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1
一、抓对话,理线索,切入文本。
在精读环节,我首先提出“这条快活的小河,唱着歌儿流呀流,他都遇到了谁?发生什么事呢?”这一问题,是想抓住人物的对话,来使同学们在故事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体会小河的虚心、快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到:大山对小河的鼓励,泉水、瀑布的勇敢无畏,以及他们对小河的真诚帮助,还有小河正是从朋友身上学到了可贵的生存品质,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这是一条快活的小河”为情感线索贯穿始终。在读小河和大山的对话时,使学生体会到小河在大山的帮助,他是快活的;在读小河和泉水、瀑布的对话时,使学生感受到小河能和坚强的泉水、勇敢的瀑布成为好朋友,在他们身上学到坚强和勇敢,小河是快活的;小河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他更是快活的。
二、抓朗读,激情感,走进文本。
对突出泉水、瀑布优点的两个语段,我重点抓住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泉水、瀑布,坚强、勇敢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
读大山说的话时,我采取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同桌对读等方式体会泉水的坚强。读第六自然段时,学生一时之间还读不出瀑布的勇敢,于是我在这里适时地出示了一段关于瀑布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瀑布的壮丽和勇敢。学生看过之后,瀑布的这种勇敢的优点自然而然地就彰显出来了。这时,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本课的教学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配合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并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三、抓词语,悟品格,理解文本。
在学习小河和大山的对话时,教师抓住“抱怨”一词,体会小河的情感变化,也就是小河由快活到不快活的原因,从而抓住朗读的训练点,使学生充分体验小河的情感变化,为大山的宽容和慈祥做了铺垫。接着,教师引到:面对小河的责备和抱怨,大山宽容地笑了,他是怎样说的呢?引出大山说的话,这里重点抓住“多少”和“从来”两个词语来体会泉水坚强的品格,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真切地体会泉水的坚强和大山的慈祥。
在处理第六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切的体会瀑布的品格,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更”、“一点儿”、“高声”几个重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瀑布的勇敢。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整节课紧紧围绕“这是一条快活的小河”这一情感线索,通过对话的有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使学生逐渐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的品格。
《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2
《快乐的小河》这篇童话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重点让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体会合作的快乐。通过这节教学,我体会到:
一是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本文内容并不深奥,词语也较容易理解,要想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就要抓住重点词句,这样既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也使学生在理解小河的'对话过程中,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懂得了快乐的含义。
二是抓朗读,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安排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文,比赛读、默读、有表情地读、着重在读通、读懂上下功夫,注重了语言的感悟,淡化了内容的分析,在读中感悟,真正做到了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受到了快乐的感染。
《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版2年级下册第7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体会小河、泉水、瀑布3个好朋友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
2、体会小河、泉水、瀑布这3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时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词卡、头饰。
教学流程:
一、板画儿歌,入情入境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大家想认识吗?简笔画并配儿歌:细细长长像带子,弯弯曲曲向远方。哗哗啦啦歌儿响,小鱼小虾喜洋洋。
师:同学们猜出来了吗?我们的这位新朋友是谁呀?
2、启发式谈话: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希望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
3、从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引出课题:快活的小河。
二、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慈祥”这个词语,理解词义。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抱怨”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句抱怨的话。
3、师释义“勇敢”,并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勇敢的人是什么样的。
三、设疑激思,品赏感悟
1、研读第1自然段。
(1)启发质疑:这条无忧无虑的小河流呀流,多快活啊。可是有一天他伤心了,他委屈了,这是为什么呢?
(2)生交流汇报。
(3)找出小河在与大山相撞的过程中表示小河动作的语言。(撞、流、扬。)
(4)试着用抱怨的语气读一读小河的话,并思考从小河抱怨的话语中你觉得此时的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
(5)学生说出“软弱”,教师完成板书。
2、研读第2自然段。
(1)面对小河的责备与抱怨,大山又是怎样告慰小河的呢?(生默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大山的话。
(3)课件出示大山的话:“可爱的小河,跌几个跟头怕什么?这可以使你身上长劲呢?你看这山上的泉水,从山峰上跳下来,一路上摔了多少个跟头啊,可他们从来不叫苦。”
(4)质疑。
A、从大山的话中你知道他在赞美谁?
B、多少是几个?
C、从大山的话中你能看出泉水怎样?
(生汇报之后,师简笔画泉水,并板书“勇敢”。)
(5)快乐读书法:
师:是啊,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会儿遇到山石,一会儿遇到树根,可他们都是这样坚强地流着。现在,让我们齐读大山的话,要读出大山的慈爱和对泉水的赞美。
3、小组研读3~8自然段,结合提示内容思考。
(1)小河又和谁交朋友了?
(2)瀑布的优点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小组汇报,师简笔画瀑布,完成板书“乐观”。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总结板书:这条快活的小河,在奔向大海的途中结识了慈爱的大山,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宽容,他是快活的;又结识了勇敢的泉水,从泉水的身上学到了勇敢,他是快活的;又和乐观的瀑布成为好朋友,从瀑布的身上学到了乐观,他是快活的。这才是小河真正想要的快乐。现在,3个小朋友快快乐乐要去哪呢?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主题,完成板书“手拉手,奔大海”。
五、拓展延伸,体验情感
1、师: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是这条小河,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点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心灵感受。
六、读演结合,寓教于乐
1、分角色朗读。
2、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反思: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2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以“与人合作”为主题,而本课正是这一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课文写了小河从一开始无忧无虑的快乐,到遇到困难的不快乐,最终通过大山、泉水、瀑布的帮助得到了真正快乐的事。文章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神态、行动描写使人物的形象非常的生动。
一、猜谜语,观板画,切入文本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设计的开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入情入境,在积极的探索中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本课的开始,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入题,巧设板画,让学生在看中想,在想中猜,在猜中引出课题,从而将学生真正带到有山有水的语境之中。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课所带来的快乐与欢愉。进而又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质疑: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希望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运用“自由自在的小河、静静流淌的'小河、可爱的小河、美丽的小河、快活的小河……”,真正调动学生全体参与的意识,从而积累词语、灵活运用词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抓词语,释词义,走进文本
在没有研读文本之前,教师抓住“抱怨”“慈祥”“勇敢”几个词,通过理解词义和用词说话体会小河的情感变化,也就是小河由快活到不快活的原因。抓住朗读的训练点,使学生充分体验小河的情感变化,为理解大山的宽容和慈祥,瀑布和泉水的勇敢、乐观做了铺垫。接着,抓住“多少、从来”来体会泉水坚强的品格,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真切地体会泉水的坚强和大山的慈爱。
三、巧设疑,重感悟,深入文本
对突出泉水、瀑布优点的两个语段,教师重点抓住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泉水和瀑布的坚强、勇敢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深入文本。
读大山说的话时,教师采取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模仿读,把大山当成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小河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孩。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四、突主题,悟品格,体验文本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山、泉水、瀑布的特点后,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这条快活的小河,在奔向大海的途中,遇到了慈爱的大山,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宽容,他是快活的;又结识了勇敢的泉水,从泉水的身上学到了坚强,他是快活的;又和乐观的瀑布成为好朋友,从瀑布的身上学到了乐观,他更是快活的。这才是小河真正想要的快乐。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现在的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呢?学生进而说出“勇敢,乐观,坚强,不怕苦的小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升华主题,完成板书。通过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真正将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快活的小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10-16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10-15
《小河与青草》的教学反思08-31
中班教案《小河马和刷牙精灵》反思12-26
教学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06-22
教学教学反思05-23
精选教学反思10-07
经典教学反思08-26
教学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