对于方向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探究,所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上借助描述北门小学的位置时,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动态演示,指名说,同位互说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层次的扶放结合的教学,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对于用角度表示方向,借助描述北门小学和市政府的位置,巧设矛盾,有意识同时呈现描述语言,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产生质疑:它们不在同一位置,这样描述不精确,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精确更具体地描述北门小学和市政府的具体位置呢?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索,在体验角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出用角度表示方向的方法,从而掌握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常规习惯的培养外,针对本节课所处的领域及知识内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主要体现了三点: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找观测点,明确方向、角度以及相应距离的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巧设矛盾,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想敢讲和质疑的良好习惯。
3、注重方法的指导,体现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小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小结,在练习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体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自评互评和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角度的必要性体验,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确,这一块教学教师收得太快,说得太多,放的太少,没有真正激起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所以在后面量角独立描述通信幼儿园和八中的位置时少部分学生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没有掌控好时间,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够干脆利落,也不扎实,导致后面练习时间紧凑;对于环节思考性小结处,虽然学生能够说出方法的关键点,但是并没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总结方法,教师这一点处理得不到位。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我们的教研组给予更多的建议,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8
《确定位置二》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跟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这八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子发现,想要知道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需要知道具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索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观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蚀描述大象馆、熊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了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一份是30°。用课件演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颜色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很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够很快发现也可以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境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予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器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需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再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也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出来,并且把度数标出来,以免混乱。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角度——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么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得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具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9
今天教学了《确定位置》,学生认识了列、行的概念(把场景中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掌握了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第几列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一般从前往后数。),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得也很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写的时候,用括号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用逗号隔开。),学生在练习中正确率很高。
教学例1,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场景图,知道图上有6个竖排和5个黄排。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说出图中小的位置,再汇总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些方法不能正确描述位置,最后引出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0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小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蚀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找到简便的记作方法。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多种形式练习。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4、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转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等等。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的设计师,设计一下增添的地砖所贴的位置,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美感,还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一个记忆游戏开始,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要描述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准确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除了说明参照物,还要说明与参照物的方向关系,以及与参照物的距离关系。
在活动1中我对游戏规则给予了提示,可是由于当时情况考虑的不是很详细,字体很小,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还有学生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因此学生没有弄清楚活动要求,而且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在游戏中没有改变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而是改变了多个物体的位置,导致交流阶段学生在交流时没有弄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在这时,我应该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再来巩固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词语。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进行完活动1之后,我想学生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帮小朋友说清楚她家的位置。经过小组讨论后,让学生采用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说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找参照物、并能说清和参照物的距离及方位关系。可能是图中建筑离我们太远,学生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所在位置。
通过上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来学习科学,并从中体验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在丰富的科学知识。二、在教学应该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课前时,教师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搁”在心上。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还有待我在教学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文 章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2
上周,有幸听周卫东老师的《确定位置》这节课,深有感触。其实,从周老师上午的主持大会和对其他老师课的点评,我就被周老师渊博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对于这节课,我充满了期待。
本节课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中都有的,而且都是把一个知识点分解到不同年级,降低难度,此节课是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最后一部分,不同的是人教版放到了六上,苏教版在六下。这节课用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过了本节课的知识,要讲好这节课就有了难度。
我也有了几点思考:
1.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次讲解,需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上好这节课,才能不沦落为复习课,习题课?
2.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下面我就调到学生积极性为例,重点说说我的感受。
周老师的课堂,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在周老师的课堂上,他通过课前谈话,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已经学过此节内容的事实,然后抛出问题”你们学的是人教版的,老师的学生学的是苏教版的,这节跟着老师来学确定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通过“四个一”(一张作业单,一支水彩笔,一把三角板,一个圆规),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学生注意力。接着周老师创设情境,风雨交加的晚上,一艘渔船被困,需要救援,让学生扮演救援船船长,周老师还专门给“王船长,张船长,李船长……”让学生融入情境,带入角色,想要找到渔船,就必须知道它的位置,要知道位置,需要哪些信息?学生由被动的学,转为主动的学,急切的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周老师做的很好。我想,用救援船这个导入,其他老师也有想到用到过,但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是真的被吸引,带动,真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了,这对已经学过本节内容的学生来说不容易,因为他们知道救援就要找位置,找位置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就是方向,距离吗?周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1.用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景音乐/图片创设出危险/紧急的.氛围。
2.通过名称的改变,让学生带入角色,身上充满责任感。
3.设计紧密,环环相扣,步步诱导,让学生根据信息的增加,逐渐缩小搜索范围,确定位置。
4.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引起认知冲突,把以往所学的不规范的/不注意的纠正过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5.……
回过头来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时,中规中矩,怎么没有细想东偏北和北偏东的区别,为什么不深入研究一下?教师,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课堂需要创新,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跨出别人走不出的那一步!加油!下面以周卫东课堂教学语丝结尾,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点周老师的课堂魅力:
课堂如“寻宝”:扣住学科本质,一咏三叹,让学习像寻宝一样新奇;
课堂如“登山”:经过学习过程,尝试发现,让学习像登山一样给力;
课堂如“呼吸”:创设合适场域,催生动力,让学习相呼吸一样自然!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3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习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习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习部分,从梯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层练习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习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4
1、数学和生活结合,体验数学的魅力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纷争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导入时的找朋友、根据座号找新位置的活动和练习时选取的动物园和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其中有三名学生的座号是数对形式,有两名同学的数对是不完整的而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第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学生对谁座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座号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在发给学生的座号号中,教师有意安排了几个“数对”形式的座号,还有两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教师马上提出“数对”在写法上可不可以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又引起了学生的一场小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本节课教学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方式:请你评价一下你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你觉得你能摘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11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02-15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22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0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7-04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06-28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06-29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优秀04-2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