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戏公平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P79至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体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教具准备:
教师,一个黑塑料袋,四个白球,四个桔黄色球。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布袋或黑色塑料袋,4个黄球,4个白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1)、启发谈话,引出摸球游戏。
(2)、揭示课题并板书。
2、操作体验
(1)出示P79例题挂图。
1、引出摸球游戏,指明学生读书上的游戏规则。(仔细听清楚)
2、猜猜看,根据这种游戏规则,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同学们猜得怎样呢?想不想用这种游戏规则玩一玩呢?
(2)、分组活动
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一玩摸球游戏,并用画正字或打对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摸球时一定要有序进行。
请同学们先分工在做游戏。
(3)、各小组展示摸球的结果记录表。
引发讨论: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做的摸球游戏已结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个小组的结果,想想看刚才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4)、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使今天的摸球游戏公平呢?
分小组重新设计的游戏规则。
谈话:谁来说一说要使游戏公平,要怎样设计游戏规则?为什么这样设计?
方案一:在原来的口袋里去掉2个红球。
方案二:在原来的口袋里增加2个黄球。
等等。
总之,只要口袋里红球、黄球个数相同就可以了。
(5)、再次作摸球游戏。
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再摸一遍,把摸得结果也填写在表里。
(6)、集体讨论
展示各小组摸球记录表,谈话:请同学们现在仔细地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摸球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根据这种游戏规则玩游戏,是不是就没有输赢了?
(7)、师生共同讨论后发现:游戏规则公平了,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得机会均等了,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有可能会有输赢,这正说明了可能性不是必然性。
二、巩固练习运用:
1、做80页“想想坐坐”第一题。
(1)、谁来说说方方、圆圆她们正在做什么?她们玩得游戏规则是什么?(出示游戏规则)
(2)、如果用左边的转盘,谁赢得可能性大些?如果用右边的转盘呢?你们认为用那个转盘做游戏时公平的?
(3)、你能用游戏的数据说明你们刚才摆出的数据吗?
2、做第2题,默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思考:你认为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时公平的?为什么?
1、做第3题
(1)、学生读题,说出题意。
思考: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应该怎
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说明理由)
(2)、按照每个小组修改的游戏规则,做一做这个游戏,再相互交流。
4、猜一猜。
(1)出示一枚硬币,如果把这枚硬币抛入空中落下来,你知道哪面朝上呢?为什么?
如果抛10次、100次等等呢,结果又怎样?
(2)、在教科书81页“你知道吗”?中介绍了外国的5名著名学者抛币实验的数据,请你们读一读。
思考:看了她们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师生共同讨论后发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不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还知道了游戏规则公平,只表明双方有了均等的取胜机会,但不一定不分输赢。
教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摸球”游戏贯穿课堂教学室中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我根据游戏规则,首先让学生猜是红队赢还是黄队赢?学生众说纷纭。在摸球过程中,共摸了30次,黄队第一次得9个球,第二次得8个球,游戏结果的不公平性引起了学生的冲突。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参与游戏方案设计,重新验证,在两次摸球过程中,同样摸30次,黄队分别获14个和16个,让学生觉得这样才是公平的,并启发学生的再思考。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思考”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体会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虽完,但学生的兴趣没完。这堂课将激发兴趣,探求知识,研究方法与培养能力诸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思想。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游戏是这样设计的:口袋里有四个红球和二个黄球,口袋不透明,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老小红赢。先让学生说说谁赢的可能性大些?然后在进行分组实验。经过实验,输的同学就会喊“不公平”,然后教师顺势让“喊不公平”的学生说说为什么?然后,接着问,“怎样改游戏规则就公平了呢?”最后,用“公平的游戏规则”再进行实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我”始终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活动、思考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热烈。运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限度的.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学生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整个课堂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的浓郁气氛,收到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但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总处在“游离”的状态,思维不够集中;活动场面混乱等。因此以后还要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多进行指导。还有,我在这堂课中教学的节奏还要加快。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3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对一事件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升华,通过 “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本节课,我创设了麦当劳为了举办答谢顾客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设计的公平的.转盘和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 、本课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贵在探索和总结。
3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4
本课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己总结出的“新知猜想——自主探究(活动验证)——巩固内化——拓展延伸”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尝试体验,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有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加强实验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实验不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需要讲究策略。只有那些调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实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中,我着力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发展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游戏的公平性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会得到发展。
二、立足实际,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本课学习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验,为此,我能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民主、自由的空间里探索,主动建构知识。
这一环节我将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教学教材中的例题,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我打破了教材的原有编排。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如何去判断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果在这里按照书上的方法直接让学生看到4个红球和2个黄球,学生就能够马上判断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再去做实验验证猜想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并且由于事先已经知道了游戏的结果,学生的游戏热情也不会太高。因此在这里我:先不告诉学生袋中球的个数,让学生根据游戏出现的结果进行合理地猜想,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问学生:“那你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就使游戏公平了呢?”让学生在小组里尽情的讨论交流,这里学生应该能想到多种方法。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只要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同就可以了。最后学生分小组自己选择游戏规则进行操作,这里要加强游戏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否则学生会在无序的分工与嘈杂的`合作中探究,学生容易失态、场面也易失控。
三、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事物或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能合理的安排比较。如对两次摸球活动结果学生进行对比讨论:放得个数相等,输赢的机会就相等了,你通过两张统计表发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首先在前两个层次让学生领悟游戏规则决定了输赢可能性的大小。再在后两个层次体验规则公平后,在可能性差不多的情况下,仍有输赢,这就要看运气了。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使学生对“等可能性”的理解更深刻。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5
最近我在李坊上观明德小学片区教研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数学北师大版第八册的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触很深,觉得比较成功的几点是:
一、 创设生活情境,以疑激学。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思考和探究,以疑激学,当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时,才会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本节课我创设了生活中常见的超市摇奖情境,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这个摇奖活动公平吗?不公平的原因在哪?怎样设计公平的摇奖活动?等等。再加上摇奖活动还有奖品,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更感兴趣,故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
二、 “游戏公平”需要呈现游戏的趣味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即公平性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不公平的摇奖活动引入,让学生发现游戏规则公平的重要性,以一次定输赢,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摇奖人的公平方法,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改制摇奖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用生活中常见的扑克游戏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的玩游戏,切实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 “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感受“等可能性”即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在利用“等可能性”的知识来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等可能性”知识突显出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组织活动中我由浅入深,逐步加深学生的体验。通过讨论游戏是否公平— → 动手实验— → 修改规则— → 自己设计游戏规则,这样设计安排的游戏活动,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加深了对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但一节课的成功后面总蕴涵着不足的方面,本节课我自己认为比较遗憾的几点是:
一、 没办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亲手参与摇奖活动,亲手体验摇奖,如果一节课的时间不只 40 分钟的话,那我将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后来有些学生感到很不开心,没有得到亲手摇奖的机会。
二、 由于时间问题,对“掷酒瓶盖”决定输赢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没有安排时间讨论,而是让学生课后去实验验证,不知道课后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6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对一事件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升华,本节课通过“抛啤酒瓶盖”、“掷色子”等游戏活动,讨论分析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先创设了清明放假该带双胞胎女儿到哪里游玩的情境,引出用“抛啤酒瓶盖的方法决定好不好?”这一问题。在出现不一样的猜想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新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都激发了他们对游戏实验的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感受到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
2、通过对“抛硬币”、“掷色子”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是否公平的分析,“不公平游戏规则的修改”,以及“设计游戏规则”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只有在双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规则的制定才是公平的。组织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贵在探索和总结。
3、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堂活动课,所以本堂课的课堂组织要进行的十分严密,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留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也不太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所以本堂课上出现多次组织教学的情景,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改善的方面。还有一个值得让我特备加强的方面就是:扮演好学习的引领者这一重要角色,学会“及时追问”,使问题和结论通过学生之口来解答和得出。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7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在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骰子”、“掷硬币”、“玩转盘”等游戏活动,猜测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可能性是否相等;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三方都公平的游戏,并能判断生活中的不公平的游戏现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以及课后反思的问题。
1、从本课的内容来看,这是一节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较强的课程,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结合身边的事入手,引导学生猜想、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则。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猜想——观察得出理论结论——试验验证结论——分析总结——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感受身边不公平现象”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师生互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参加游戏”来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并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3、本节课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备课的时候对学生思考的还是有些不够,以及在每次活动过后没有形成一定的反馈,对学生究竟掌握的怎么样还是有些盲目心中无数。这节课在学生的活动中还在调控的不到位导致了游戏公平性的正面教育材料没有展示给学生。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
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呈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为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因此,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全面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非常必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确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9
本课内容属于《概率与统计》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玩一些游戏,对游戏公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活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游戏公平的学习,加深孩子们对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的计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现在思考我设计的活动,很多是不严谨的。例如:情景引入时所采用的摸球游戏(初步体验游戏的公平性)
1、老师盒子里装有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
(2)每人各摸1次,摸到白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红球多算男生赢。
(3)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选出男女生各10人,比赛开始。
2、谁赢了呀?
女生真不简单,祝贺你们取得了胜利。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不公平。
3、你怎么觉得游戏不公平?
4、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把袋中球倒出来给学生看:红球多、白球少)如果再摸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生1:还是会摸到白球 生2:可能会摸到红球,但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5、男生想说些什么吗?
6、怎样的游戏是公平的、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板书)
思考:我认为这个环节时多余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判断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并且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时有这种不公平的游戏经验的.,没有必要再课堂上花费时间让学生感知已经有的经验,可以直接引入。
我认为我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所进行的两个掷骰子的游戏比较好,能够让学生真切的对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公平的游戏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但唯一的遗憾之处在于这节课,我没有把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知识。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0
五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教学反思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想,何不顺应这一天性,让这一内容真正从生活中来呢?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今天我们是来玩游戏的氛围,同时创设了送礼物的游戏活动,并以它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它去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公平的规则)在了解到学生已有了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基础上,我预测了这四种方法:抛硬币――让孩子通过试验,体验其等可能性与公平的关系;掷骰子――体现其不公平,试验验证,并会修改使其公平;摸球――以2红2蓝、3红1蓝、1红3蓝的摸球试验来体验如何设计公平的与如何修改不公平的规则;石头剪子布――要验证其公平性。
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出现在转盘里,让学生进行游戏,决出胜负,以夺得礼物。在游戏中,我让学生先凭借生活经验大胆设计规则,然后经过验证、分析来确定公平的规则,最后让学生用验证出来的公平的规则进行游戏,亲身体验。我发现,学生在自己的游戏中遇到问题会自主去探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游戏后,当老师问学生设计规则时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都能知道要让规则公平,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规则公平,游戏才会公平。这样,玩中有所学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在玩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设计让这节课闪动着精彩,而且,在本课活动进行中,由于老师没有大声宣布红队制定的抛硬币的规则,而引起学生争论公平与否的环节,正是学生玩中有所思的体现。我适时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相机点拨引导,让这一意外增添了课堂的精彩。但是,由于一开始我较为紧张,在学生没有提到摸球这一方法时,没有适时引导,就直接出现在转盘里让学生进行游戏,显得较为突然。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1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硬币”、“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创设了玩转盘的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想一个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使游戏公平。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时出现笑笑的方法:“大于3点学生先行,小于3点老师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
《游戏公平》这节课上完后,我积极地进行了反思。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学生能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认识到了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且会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学生在课堂中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的提升。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类型的数学课,现在的数学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本节课中,课的开头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石头剪子布游戏进行了录象,充分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让学生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种分析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理解了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所在。并且用到了1/3,50%等方式分析可能性非常到位。这是五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最后学生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师对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商店抽奖活动、奥运会体育比赛活动等内容,对知识进行了较好地延伸。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时,学生开始玩游戏,学生的热情极高,以至下课铃响了,学生都沉浸其中,教师此时又不忍打断孩子的游戏,所以可以在教学时间上再压缩一些,让学生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的学生举手了但没被叫到,教师提问学生的面应设法再广一些。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2
今天看了一堂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的课,启发很大。
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首先以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引入:父亲和儿子通过啤酒瓶盖的正反决定谁去看奥运会男篮决赛,这个办法公平吗?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它去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公平的规则)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抛10次啤酒瓶盖,记录正面、反面朝上的次数,小组汇报试验数据及推断结果时有的组认为这个方法好,有的组认为不好。为了全班能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建议把全班的数据都统计起来,结果发现由于正面重反面轻,正面的次数比反面的次数少得多,因此得出用啤酒瓶盖决定谁去谁不去是不公平的。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的同时期,又利用全班实验数据推断出了事情发出的可能性。很好的诠释了数据随机性的两层含义: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统计的数据是不同的,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规律。
在这节课里华老师还设计了另一个游戏:掷骰子。华老师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1、2、3组是一种骰子,4、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各抛15次,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统计结果是1、2、3组是1点33次,6点38次;4、5、6组是1点31次,6点14次,学生发现1、2、3组的骰子是均匀的,4、5、6组的骰子是不均匀的。因为华老师将4、5、6组的骰子上的6点加重了。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只抛一次就公平的话,掷骰子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骰子必须是公平的,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竞争的含义。
学生在自己的游戏中遇到问题会自主去探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游戏后,当老师问学生“设计规则时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都能知道要让“规则公平”,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规则公平,游戏才会公平。这样,“玩”中有所学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在“玩”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游戏结果可能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结果的等可能性,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含义,还感受到数据统计的价值和随机现象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让这节课闪动着精彩,而且,在本课活动进行中,由于老师没有大声宣布红队制定的抛硬币的规则,而引起学生争论公平与否的环节,正是学生玩中有所思的体现。我适时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相机点拨引导,让这一意外增添了课堂的精彩。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3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已学习过《可能性》,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并理解了有关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以及可能性相等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要求学生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成公平的规则。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的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
本课中,我通过两次摸球比赛的游戏,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应采用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意义。同时,在第一个摸球游戏中,对于男生赢这一结果,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大胆质疑:为什么会男生赢?引发学生猜想;摸到的红球次数多,黄球的次数少,很有可能袋子中红球多,黄球少。学生强烈觉得比赛不公平,要求打开袋子看看,确实如此,使知识得以内化。第二个摸球游戏中,小组先讨论装球方法,从而进行验证,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体验,进而建立 “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的规则观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主动体验数学。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4
《游戏公平》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游戏的公平性,能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并会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我力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玩数学,做数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游戏”公平,需要呈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游戏的趣味性需要精心设置,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的活泼生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以不公平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公平的必要性;探究新知部分,老师把教材上的“谁先下”的引入直接改成下棋,开放的动物棋游戏,让学生自己定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公平性,再根据笑笑的不公平游戏规则,让学生感知游戏公平的重要性,最后,请学生修改笑笑的游戏规则,激活学生思维,进一步感知游戏的公平性。整个过程以动物棋游戏为主线,让学生真实地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等可能性(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我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自主选择方法玩游戏,并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一方面要让学生玩得尽兴,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把游戏的公平性原则清楚的表述出来,最后,通过玩不公平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制作公平的游戏规则,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公平”,需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本节课中,我一方面故意制造矛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迫于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的玩,教材上是提出一个“谁先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解决,在猜测难验证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学生分小组抛硬币、投骰子,并进行统计,而我考虑到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因此,在设计时就把重点放在下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学生既可以充分地玩,又能在玩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由于这节课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所以老师看上去上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比较愉快。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的不足,如:
(1)引入时的气氛不够热烈,活动前交待不是很清楚。
(2)在联系生活时,老师引导的语言不够具体,导致学生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时有点含糊不清。
(3)展示学生作品时,时间还可以把握得更好一些,如果能留出一分钟时间来给学生谈感受,讲收获,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断1]:摸奖活动。
(教师拿起1只红球和6只黄球放进不透明袋)
师: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师:你觉得摸到哪种球能中大奖?(红球)大家想不想摸一下,摸到红球为大奖。
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并发奖品。
师:你们也想来摸吗?(教师拿着袋子到每个小组,学生摸一摸)
师(故作疑惑):为什么刚才这么多的小朋友摸,中大奖的人却很少呢?
生回答: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像你们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评析:
教师评价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学到了数学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活动的乐趣,还能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净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在课堂上,老师抓住“摸奖活动”这个机会,及时给孩子们灌输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样的评价虽然针对的是所有学生,但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习也更积极了。
[教学片断2]:体验“一定”。
师:我们来进行一场摸球比赛。为了使比赛公平,两个袋子里装了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球。我们选一些小朋友,分成女生队和男生队,比哪一队摸到的红球多,哪个队就是冠军。(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
两队学生每人依次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举起来给大家看,并大声的告诉同学们,由两名学生统计。(发现女生队从A袋中拿到的都是红球,而男生队从B袋中拿到的却都是其他颜色的球)
教师宣布:女生赢了!
由学生发出“不公平”的声音。
教师惊讶地问:怎么,你们有意见吗?谁愿意站出来大胆地说一说!
……
师拎起A袋子提问:从这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都是红球,
而我们那个袋子里根本就没有红球。所以是不可能赢的。
师:那你说说看?……谁还想来说?……你可以说的比他更响亮!再试一次,好吗?
评析:
教师要进行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给了他们尝试和挑战的机会。特别是对课堂上胆子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而言,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种及时的评价或者说是提醒,对部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教学中,情感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股巨大的动力。我们都知道,心不在焉,魂不守舍时是做不好事情的。因此在数学课堂评价中,我还设置了“最佳听众奖”,“最佳发言奖”,“最佳创造奖”等奖项,从而发觉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外在的老师要求和内在的学生主观愿望结合起来,二者交错并用,相辅相成。
学生成功时的喜形于色,思考时的凝神皱眉,争论时的面红耳赤……都是表露在外的心理状态,同时体现在课堂上动静结合、收放自如的行为中。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学生,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04-06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5篇)04-23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5篇04-06
《游戏公平》教学反思15篇04-06
《游戏规则公平性》教学反思04-06
游戏公平说课稿11-25
游戏公平说课稿5篇11-25
游戏教学反思03-06
英语游戏教学反思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