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葡萄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葡萄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葡萄沟》教学反思1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课前我考虑到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中原地带,新疆对他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为了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我在教学方法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如:在理解词语方面,我有效地利用板书,把板书变成一个葡萄架,在画葡萄叶时巩固“茂密”的意思,把“五光十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通过精美的课件了解“梯田”“阴房”,理解葡萄棚是“一个个”的,通过图解使学生明白葡萄制成葡萄干的过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蒸发”的意思。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此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以求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这节课上也出现了不少的漏洞:1、整节课缺乏老师的.范读,朗读指导也显得不够到位。2、板书所画的葡萄叶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这不符合植物生长的规律。我以后要加强训练简笔画,更要注意观察生活。3、要求写的字没有放到田字格中,这是一点缺憾。由于所剩的写字时间不足,所以,没有做到当堂检测。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后,在教学语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关注生活中的语文。还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孩子的语文素养会逐步提高。
《葡萄沟》教学反思2
《葡萄沟》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我想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对生字进行教学,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理解、体会,从而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
1、抓字词,促理解
本课字词教学我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结合识字方法进行生字识记,加深印象。又如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时候,采用选词的'方式借助“五颜六色”来理解区分“五光十色”,孩子们理解的很到位,体会到“五光十色”不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如同葡萄沟的葡萄那么的晶莹透亮。
2、赏美景,重感受
葡萄沟的景色迷人,盛产的水果香甜可口,尤其那里的葡萄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孩子们怀着满心的期待想去见识葡萄沟。本节课我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带着班上的旅客一起前往葡萄沟。透过文字,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如:葡萄沟每月所盛产的水果;“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等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3、品美句,悟真情
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孩子们自由的去感受,去发现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相互讨论,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通过品读句子,品重点词“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孩子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多、颜色多。在感受之中,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将葡萄沟的这一幅幅美景图表现在我们眼睛,深情并茂,令人久久陶醉。
这堂课让我和孩子们一起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了一番,一堂课下来我们都心情愉悦,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语,评价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很好的激趣效果,整个课堂氛围是很和谐。
《葡萄沟》教学反思3
《葡萄沟》这篇课文为学生们展示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风景秀丽、瓜果飘香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爱国情结。
一、教学效果: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自由的朗读、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中会冒出灵性的火花。而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更多是形象的画面。所以在教学“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两个句子时候,出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葡萄架搭起的凉棚图片,许多成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个性感悟葡萄长得好,枝叶茂密;葡萄多,一大串、一大串;颜色多,五光十色等。同时我不失时机地用语言描绘葡萄的美,洞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进入文本,巧妙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二、成功之处:
1、赏美景: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2、品美句: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沟“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3、悟美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
三、不足之处:
1、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课堂缺少实效性。就本课内容来说,有很多具体描写葡萄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好。同时应该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自己以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作铺垫。但在安排学生读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予以正确、准确的.指导,阅读、朗读方法指导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朗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帮助。2、对于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明显、突出。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设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重点并没有得到强化。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平铺直叙、没有重点。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上的敏感度,学习采用追问、启发式提问等多种方法拓展学生思维,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合格的语文教师。
《葡萄沟》教学反思4
在教案设计中,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从情感、交际、感悟三方面去体现新大纲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地学,旁观者似地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因此,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像,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所以这堂课里首先要考虑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比如让学生说说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想象维吾尔族老爷爷看到葡萄枝叶的长势好会想些什么,想象五光十色的葡萄像什么,让学生当一回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并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等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想象、说话练习。运用以往积累的语言和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来体现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和“悟”一定都要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我设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从学习一开始就抓住“葡萄沟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这个问题展开学习,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参观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感受到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反思5
《葡萄沟》是浙教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
一、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
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如果说《家乡的秋白梨》的第二自然段是个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一个“不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
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第2段时,有两个季节,我做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2、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一般的表演活动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表演不一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正是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才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即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
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在本节课中,学生扮演老乡来招待游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请学生提取教师提供的关于梯田、荫房的信息,课后请学生给老乡写写信……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务。
《葡萄沟》教学反思6
提问──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它会成为一种负担。
在《葡萄沟》这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葡萄沟里的葡萄的与众不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样?记得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是这样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葡萄沟的葡萄的?同样是一个问题,第一种提法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意见,加以说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第二种提法呆板,学生只能从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是不是能够启发思维,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另外,提出的问题还要注意具体,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真的做到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积累一些经验。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葡萄沟》教学反思7
《葡萄沟》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以此来引发同学们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实习生王xx老师执教了这篇课文,下面结合讲课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本次讲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2、在自主识字这一部分采用了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读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不枯燥,也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3、在读课文这一部分,采用同学之间互评的方式,再找读的好的同学进行再次朗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互相学习,以资鼓励;
4、在精读课文时能够结合图画比如五光十色的水果,阴房等图片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5、课堂气氛较好,孩子们能够畅所欲言。
第一次讲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板书课题后,没有让同学们齐读课题,只是读了“葡萄”二字,题目是课文的“眼”,要让同学们读课题,才能更快的把握课文所讲内容;
2、展示葡萄沟资料时,指名让同学读葡萄沟资料的时候磕磕绊绊,妨碍其余同学更好的理解葡萄沟;3、初读课文遗漏了整体感知这一部分,不能引导同学们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4、对于同学的评价语太过于单一,几乎都是“很好”,没有针对不同同学的不同回答作出针对性的评价;
5、指导写字时,板书不够美观,粉笔字不够漂亮;
6、在精读课文时,课文进行的.太快,没有把握好时间,只用了25分钟就讲完了全文;
7、老师讲的太多,学生们读的太少,很多优美的句子都是老师代替读的,老师读的过多,无法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学生在下面小动作不断,教师也没有发现,也无法引发情感的共鸣;
8、对于课堂一些突发状况处理的不好,比如有的同学只是盲目举手,并没有认真思考问题,答不到点子上。
有不足要通过不断的改进来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
1、在导入猜谜语环节,可以提问同学们是如何猜出葡萄来的,以便加深本课印象;
2、在让同学读课件所展示的葡萄沟资料的时候,如果有同学们不熟悉的字词,老师应该范读一遍;或者是让语言功底较强的同学起来读,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葡萄沟;
3、在读字词的时候,可以增加些记字的方法来加深同学们对字词记忆的印象,比如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谁准堆—维);联系生活识字(梯—电梯,维—维生素)等;
4、本文语言生动,要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读书,让同学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通过读表达对葡萄沟的喜爱,赞美。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说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
5、鼓励同学们多读优美的语句:比如引导同学们读一读是哪些语句使他们喜欢上葡萄沟的?看插图说话,比一比谁用上的词语多(喜爱,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也可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要上好一堂课,并不仅仅是背诵教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课堂中要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参与进来;其次是要控制好教学时间,分清主次,语速不可过快也不能过慢,声音要洪亮有感情,不能软绵绵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学生的读,要让学生多种方式读,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仅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总之,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容易的,要多加练习,不断反思,弥补自己的不足。
《葡萄沟》教学反思8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同学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发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同学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溢着好奇和向往。小朋友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溢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安排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同学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考虑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浏览,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身在课上参与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只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同学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同学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同学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同学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效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同学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考虑、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同学能结合图片,充沛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同学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身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同学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同学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同学不只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同学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同学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同学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安排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同学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同学在课后把自身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身擅长的方式来表示,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缺乏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身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同学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同学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同学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原本,想的好好的让同学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葡萄沟》教学反思9
《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二篇文章,这组课文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我把朗读做为了本节课的目标,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内容易理解,不要做琐碎的'分析讲解,以说每个自然段意思为统领最后落脚到文章的中心句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在理解重点句子上,我采用了配图理解,加上老师的引导,孩子们读的基本可以。特别是描写葡萄颜色美的句子孩子们基本背诵了下来。但我觉得给孩子朗读时间还是不够,老师语言不够精炼和有力,所以整节课前松后紧,草草收尾。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觉得一节课其实是老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功考验,也是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展示。功在平时,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扎扎实实的去做。
《葡萄沟》教学反思10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的叙述: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民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民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一、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视频、品尝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借助多媒体努力营造气氛,表现吐鲁番风土人情的画面的介入带孩子们走进了遥远而神奇的新疆,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解葡萄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以歌曲的形式导入,引出课题,并学习了生字“沟”。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了他们的探知欲望。
2、整堂课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五光十色”一词的处理比较好,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会,感受葡萄颜色的美。
4、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让识字成为了一种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不足之处
在讲解葡萄沟的样子时问的问题有些琐碎重复,提问问题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经常是老师刚问完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答案就说出来了,有点说课文的感觉,没有把读课文体现出来。另外,课上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层层递进。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处理词语上,力求把会认的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会认和会写的字。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添姿加彩。
《葡萄沟》教学反思11
【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难将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时的现代教育手段就成为首选的教辅手段。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要求通过“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的熏陶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案例,《葡萄沟》。
一、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的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因此,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学为本,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不断创新。现以《葡萄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葡萄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案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播放录像:秋天,葡萄沟的葡萄成熟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挂着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关极了。人们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维吾尔族老乡用最大最甜的葡萄招待客人们。)
学生: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葡萄沟。
老师:葡萄沟在哪里?
学生: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老师:谁能从地图上找到吐鲁番?
(大屏幕上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吐鲁番)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去课文中欣赏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
(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老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葡萄沟的.总体印象。
学生:葡萄沟出产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学生:那里的葡萄最受人们喜爱。
学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老师:我们现在就去葡萄园看一看。
(点击课件)
老师:葡萄种在哪里?
学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老师:这是什么?
(点击课件:让学生看见梯田开在山坡上,一层一层的,上面种满了葡萄)
学生:梯田。
老师: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
学生: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老师:在这样的凉棚下感觉怎样?
学生:凉快,舒服。
老师:请同学们读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大屏幕上显示上面这句话)
老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葡萄很大、很多。
学生:还知道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或别的词,感觉怎样?
(点击课件:各色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着光芒)
学生:“五光十色”这个词讲葡萄颜色多,有光泽。句子用这个词更合适。
老师: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学生:葡萄沟的葡萄真多、真美、真想吃。
老师:这儿的葡萄又多又美,这里的老乡怎样呢?
学生: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又好客。
学生:我喜欢这里。
学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老师: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伴着这动听的音乐,带着我们对葡萄沟的喜爱,一起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老师:这么多的葡萄收下来后怎么办呢?
学生: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老师:什么是“阴房”?请看大屏幕,看后说一说。
学生:“阴房”修在山坡上,四壁有小孔,里面有木架子和挂钩,钩子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
老师:葡萄干怎样制成的呢?
学生:挂钩上葡萄的水分慢慢被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老师:葡萄干的颜色、味道如何呢?请大家边吃边观察。
(教师发葡萄干)
学生: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老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学生:葡萄沟真是好地方。
教师总结:(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同学们,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和甜美的葡萄,亲自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同时希望你们把查阅的各类资料相互交流,办一次板报,组织一次演讲,好吗?
三、教学反思
1、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 播放录像,配上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用假想旅游的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通过欣赏葡萄沟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声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为学生领悟课文铺路架桥。
⑵ 在大屏幕上显示地图,用动画技术突出吐鲁番的位置,将干巴巴的讲解变为多感官刺激,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课文内容。
四、查阅资料,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提倡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了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课上、课下相互交流,以此扩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等优势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语文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技术保障。只要语文教师能以新的理念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语文阅读教学将会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葡萄沟》教学反思12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为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特地准备了许多葡萄干,在准备时也是仔细挑选,颜色、大小、口味,都要符合文中的介绍。
在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由于要上八个班,第一课时都需要其他老师的配合,所以请其他老师布置了预习的作业,这样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尝美味。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每位学生的位置上放好葡萄干,让大家一起品尝,连一些平时不爱吃葡萄干的孩子也被带动起来,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气氛下,把孩子们引入课堂。
2、观位置。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让孩子感知新疆的地理位置,来品出哪里产水果的珍贵。
3、赏美景:通过图片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4、品美句: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自主学习或者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5、悟美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前面三个班上下来,是让每个孩子一起品尝葡萄干,课前的准备时间比较长,也有些混乱,而且一些孩子一开始没有吃完,后来在课堂上,还会时不时的拿一颗出来尝尝,注意力就分散了。后来,去五班教学完后,王老师建议,请几位孩子悄悄地品尝,尝过后进行描述(颜色、形状、味道等),让其余的孩子猜一猜他们尝到了什么。这一环节在后面的几个班级的教学里,我尝试了一下,效果比每个人品尝来得好。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给我们吃,你怎么知道一定是最甜的?”八班一位学生很快就说:“由于维吾尔族老乡很热情,就算他们摘下的葡萄不是最甜的,我们吃在嘴里也会觉得甜,因为心里甜。”这是起先两个班的孩子没有马上说出来的,说明孩子已经读出句子中的味道来了。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令我比较满意,学生朗读多,形式多,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读中悟情,很多孩子甚至已经可以背诵。
但课结束后,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动手写一写,事后想想,可以加好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比如“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赞美一下葡萄沟”,或者可以让孩子们学着文本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特产。
《葡萄沟》教学反思13
这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经过上次师徒开课《小鹿的玫瑰花》,师傅向我提出平时的课要尽量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上。因此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期望透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忙学生理解好处。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待学生反复朗读段落后,出示课后的“按课文资料填空”一题,让学生看着填空题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我发现,学生在前面的不断有感情朗读段落之后,很快便能够看着提示背诵了,这是不是也无形中渗透了“熟读成诵”的学习方法呢?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但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之后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潜力还算班里十分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就应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就应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能够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能够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能够用的。当时我就应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透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能够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取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教学反思14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人民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人民老乡热情好客,而且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人们对葡萄沟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并且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
识字仍是二年级学生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我会认”的生字我放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读准字音,“我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仔细区别字形,正确、美观地书写。在识字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难易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如:让学生在认识地名(新疆、吐鲁番、人民)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识记。
2、落实重点词句,个性感悟朗读。
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出葡萄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生说出最后一段内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然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里”为线索,从而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指出哪个地方,我就引导他们对哪里进行分析。通过课件展示文章与图片、学生朗读、学生评价、齐读等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
在分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两个句子时候,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自由说话,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增加学生的词汇与优美句子的积累。
3、课外拓展,增强同学们热爱家乡之情。
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因此,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总之在备课、授课时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葡萄沟》教学反思15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这里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
学习这篇文章,我想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我会认”的生字我放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读准字音,“我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仔细区别字形,正确、美观地书在识字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难易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
如:在教“疆、鲁、番、维、吾、沟”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一一辨认,而是让学生在认识地名(新疆、吐鲁番、维吾尔、葡萄沟)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识记。对于形近字“密、蜜”这对双胞胎兄弟,通过仔细比较它们的不同,思考怎么来区分它们。掌握它们的字形和字义,同时通过《课堂作业本》中练习来巩固,但可惜在本堂课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完成练习。
【《葡萄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葡萄沟教学反思06-17
《葡萄沟》教学反思09-22
《葡萄沟》教学反思03-16
【荐】《葡萄沟》教学反思03-13
【精】《葡萄沟》教学反思03-13
《葡萄沟》教学反思【精】03-15
《葡萄沟》教学反思【热】03-16
【热】《葡萄沟》教学反思03-17
《葡萄沟》教学反思【荐】03-17