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刚刚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如何让孩子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口算方法是我最近几天都在思考的问题,由于刚刚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很多孩子出现以下情况:
1、一部分孩子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意义,也能分清楚什么时候进位和退位,严重的错误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忘记了,导致现在学习的口算题的准确率下降。这也是我的失误:学习本单元之前没有预料到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不练习,已经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打好,房子不会牢固。
2、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偏弱,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进位和退位。因此出现该进位时,他反而退位;该退位呢?他又进位,以至于遇到不进位的和不退位的口算题也要思考很长时间。为了让孩子能理解意义,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候,我通过各种练习让孩子总结和比较口算题的算法,比如24+8:个位和个位相加(或减),4+8=12,所以个位上写2;满十进一(为了让孩子理解,而且不出错,我告诉孩子进位就像你给别人东西呢,从下面给别人)就在2的右下方点上一个点,说明这是进一,2+1=3,因此十位是3;若是退位我告诉孩子你要借别人的东西,就让所有人知道,所以要在它的头上点点。
3、任何新的知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去适应,最近班里的家长经常打电话告诉我:“庞老师我们家孩子是不是上课不认真听课呀!在家做50道口算题她就能错一半,我真的很生气,我该怎么办?”我很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第一:我想说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家长,他能从孩子的作业中发现孩子的学习的情况,并及时的'和我沟通;第二:我告诉这位家长你要从孩子的错误中找到原因,他是不知道进一位或退一位;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出现的错误导致的呢。从原因中找到补救的办法;第三:孩子毕竟很小接触到新的知识时,他需要一个整理的过程、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才能达到熟练。
就如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想让他跑起来,那是有难度的。孩子刚刚理解进位和退位,已经很棒了!要想达到熟练运用,必须坚持不懈的练习,这也是训练口算的方法(或者说计算过程)。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自己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自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二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第三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四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设计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关注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计算题教学最终落实到训练上,设计量足,方法算理想融合,做到人人到位。
但在课堂中,由于容量大,教学中时时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动得,说得比较多,整堂课显得很紧张,最后挑战三匆匆完成,整堂课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算法,但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一点也不高,错误类型大致一是20以内退位减法做得不够熟练,二是连续退位时忘记借掉1个十,三是漏写抄错数字。在今后计算题教学中,自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醒学生要抄对题中的数字,计算过程一定要细心,计算完后及时检查等。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开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根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面又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只是学生由于年纪太小,加之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我们备课小组经过设计决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动手摆小棒,结合直观理解算理。
经过两次的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突显以下特点:
一、创设的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参与。创设学生刚刚经历过的清明节外出上坟情境,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泼,使学生以最正确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比照。探索减法之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探究作知识迁移准备,然后再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比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让学生进行操作摆小棒、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说出口算方法,比拟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可以相减。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两次的教学过程,教学各个环节都有不少改良的地方,教学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好,但也还有不少需要今后注意的地方。
1、让多个学生说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说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表达能力。
2、注意引领低年级学生读题,使学生逐步学会将对话语言转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3、注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捕捉教学中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4、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其中。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由于是一节计算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激发学生。出示情境图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在探究“30-8退位减法之前,先出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保护他们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通过学生的表现,我还发现不能只看课堂上学生的口述算理,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课后是否真是掌握计算过程。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教学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3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习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在。
1、创设了民主气氛。我给学 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观察北京申奥情景图和统计表,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究。课始,我问学生“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鼓励学 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汇报算法时,“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 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2、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 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 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 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介绍各自的好方法。例如:教56-18= 学生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个位6-8不够减,到十位退1。10-8=2 2+6=8 十位40-10=30 30+8=38
2、个位6-8不够减,到十位退1。10+6=16 16-8=8 十位40-10=30 30+8=38
3、把18分成16和2,先56-16=40再40-2=38
4、把18分成10和8。先56-10=46再46-8=38等等。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整节课虽然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每学生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得到收获,老师教的也轻松。但是在课后从学生的作业看,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在十位上,有的退了1十位上不打点,十位漏减退的1,还有的做成了加法而做错。通过反思,表面来看是一节成功的课,缺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确答案,缺少了动手操作。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7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第二层次自己利用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三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五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减法还有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习惯。
3、在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今后不断提高。
改进建议: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计算过程: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个位就变成了17,17减去8等于9;十位退了1还剩下0,0减4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10减去4等于6;百位退了1还剩下4,4减去3等于1。应该再多让学生多说、采取全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及时巩固。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8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9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应该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分配不够恰当。
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游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学具,若分组操作、交流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然不能“习惯成自然”,平时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
20以内的位减法是在学习过10以内的加减法, 1~10的分与合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整个单元通过十几减9,十几减8,7,十几减6、5、4、3、2 等章节来探索退位减法的算理,引导学生灵活采用想加算减法、破十法和平十法进行口算,通过算法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动性。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讲过之后还有部分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清,学着学着就晕了,还有部分学生学不会运用,仍然借助扳手指计算,经过思考,我认为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铺垫不够,要想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需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10以内的分与合有较好的掌握,而经过一个寒假,这些知识很多已经被学生忘却,我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复习强化,但实际教学中复习不够,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后课前应该加强知识回顾和铺垫环节。
2、直观操作不到位,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平十法、算减想加法,通过直观的操作把退位减法的分步骤思考过程和退位变换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而在实际教学中,请学生动手操作的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操作说出算理,老师牵引太重,过程性算式都是由老师给出,学生根本不太理解,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更加重视直观操作,重视数学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3.促进教学文化的构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生思考习惯、倾听习惯、发言习惯、写作业习惯、纠错习惯的贯彻落实。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2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大屏幕展示的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在说36-8=2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通过一次次语言巩固,让孩子深化理解计算过程及算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说明白,思维才能清晰。也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作为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慢慢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3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1.基本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把活动课与练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果能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效果也许会更好;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4
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角,做出角,最后自主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知识,又亲身体验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
本单元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最后一小节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这一节内容在全单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我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第三,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地应用。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我采用的方法是开小火车,每人一道,直接说得数,因班级里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个别学生因紧张所以学过的“破十法”“想加算减法”都运用的不好,口算速度特别慢,另一方面教师的水平有限,没有激发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练习的效果和目的没有完全达到,以后教学设计有待改进。
第二部分:我重点放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探究上面,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我动了一番脑筋,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教材上的退位减法表是一个静态的整理结果。所以在出现减法表时,我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何将静态变为动态要一个创新突破的过程。设计时,我没有将退位减法表填完整,而是让学生去补充,然后是在一起来观察这个表,再来巩固这个表的排列规律。他们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进行了一遍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不仅巩固了算法,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多考虑到学生集体的参与性,尽量避免一对一的形式,创设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特别是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更应该有耐心,细致的`讲解,今后有待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第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验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给学生留下了充分思考的空间。通过练习,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获。
整理和复习是我们平常教学中老师经常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因而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是比较保守的完成教学,我觉得根据学生的表现,在根据规律来补充表格这个环节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开放?如果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规律以后,是否可以让他们自己根据规律去有创造性地排列出一个表格呢?总之,本课我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速度和正确率、在表格中找到规律便于计算速度。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02-22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2-23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0-29
《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10-23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7-31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7-08
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07-10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10-15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0-03
“万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