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9 13:04: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1)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

  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正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 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2.没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进措施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4

  本堂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教时,主要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本堂课我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感觉挺不错:

  1、如何让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

  教学例3后学生已经理解了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收入支出是一对反义词,正负数也是一对反义词。“那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同学们受到鼓舞,说到例如“上升、下降”,“存入、支出”,“上涨、下跌”等常见的生活现象,体验了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上升,盈利等可用正数,也就是+〈 〉,下降、亏损用—〈 〉表示,一种是用文字表示,一种是用符号表示,你认为那种方法更简单明了。突出符号简化的思想。

  2、—5cm是下降—5cm吗?

  学生在学习正负数后,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的'方法已掌握,这种概念性的理解产生了负迁移,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5cm就是下降—5cm。于是我还得从负数的意义跟学生进行纠正,—5cm表示什么意思?下降5cm,那么下降—5cm便成了下降下降5cm,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都笑了,有同学说:不正确,犯了重复的毛病。在后来的练一练中很少有同学再犯这样的错误。

  用正负数表示方向问题是我这堂课的败笔,需要好好再思考一下。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5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6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7

  《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小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因此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的重点是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认识负数,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使学生真正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我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收入5000元用+5000元来表示,支出5000元则用-5000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我对本节课细细揣摩,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1.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两个班篮要球比赛的得分情况”,以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我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购物小票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

  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上海(零上4摄氏度)和北京(零下4摄氏度)的温度相同吗”“-5℃、-20℃比较谁低,谁高”“+5℃、-5℃之间相差多少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生活中的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所以,整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最后才有了课的结尾学生感悟到的:“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样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里面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

  分类是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教师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分类时学生就把0放在了“说不清”这样一个位置上,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以上这些设计视角开阔,不局限于教材设定的一个局部空间内,而是广集资源,充分研发,为我所用。使概念教学的课堂沉闷一扫而空。但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点于放手不够,引导太多,有些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归纳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我今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9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0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

  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然后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1

  在<<正负数>>这节课中我能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在第一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三组数据。要求记录时做到准确、简捷、快速”这样开放性的活动,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了四种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存折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整节课中我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最后才有了课的结尾学生感悟到的:“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样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我们老师研究问题时要比较深、透,视角开阔,不要局限于教材设定的一个局部空间内,而是要广集资源,充分研发,为我所用。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2

  本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教学负数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介绍储蓄卡、收支记帐本等正负数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认识负数归根到底就是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教材出现负数的知识更多地是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的。从例题提供的表格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达方法。

  教学例3后让学生理解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再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应该说,孩子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一个接受过程,虽然大部分孩子作业都完成得不错,但是,其实掌握得还不是很牢固的,作业中能很好的反应出来一些小问题,补充习题中有一题关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问题,孩子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最主要学生对于题目的不理解和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出现鲨鱼在天上飞等问题。还有思考题中的净含量问题,学生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我让孩子前一天回家问了爸爸,所以情况还稍微好些。但是,少数学生根本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从后来的练习中再次出现的个别错误中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的,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中接触不到或接触比较少的问题,有些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或不熟练的。还有一些习惯问题依旧存在,如题意不看清、单位名称老是要漏、字迹潦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改进这些问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3

  上完本节课,感受很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充分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解决问题。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来学习新课,并且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用两个班的比赛作为例子,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用正负数计分,根据生活经验得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这样的安排,更自然,更真实,更开放。

  4、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学生举例”、“抽查味精的质量问题”、“太空游戏”、“温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还有许多不成功的地方:对学生“放手”不够,应该多留给学生自己和小组研讨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今后,我将大胆尝试,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获取知识,让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4

  我在教学负数时,紧紧联系实际生活。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整堂课以“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比如:课始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认识数轴,利用数轴小组讨论如何比较负数的大小,在汇报时,孟慧敏同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让我很欣慰。让我 感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了课堂效果。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2-07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2-28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7-26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7-24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3-05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6-29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荐】09-10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篇03-05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05-12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篇02-0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1)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

  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正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 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2.没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进措施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4

  本堂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教时,主要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本堂课我在几个环节的处理上感觉挺不错:

  1、如何让学生理解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

  教学例3后学生已经理解了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收入支出是一对反义词,正负数也是一对反义词。“那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同学们受到鼓舞,说到例如“上升、下降”,“存入、支出”,“上涨、下跌”等常见的生活现象,体验了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上升,盈利等可用正数,也就是+〈 〉,下降、亏损用—〈 〉表示,一种是用文字表示,一种是用符号表示,你认为那种方法更简单明了。突出符号简化的思想。

  2、—5cm是下降—5cm吗?

  学生在学习正负数后,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的'方法已掌握,这种概念性的理解产生了负迁移,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5cm就是下降—5cm。于是我还得从负数的意义跟学生进行纠正,—5cm表示什么意思?下降5cm,那么下降—5cm便成了下降下降5cm,这种说法正确吗?大家都笑了,有同学说:不正确,犯了重复的毛病。在后来的练一练中很少有同学再犯这样的错误。

  用正负数表示方向问题是我这堂课的败笔,需要好好再思考一下。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5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6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7

  《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小中”数学的衔接与过渡,因此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的重点是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在设计预案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认识负数,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使学生真正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我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收入5000元用+5000元来表示,支出5000元则用-5000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我对本节课细细揣摩,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1.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两个班篮要球比赛的得分情况”,以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我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购物小票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

  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上海(零上4摄氏度)和北京(零下4摄氏度)的温度相同吗”“-5℃、-20℃比较谁低,谁高”“+5℃、-5℃之间相差多少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生活中的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所以,整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最后才有了课的结尾学生感悟到的:“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样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里面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

  分类是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教师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分类时学生就把0放在了“说不清”这样一个位置上,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以上这些设计视角开阔,不局限于教材设定的一个局部空间内,而是广集资源,充分研发,为我所用。使概念教学的课堂沉闷一扫而空。但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点于放手不够,引导太多,有些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归纳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我今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9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0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

  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然后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1

  在<<正负数>>这节课中我能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在第一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三组数据。要求记录时做到准确、简捷、快速”这样开放性的活动,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了四种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存折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整节课中我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最后才有了课的结尾学生感悟到的:“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样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我们老师研究问题时要比较深、透,视角开阔,不要局限于教材设定的一个局部空间内,而是要广集资源,充分研发,为我所用。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2

  本课是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教学负数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然后在课上讨论汇报。学生介绍储蓄卡、收支记帐本等正负数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认识负数归根到底就是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教材出现负数的知识更多地是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的。从例题提供的表格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达方法。

  教学例3后让学生理解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我又适时把P5练一练数据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负数、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比较盈利、亏损是一对反义词,再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理解了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应该说,孩子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一个接受过程,虽然大部分孩子作业都完成得不错,但是,其实掌握得还不是很牢固的,作业中能很好的反应出来一些小问题,补充习题中有一题关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问题,孩子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最主要学生对于题目的不理解和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出现鲨鱼在天上飞等问题。还有思考题中的净含量问题,学生是根本没有接触过,我让孩子前一天回家问了爸爸,所以情况还稍微好些。但是,少数学生根本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个从后来的练习中再次出现的个别错误中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的,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中接触不到或接触比较少的问题,有些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或不熟练的。还有一些习惯问题依旧存在,如题意不看清、单位名称老是要漏、字迹潦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改进这些问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3

  上完本节课,感受很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充分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解决问题。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能够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来学习新课,并且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用两个班的比赛作为例子,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用正负数计分,根据生活经验得出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这样的安排,更自然,更真实,更开放。

  4、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学生举例”、“抽查味精的质量问题”、“太空游戏”、“温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还有许多不成功的地方:对学生“放手”不够,应该多留给学生自己和小组研讨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今后,我将大胆尝试,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获取知识,让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4

  我在教学负数时,紧紧联系实际生活。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整堂课以“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比如:课始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认识数轴,利用数轴小组讨论如何比较负数的大小,在汇报时,孟慧敏同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让我很欣慰。让我 感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了课堂效果。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5

  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不熟悉温度计?

  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

  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