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3 09:34: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游春》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

  《孔子游春》这一课生动描写了孔子带领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时光到风光秀丽的泗水河边游玩观赏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明理的丰富学识和大家风范,表现了孔子和学生间的真挚情谊。本文自然段比较多,比较散,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与弟子论水的第八自然段展开。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体会景色美;二是体会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最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来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开始抛下这个问题以为学生想象不出,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吃惊,他们的想象力竟然这么好!看来,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引导。

  教学第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思考: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要引导弟子观水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便领悟到: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难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王欣说:“我愿意,因为君子有志向,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高兴诗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陈小萌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有情有义,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2

  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浩荡的泗水撩起他飞扬的情思,在弟子们疑惑的目光里,在他们好奇的探询下,便有了孔子这一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

  阅读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孔子带弟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孔子的这一课,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能够,尽量放大这一自然段本身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功能,能够在师生对话中,体悟到水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通过引导学生“识水”到“写水”,水的品性如股股甘泉流进师生的心田,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升华。

  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理解内容,同时要看看这样的.内容是怎样借助语言表达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启发式教育。因此,他在论水时,不是先说水具有怎样的品性,而是先说水在自然中的一些生存状态,然后再说水“好像有德行”“ 好像有情义”“ 好像有志向”“ 好像善施教化”,其思想的精华、独特的教育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充分领悟巧用语言和精妙表达的无穷魅力。

  课堂上我先请学生朗读孔子的话,然后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引出了对“真君子”的讨论,学生都明白了“君子”是我国古代对人格高尚的人的尊称。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具备了“君子”的品性;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对孔子“论水”的理解是深刻的,也是灵活的,比如学生说到“水”的无私奉献、外柔内刚、勇往直前的特点,还有学生说“水”就像一位“圣人”,善良、和顺、温柔,善于引导人改正身上的缺点等等。至此,学生都领会到,孔子“论水”,其实是在思索人生的哲理啊!“假如你就是孔子的学生,此时,你的心中在想什么?”对人生哲理的醒悟、对孔子的顶礼膜拜、对人生理想的心驰神往都从学生的心底里流淌出来。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3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其中,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诚如学生所说:水就是水,真有那么多特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我试着从“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着手:对“水有德行”的理解,学生抓住了“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来谈,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长江之歌》及上文对泗水河的描述,从而来理解“水滋润万物”,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水却无所求的精神,点明这便是“水”德行的一个方面:无私奉献。然后顺势引导,水的德行是不是仅仅这一个方面呢?让学生结合“奔流不息”联想到水的“顽强、坚持不懈”的品格……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以前习得的,它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当这些旧知与课文内容相关联时,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中的“新知”:原来,“水有德行”并不空洞,就是从水中悟出的它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行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接下来理解水有情义、有志向及善施教化便“水到渠成”了。像理解“水有情义”时,学生联系到《山谷中的谜底》,从中感悟水“顺势而行”——处世要讲究策略,有时得适当退让、弯曲的道理;理解“水有志向”时,学生联想到了“水滴石穿”、《烟台的海》等文,感悟到“水的韧性”;而理解“水善施教化”时,学生就是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谈的,人们用水淘米、洗衣等等,理解它“荡涤污垢”的含义——用它的品行来影响熏陶他人,得到做人的启示,这不就是水的“善施教化”吗?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真君子”会具备哪些特点?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君子”……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4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课文以“游春”为线索,一次写了赏景,论水,言志三方面的内容,篇幅较长,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直奔重点,长文短教的方法,以课文的第二部分论水为教学的重点,进行重点品读感悟。并力求还原语文的本色,以朗朗的读书声充斥整个课堂,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升华,读中内化。论水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我尽量放大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这一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潜心品读、披文入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文本与已有知识如:名言、警句、古诗、成语以及学过的课文结合起来,与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与入情入境的诵读结合起来,放大学生视野。另外,水的君子风范并不局限于文本中四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适时抓住省略号巧设补白训练,让学生做一回孔子赞一赞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说水在洁净了他人的同时却污秽了自己,可见他多么舍己为人!有的说滴水能穿石,可见水有恒心有毅力!还有的'同学说水是特别谦虚的,有的说它胸怀很宽广……”孩子们的回答正好是对孔子未说完的话的补充。在赞水的同时,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一唱三叹的方式,把“真君子”的形象定格于学生的心间。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言志水到渠成,深刻理解弟子们已经明白老师的用意,领悟了老师的教诲,人人争做君子。

  所以言志这一部分我就简单处理。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一些孔子的言论,人们对孔子的一些评价,从更深一个层次了解孔子,理解他的思想,进而想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学国学,爱中华。本节课中,我极力去引领学生品读、赏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他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树立争做真君子的信念。但纵观整节课,呈现出前松后紧的态势,对课堂节奏的调控不够合理,对教学的预设不够充分,存在诸多的不足,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5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我在本课的教学实现了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由内容分析向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转变。

  1.目标设定都能够着眼语用,充分发掘文本中独特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实践点。如对课文第2、8自然段的学习,挖掘出表达方法的妙密—联想。

  2.文本理解从“提问题”走向“学语言”,关注表达,把文本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中去发现、感悟、运用语言文字,揣摩文章之法,文章之道。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在学生自学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可以联系自己对水的认识、也可以联系别人对水的评价,如成语、名言、诗句等来体会。学生通过联想、推想、思考、分析,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特点,在学生头脑逐渐清晰,而且具体可感。由此,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君子”。课堂上,教学第8自然段,针对水的四个特点,我设计了仿写练习:水-------(看到的),她好像---------(想到的)。巧妙引导学生

  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写话。通过写话,不断丰厚学生对“水”、对“真君子”的认识、理解。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6

  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是自己内心还是很不平静,这节课我应该以读入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情味主线熟读课文,读中感悟,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语文教学不仅于此,还应该做更多的思考:

  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得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新课一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然后通过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引语,让孩子们在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设计中通过“有情义”一句指导学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感悟。在深入文本之后,又通过练写、改变人称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平台。

  三、奏强度的旋律,激起说的乐章,感动于师生言志

  由对水的“情”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情,在对孔子这片深情的感悟中,体会孔子的智慧,感受到孔子的“善施教化”。同时更是弟子们深深的感悟。

  四、轻敲读的余音,回味读的乐趣,再体悟师生情意

  从读书开始,以读书结束,照应开头,支撑课堂的整体架构,同时,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师生之间的融融情意。感悟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7

  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进行认真地文本解读,进行充分的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以从《孔子游春》一课中感悟到。

  春天到了,孔子为什么选择到泗水去游玩而不是别的地方?课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介绍——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后面还有颜回的一句话:说孔子“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

  所以,结合这两处,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感悟孔子和学生谈水不是偶然生成的,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且孔子自己对“水”早就有了深刻的感悟,有了多元的、独特的解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那是因为孔子这一代宗师已和“水”这一文本进行了充分的对话,这就是与学生对话或者引领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前提。因此,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文本解读是对话的前提,教师课前备课,首先和文本对话,只有把握好教材,充分地进行预设,才能引导学生交流对话。

  所以,在教学“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一段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有哪些发现?

  2、组织交流:

  (1)、学生发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伟大的母亲。

  (2)、这段话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来展开具体叙述。

  (3)这段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追问:真的?说说你的理由。)因为排比的修辞手法刚刚在上一练习中出现,不妨加以巩固。(然而学生纷纷再次读这段话,说明理由:这段连用了四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教师:四个,好,排比句只要满三个就行。但结构真相似吗?说说这是怎样的结构?)它们都是:“什么的什么是她什么的什么”。

  (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的结构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往往比教师直接“教”来得更有积极性,记忆也更深刻,并且为下面句式的背诵和仿写做了有力的铺垫,我们何乐而不为?)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说说这段话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像母亲的?

  (1)组织读书、交流,着力引导赏析比喻句之间的相似点(形似、情似之处)

  (如:广袤的大地——宽广的胸怀,它们都是博大的,这是形似之处;它们都包容着一切,这是神似之处。)

  (2)那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到底伟大在哪里?(感受大自然的无私奉献)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领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只有层层深入地教,利用课堂交教给学生理解、感悟的.方法,提供感悟的空间,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训练和有效的提升。)

  4、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大自然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美丽的母亲——飘逸的长发(感受长发飘逸的美)、明亮的眸子

  让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把“飘逸”和“飘动”比,学生发现,“飘逸”是迎风飘飞,飘得那么的美,而“飘动”则是飘得很笨拙,没有那种美感。

  把“眸子”和“眼睛”比,学生发现,“眸子”是“眼珠”的意思,是“眼睛”中最有神采的部位,写出了“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亮丽。

  (2)、慈祥的母亲——甜蜜的絮语(把“絮语”和“话语”比,学生发现“絮语”更能表达“大自然”这位母亲的慈祥。母亲在我们耳边轻轻地叮咛)

  (这样辨别,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用词造句的准确,更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引领学生在体会句子特点、感受自然美丽的基础上积累背诵,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不要让课后的背诵成为学生课外的沉重负担,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引领学生积累词语,掌握句型的特点,以化解背诵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积累。)

  6、这句话的最后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让我们仿照这样的句式,也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吧。

  (1)、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自己试着写一两句。

  (2)、组内交流,引领评析:

  (3)、拓展交流: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弯弯的月亮是她亲切的微笑,闪烁的星星是她耀眼的首饰,绚丽的晚霞是她羞怯的红晕,蒙蒙的细雨是她幸福的泪水,缥缈的白雾是她神秘的面纱,连绵的山峰是她健美的臂膀,滔滔的长江是她流动的血液,清澈的泉水是她甘甜的乳汁,芬芳的花香是她青春的气息,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美丽的花朵是她精美的衣边,翠绿的草地是她华丽的披风,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呼啸的海涛是她嘹亮的歌声,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

  (一些优美的句段在引领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可提供引领迁移运用的场所,这既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又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巩固,让教学和作业真正找到有效的联结点。)

  由此,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叶澜语)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可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深刻的思考,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有多元解读,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多元感悟;而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着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8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事。这篇课文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描写,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谈话。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段展开教学,就是课后要求背诵的两个自然段。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读”,让学生在读中品春,在读中感受作者写作方法。当学生抓住课文排比句和比喻手法体会春之美时,我先给予肯定,让他们齐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再引导他们用“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她()的()练习拓展说话,最后以引读的'方式回归文本。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说,再说中读,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讲,要由平常的水中悟出”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确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来理解这段文字,理解这段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呢?学起来不枯燥呢?根据我班学生喜欢提问的特点,我让他们围绕这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想不到学生的问题和我预设的一样,有个学生还提了”孔子为什么要对弟子们说这番话?“这个有深度的问题,着实让我既欣喜又意外。接着我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品读、拓展说话。课后听了张主任的点评后,意识到在这段的教学中,我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其实在引导学生品读时,如:学生说到”因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所以水是真君子。“时,应该引导学生”你能用这句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将文本读薄,然后再以”你从哪儿看出水有德行呢?请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并联系生活举例来说。“引导学生将文本读厚。学完这句话小结学法,再要求学生运用学法来说其他三句。我想这样可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抽象深奥的课文内容。最后进行拓展说话学生会说的更精彩、更到位。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9

  王崧舟老师推崇诗意语文,他的课堂语言像灵泉一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语文味十足。《孔子游春》课堂容量非常大,有从课文内容演变而成的诗歌练习,有课堂检测的练习,还有对于“水”的古诗句的引用以及司马迁对孔子的诗文评价。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不只局限于对课文的学习,他还善于旁征博引,不漏痕迹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大师的教学风彩,文化底蕴是我远远不及的;汇报本课时我用的`自己班刚刚步入四年级十几天的学因此我把课堂容量减少许多。降低了教学难度。

  新课一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然后通过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引语,让孩子们在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设计中通过“有情义”一句指导学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感悟。在深入文本之后,又通过练写、改变人称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平台。

  由对水的“情”自然过渡到对“人”的情,在对孔子这片深情的感悟中,体会孔子的智慧,感受到孔子的“善施教化”。同时更是弟子们深深的感悟。

  从读书开始,以读书结束,照应开头,支撑课堂的整体架构,同时,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师生之间的融融情意。感悟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0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习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充满魅力。《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这是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

  在这堂课上,我的教学目标是依次是A、从文字中感受泗水春景,体会“絮语”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在这里使用的修辞手法。B、体悟孔子关于水的论述,读懂句子,生发感受,悟懂水的“真君子”形象,以及这段话中孔子众多的寄托。体会先分后总的叙述方法。C、感受孔子的智慧。这样的设计,对教材的取舍较大,易于突出文章重点难点,而且训练的点也都得到了体现。

  针对目标的实施过程,我谈谈具体的体会。

  在第一个目标中,我抓住“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春风”让学生结合画面想像春天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营造出了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为下文体会大自然母亲打下了基础。接着又设计了说春天成语的小练习,除了积累,我的主要目标是给同学们一个心理暗示,这堂课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果然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在第二个目标中,通过试上,我发现同学们对这段文字有畏难情绪,首先是不知道抓什么写体会?其次是该怎么写体会?然后是写之后心理没底,不敢交流。造成这一环节冷冷清清,师生都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师的引导在这里尤其重要。我首先采用配图配乐范读,给予学生直观的水的`种种形态,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水的种种品格。让学生体会时首先分清水的四点特性,写体会时强调抓一点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写时,我一个个下去看,提醒个别的学生围绕一点写,对大多数学生写的给予轻声的鼓励,给他们交流的信心。结果证明,这班学生大多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交流的同学也说得较为精彩。顺着这气氛,让学生说说水的其他特点,学生也较粗浅地说出了一点联想,为体会“君子”前的“真”提供了依据。

  在第三个目标中,原本是想引导学生从孔子论水中体会孔子的智慧,结果学生还联系“水”说到了孔子的君子形象。我认为,虽然超出了设计意图,但学生结合上下文,把孔子与水联系了起来,这也是本课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啊,因此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能在这里,

  过渡到下一环节“从弟子的志向中体会孔子的教育智慧”显得不够自然,但应该是值得的。

  从上下来的结果看,还是有点遗憾,觉得还是因为公开课的缘故,虽然是三课时第二课时的设计,考虑要体现的东西多了一点,有点“赶”的味道,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了一点,训练的扎实性还不是很够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2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其中,“孔子议水”和“师生论志”是课文的重点,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好载体。

  在教学“孔子议水”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君子”这个词的,然后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了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都是君子的品质,让学生对“君子”这一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明确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啊!”的'真正用意,在学生明确孔子是在要求他的弟子做真君子后,我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愿意,因为君子志向高远,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有的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

  在教学“师生论水”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说说子路和颜回的志向,然后议一议:“他们的志向好吗?”引导学生明白应“志向高远”而舍“小我”,紧接着问:“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能具体说说吗?”在学生充分回答后,我鼓励他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希望大家牢记自己的诺言,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任务,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3

  最近,我三次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我之所以几次选择《孔子游春》这样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不是自己多么擅长讲这类型的课,而是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次主动尝试的机会,一次挑战的机会,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赞扬还是批评、鄙视。就像每一个演员都喜欢挑战各类的角色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成功就会带来喜悦、快乐,而是在我们蓦然回首时,不留太多的遗憾在其中。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并专门观看了最近的一部大片《孔子》从全方位、立体式的了解这位圣人先师,学习他,崇拜他,学习他的名言,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并引导学生也大量查阅孔子的资料,这为理解课文中“论水”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开始我把教学任务定位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随着第二次教学,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1)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2)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4

  在这一课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重点段。

  第一个重点段是第二节,特别是“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仿照再说,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开始还以为学生不易说准,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我感觉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

  第二个重点段是“孔子谈水”,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用“之所以说水有德行,是因为它――”“之所以说水是真君子,是因为它――”用这两种句式,让学生从心里真真实实地明白孔子的一番话的道理。而对于水还有什么特点,我引导学生进行深挖,这本是一个难点,没想到数分钟后,学生还是给我带来了惊喜。

  这段优美的景色描写,还有富有哲理性的谈话,我尽情地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达到诵读。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5

  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讲的是《孔子游春》一课。这一课内容比较深奥,不太易懂。我们六年级其实已经都上完课了,但第一次讲《孔子游春》时,因我班的多媒体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所以我只是靠学生阅读和教师的讲解,感觉学生学得并不好,尤其是“论水”那一部分,因为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所以学生仿写句子时出现了困难。这次借着这个机会,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并精心制作了课件,希望能给学生们补上这感受圣人思想的、重要的一课。

  这堂公开课我自己感觉较为成功,把我想要呈现给大家的良好的效果如愿以偿地呈现了,把我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把我想要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境界较为满意地达到了。

  1. 用优美的语言贯穿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为了与本文的古典气息相吻合,我用心参考教材,把优美的过渡语和小结语记在了脑海里,用到了课堂中,使得课堂充满了语文学科浓浓的人文气息和语感。例如:过渡语“ 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浩荡的泗水撩起他飞扬的情思,在弟子们疑惑的.目光里,在他们好奇的探询下,便有了孔子这一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他意味深长地说出来,其中的深长意味究竟何在呢?”小结语“孔子带弟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让一树一木开口,让一山一水育理,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孔子循循善诱,充满智慧。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2. 用生动的课件展示水的各种形态,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配以舒缓动人的音乐,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孔子论水的深刻哲理,更为了让学生能自已有感而发,真正理解并能拓展延伸出水的其他品性,我精心设计了一组水的图片:有水平如镜的湖面,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缓缓流淌的小溪,有正在灌溉的喷泉,有晶莹剔透的水滴,有澎湃滔天的巨浪,有蜿蜒温顺的细流,有震撼人心的瀑布。这些不同形态的水,配以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拓宽了思维,展开了思绪,触动了思想,终于说出了自己独特的对水的理解,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给在场听课的各位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重点突出,教法灵活。鉴于以往的公开课经验和教训,()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围绕“论水”,先理解再仿写;二是围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先比较再发现。这样紧紧围绕重、难点,不仅重点突出,难点得到解决,而且整节课显得紧凑而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的一笔带过,较难的由小组先自行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解决,实在有难度的教师进行点拨讲解。这样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学生每个人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总体来说,我对这次公开课比较满意,这缘于之前细致的准备和三番五次的修改与补充。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高的挑战。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02-28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5篇)10-14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15篇03-01

《孔子游春》说课稿01-12

《孔子游春》教案03-07

《孔子游春》教案02-26

《孔子游春》说课稿08-06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07-18

《孔子游春》教案范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