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7 14:33: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片段:这是大班下学期初的一个数学复习的活动。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小红包。小红包里装有1元钱和2元钱不等,红包里的钱共是7元。老师说,她卖的每样东西都是1元钱,请小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的东西,从自己的红包里取出相应的钱数来。老师出示两粒红苹果,小朋友有的直接取出一张2元钱,有的则取出两张1元钱;……老师出示了六条鱼,小朋友有的取出两张2元钱,两张1元钱;有的取出一张2元钱,四张1元钱;有的取出三张2元钱和一张1元钱。每次活动,老师都会提问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这一活动环节持续了16分钟,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也几乎每次都能顺利而较快地完成老师的任务。

  分析:“从幼儿玩得很高兴,而且几乎每次都能顺利而较快地完成老师的任务”这一活动效果来看,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进行的16分钟的活动任务对幼儿认知发展没有构成必要的挑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其实只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做简单的重复,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幼儿的发展也需要进行重复的学习,但重复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也即通过重复学习(复习)对已有经验起着加深、巩固,为迎接下次学习打下基础作准备。像这样的活动,我们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在难度上作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幼儿进一步地思考,并通过思考达到整理、提升已有经验之目的。教师可以将幼儿取出的“钱”通过“列式”的方式表示出来(幼儿已认识了“+”、“-”、“=”的含义),使生活中的数学与学校中的数学有机地连接起来。比如:有的小朋友取出5元钱来买老师的这五本书,他是怎样取的呢?噢!他是两张2元钱和一张1元钱,我们知道两张2元钱可以用“2+2”来表示,那么,还有1元钱,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在“2+2”和后面的“1”的中间添上“+”(即“2+2+1”)……

  当然,这样的处理对幼儿的认知是有一定的挑战,这一挑战有助于他们已有经验的提升。如果老师觉得这样的调整所形成的对幼儿的挑战性偏大,老师也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比如:有的小朋友取出6元钱是两张2元钱、两张1元钱,我们可以将它表示为:

  用一个圆圈将这些数字圈起来表示“总共”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其实反映教师临场应变能力,或者说上考量的是教师现场活动的设计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练习,通过练习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建立起相应的“反应系统”。“反应系统”的完善程度其实就是能力高低水平的反映。那么,教师为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他可以有意识地作怎样的练习呢?当发现幼儿对所设计的活动情境中所蕴含的学习任务是大多数幼儿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的,教师就应马上意识地在所设计的活动的难度上作适当的提高;或者是发现了已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对所设计的活动的兴趣点与教师预设的思路不一致时,教师首先就应该作出判断:幼儿的兴趣有价值吗?兴趣点蕴含着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可以怎样调整已有的思路有以顺应幼儿的兴趣呢?当然,活动的现场设计能力对每位教师来讲是一种挑战,正因为他是一种挑战,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计划的设计”上就更应考虑得更为完善、周全一些,对一个活动的可能“路径走向”多作几种假设?也许活动现场的设计就越有把握。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掌握交换规律将数量进行分合的方法。

  2、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3练习、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组成

  1、游戏"对数":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一个数字3,幼儿快速地说出一个对数,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5。

  2、组织小朋友利用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组成

  l、(观看ppt)提问: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果树上长出了许多的果子,有红的、有绿得,看第一棵树,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

  2、引导小朋友讲述:第一棵果树上先长出了1个红苹果,又长出了5个绿苹果,一共长出了6个苹果。

  3、师:1和5合起来是6。

  4、(点击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果树上先长出了几个果子,又长出了几个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引导小朋友说出5和1起来是6。

  5、提问:这两个组成式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这两个组成式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它们的总数不变。

  7、以同样的方式学习6的其他组成。

  8、小结:6有5种组成,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三、学习6的分解

  1、提问: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看喜羊羊和美羊羊,各带了两个大篮筐来摘果子了。看树上有6个果子,喜羊羊先摘了几个苹果放到了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几个果子放到了第二个篮子里?

  2、引导幼儿讲述:树上一共有6个果子,喜羊羊摘了1个果子放到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5个果子放到第二个篮子里。6可以分成为1和53、同法学习6的其它分解。

  3、小结:6有5种分解,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四、练习6的分合。

  1、教师出示作业,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结讲评:今天我们知道了6的5种组成方法和5种分解的方法,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活动反思

  学习数的分解,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学习数的分解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幼儿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6的分解方法,再辅助与教师的总结概括,使幼儿对6的'分解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但由于幼儿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的自选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3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8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盒,幼儿在分“小饼干”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

  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戏。

  2、环境准备:在活动室里提供空白脸谱及各种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玩具等)让幼儿运用小物品随意摆弄脸谱造型。

  3、材料准备:①多媒体教具:水粉颜料、水彩笔、彩色纸等,②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初步欣赏与感知

  1、欣赏配乐散文《给老师画像》。

  老师教我们画画,

  画红红的苹果、金灿灿的'太阳,

  还有翘起两只角的水果糖,

  我偷偷地给老师画像,

  红苹果,是圆圆的脸蛋,

  金灿灿的太阳,是大大的眼睛,

  翘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师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说,

  老师笑的时候,就是这个样!

  暖暖的,甜甜的,喷香喷香。

  师:听了这篇好听的散文,谁愿意按照散文里的描述来给老师画像?要画得和散文里的一样美。(请一名幼儿在白板上演示老师的画像)

  师:这张老师画像和徐老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这样画?这种用相似物体替换的方法叫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师:这里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笔,它在画什么?(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枝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椭圆形,暂停)太阳、橄榄球、娃娃脸……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到底谁猜对了?

  小魔笔继续画……原来是一张娃娃脸,脸上还缺什么(根据幼儿的描述,陆续点击出来)

  这支神奇的魔笔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瓢虫变成了娃娃的什么?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还没变呢?小魔笔想请小朋友帮助它完成。大屏幕选项上有冒热气的茶壶,葫芦、帆船,你准备用什么替换鼻子、嘴、头发,为什么?(请幼儿点击选项和五官进行替换,并说明理由)

  瞧,这张娃娃脸,变得多有趣,多漂亮,这就是运用我们刚才所说的相似物体替换的画法。

  3、操作与讨论。

  显示屏上出现另一张娃娃脸,请幼儿用替换想象的方法拖动选项完成五官、头发(选项:门、窗、花、草、屋顶等)引导幼儿发现五官之间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创造(如房屋娃娃、绿化娃娃等)

  讨论:

  小魔笔画的娃娃脸与房屋娃娃脸等有主题的娃娃脸,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表现与创造。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来变一变,想一个最有趣的娃娃脸画下来。

  指导要点:

  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独特表现。

  5、展示与体验。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与分享快乐。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5

  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常常会觉得有的错误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更让我感慨良多。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画面观察能力较差。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进行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给踩高跷的贴绒娃娃排队。幼儿人人都能将娃娃按高矮排好队伍。接下来是让幼儿将手边长短不一的吸管按长短排序,幼儿也都能将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红旗的排序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红旗的旗杆长度有的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操作之前我已经引导他们要比较旗杆的节数,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排错了,不是顺序搞错就是序号记错。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急促。

  二、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自我认同感。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非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作业纸就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有的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让人看了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的答案都是反写的。明显全是照抄别人的。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不是吗?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收获: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也不错;模拟体验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项目和小学里真正的十分钟还是有区别的;原始教案的这个环节是让孩子记录;我觉得简单得记录不能让孩子很好的'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环节稍稍改动下;让孩子边记录边体验;孩子们还是有收获的;在PPt中我结合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实际问题;结合幼儿身边的事情会让让孩子更有理解和领悟。我也结合了以前的表现收获了以下几点。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7

  一、活动背景:

  在对幼儿环形数数的前期观测中,我觉得平面环形数数对大班孩子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难度不高。于是我尝试将平面环形数数调整为立体的环形数数,并且将数量增加到20以内,提高数数的难度。

  孩子在环形数数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忘了起点,多数或漏数。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于怎样找到环形物的起点,从而做到不多数、不漏数。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来做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环状排列物体的数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数数。

  2、能运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状物的起点,不多数、不漏数。

  三、活动准备:

  1、透明纸杯人手1个(下有一圈红点,上有一圈绿点,数量都为10);

  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子、回形针等;

  3、小组记录表4张,玉米、桔子若干、有格子的小花伞一把、青花瓷碗大小若干只;

  4、生活中的环状物PPT;投影仪

  5、音乐《兔子舞》、操作活动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跳《兔子舞》进场。

  ——师:看!现在我们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幼:围成了大圆圈。

  ——师:圆圈上有多少人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从老师这开始吧!师生共同点数圆圈上的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2、好,请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坐下来吧。

  (评析:这一入场环节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蕴含了环形数数的几个基本特点:封闭状圆圈、老师作为起点,为接下来的活动作了较好的隐性铺垫。)

  (二)立体数数

  1、师:看着小朋友刚才跳起了圆圈舞,许多小圆点也想来跳舞,看,他们围着杯子跳起了舞。我们看看来了哪些颜色的小圆点?

  幼:红圆点、绿圆点——

  师:请你来数一数绿的小圆点有几个?然后把数字记录在有绿标记的纸上。

  2、幼儿操作:数杯口的绿圆点。

  3、师:你数到了几个绿圆点?

  幼A:我数到了11个

  幼B:我数到了10个

  幼C:我数到了14个

  师:那请你来数给大家看看。

  ——师:那究竟谁数得正确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数数看。

  ——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的,接着故意数错,让幼儿发现问题。

  幼A:这个圆点你已经数过了

  幼B:你刚才就是从这个圆点开始数的

  ——小结:在数圆圈上的点子时,我们要先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数了。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故意出错,把球抛给孩子,让孩子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再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梳理经验:数环形物时要先找到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多数。)

  ——师:除了刚才老师找明显的黑线做标记,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第一个呢?

  幼A:用手指捏住第一个圆点

  ——师: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幼B:用记号笔划一条线

  幼C:在第一个圆点上写上1

  4、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现在老师请你用自己的好方法来验证一遍,刚才错的小朋友请你在旁边改正。

  ——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数圆圈上的绿点子,大家数出来都是几个?对,绿色的点子一圈一共有10个!

  (评析:第二次操作通过孩子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对刚才自己的操作纠错,还可以进一步正确地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环形数数。)

  5、比较红绿点的多少

  ——师:红色小圆点也围着杯子跳起了舞,你们猜猜看,红点和绿点比,谁多谁少?

  幼A:我觉得红多绿少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幼B:我觉得他们一样多

  幼C:我觉得绿多红少

  ——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回形针、即时贴、夹子等小工具,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来数一数。

  ——讲评:你数到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幼A:我是用即时贴贴在第一个圆点上面

  幼B:我用夹子夹住第一个圆点

  ——师:红点一共有几个?

  幼:10个!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小结:虽然两种圆点看起来不一样多,其实数量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数一数验证。

  ——请你们把小杯子放到前面的筐里。围到老师的身边来。

  (评析:通过借助工具来进行第三次操作,再一次帮助幼儿建立了比较数量多少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通过数一数验证的科学态度。)

  (三)数生活中的物品——出示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

  ——师: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请你来数一数玉米的一圈有多少粒?桔子的一圈会有多少瓣呢?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青花碗,你可以数碗里圈的花纹,也可以数外面的花纹。这把小伞,它可是有很多的格子,你们有信心数得清吗?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活动的动作,方式比较开放。幼儿们在游戏中不但学到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友情。这类游戏很受幼儿喜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幼儿动作的想象力。

  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与密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很大的收获。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带给幼儿更多精彩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8

  活动前,在全体数学教研成员的指导下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神奇的魔法机器》,并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发现并对比事物的大小、数量、形状的变化。目标确立后,做好一系列的活动准备,我们利用孩子身边喜欢的动画角色“叮当猫”送的魔法机器导入活动。

  在活动中,集体观察和讨论,在有趣的魔法咒语“叮当法术变变变,按我的指令变”,再加上PPT的形象化,孩子们很顺利地都能比变化前后的不同,请了好几个孩子都能回答正确。孩子们能够很快判断出魔法机器所具备的魔法,即能够变出大小、形状、数量不同的东西。如:小变大(大小变化),圆变方(形状变化)、少变多(数量变化)。以至于活动很顺利地达成目标,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虽然活动具有趣味性,但还是需要具备一些挑战性。

  所以最后一个操作环节时,我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纸,请孩子根据难易不同自主选择任务并独立操作,孩子们居然都能够完成,还能一一说出指令和结果。

  由此看来,孩子们的挑战难度有待提高,如:在讲解过程中不必将大小、形状、数量三个特征全部讲解清楚,应该留给孩子想象思考的空间;提供的操作纸应该分小组发放,让孩子可以走动式的选择;一颗星为简易操作,以大小或形状为一种指令,两颗星以大小、形状、数量并存为一种指令,三颗星即以两台魔法机器结合,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指令,由孩子正向或逆向思维思考操作。这样就给与了孩子想象和挑战的机会。活动也不会显得毫无挑战性。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能熟练运用互补、互换的方法进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种分合法。

  2、学习书写数字10,掌握10的正确书写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木偶图片;1—10的数字卡片;雪花片

  2、幼儿用书第3册第33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木偶图片,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个"碰球"的游戏,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朋友手里的球合起来是9。"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来复习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师以小木偶寻宝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分合式的互换、互补规律,启发幼儿熟练运用互换、互补规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记录,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⑴、小木偶说要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探险,王国里的秘mi花园藏着很多宝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寻宝吗?

  ⑵、教师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坛,这里是数字王国的秘mi花园,它的里面有5个花坛,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花坛里有几朵花,并根据花的颜色把每个花坛里的'花分成两组,并做好记录。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第一个花坛里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观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分合式的互换规律:分合式左右两部分分数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变成两个分合式。

  ⑶、请幼儿自己观察完成剩下的花坛,分别用互换规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让幼儿记在记事本上。请幼儿数出10共有几种分合式?(9种)

  教师和幼儿小结:一个数的分合式数量始终比总数少一。

  ⑷、小木偶要给数字10个兄弟排排队,请小朋友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适?让幼儿观察、发现分合式的互补规律:分合式左右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逐渐增大,右边的数就会逐渐减小,无论怎么变化,它们的总数是不变的。

  小木偶和我们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了数字10的兄弟,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魔力。看幼儿用书,复习10的分解组成。

  三、结束部分

  学写数字10,并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讲解并示10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⑴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竖要直;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写出格。

  ⑵提醒幼儿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幼儿完成后随音乐向老师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晨间、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举牌或碰球游戏,不断理解数的分解组成。

  课后反思:

  幼儿对体育游戏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去“寻宝”,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0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1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xx”。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xx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活动反思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2

  这个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生日,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这一活动设计巧妙,抽象的“年月日”概念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显得生动而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各环节设置比较合理,紧凑,目标达程度较高。活动中,自然渗透了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内容,活动的整体性较好。

  数学《有趣的日历》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指南》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不够投入,没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师幼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够,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没能很好的发挥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3

  活动片段:这是一个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活动一开始该教师就以时钟博物馆馆长的身份,向幼儿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时钟……老师在请幼儿观察并提问幼儿这些时钟的相同点之后,该师出示了一个时钟模型教具(有钟面、时针、分针;该教具是时针要依靠分针走一圈才能动一格),边提问边给幼儿演示解说,这是钟面,上面写有1到12的数字;短的那根针叫做时针,长的是分针。紧接着就向让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针与分针是什么关系呢?老师请幼儿用手将分针拨走一圈,看看时针有什么变化?许是时针与分针相比变化确是不明显,或是这样的操作观察需要小朋友做好注意的分配之缘故;幼儿的操作的结果是:幼儿一直在忙着拨分针,却没有很好地观察到时针的变化(即往顺时针走一个数字)。后来老师只好亲自演示,许是教师演示的教具不够大,幼儿还是没办法获得感性而直观的.感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的关系。因为幼儿的不明白,而使活动在这个环节折腾了不少时间……

  分析:认识时钟的活动,可以说是大班幼儿数学教育中必开展的一个传统的活动内容。很明显的,该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时钟有钟面、时针和分针等主要外形结构;能看懂整点和半点;知道分针走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而知道或是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即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一个小时),这其实应是本活动的难点。在这个案例中,角色在本活动开始的不久就直接将这一难点抛给幼儿,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这一难点无法很好地如期突破,不仅意味着未能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积累相应的经验,而且也会导致幼儿自信心的受挫,从而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后续开展。按常理来讲,幼儿的情绪的激发、已有经验的唤醒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幼儿各方面还未作好较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就让幼儿去直接面对活动懂得难点,这不仅会徒增幼儿学习的难度,也是违背幼儿学习的特点。我们主张,教师在处理活动当中的难点时,最好要让幼儿作好相关的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情绪上、经验上、认知上等,让幼儿已较佳的状态来面对活动的难点,并在教师的适宜的引导下,努力将难点突破。而回到本案例,其实该角教师在出示时钟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始终外形结构时,就有幼儿说短的那根针叫做时针,长的叫做分针,这时教师完全可以顺着幼儿的思路展开后续的活动,比如可以这样接着说,时针和分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噢!当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分针指向12时,就表示现在是几点了。在引导幼儿学会看整点后,再继续引导幼儿学会看半点,最后再来与幼儿一起探讨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这样处理的好处,一是可以使整个活动的展开显得自然,而且重点突出,幼儿在体验到所学到的新本领的喜悦后,会激起他们的信心去迎接难点的挑战;二是活动到了这个时候,幼儿的情绪、经验、认知等各方面也已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利于他们以最佳的状态去突破难点。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

  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2.学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橡皮泥;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21—22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点兵点将。幼儿站成圆圈,教师站在圈内,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儿歌附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逐个抚摸幼儿的头。当念完最后一句后,所有被摸过头的幼儿高高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到!”

  2.集体活动。

  ① 复习数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123”,请幼儿说说这个数字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② 学习按数取珠。

  创设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数字卡片做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教师拿出一粒金色珠,提问:“有几粒珠子?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放在这粒珠子的下面。

  教师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问:一串珠子有几粒,它的数字朋友是谁?接着问:两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师拿出数字片,如78,先读出数字卡片,然后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摆在数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儿自由操作练习。

  3.游戏活动。

  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报数或出示数字卡,幼儿迅速拿出相应数量的金色珠,并相互检查。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4.分组活动。

  教师: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头说说悄悄话,我们来把它们组织在一起。

  按数取珠。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个按数字卡片取相应的金色珠。

  按数做珠。幼儿自由分组,每组4—5人。每组提供数字卡一张。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绿色的橡皮泥代表个位,一粒绿珠表示一个“1”;蓝色的代表十位,一粒蓝珠表示一个“10“。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大班蒙氏活动教案:按颜色分类

  准备材料:

  1、白色小碗:1个,碗底绘有“错误订正点”即红、黄、蓝三色的圆点;碗内盛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塑料珠个10粒。

  2、白色小碟:3个,碟心分别贴有“错误订正点”( 即红、黄、蓝三色的圆点)各1个。

  直接目的:尝试三种颜色正确分类。

  间接目的:

  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练习二指捏。

  3、秩序感的培养。

  操作过程:

  1、用托盘将教具放到毯上并介绍教具名称。幼儿坐在老师的左侧。

  2、取下白色的小碗放在工作毯的中间,3个小碟横向排列在小碗的上方,空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

  3、将珠子分别放入相应颜色的碟中:

  (1)指着碗中的红色珠说:“这是红色的珠子。”再指着1个碟中的红色错误订正点说:“这是红色的点。”

  (2)张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取出一粒红色珠,放在贴有红色错误订正点的碟子中,请幼儿回答这两种颜色是否一样。

  (3)幼儿确认后,教师将红色珠一粒一粒的取出放进贴有红色订正点的碟子中。

  (4)小结:“红色的珠子要放在有红色点的碟子中。”

  (5)参此法操作黄色珠,请感兴趣的幼儿来取珠,并放入相应的碟子中。活动结束后要将碟中的珠子分别倒回小碗中。

  4、运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教学。

  5、将三个碟中的珠子分别倒回小碗中,鼓励幼儿反复操作。

  6、结束时教具归位。

  错误订正:错误订正点的颜色提示。

  延伸变化:

  1、在泡沫塑料上色之不同颜色的色~区,请幼儿将不同的图钉以一指按的方式按在相应的色~区内。

  2、练习将不同物品按颜色进行分类。

  3、学习按颜色分类后可分别练习按物品大小、属性及种类进行分类。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一:大班数学活动《学习5的组成》教学反思

  昨天我班孩子学习了5的组成,我谈谈在教学5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我是刚接本班,听说本班孩子对数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进行了复习及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发现个别孩子就连数字3、4、5等数字还不认识,更谈不上那个数数。我就与家长及时联系,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那个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雪花片,幼儿在分“雪花片”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教学5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五个雪花片,然后将小雪花片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二: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反思>>(532字)

  星期五上午的数学活动学习《等分》,我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

  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我先请幼儿将一根绳子二等分,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大家都跃跃欲试。我请小朋友来分,同时请他向大家验证分出的两根绳子是否一样长,老师点评。通过这个方法,小朋友了解了什么是二等分,如何来验证。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我还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形纸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我结合幼儿用书操作各种长方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苹果等,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三: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学反思>>(717字)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

  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

  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

  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

  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

  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

  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

  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03-01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4-28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6-28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06-28

大班数学课教学反思04-12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07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4-0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02-02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合集15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