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教学反思1
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教学,比以前效果好多了。
首先,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2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们感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接着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回忆“潭”字和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在导入和复习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
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7、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创设情境、熏染、范读,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
8、强化本课四字词语方面,也应该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知识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
9、低年级孩子写字与识字都很重要,我重点讲了“环绕”和“茂盛”这两个个词语,并分别让孩子们提醒会与哪些字混淆,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积极。写字中我作为老师感到惭愧的是粉笔字写的不是很美观,应该多去练练字。
10、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
“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的第二课时,原本计划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但在实际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没有预测到的一幕。
朱经纬上台来介绍日月潭的由来,完全摆脱了课文的束缚,介绍了一个他从地理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日月潭的传说:传说一条公龙和一条母龙因为饥饿吞下了太阳和月亮,后来一个勇敢的人杀死了公龙和母龙,太阳和月亮升上了天空,他们原来居住的湖就成了日月潭。
朱经纬讲完以后黄韵洁上台,她先说:“我跟朱经纬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她讲得更细腻、更生动,读了土地神、姐妹俩等角色,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在两个同学讲完以后,我组织同学对他们俩的表现进行了一个评价:朱经纬讲得大刀阔斧,有很强的`概括力;黄韵洁讲得生动。然后我告诉学生,其实一个景点往往都会有很多传说,正是自然传说赋予了自然景点以生命,比如阿诗玛、黄山奇石。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景物,如果有美丽的传说相伴,也会显得格外不同。
这时教室里还有高高举起的手,考虑到时间因素,本不想再请了,但实在不忍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请了第三位同学。
熊听仪上台后先说了一段话:“你们想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吗?我也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我自己编的。”于是她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起来,内容是在前两个同学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平常看的童话、神话的内容进行的再创作。有时可以发现她思考的痕迹,但很快她又能自圆其说讲下去,我真是佩服八岁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熊听仪讲的故事中有两点让我很欣赏:一是她想到了把公龙、母龙肚子里的日月取出来但不要伤害它们;二是她赋予了故事中的人物以现代色彩,姐妹俩得到了玉皇大帝赐给她们的一台电话,只要拨通123就可以得到帮助。
我着力表扬了熊听仪的创造精神和善良心地。
从这样一个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这节课学生听得出奇的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故事。
要着力培养这样一批能说回道的学生,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
要有意识的提供一些复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亲身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6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教学反思7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点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做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不同时段的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拓展。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鱼。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平,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习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近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
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但我在具体课堂中,仍然是犯了老毛病,总是想让学生按着自已的思路走,像牵牛一样,生怕他们走丢了不能把他们找回来,所以死死地拽着绳子,时时地拿着鞭子,把他们赶到自己的轨道上来。生怕学生游离于自己的预设之外而不知道怎么收回来。过于牵制学生,讲得多而让学生读得少,太死扣文本而发散的少。其实学生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体会也很多,但我就是没有很好的抓住他们点滴的感受引领他们继续深层次地感悟。当他们说到跟我预定的目标不同时,我甚至很紧张,只想着怎么赶快把他们拉回来。其实我忘了,语文是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的,语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语文课堂也是不应该有太多预设的。老师是引导着,不是讲解员。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道理我不是不懂,只是怎样去真正领悟,还去学习,需要去揣摩,需要去尝试。以后的教学生涯还很长很长,我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从容,也要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使自己不在做误人之师,早日修成正果。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习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日月潭》。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时景色的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今天上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预设的: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特点。
2、紧扣日月潭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图像资源和优扬的音乐甚至是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一、创设情境、赏析课文
《日月潭》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我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时,我觉得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了以后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触深的、感到很美的词语,再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渐渐地,那“薄薄的雾、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的感觉”就出来了。在这基础上再出示照片,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得到感性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师的语言在情境创设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之后,我的一段话“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们来到日月潭,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动物们准备起床了。”把孩子带到了薄雾蒙蒙的日月潭边,并拓展说话“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 )倒映在水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 )的声音。”这既是低年级学生用规范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说话练习,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清晨日月潭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立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二、以读为本,层层推进
这节课上,我引领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抓住了太阳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细雨蒙蒙中日月潭朦胧的美这两个特点,展开学生多种方式的品读。先是自由地读,读通课文,进而感知内容;然后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进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课文,使朗读再上一个台阶;最后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使朗读得到了升华。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情感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上两点是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整体把握的。但在课堂上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景色时,学生指名读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感受已经出来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读的机会太少,以至于到后面两个景色对比读和整篇课文朗读的时候有模糊了。今天就权当一次抛砖引玉的机会,诚恳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自己与在座的同行一样,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以我们的勤奋、创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习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习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紧张地读书、练习、讨论。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完本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所以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了解,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也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同位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字词教学比较扎实。
本节课我用了大约17分钟的时间进行字词教学,分别从因、形、义三方面有所侧重、因字治宜的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如字音上侧重“朦、胧、境、绕、隐”的指导,字形上重点指导“茂、筑”,字义上侧重两个词语“朦胧”“环绕”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想出各种好办法攻克难关,较为扎实的`掌握了生字。另外,写字教学也不容忽视,“茂盛”二字的指导从结构入手,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三、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在教学中我尽量实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等。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语言是相当美,但孩子年龄小,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限,所以应该配上更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孩子边读边品,欣赏后再读再品,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把“情”激发出来。另外,由于有家长听课,个别学生纪律涣散,需要加强教育。
【《日月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月潭》教学反思(精选)07-10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7-23
日月潭教学反思02-19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2-21
(精选)《日月潭》教学反思07-05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9-01
《日月潭》教学反思04-19
日月潭教学反思06-18
《日月潭》教学反思06-18
《日月潭》教学反思[必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